APP下载

经典是这样炼成的
——《洪湖赤卫队》六十年的新亮点

2020-05-21

歌唱艺术 2020年2期
关键词:秀峰配器洪湖

蒋 力

歌剧《洪湖赤卫队》是湖北省歌剧舞剧院的看家戏、保留剧目,更是通过不断锤炼造就的民族歌剧经典。据统计,这部歌剧自1959年在武昌江汉剧院首演并进京演出至今,除“文革”十余年外,近五十年间,几乎每年演出近百场。这个数字,证明了《洪湖赤卫队》的人民性和不朽的艺术成就。

时间拉回到六十年前,当年演出的影像已经难以寻找了。当时的乐队,人不算多,乐队的组合却是中西合璧,西洋的、民族的乐器各有一些,民乐的扬琴、琵琶、三弦、二胡、高胡、笛子等,都在乐队里占了一席之地。这个乐队的音响动静,如今只能通过1961年拍摄的同名歌剧电影《洪湖赤卫队》去体味了。当初排练时,发现乐队人手不够,就从“中南音专”(现武汉音乐学院)借来了几个学生,其中年纪较小的一个当时还是“音专”附中的学生,他叫王秀峰,在乐队里拉小提琴。那时的指挥是歌剧《洪湖赤卫队》的作曲之一欧阳谦叔。排练时,王秀峰的直观感受是:音乐好好听,且易记。《洪湖赤卫队》最初在武汉的演出,长达近四个小时。1959年进京演出时做了精简,也要近三个小时。王秀峰没有参加正式演出,后来他从附中直升湖北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修作曲和合唱指挥专业,他的主课教师包括曾理中(合唱指挥)、钟信民(乐队指挥)、黄容赞(作曲)、王义平(配器)、曹岑(声乐)等人。1962年,王秀峰大学毕业后进入湖北省歌剧团(现湖北省歌剧舞剧院)工作。1963年,他开始担任《洪湖赤卫队》的指挥。

在王秀峰眼里,前辈张敬安是一个非常懂行的领导。他毕业于“国立湖北师范学院”,对民间音乐的积累丰富,底蕴深厚,血液里都是湖北本土的东西,他与农村的关系甚至比与城市的关系更亲密。张敬安先生既是作曲家,也是剧作家(不仅仅是挂名),在剧团里有权威性。他与二胡演奏家、作曲家张锐私交很好,《洪湖赤卫队》(后简称《洪湖》)的创作,在音乐上也受到歌剧《红霞》的影响。《中国歌剧史》一书中说:“《洪湖赤卫队》虽然也属于集体创作,但其剧本和音乐的主要作者均为张敬安一人或者说是以张敬安为主要执笔者,这是很难得的。这就使作者在构思剧作的同时也就构思了音乐,或者反过来说,作者在构思音乐的同时也构思了剧作。这才有剧本与音乐构思的一致与同步。这应该是歌剧思维的重要前提条件。”

王秀峰指挥最新版歌剧《洪湖赤卫队》演出(2020)

初期的《洪湖》是在演出过程中不断完善的,乐队很多人都或多或少地参与了配器,风格没走样,却有各式各样的配器版本。最简单的版本,是让业余的剧团都能演出。那时的乐队基本是伴奏型的乐队,衬个腔、提个调,没有什么发挥。进京演出“一炮打响”后,全国许多院团都跟着演了起来。中央歌剧院的纪念册中记载:该院1961年7月开始演出此剧,配器的署名是“本院管弦乐团配器小组”。自王秀峰接手指挥“湖北省歌”的演出后,一个定型的版本他挥了四五年,没有改动。

“文革”时期,百花凋零,《洪湖》不仅停演,而且还成为批判对象,“牢房”这场戏是批判的重点。

1979年《洪湖》复排,王秀峰与乐队的两个人一同担任配器。当时,极“左”思潮对人们观念的影响还很明显,修改后的剧本随处可见这样的痕迹。当时,歌剧团的演员越来越少,外出演出时会邀请襄阳文工团一起演,去南京军区演了很多场。

1999年,湖北省文化厅要求湖北省歌剧舞剧院再次重排歌剧《洪湖赤卫队》,主管院团的领导特地点名要求王秀峰参加剧本和音乐的整理工作。起初,他不愿参加,心里有顾虑,主要是怕过不了剧院老同志那一关。当领导跟他说“非你莫属!”时,他就不能不参加了。刘有才、李穗、王秀峰,一位院领导、一位编剧、一位指挥兼作曲,组成了三人小组。原作者张敬安对他们说:“赤卫队是一个英雄的集体,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成长壮大,就是我党军事路线的胜利。要按照这个思路去修改,要强调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尽量少说教。一定要保持本色,核不能丢。”三人小组对之前的版本进行了删减,去掉了那些极“左”色彩的段落,个别地方也做了增补。王秀峰承担了配器、配合唱、音乐整理和少量创作的工作。他最满意的是将《洪湖水,浪打浪》这首歌做了增补,在剧中唱了三次。原版歌剧中第三场是先唱《这一仗打得真漂亮》(男声小合唱),然后才是《洪湖水,浪打浪》。调整之后,《洪湖水,浪打浪》第一次亮相是第三场出现洪湖美景后,即由韩英和秋菊唱起抒情甜美的女声二重唱;第二次是第三场结尾激情壮美的女声、混声合唱;第三次是全剧结束前奋进辉煌的交响大合唱。1961年在总政歌剧团导演过《洪湖赤卫队》的韦明,观看了1999版之后撰文指出:“他(王秀峰)发现这首歌不仅仅是旋律优美、生动朴实、有乡土气息和地域色彩,更是韩英心灵的展现。歌曲所抒发的博大的、赤诚的爱,正是英雄本质的所在。这首歌完全可以变化发展、贯穿全剧,在多次反复中让它闪闪发光,转化成为韩英和赤卫队英雄群体的音乐形象。”

韦明与“湖北省歌”的同行座谈时说,只有排过《洪湖》的人,才知道你们下了多大功夫,改了多少!他接着说,二场的戏能不能再歌剧化一些?接受韦明的建议,已经补写了两段唱词的编剧李穗,按老幺的唱段《六月的荷花满池香》的唱词格式,又写了一段词:

花香迎来了冯团长。

送子弹,送长枪,

八面威风保一方,

六月的荷花满池香,

金瓜银果玉液琼浆。

推杯盏,献茶汤,

还有那美女娇娘后花园里赏月光。

庆贺大爷得知己,

恭贺团长官运亨通青云直上。

王秀峰将这段词写成了一曲男声四重唱,剧中那些绅士、金刚、坛主、乡长等角色和人物都在音乐中参与了进来。

1999年复排版中还有一点修订很重要:将第四、第五两场戏做了对调,以《放下三棒鼓,扛起红缨枪》和《大雁南飞》两个唱段为主的第五场调整为第四场,“牢房”改成第五场。音乐没有改,有些地方还增加了唱段。修改后,全剧的演出时间由两小时五十分钟压缩到了一小时五十分钟。观众看过后,并没有觉得伤筋动骨。像我这样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大都未赶上看歌剧《洪湖赤卫队》最初的一轮演出,电影也是70年代后期才看到。1999年的版本,基本上是进入我辈视野的第一个版本。改动后的版本当然与电影有些不同,不细心看的话,也未必能看得出来。但,一般观众都认为电影与舞台演出有些区别是正常的,很少有人意识到是这个版本做了调整。

2019年10月29日,由指挥家王秀峰最新编配的《洪湖赤卫队》(音乐总谱)完成后,做了一次汇报演出(不带对白),仍是全剧六场,八十一岁的王秀峰指挥了后三场,他的弟子王军指挥前三场。与前两次相比,这次的配器是王秀峰自觉的艺术活动,前后持续了近三年的时间。10月30日,我与王秀峰先生做了一次访谈,主要话题就是这次的配器创作,现整理分享于此(下文,王秀峰老师简称“王”,笔者简称“蒋”)。

蒋:秀峰老师,您真是老当益壮,在台上根本看不出八十多岁的样子。这么大岁数了,为什么要再三地做《洪湖》配器这件事呢?

王:这次配器的意义重大,责任重大。这个戏,我指挥了五百多场,了解越深,越感到要爱护她、保护她、继承她、宣传她。《洪湖》是我国民族歌剧的珍宝,是不朽之作。对我来说,近三年里为出版总谱而进行的第三次配器(也完成了钢琴缩编谱),已不仅是又一次的创作实践,更是对中国民族歌剧优秀传统的认知和继承,是对作曲家兼剧作家张敬安先生和欧阳谦叔先生毕生追求的“雅俗共赏”观念的遵循与实践,是在尊重历史、面对现实前提下的探索与创新。

蒋:与1979年、1999年两次复排版的配器相比,这次的配器有什么特点?

王:这次配器,有意识地加强了交响性。“加强”,不是加“多”,也不是加“强”,而是充分利用交响乐队丰富的音色及其变化、对比,为刻画人物、描绘环境、推进剧情发展服务。例如《大雁南飞》中长笛、竖琴的运用,是描绘环境;女声合唱的前置(补写),是刘闯心情的铺垫;这首咏叹调结束时的铜管全奏,表现出刘闯不断成长、成熟的完美形象。又如咏叹调《没有眼泪,没有悲伤》中,用了大量的竖琴演奏,既突出了洪湖(水)的背景,又衬托出韩英的心灵美。第五场中韩母的唱段,用琵琶领奏,加强了戏剧性和地方特色。咏叹调《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中,在“娘说过……”这一句之前的过门中,用了小提琴与大提琴的主题对位,寓意是韩英与母亲的心灵交流。全剧结束时的交响大合唱《洪湖水,长又长》,合唱辉煌的旋律与铜管奋进的《赤卫队歌》同步前行,突出了歌剧的思想主题和音乐主题。

蒋:这次编配中,民族乐器的运用上是不是也有特殊的考虑?我注意到,乐队的编制上,不仅有传统交响乐队的乐器,还有高胡、二胡、琵琶、竹笛、唢呐和各种锣等。

王:是的。20世纪60年代,全国很多文艺团体学演《洪湖》,几乎都是以纯西洋管弦乐队伴奏,我们则是一直坚持民乐的使用。特别要说的是,这次仍然坚持用了民乐“三大件”(高胡、二胡、琵琶)为韩英的主要唱段领弦。这是原作者张敬安先生强调并坚持的,也是《洪湖》之魂,必须继承。

蒋:在和声上是否有很大的变化?

王:这次配器,和声有较大的改变,主要是对湖北江汉平原民间音乐的调式特点与内涵的和声走向进行了探索。我投身《洪湖》几十年,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现在希望做到的是既要有丰满的和声音响,又要保持原有的音乐风格特色,使之更有感染力和生命力。举例来说,第一,第一场的合唱《保卫苏维埃,保卫家乡》,乐队反复演奏突出全剧主要调式音。“降不是变和弦,而是调式中的和弦。在《洪湖》中,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用得较多的和弦,它既有色彩,又颇具动力。第二,主要唱段不以三和弦为主体,而是以七和弦为主体,配以四、二度或二、二度叠置的和弦,也用了减和弦、三和弦。这是为剧情服务,为衬托人物心理服务,也符合全剧的音乐风格。第三,不遵循传统和声连接规则,只遵循本剧音乐旋法、调式的走向进行和声连接,但各声部进行仍具有倾向性,以保持和声的动力。第四,较多使用支声复调,以表达人物的复杂心理。同时,由和声变为支声复调,音响上的变化使听觉感受不断交替,不容易疲劳。

蒋:作为配器者,您对这次演出的效果满意吗?

王:希望能听到大家的意见,有些小地方可能还会做些修改。最终定稿的、可以出版的版本,希望具有文献价值。

蒋:确实是这样。《白毛女》《江姐》的总谱已出版多年,《小二黑结婚》的总谱也出版了,作为经典民族歌剧的《洪湖赤卫队》,人们都期盼着它的总谱出版,这也是我们多年的愿望。期待您为之付出心血的这份总谱能尽早出版。这是最好的继承,也是对张敬安、欧阳谦叔等前辈的致敬!

(本文完成于2019年12月)

猜你喜欢

秀峰配器洪湖
微信在小儿普外科护理单元管理中的应用
无 题
鱼病肆虐,4000万打水漂!洪湖龙口有水产人在行动
扫帚维修公司董事长
洪湖水浪打浪
废墟之舞等
春日景和
浅析《嘎达梅林交响诗》配器技法
瞻仰洪湖烈士纪念碑
竹笛协奏曲《愁空山》研究现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