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间主语对感知动词选择的倾向与限制认知研究

2020-05-20易瑾瑶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隐喻

易瑾瑶

摘要:时间主语小句是由时间词语充当主语的小句。对于这一传统语法难以解释的句法结构,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其非典型性做出了解释。Langacker曾表明时间也可以承担主语角色,且认为时间主语后可跟感知动词,但对于是否所有的感知动词都可以跟在时间主语之后,以及时间主语对感知动词选择的倾向与限制的动因是什么等问题,并未作出详细解释。鉴于此,本研究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以英语中“看”类感官动词为例,就时间主语对感知动词选择的倾向与限制进行阐释,一方面,通过对时间主语小句这一特殊语法现象作出具体的分析和解释,在一定程度上对Langacket的认知语法作出了补充;另一方面,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对英语教学有一定启发。

关键词:时间主语小句;感知动词;倾向与限制;隐喻;原型范畴理论

引言

传统英语语法认为,一个句子的主语一般只有人或物才能充当(任丽丽,2014),但在场景主语句中,充当句子主语的成分不再是人和物,而是场景角色。Langaeker将场景角色界定为(locative role)泛指事件发生或事体存在的时间或空间范围(Langaeker,1999)。而时间角色作为时空范围中的一类,属于场景主语的范畴;因此,时间主语小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值得关注。

另外,Langaeker将场景主语结构分为抽象场景存现结构、抽象场景非人称主语结构、容器/内容场景主语结构、动态场景主语结构、感知动词场景主语结构等不同次类(郭巍、王义娜,2013),Langaeker认为场景做主语时其后可跟感官动词,因此,时间主语作为场景主语的下位范畴理应也可跟感官动词,但Langaeker对此只是简单举例,并没有说明感知动词时间主体的类型有哪些、是否所有的感知动词都可以跟在时间主语之后,以及时间主语对感知动词选择的倾向与限制的动因是什么。鉴于此,本文从认知视角出发,以“see”类动词为例,以如下三个核心问题为导向,对英语时间主语小句进行系统分析与研究:

第一,感知动词时间主体的类型有哪些?

第二,是否所有的感知动词都可以跟在时间主语之后?

第三,感知者时间主语对感知动词选择的倾向与限制的动因是什么?

一、时间主语小句的界定

(一)时间词的分类

传统语法认为,时间词语可以划分为时间名词和时间副词,这忽略了时间词语中一类特别的存在——时间词。通过观察语料可以发现,有些时间词语既有名词属性又有副词属性。例如:

(a)Are we going shopping today.(副词属性)

(b)Today is my birthday.(名词属性)

Quirk等认为,某些副词也是可以充当主语的,例如,“Today will be fine”,这类句子体现了名词功能和副词功能之间界限的模糊(Quirk,1985)。Biber认为这类词也可以充当主语,如“Today is great”中的“today”(Biber,1999)。由此说明,以往对时间词语的划分并不全面,即,对于既有名词属性又有副词属性的这类时间词的归属问题并不明晰。基于以上,余东涛(2016)在《语言类型学视野下的英语时间词归属辩》一文中将时间词作为单独的一类来划分时间词语,将时间词语划分为时间名词(如:morning,day,Christmas,Tuesday,January,spring,year,week,mo-ment,hour,second等)、时间副词(如:recently,pres-entlv,always,now,then等)和时间词(如:tonight,yes-terday,today,tomorrow等)。时间名词从语义上看指的是时间段、星期、月份、季节、节日、时间测量单位等意义,从语法上看体现典型的名词属性,时间副词从语义上看,要么表示某一时间点或时间段,要么表示时间关系或时间频率,从语法上看,体现典型的副词属性,时间词从语义上指的是时间坐标中以说话時的时间为参照的时间点或时间段,从语法上看兼有名词和副词两个属性(余东涛,2016)。

二、时间主语小句的界定

时间主语小句是从语义角色来界定的对象,即主语由时间角色(temproal role)来承担的小句(王晓伟,2015)。根据Quirk的解释,时间词语中时间名词和名词属性的时间词可以编码为句子的主语,时间副词和副词属性的时间词则不可以承担句子的主语成分。因此,根据Quirk的观点,凡是由时间名词、名词属性的时间词或词组承担主语角色的小句都可以被称作广义上的时间主语小句。例如:

(c)Thursday saw yet another startling development.(时间名词做主语)

(d)Today is my birthday.(名词属性时间词做主语)

Melnery(Melnery,2004:37)认为,有关界定需要阐释清楚所要界定的对象与其他有关项的关系。

(e)Today is Friday.

(f)Today is a kiHer.

(g)The day stretched ahead ofhim,full ofpromise.

(h)The Second World War saw the end 0f piano manufac-ture,the works turned over to the production of aircraft parts bythe Gloucester Aircraft Company,but after the war,pianomanufacture started up again.

(i)Amazingly,the day saw no violent deaths in Houston.

(j)The year brought us a TV movie called Gun smoke.

从以上句子可以看出,从时间词语与动词的搭配角度来看,句g和句j是时间词语在行为动词谓语句中充当主语,在此句中,时间词语表示运动、变化等行为的主体,因此也就成了某种运动或变化的施事,在句中充当主语;句e和句f是时间主语与be动词搭配的情况,此时,时间主语是说话人需要判断的对象;句h和句r是时间主语与感知动词搭配的情况,其中,时间主语是感知的主体。根据Quirk的观点,以上都可以被称作广义上的时间主语小句,但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与感知动词搭配的那一类时间主语小句。

二、感知动词的界定与分类

认知语言学认为,人们是在与外部世界的交互体验中产生了认识与经验(王寅,2006),而连接人们与外部世界的桥梁正是人们的感官。感官包括眼、舌、鼻、耳与手,与之相对应的感官动词分别为:视觉感官动词、味觉感官动词、嗅觉感官动词、听觉感官动词与触觉感官动词(薛敬敬,2011)。但传统语法对感知动词的划分并不全面,只涉及到感官动词中的感官感知义,而对于感官动词的心理感知义并没有关注。因而,林正军、杨忠(2011)对感知动词进行了更为完善的分类,将感官动词分为感官感知动词和心理感知动词两类,又将这两种感官动词细分为动作感知义动词、结果义感知义动词和关系感知义动词不同的次类。结果感官感知义强调的是感知者感知到的实体;动作感官感知义强调的是感知者发出的具体动作;关系感官感知义强调感知者对被感知对象的性质或特征的感知;结果心理感知义强调感知者对被感知对象的心理进行感知;动作心理感知义强调感知者心理上发出的感知动作;关系心理感知义强调感知者的心理或精神状态。例如:

(k)I saw the pen on the desk.(结果感官感知义)

(1)Look at the blackboard.(动作感官感知义)

(m)Thursday saw yet another startling development.(关系感官感知义)

(n)I just cant see yourheart.(结果心理感知义)

(o)1 want to see whether you like reading books.(动作心理感知义)

(p)She feels very upset.(关系心理感知义)

三、感知动词时间主体的类型

感知句的原型为,由拥有一定的生命性和相应感知能力的感知者做主语的小句(林冰洁,2018)。因此,时间词语本不应该做感知句的主语,但事实上,根据语料观察,时间角色虽不具有生命性和感知能力却依然可以被编码为主语,且部分感知动词依然可以跟在时间主语之后,例如:

(q)Thursday saw yet another startling development.(感知者)

(r)Every year feels so much harder than the last.(被感知对象)

从例句q可以看出,句中感知动词“saw”的感知主体是由时间名词“Thursday”承担,而就感知动词的感知主体为什么可以由时间角色承担的问题,Langacker并没有作出具体的解释。那为什么时间角色可以作为感知主体被编码为主语呢?Lackoff~Metaphor we live by一文中表明隐喻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能力之一(Lackoff,1980)。认知语言学认为,人们对于世界经验的产生是基于体验的,李福印(2008)认为,概念隐喻的映射不是任意的,它根置于人体、人的日常经验及知识,这一点也是Lakoff等人把概念隐喻理论置于认知语言学领域的重要原因。英语时间主语感知小句正是人们在表达时运用一定隐喻手段所实现的结果。在由时间角色作为感知主体的时间主语感知句中,原本不具有生命性和感知能力的时间角色被隐喻为感知者,因此被赋予了感知的能力,可以承担感知动词的主语角色。此时,语义上,时间角色是感知的主体;句法上,时间感知者被编码为主语。正如在例句q中,时间名词“Thursday”并不具有生命性,因此原本不应拥有感知能力,但“Thursday”在此处被隐喻为感知者,产生的结果“Thursday”可以像有生命的人一样去“saw”,同时,此句中“saw”一词也不再是原型意义“看”,而是也发生了隐喻,隐喻后的语义为“经历”。

Quirk认为,时间词语不仅可以作为感知者角色承担感知的主体部分,也可以作为被感知的对象承担感知过程的参与者角色,笔者根据语料观察与分析证实了Quirk这一观点。如例句r中,时间词语“Every year”作为感知过程的参与者,不再承担感知者的角色,而是作为被感知的对象编码为主语,其中,“Every year”并不是感知动作真正的发出者,而是感知动作的承受者,而真正的感知者在此句中被省略,因此,其后的感知动词“feel”没有发生隐喻,依然是其原型意义。

四、感知者时间主语对感知动词语义选择倾向与限制

基于以上分析可知,时间主语感知句存在两种情况,即时间词语或作为被感知的对象而被编码为主语,或被隐喻为感知者,拥有了感知的能力,因此可以承担主语角色。其中,时间角色在被隐喻为感知者编码为主语的同时,感知动词也发生了隐喻,而时间角色作为被感知对象作主语的时候,其后的感知动词却没有发生隐喻。由此我们提出问题:感知者时间主语对感知动词语义选择倾向与限制是什么?即,时间角色在被隐喻为感知者编码为主语时,对其后的感知动词语义进行选择的动因是什么。

笔者通过COCA语料对此进行分析,现代英语中表示“看”类的感官动词包括“see、look、watch、mtness、glance、glare”等,通过观察语料笔者发现,“see、look”等表示看的感官動词可以跟在时间主语其后,但可以发生隐喻的只有“see”和“witness”,而诸如“glance”“glare”等表示看的具体动作的“看”类动词却不可以跟在时间主语之后发生隐喻。

美国加州大学心理学家Rosch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型(Prototype)理论。认为原型是范畴内的中心成员,即是范畴内的典型成员,又或是根据范畴成员属性概括而成的图式化心理表征。原型是范畴化的认知参照点,可根据认知对象与范畴原型的相似性程度来划定该认知对象所属的范畴。范畴内的成员地位不平等,成员之间通过相似性形成网状结构。非原型成员与原型成员之间的相似程度会决定非原型成员彼此之间的地位与级别,即认知对象与范畴内原型相似程度越高,则越接近范畴的中心位置。范畴之间的边界模糊,范畴之间存在着融合交错的现象。

我们对“see、look、wimess、glance、glare”等表示“看”类的动词进行语义分析发现,在“看”类的动词中,see是最典型的原型代表,属基本层次范畴,而“mtness”基本语义成分为表感知性的[+see],而“看”类的其他动词,如“glance、glare”,它们都属于表示看的具体动作的动词,其基本语义成分为[+look],表示的是看的方式、强度和态度等,距离范畴内中心位置较远,因此不具有原型性。由此笔者认为,根据语料,感知动词中只有基本层次范畴词和概况语义词的主语可以发生隐喻,而表示具体动作的感知动词的主语则不能发生隐喻。

五、结语

研究发现:并不是所有的感知动词都可以跟在时间主语之后,英语中缺乏其他三种感官(触觉、嗅觉和味觉)的特殊施动感官动词,感知句的原型为感知动词,因其主语为拥有一定的生命性和相应的感知能力的感知者,时间角色本不具有生命性和感知能力,但也可编码为感知动词的主语。Quirk认为,时间词语不仅可以作为感知者角色承担感知的主体部分,也可以作为被感知的对象承担感知过程的参与者角色,由此,笔者将感知动词时间主体分为两类,一类是承担感知者角色的时间主语,另一类是承担被感知的对象的时间词语,且在时间主语感知句中,时间角色被隐喻为感知者,擁有了感知的能力,因此可被编码为感知动词的主语。通过进一步分析,笔者发现,充当感知者的时间主语小句在时间词语被隐喻为感知者的同时感知动词也可能发生了隐喻,不再是原型意义。而感知动词中只有基本层次范畴词和概况语义词的主语可以发生隐喻,而表示具体动作的感知动词的主语则不能发生隐喻。这是因为原型性的动因,不具有原型性自然也就无法发生隐喻,一方面,本文对时间主语小句这一特殊的语法现象作出具体的分析和解释,在一定程度上对Langacker的认知语法作出了补充;另一方面,本文对英语的教学与使用作出了一定贡献。

猜你喜欢

隐喻
概念隐喻理论对高中英语多义词教学的启示
爱的隐喻
基于概念隐喻的高职高专基础英语教学研究
认知隐喻理论下印地语汉语死亡委婉语研究
认知隐喻理论下印地语汉语死亡委婉语研究
英语读思言的隐喻意象与教学互见
A Cognitive Study of English Body Idioms in Textboo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ceptual Metaphors
论隐喻理论构建的参照维度及连续统
概念隐喻新类型中的认知机制探讨:共现性还是相似性
浅谈语法隐喻的隐喻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