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字理识字”在低年级识字教学的运用与探索

2020-05-19郑智玲

关键词:字理识字识字教学运用

郑智玲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 版)》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教学基础。”“字理识字教学法”是根据汉字的构形规则,运用汉字形音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本文论述了字理识字教学法在部编本教材中的有效运用,并阐述了字理识字的教学策略,以期达到追根溯源,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字理教学;识字教学;运用

汉字是华夏文化的载体,从殷商甲骨文至今已有3400多年的历史,这“方块字”熔铸了文化精髓,文明的种子得以保留下来。《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及“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针对低年级学生识字难度大、遗忘率高的特点,课堂教学中想要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必须融进文化的因子,让字认得有温度,有内涵。

识字教学作为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有的教师一直按照“读字音-讨论识字方法-组词-范写”的传统教学模式,长期机械性、演绎式的教学方法会降低学生的识字兴趣。“字理识字教学法”作为一种系统科学的识字方法,在1992年由贾国均老师提出,它是“依据汉字的构形规律,运用汉字形音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通过汉字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六种造字方法分析字形,达到识字的目的。

尽管“字理识字教学法”提出了很久,但也有人认为小学生不需要按照这样的深度去理解记字,这样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其实,在部编版一年级《教师教学用书》中已经提到有些汉字适合渗透字理,以汉字的构字规律为切入点,把静止的方块字变成形象的画面,和富含文化的载体。部分老师对字理识字教学的认识存在误区,了解字理并不是大学教授在枯燥地讲解字源,而是把《文字学》知识运用到识字教学中,与传统的识字教学模式有机融合,不需要把每课的生字逐字讲解,而是选择有代表性的文字给予分析。

一、寻字理之根,提升人文素养

新时期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成为了当下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其中,教育部提出学生应当具有“人文底蕴”,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就是“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指以人为中心的文化素养,它是一个由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观念组成的有机体。

汉字也具有文化素养。部编本一年级教材中识字开篇《天地人》,在教学中,笔者便采用字理识字的方法认识“人”字。甲骨文  ,面朝左立着一个人,上端是头,向左下方伸展的一面是臂,中间是身子,身子下面是腿。“人”是一个象形字,代表躬身垂臂的劳动者。篆文  更突显劳动者弯腰劳作的形象,垂着双手在地里忙活。《说文解字》中提及“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人是万物之灵,天地间以“人”为贵。

上这节课时笔者是这样展开教学的:

师:你们觉得甲骨文里这个人的动作是什么样的啊?

生:他弯着腰。

师:为什么他弯着腰不站直呢?(生回答不出)春天到了,农民伯伯插秧是什么样的动作,谁来演一演?

生:我知道吗,这个人劳作时是弯腰的。

师:没错,我们的老祖先靠种地生存,每天日出时就出门去田地里耕种,天黑时才扛着锄头回家。还记得古诗《悯农》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智慧点燃在课堂上,通过教学“人”字,学生了解了中国古代农耕文明中聚族而居、精耕细作的农业形态,体会到劳动人民的勤劳。这种文化素养的无声浸润,在字理教学中得以实现。

二、采形式之多样,促趣味识字

(一)象形字演示

象形字,就是把客观的事物形体描绘出来。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象形者,畫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诎”通“屈”,“诘诎”意思是曲折。)意为:象形就是描画客观事物的形象,随着物体形状的曲折变化而运笔。一年级教材中有很多象形字,如《金木水火土》《日月明》《日月水火》等课文中出现的汉字。汉字学研究,象形字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画事物的轮廓,如,日、月、鸟、鱼。这一类数量最多。二是画事物的局部特征,如,眉、果、瓜等字所描绘的。

有时,还可以顺势拓展其他汉字。比如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中的“册”字,它是典型的象形字,指用竹片或木片串成的书简。当笔者问到:“古人在竹简上写字如果写错了怎么办?”学生想了很多办法,有人说可以换一个竹简,也有人说用布来擦掉竹简上的错字。接着,笔者给学生展示了一个汉字“删”,他们马上联想到用刀片刮去错字就可以了。这样做既拓展了课外知识,又让学生加深了对汉字的理解。

(二)形声字启发学习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前一句指形旁,后一句指声旁)意为:形声字是由一个形旁和一个声旁组成的新字。许慎以“江”“河”二字为例。江,从水工声;河,从水可声。

一年级上册中在教学“肉月旁”时,笔者出示一组形声字,“脚、臀、脑、腿、脖”,学生马上反映月肉旁与身体部位有关,并联系生活实际说出“肩膀”等等。

低年级学生经常“禾”与“和”使用混乱,于是在教学时,笔者用形声字启发理解。“和”是形声字,从龠(yuè用竹管编联成的乐器)禾声,引申为音乐声音协调,如“和声”。又引申为与人和谐相处,“和谐”,“和睦”。又引申作连词表示并列,如“老师和学生”。用作介词,相当于“跟、向、对,如”我去和他解释“。而”禾“则把甲骨文到隶书的演变在黑板上演示出来,学生便明白”禾“是象形字,像一株禾谷,上像穗与叶,下像茎与根。本义指谷子,引申泛指庄稼,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李绅《悯农》)。而讲完之后,学生豁然开朗。

无独有偶,在“得”与“很”的使用中,错误率也很高。作者于是遵循字理知识使学生科学识字。“很”是会意兼形声字,从彳(chì,行路)从(ɡèn,瞪大眼睛),以大眼睛看路意为路艰难。引申为副词,相当于“非常”,很,如“很累”,“很喜欢”,“很有趣”。“得”是“会意字,从(chì,道路)从又(手)从贝(货币),表示在路上得到了钱财。音dé:本义获得;音de:用在形容词和动词之后,表示可能,结果或程度,如”球打得好“”饭做得香“”考得好“。

这样的科学识字方法,不但促进了识字效率的提高,还点燃了孩子识字的热情,这样的课堂,就让受教育者所需的知识有了扩容性。

(三)课堂活动

做动作

比如,“看”:演示上部分手的演化,上手下目,用手遮眼睛,一起做动作表示远看之意。

编儿歌

有些形近字,就可以让孩子观察细微差别,按照汉字学的知识编程口诀,请看孩子自己编的儿歌《“青”字儿歌》:

今天天气真(晴)朗,(青青)草地一条河,(清清)水里一只鹅,蓝蓝天空中一只(蜻)蜓自由自在地飞行。

即使教师没有刻意强调,学生也可以发现这个字属于象形字。此外,还有两个易错偏旁“礻”和“衤”。带有“礻”的字大多和祭祀、祈福有关,“示”字本身代表灵石,人们会在灵石上放置祭品。如“祝”就是  一个人跪在灵石前祈祷,“祈、祷、福、祀、神”等字都和祭祀有关。“衤”的字大多和衣服有关,如“初”是指裁剪衣服的开始。这样对比辨析后,学生在理解字意的基础上,就能写对偏旁。

创造识字环境

人类学家马林诺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没有语言情境,那么就没有意义,语言来源于生活。”是啊,生活处处是识字的延伸课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生活融入识字。比如,让学生轮流发作业,互相解说名字;坐车时注意看公交站牌,有意记住站点;看广告牌、商店名、食品标签······

如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冲击着传统文化,智能化的拼音输入法让人们对汉字的概念越来越淡薄,不少人提笔忘字。《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传统文化节目的热播,让人们重新认识汉字文化的重要性。古老的汉字文化并不是束之高阁的研究,而应该融进文化,走进一线语文教师的生动课堂。将“字理识字教学法”融入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课堂中,“字理识字教学”与传统的识字教学法并不矛盾,二者可以互利共存。

《答朱载言书》中谈到:“创意造言,皆不相师。”学文识字都应该有自己的创新,不拘泥于旧法。识字教学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也需要不断革新,把传统的汉字文化融入教学中,通过字理识字教学法让学生感受汉字精妙的构字特点,体会汉字神奇的演变过程,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精致的韵味!

猜你喜欢

字理识字识字教学运用
试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理趣识字
运用字理教学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