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中小学生研学教育研究

2020-05-19李沫

读写算 2020年4期
关键词:研学旅行中小学生

李沫

摘 要 在我国早就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个部委联合颁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越来越多的学校家庭重视研学旅行。对比国外研学旅行,我国研学旅行在一定程度上,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努力。

关键词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研学旅行的教育研究

2016年颁布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得到了全国各中小学学校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各个城市的综合实践学校的支持,根据对我国现有学校开展的研学旅行活动的分析,以及和国外几所国家学校研学旅行对比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一、中小学阶段研学旅行的基本概念

中小学阶段的研学旅行活动特指在乡土乡情的基础上开展的短期集体旅行活动,在相关政策的大力倡导下,研学旅行活动在中小学蓬勃发展,且逐步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但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课程目标模糊、课程组织困难、安全难以保障、课程评价单一等突出问题。要使研学旅行活动真正在中小学扎根、生长,需要学校、社会、家长等多方面在结合乡土乡情的基础上,促进研学旅行活动的本土化发展。

二、国家层面对中小学生研学教育的进程及分析

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个部委联合颁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正式从国家政府层面将学生研学旅行作为学校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并以课程的方式来实施。由此,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在新的发展平台上,校内外教育的整合、课内外知识能力的整合、德智体美培养目标的整合,迈出了关键性的一大步。所以说,中小学生的研学教育实际上是顺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时代需要。但从实践上来看,我国中小学研学旅行的实践研究稍显不足。虽然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但地方实践却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究其本质,要从三方面入手,学生本身,家长和学校以及社会。

1.学生本身方面。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正处于一个有一定的自保能力但自保能力明显不足,有一定的安全意识但这种意识比较淡化,在一定情况下不能时时有效的狀态下。比如当带队老师给予一定自由活动空间下,孩子们很容易将安全意识抛之脑后,尽管在平时学习中,他们已经了解很多安全知识。这就引发了家长的担忧。

2.家长方面。虽然我国已正式进入二胎时代,但因为经济压力或者自身年龄等各方面原因,我国的人口增长率情况并没有当初在实施政策之前人口专家所做出的预判那样那么乐观,并且即使有了二胎,年龄也没有到达小学生状态,所以说,小学生老师所面对的家长群体,绝大部分还都是独生子女。虽然说孩子都是心头肉,再加上网络科技的发达,总是让我们轻而易举地了解各种关于孩童的不法事件,但这种独生子女家长更是不放心一切有任何安全隐患的事情发生。这就造成了家长对于这种室外活动的一度程度上的不理解甚至不知道,而家长的这种态度造成了学校方面的压力。

3.学校以及社会方面。一方面正如上述所说的家长方面造成的压力使得学校选择的余地不多,另一方面学校自身也担心学生的安危问题。

三、对比国外的研学教育问题

研学旅行在日本被称为“修学旅行”,是日本学生最具特色的活动。起源于1946年的“修学旅行”,从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参观国家公园、访问历史古迹,到涉及职业选择、自然体验、考察先进企业甚至体验商人活动等等,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实施中,学校会依据学生的年龄不同而侧重有别,时间一般为期数天,其中小学生主要就近参观名胜景点或是集体泡温泉。

在韩国,几乎每个学生都参加过各种类型的研学旅游,其中较有特色的形式是毕业旅行。韩国教育部门将毕业旅行作为学生的一项必修课目,纳入学分管理,学生只有参加并修够相应学分,才可以毕业。研学旅游的范围也不局限于本国内,如2014年,韩国大学生“东北亚大长征”活动就选择高句丽的开国王城——位于我国辽宁省的五女山城,以及高句丽时代遗址——我国吉林省集安市、敦化市、东京城等地进行考察。

美国家长较少有“望子成龙”的功利念头,孩子参加假期活动主要还是凭借兴趣爱好,所以研学旅游和夏令营、冬令营一样,为满足或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提供了多种多样的选择,是假期非常受学生欢迎的活动。

从中可以得出结论:研学教育在国外是一件真正意义上的具有广泛普适性的活动,所有人都默认,支持并理解这一活动的存在,这是我国尚且不足缺乏的部分。但与此同时,部分他国所理解的研学教育和我国所理解的概念意义还是存在些许不同。真正的研学旅行应该是在旅行的过程中去感受、发现、思考、探究、分析、总结等等。每一次研学旅行应该是带着问题出门,带着成果回来。

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应该将自己所学知识在旅行中实践、应用、检验之后将知识进行整理与融合,从而形成相对系统化的知识。这种将知识再加工的过程,就是一个提升的过程。

四、针对我国研学教育提出的一些个人看法

首先,注重科研培训,立足实践探索。其次,多与家长方面沟通,比如由家长提供基础信息,再由学校来筛选的模式。再次,围绕主题学习,探索特色校本课程。最后,尊重学生个性化,给予师生发展平台一、尊重中小学研学旅行的课程本质,开发特色的研学校本课程。

猜你喜欢

研学旅行中小学生
在希望的田野上
我国中学生研学旅行学习满意度及学习成效探讨
大学生研学旅行市场需求研究
对“文化之旅”研学活动的几点思考
研学旅行研究进展与启示
上海市金山区朱泾镇中小学生视力状况分析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
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