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视错觉

2020-05-19郭岩崑罗昊

丝路视野 2020年1期

郭岩崑 罗昊

摘 要:视觉作为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因外界因素和内部结构的影响,视觉会产生偏差,这种偏差具有创新和趣味性,能丰富完善艺术设计,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本文将通过分析讲解视错觉的产生原理及应用手段,帮助大家了解并掌握视错觉。

关键词:视错觉 视知觉 错视

一、当代背景

(一)发展背景

当今属于信息化时代,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互联网为联系,以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终端为端口的网络数字化生活方式已成为当今社会中人们的主要生活、娱乐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人们无论是获取的信息量还是获取信息的渠道都大大增加,现在人们足不出户就能着眼看世界,遇事不决总能在网上获取到相应的解决方案。在这种背景中,谁能够通过网络满足大众的需求,谁就会是大众的宠儿,而在数字化生活方式中,“视”和“听”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其中“视觉”更是主流。正因如此,与“视觉”相关行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各路设计者开拓眼界,不断发掘当今社会中的新内容、新特点,审视社会现象,提升自身技术,期望由此开发出“视觉”行业发展的康庄大道。

(二)视错觉的优势

而在所有的视觉表达形式中,具有“视错觉理念”的作品总能用简洁的视觉形式表现出值得深思的内容,用其特有的趣味性吸引大众的眼光,用独有的反转性打开大众的脑洞、引发出大众的想象空间,最后以包含的深意引导大众的思考。正因如此,“视错觉”以其独有的简洁、趣味、充满反转、值得思考等特点受到了大众的关注;更是以其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耐人寻味的趣味性获得了设计者的青睐。

二、视错觉的产生及原理

(一)视错觉的定义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个谚语相信大家都听说过,那么眼见的一定为实吗?美国美术家贡布里希说过:“观看从一开始就是有意识的,眼睛对样本作出什么反应取决于许多生理和心理因素”。这句话近乎直白的说明了“眼见不一定为实”。而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看到的和实际情况不一样的现象,这种出现了视觉偏差现象,统称为错觉,或者更精确地称呼为:视错觉。

(二)视错觉的形成

那么视错觉是怎么产生的呢?想要了解視错觉的产生原理,首先要清楚“眼见”的概念,即大家所说的视觉,其实大家所说的视觉应该被称为“视知觉”,也就是“视觉”加上“知觉”。人们平时所说的“看到”景物,是由两个阶段构成的。第一个阶段:视觉阶段,即人眼观察景物,并将观察到的光信号传送给大脑;第二个阶段:知觉阶段,即大脑将人眼传过来的信号进行识别、并且完成景物的再现。因此无论是“视知觉”的第一阶段即视觉阶段,还是第二阶段即知觉阶段出现误差时,视错觉就产生了。

(三)视错觉的分类

在知道了视错觉的形成原理以后,我们可以根据视错觉的形成方式将错视简单地分为以下两种情况:“视觉错视”“认知错视”。“视觉错视”就是因生理或外界原因(光信号的传播),导致了视觉获取信息时出现误差;“认知错视”则是观察的信息传至大脑中以后,由于经验、情感等各种情况,导致或者说诱发了视觉信息在大脑中再现这一过程中出现了误差。那么接下来,我们分别对这两种错视进行详细讲述。

(四)视觉错视

“视知觉”的第一阶段——也就是所谓的“眼见”。一般是指视觉细胞感受到光信号,将光信号转换为人们可以识别的生物信号。这个过程需要和外界进行接触,本身就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干扰。再加上人的眼睛并不完美,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些内在的或外在的原因直接诱导了“视觉错视”的出现。

1.外因诱导

视觉系统是通过接受光信号来观察事物,这是一个被动过程,如果从一开始,接收到的光信号传播就是错误的信息,那么错视在接受光那一刻就已经出现了。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折射和反射,筷子插入水中,出现扭曲现象;饭店通过镜子来让店面显得更大一些等等,都是光信号传递错误信息,诱导产生视错觉,在这种错视中,认知反而是用于辨别错视的了。

2.生理因素

用眼睛来观察事物时,光信号会刺激视网膜细胞,进而产生“看到事物”这个过程,但光信号结束以后,我们“看到”的事物不会立即消失,而是会在我们的视觉感官中残留一段时间,这种现象被称为“余晖效应”即视觉暂留现象。我国宋朝时期就出现的“走马灯”(图1)就是这一原理,而现在这种现象更是被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大家所熟知的电影、动画以及大家所接触到的一切电子视频,这些现象的基础均是这一现象。

视觉暂留现象的进阶:“视觉补色”以及“侧抑制”则经常用在平面设计中。“视觉补色”是指,当视网膜细胞受到某个颜色光强烈或长期的刺激后,会因视觉疲劳而对该颜色产生了类似“白平衡”的反映,当该颜色光停止作用后,视觉会因为“白平衡”的“补色”而产生残像。这就是我们盯着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屏幕看,闭上眼时,会在脑海中形成“负片”现象的原因。赫曼方格(图2)和马赫带(图3)就是这一现象的代表。

(五)知觉错视

认知错视是因为在脑海中再现视觉信息时出现误差所导致的,那么导致视觉信息再现这一阶段出现误差的原因有哪些呢?我大致将原因分为“经验原因”以及“情感影响”。

1.经验原因

人们在看东西的时候,其实往往是不看全的,尤其是当人们对看到的信息很有自信、或者说对看到的不是那么用心的时候,人们就会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对自己所谓看到的“全部信息(实际是看到的部分信息)”进行补全,形成大家脑海中的完整信息。如下图(图4)所示:

2.情感因素

大脑是非常神奇的器官,人的所有的认知行为都来自它,也正是因此它在处理信息时会将很多信息混在一起。也就是说当处于一些情况中,大脑会受到情绪影响,进而影响到对视觉信息的还原,使人们对视觉信息的还原偏向于所处的情绪中。这就是为什么同样的场景,在不同情境里会看到不同的信息(如图5所示,在不同情况下,每人第一眼看到的内容各不相同);而这也是发生争执时,都会坚信自己看到的是正确的,而对方是在撒谎的主要原因。

三、视错觉的应用

显然,不管是外因还是内因,视错觉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它不是因为人们的主观意义上的想要而犯的错误,它的产生是由人眼睛的生理结构、人的心理状态、文化习俗等众多条件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对待错视,我们应该科学的认知它,利用它。

从设计角度来说,错视有很多优点,通过对错视的应用,能够提升设计师本人的洞察力以及思维能力。错视的趣味性、创新性能够强化设计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加强人们对作品的接受和记忆,使作品更加独特。

视错觉虽好,但决不能滥用,过度的使用视错觉会分散人们的注意力,导致其视觉欣赏疲劳,严重者会引起幻视。这样不但引起不了人们的共鸣,反而会产生逆反和抗拒心理,导致作品失败。

参考文献

[1]曹辉.发生·建构·转换·生成——视觉形成的美学阐释[J].哲学研究,2012,(07).

[2]陈晓梦,李真,平面构成[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