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彭斯诗歌汉译中苏格兰民族性的体现

2020-05-19向若怡

丝路视野 2020年1期
关键词:汉译彭斯罗伯特

向若怡

摘 要:苏格兰农民诗人罗伯特·彭斯一生坚持用苏格兰方言创作,其作品对复活、丰富苏格兰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汤姆·奥桑特》是彭斯据苏格兰民间传说所作的叙事诗,也是他自认为最好的作品之一。本文将从苏格兰民族性的角度出发,对比分析《汤姆·奥桑特》王、袁两译本,讨论译文中体现的苏格兰民族性,总结彭斯诗歌汉译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彭斯尚未汉译的作品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罗伯特·彭斯 汉译 苏格兰民族文化

一、引言

苏格兰农民诗人罗伯特·彭斯(Robert Burns)一生坚持以苏格兰方言创作,其诗歌充分保留了苏格兰民族性,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研究价值,对复活、丰富苏格兰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但彭斯诗歌这一特性也使其翻译难度较大,译者不仅要克服语言上的障碍,也需挖掘相关文化背景,译文方可体现出民族性。

《汤姆·奥桑特》(Tam OShanter)是彭斯在1793年发表的一首据民间传说创作的叙事诗,由英语、苏格兰语和少量盖尔语三种语言写成,也是诗人自认为最好的作品之一。该诗描述了酒鬼汤姆回家途中偶遇妖鬼乱舞,被众鬼发现后惊险逃脱的故事。本文将以此诗为例,从苏格兰民族性的角度出发,对比我国两位翻译家王佐良、袁可嘉在翻译服饰、饮食和景物方面的差异,讨论译文中体现的苏格兰民族性,总结彭斯诗歌汉译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彭斯尚未汉译的作品提供一些借鉴。

二、两译本对比

(一)服饰

服饰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其色彩、材质与样式均能体现民族性。如不能准确翻译这些细节,则译文就无法体现苏格兰民族性。下文以两例分析:

例1

原诗第九节提到汤姆的帽子blue bonnet,“Whiles holding fast his gude blue bonnet; Whiles crooning o'er some auld Scots sonnet;”王译为:“他紧扣头上天蓝新呢帽,口哼古老的苏格兰小调”;袁译为:“他紧紧抓住那顶蓝草帽,一边哼着苏格兰古调。”

据维基百科:“The blue bonnet was a type of soft woollen hat that for several hundred years was the customary working wear of Scottish labourers and farmers...Before the introduction of inexpensive synthetic dyes in the mid-19th century, the Scottish knitted bonnet was made only in colours easily available from natural dyes, particularly woad or indigo (hence   blue bonnet ).”材质上,blue bonnet是毛呢帽,而非草帽。本文认为袁归化译为“蓝草帽”,是因为诗中汤姆是一农夫形象,而中国农夫多头戴草帽。但这样读起来就充满了“中国味”,无法体现苏格兰性;就色彩而言,blue bonnet因当时制帽商使用的天然蓝染料得名,而woad和indigo这两种染料颜色可否译成天蓝色仍需查证。据柯林斯英汉双解 ,woad和indigo的释义分别为“菘蓝”和“靛蓝”,均为深蓝色;而天蓝色指淡淡的蓝色。因此,“天蓝新呢帽”误译了色彩。鉴于菘蓝和靛蓝仍有细微差别,本文认为将blue bonnet译为“蓝呢帽”更恰当,既不像“天蓝”给读者错误联想,材质和色彩也都符合事实。

例2

原诗第16节描写了女妖南尼的服饰cutty-sark,“Her cutty-sark, o' Paisley harn,That while a lassie she had worn,” 王譯为:“今晚她上身只剩一件粗布短背心, 原是她多年前做闺女买的时新”;袁译为:“她身着粗布做的短衫, 那是她姑娘时代的打扮”。

据维基百科: “Cutty-sark is a nickname given to Nannie Dee, a fictional witch created by Robert Burns in his poem Tam o' Shanter, after the garment she wore. (“Cutty sark” is 18th-century Scots for a short chemise or undergarment).”可知cutty-sark是一种18世纪苏格兰女式无袖衬衫或内衣,具体译法需进一步查证。

可发现著名帆船卡蒂萨克号(Cutty-sark )就取名自彭斯的这首诗,船首保留着故事中女妖抓住汤姆坐骑马尾的造型,女妖服饰为无袖无领背心式裙。西方插画家的作品中,女妖服饰也多被描画为无袖无领的背心。显然,袁译为“短衫”,概念模糊,使人联想起“有领短袖”或“无领短袖”,不像“背心”那般意象鲜明。从苏格兰民族性的角度看,王译为“背心”更契合原文、更符合西方人心中女妖服饰形象。

(二)饮食

苏格兰人以好酒闻名,原文中的汤姆即为一酒鬼形象。能否译好诗中酒名影响着译文中的苏格兰民族性。下文以两例分析:

例1

原诗第1节描写了汤姆畅饮酒nappy,“While we sit bousing at the nappy,And getting fou and unco happy,” 王译为:“这时候,我们捧一杯啤酒,开怀痛饮,无虑无忧”;袁译为:“我们坐着将酒痛饮,喝得真不少,大为开心”。

据韦氏在线“nappy: (chiefly Scotland) LIQUOR, specifically : ALE”,可知nappy是苏格兰语,指ale。据维基百科: Ale is a type of beer brewed using a warm fermentation method, resulting in a sweet, full-bodied and fruity taste.可知ale是一种由麦芽温发酵、酒精度数较高的啤酒。“苏格兰酿酒文化源于4000年前的波克 (Beaker) 文化。”作为最早的啤酒酿造国,苏格兰拥有悠久的酿造历史和啤酒文化。其啤酒种类多样,自成体系,和英国其他地区乃至全世界都有差异。本文认为仅将nappy译为啤酒或酒,不足体现苏格兰酒文化,可译为“艾尔酒”并加注解释“一种由麦芽温发酵、酒精度数较高的啤酒。”

例2

原诗第11节描写了汤姆饮酒的心理活动,“Wi' tippeny, we fear nae evil; Wi' usquabae, we'll face the devil!”其中,usquabae的译法不同。王译为:“两个铜板买啤酒,喝了什么也不怕;一杯烧酒落了肚,胆大敢把鬼王拿!”袁译为:“喝了啤酒,我们就不怕鬼,喝了威士忌,魔怪咱也敢面对!”据The Free Dictionary,usquabae是盖尔语,指威士忌:“(Brewing) Irish,Scot the former name for whisky.”

一提起威士忌,几乎所有人都会想到苏格兰。“虽然威士忌目前的产地五花八门,但据官方说法,在1494年便有文字记载威士忌起源的,的确来自苏格兰。” 苏格兰人对威士忌的钟爱举世闻名:“身着彩色格呢短裙的男士、嘹亢的民间风笛及金黄剔透的威士忌酒,构成世人眼中标准的苏格兰印象。尤其是威士忌,简直就是苏格兰的同义词。苏格兰人称威士忌为‘生命之水,其金黄的色泽被誉为‘太阳的光芒。”彭斯本人也曾说:“威士忌和自由在一起!自由与威士忌同在!”故袁译为“威士忌”是准确的,王译为“烧酒”则未体现苏格兰民族性。

(三)自然景物

不同的自然环境造就着各异的民族文化。若景物翻译不准确,就无法体现出原文的苏格兰民族性。下文以两例分析:

例1

原诗第7节描写时间流逝无法阻挡,“Or like the borealis race,That flit ere you can point their place; ”喻体borealis的译法有异,王译为:“它又像那北极光稍纵即逝,不知去何方;”袁译为:“或者像北风怒吼你还没察觉,它已远走。”

据韦氏在线,borealis意为“an aurora that occurs in earth's northern hemisphere—called also northern lights.北极光” 极光常见于高磁纬区,苏格兰位于北纬54.5度以北的高纬度区,能在某些时段看到北极光。故极光是苏格兰自然风光的一部分,王译为“北极光”体现了苏格兰民族性;袁译为“北风”则丢失了苏格兰民族性。

例2

原诗第10节描写了阴森的夜景,“And thro' the whins, and by the cairn, Whare hunters fand the murder'd bairn; ”其中,植物whins的译法不同。王译为:“汤姆也冲过树丛和土台这里猎人曾见婴儿被谋害;”袁译为:“越过乱石堆,穿过荆豆丛猎人们在此发现被害的儿童。”

据柯林斯英汉双解,whins意为“金雀花;荆豆”。据The Free Dictionary:“whins:very spiny and dense evergreen shrub with fragrant golden-yellow flowers; common throughout western Europe.”可知荆豆是西欧一种常见的灌木。苏格兰位于西欧,荆豆应为自然景观的一部分。王译成“树丛”丢失了民族性;袁译为“荆豆丛”则还原出苏格兰的自然景象。

三、问题与启示

通过对比分析王、袁两译本,可发现二者译文均存在未充分体现苏格兰民族性的问题,本文认为这和以下三点有关。

第一,译者可接触的信息资源有限。以blue bonnet为例,袁译为“蓝草帽”,误译了材质;王译为“天蓝新呢帽”,误译了颜色。这与当时信息技术不发达有关,译者未能获取相关信息,故袁可嘉先生会归化处理为“草帽”,王佐良先生会将帽子颜色译成“天蓝色”。

第二,译者是否有过前往苏格兰的经历,影响着译文体现的民族性。王、袁两人都是著名翻译家兼诗人,且都对彭斯诗歌感兴趣,但二人经历不同。前者曾受邀前往苏格兰,拜访过彭斯故乡;后者并无前往苏格兰的经历。因此,部分较隐晦的民族性能在前者译文中体现,在后者译文中则流失。例如女妖服饰sark,王处理为符合民间传说形象的“背心”,而袁按词典义误译为“衬衣”。又如非英语词汇borealis,王能准确译为“北极光”,而袁误译为“北风”。

第三,译者的翻译思想,影响着译文体现的民族性。袁可嘉是“九叶诗人”,致力新诗“现代化”建设。他曾言“文艺界正在热烈讨论新诗与民歌的关系问题”, 所以“探討一下彭斯怎样吸取歌谣中的精华,丰富了自己的诗歌创作”。 他翻译彭斯诗歌主要用以迎合当时新民歌运动,丰富个人诗歌创作,故其译文句式基本遵从原文,修饰语也遵从原文顺序。例如,原文:“Thir breeks o' mine, my only pair,That ance were plush, o' gude blue hair, I wad hae gi'en them off my hurdies,For ae blink o' the bonie burdies!”袁译为“我这条裤子,唯一的一条/丝绒做的,有蓝色绒毛,我宁愿脱下来送给她们,只要让我瞅一眼美丽的姑娘们!”将定语放在名词后,实不符汉语表达习惯。译文过于拘泥原文形式,原诗描写汤姆心理活动的活泼韵味就丧失不少。王佐良主张“以诗译诗”,对诗歌节奏韵律要求甚严。同样一处,王译为“那我也愿立刻脱下我唯一的呢马裤,天气再冷也不怕光屁股,这裤子原是蓝绒缝成料子好,但为了瞅一下姑娘,马上可送掉!”其译文不追求句式一致,但从措辞到韵律无不下足了功夫。苏格兰农夫诙谐、可爱的形象跃然纸上。两人翻译思想和翻译侧重点不同,译文中民族性的呈现效果也不同。

综上,可得出结论:译者可接触的信息资源、是否亲往过苏格兰、译者的翻译思想都影响着译文中的民族性。两人译文虽存在多处未体现苏格兰民族性的问题,但不能否认其译文价值。两位大师作为当时少数翻译彭斯诗歌的译者,其译作不仅让更多人认识彭斯,也为研究彭斯诗歌留下宝贵材料,这对彭斯尚未汉译的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Burns, Robert. Tam OShanter[M]. Akron Ohio New York: The Saalfield Publishing Company, 2008.

[2]郭莹.自由与威士忌同在[J].环球2003,(02).

[3]吉洺萩.苏格兰威士忌和下午茶(下)[J].食品与生活,2019,(11):50—51.

[4]施晔,苏格兰.威士忌的迦南圣地[J].党政论坛,2015,(02).

[5]王佐良.苏格兰诗选[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6]王艳,苏格兰.我们的语言是威士忌[J].优品,2015,(06):120—123.

[7]袁可嘉.彭斯与民间歌谣——罗伯特·彭斯诞生二百周年纪念[J].文学研究,1959,(02).

[8]袁可嘉.我爱人像红红的玫瑰:彭斯诗歌精粹[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9]英国酿造协会.苏格兰艾尔啤酒[J].酒·饮料技术装备,2017,(04):78—80.

猜你喜欢

汉译彭斯罗伯特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文献出版探微
英美人名的含义
Looking Forward/by Robert Louis Stevenson期待
勇敢与懦弱
再论汉译“突厥”名称之起源
再论汉译“突厥”名称之起源
画中有话
美国副总统彭斯陷“邮件门”
《尤利西斯》汉译的生态翻译学诠释
英男子当“裸体木匠” 干活时只穿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