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酒”

2020-05-19何昆

丝路视野 2020年1期
关键词:本义饮酒主人

何昆

摘 要:中国的酒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酒的酿造、酒的种类、酒的功用都有专门的汉字介绍。本文从“酒”的字形字义出发,从字源角度探究今天常用的部分“酉”部字与“酒”之间的关系,梳理暗含在我们身边的酒文化。

关键词:酒 酉 献 酬 醋

我国的酒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关于酒的故事也有着十分美丽动人的传说,但我国的酒文化不仅仅遗留在古代传说中,而且也体现在汉字古老的形体之中。从汉字的形体来看,“酉”与“酒”有着直接的联系。

一、“酉”与“酒”

在我国第一部文字学字典《说文解字》中,“酉”部字多与“酒”有关。“酉”字本身也与“酒”关系密切。《说文·酉部》对“酉”的字形解释为“象古文酉之形”。释其本义“就也。”又说“八月,黍成,可为酎酒。”“就”在此表示酿制而成。《说文》中进一步解释:“丣:古文酉从卯,卯为春门,万物巳出。酉为秋门,万物巳入。‘丣同‘酉”。正是因为“酉”为秋门,表示农民获得丰收,有了酿酒的原材料,所以人们用“酉”表示“酒”。后来“酉”被借走表示天干地支的第十位,并且发展成为表示天干地支的专有名词,于是就在酉前加三点水造“酒”字表示“酉”的本义,《说文·酉部》中“酒”的释义为“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也。一曰造也,吉凶所造也。”一些文献的论证可以说明“酒”“酉”本为一字。

“《说文》酉与酒训略同,本为一字,故古今酒字皆作酉。”

(《殷墟文字类编》)

“县钟而长饮酉。”

(《马王堆汉墓帛书·春秋事能》)

“酉过量,及乱也。以礼饮酉,始于治常。”

(《六艺之一录》)

《六艺之一录》指出“酉过量,及乱也”。又说遵照礼仪饮酒才是太平盛世的开端。许慎也明确指出“酒就人性,造吉凶”。古代统治者也看到并积极采取措施预防“酒”的危害,最常见的是国家层面的禁酒。据《战国策》记载,古代仪狄造出酒糟,禹品尝后疏远了仪狄,并断言“后世必有以酒亡国者”。禹之后,夏商统治者果然因为纵情酒色导致亡国,所以周朝一建立统治者就颁布了《酒诰》 对饮酒之事做出劝告与规定。 《尚书·酒诰》中记载周公以成王命,诰康叔以禁酒之事。反复告诫酗酒丧德乱行、国破家亡的危害:“庶群自酒,腥闻在上,故天降丧于殷”。正是由于殷商群臣私自饮酒触怒了上天,所以天神对殷商降下了灾祸。为避免重蹈覆辙,文王又“诰教小子,有正有事,无彝酒”;“越庶国,饮惟祀,德将无醉”,规定人们只有在祭祀的时候才能饮酒。饮酒也不能过量,而是“饮酒之德,不至于罪”。对于群聚纵饮者,必“执拘送京师论罪”。《酒诰》开了政府禁酒的先河。将“酒”与国家政治挂钩,森严的禁酒制度起到了良好的警示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滥饮”造成的危害。

后世各国也以《酒诰》为典范,对于饮酒做出了种种不同的规定。如: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实行商鞅变法,为利耕战而禁酒。汉初,萧何制定了禁酒的律令。据《史记·文帝本纪》记载:“三人以上无故群饮酒,罚金四两。”又有《元史·文宗纪》“汴梁、河南等路及南阳府频岁蝗旱,禁其境内酿酒。”《三国志·蜀志·简雍传》记载:“时天旱,禁酒,酿者有刑。”各个朝代禁酒原因不一,根据具体情况对酒禁的处罚形式也不太一样。

二、“鬯”“奠”“酹”

实际上,我们也会注意到政府并非全面禁酒,在《酒诰》中就明确指出“越庶国,饮惟祀”。规定人们在祭祀的时候可以饮酒。“酒”用于祭祀已经有相当长的历史了。《酒经》中“酒之于世,礼天地,事鬼神”的说法充分证实了“酒”与“礼”的结合。在祭祀中,用酒最重要的礼仪是“五齐三酒”之说。祭祀用酒的种类根据祭祀的大小不同而有所区别。“鬯”一般是大型祭祀场合的饮用酒。“鬯”甲骨文“像酒器里盛着泡有郁金香草的美酒形”,《说文·鬯部》对其字义的解释为“以秬酿郁草,芬芳攸服,以降神也”,在其他的著作中我们也可以为“鬯”的字义及功用找到依据。

“鬯者,以百草之香,郁金合而酿之成为鬯。”

(《白虎通义》)

“鬯,香酒,用以降神。”

(《左传》)

“凡祭祀之祼事,和郁鬯以实彝而陈之。”郑玄注:“郁,郁金,香草也。鬯酿秬为酒,芬香条畅於上下也。筑郁金煮之,以和鬯酒 。”《郊特牲》云:“灌用鬯臭。”郑玄注:“灌谓以圭瓒酌鬯,始献神也。”

(《春秋左传正义》)

“降神”指对神灵的大型祭祀。周人降神以香气为主,所以祭祀之前先灌鬯酒。这些史料记载可以从一个侧面证实“鬯”为大型祭祀场合的专用酒。

不仅祭祀用“酒”种类有所不同,祭祀方式和礼节也有所不同。奠,《说文·丌部》:“奠,置祭也。从酉,酉,酒也;下其丌也。本义为置酒进行祭祀。”细看“奠”字,不难发现,奠是“酋”+“丌”。“酋”的本义为久酿的酒,“丌”:《說文》解释为“下基也,荐物之丌。象形。”本义为垫物的底座。所以“奠”的意思是在底座上放置酒食进行祭祀,表达了一种庄重的祭祀仪式。今天我们“祭”“奠”合用表示对死者的追念和崇敬,“祭”的本义是“双手持肉进行祭祀”。“祭奠”的含义为置酒肉贡品于灵前或墓前祭祀。从词义本身包含的庄重色彩足以看出中国人对祭祀的重视以及“死者为大”的文化传统。

“酹”也表示与酒有关的祭祀活动。《说文·酉部》对“酹”做如下解释:“餟祭也,从酉,寽声。本义为庄重地把酒洒在地上表示祭奠。”关于“酹”的解释在不少古籍中都能找到印证。如:

“祭酒也。”

(《集韵》)

“以酒沃地。”

(《宋本广韵》)

“餟祭也。”

(《玉篇·酉部》)

段玉裁进一步为此作注曰:“以酒祭地也”。

在其他一些文献及不少古诗文中也能进一步证实“酹”的祭祀方式,如:

“以食曰餟,以酒曰酹。”

(《通训定声》)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赤壁赋·苏轼》)

“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 寒香酒一杯。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径绝尘埃。”

(《红楼梦》)

表示酒祭礼节的字还有很多,如“餟、裸、莤”等,在此就不一一解释。

三、“献”“醋”“酬”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酒禁”的政策变化,“酒”逐渐从祭品成为百姓宴请时不可或缺的饮品。其在宴席之中也发展出来了更多礼节。汉字中表示饮酒礼仪的字有“献”“醋”和“酬”。

“献”:《说文·犬部》:“宗庙犬名羹献,犬肥者以献之,从犬,声。本义为奉祭神祖的犬牲。”

“献”本义中蕴含着人们对祖先的尊敬,所以后来便引申为向宾客敬酒。表示主人对宾客的尊敬之意。如:

“或献或酢,洗爵奠斝。”

(《诗经·大雅·行苇》)

“为宾为客,献酬交错。”

(《诗经·小雅·楚茨》)

“主人坐取爵实之,宾之席前西北面,献宾。”(《仪礼》)

主“献”于客,客“醋”于主。主客之间的礼尚往来在一“献”一“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醋”,“客酌主人也。从酉,昔声。本义为客人以酒回敬主人。”

(《说文·酉部》)

“报也,进酒于客曰献,客答主人曰醋。”

( 《玉篇·酉部》)

“祝酌授尸,尸以醋主人。”

(《仪礼》)

除“献”“醋”外,汉字中还有“酬”表示主人再次向客人敬酒。

“酬”,《说文·酉部》:“主人进客也。本义为古时酒宴的一种礼节,也叫导饮。古时酒宴,主人若不先自饮,则表示不忠信,担心宾客不饮,故先自饮,再敬宾客,叫‘酬。后来也指客人给主人敬酒后,主人再次向客人敬酒。”

其他文献的记载也说明了“酬”最初的含义:

“礼,主人酌酒於宾曰“献”,宾答主人曰‘酢,主人又酌以酬宾曰‘酬”。

(《春秋左传正义》)

“钟鼓既设,一朝酬之。”

(《诗经·小雅·彤弓》)

关于“献”“酬”“醋”所体现出来的饮酒礼仪,王筠在《说文句读》中也进行过系统的阐释:“初,主人酌酒与客曰献,宾饮献毕,而酌与主人曰醋;主人饮醋毕,又酌与宾曰酬。”

从祭祀到宴饮,中国的酒文化可以说是一种具有极高精神价值的社会文化,它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交朋友首先要一起喝一顿酒;新生儿满月要办“满月酒”;取得成就要办“庆功酒”;结婚要办“喜酒”;参加喜宴叫“吃喜酒”。在婚宴上,新人还会喝“交杯酒”寓意新人合二为一。任何一顿“酒席”,主人都要求客人“吃好喝好”。“喝好”的标准则是“不醉不归”。

我国古代的酒文化丰富多彩,从汉字的缩影中,我们可以看到关于酒的酿造方式、酒器、饮酒之礼等各方面的知识,从而对酒文化的产生发展及变迁有较为全面的了解。“酒”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依旧發挥着重要的作用。就连我们的语言中也存在不少与酒有关的表达。生活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中,我们总是羡慕曹孟德“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豪迈,赞叹李白“斗酒诗百篇”的才华,但是我们也要时刻谨记“唯酒无量,不及乱”的教诲。

参考文献

[1]黄修明.中国古代酒禁论[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9(1):69—73.

[2]毛文丽,王立军.汉字与古代酒文化[J].中国教师,2009(11).

[3]韩伟.汉字所蕴涵的酒文化信息[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5):134—138.

猜你喜欢

本义饮酒主人
主人有的我也有
中西方饮酒文化大对比
弓的主人
韩嚼牙
与猫狗共饮酒
汉字里的大写数字另有意义
“酉”字初探
“自”的本义是鼻子
我当小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