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剂量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2020-05-17胡玉红黄建军

大医生 2020年23期
关键词:罗哌卡因饱和度

胡玉红 黄建军

(1.北京市房山区中医医院,北京 102400;2.房山区第一医院,北京 102499)

疼痛是身体出现损伤以及潜在损伤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发生疼痛后机体会出现不愉快的感觉,因此被认为是除呼吸、血压、脉搏和体温之外的第五项生命体征。术后疼痛是指手术结束后即刻产生的一种急性伤害性的疼痛,一般发生在术后的1周时间内,导致机体发生呼吸、心血管、代谢等方面的异常,对患者生理和心理均产生不利影响[1]。一般术后疼痛属于急性疼痛,但是如果未能及时进行处理,则会发展为慢性疼痛,进而转化为神经病理性疼痛和混合疼痛,因此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需受到重视,并选择更加科学的麻醉方式,对手术产生的疼痛进行综合干预[2]。罗哌卡因属于一种酰胺类局部长效麻醉药物,被广泛应用到手术中,其化学结构与布比卡因相似,而理化特质则位于布比卡因和利多卡因之间,因此在使用之后可以快速发挥作用,麻醉时间较长,同时对于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的伤害较小[3]。但是在进行临床使用的过程中发现罗哌卡因的使用浓度尚无定论,需要进行相应的对比分析,以确定适宜的剂量,确保药物使用安全性[4]。本文对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北京市房山区中医医院收治的110例实施硬膜镇痛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5 例。对照组中男性33例,女性22例;年龄21~69岁,平均年龄(45.87±3.21)岁;体质量40~80 kg,平均体质量(60.21±3.13)kg;手术时间 78~ 275 min,平均手术时间(175.32±7.21)min;原发性疾病:心脏手术12例,肺癌23 例,胸部创伤20例。试验组男性34例,女性21 例;年龄21~70岁,平均年龄(45.93±2.35)岁;体质量40~82 kg,平均体质量(60.15±3.76)kg;手术时间 74~ 277 min,平均手术时间(175.98±6.87)min;原发性疾病:心脏手术11例,肺癌21例,胸部创伤2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北京市房山区中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所有患者对本研究均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完整的临床就诊资料;②符合硬膜镇痛手术适应证。排除标准:①呼吸抑制;②严重肾脏、肝脏、心脏功能异常;③重症肌无力;④麻醉药物过敏;⑤中途退出。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硬膜外麻醉联合静脉麻醉,在麻醉前30 min注射阿托品(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382,规格:1 mL ∶ 0.5 mg),剂量为 1 mL,后进入手术室,开放静脉通道,进行气管插管通气,经硬膜外导管注入罗哌卡因(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137,规格:10 mL∶100 mg)。对照组在手术开始前30 min注射0.25%罗哌卡因(0.75%罗哌卡因1.5 mL+注射用水1 mL),试验组则注射浓度为0.20%罗哌卡因(0.75%罗哌卡因2 mL+注射用水5.5 mL),之后实施麻醉诱导:给予咪唑安定(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10980026,规格:15 mg)0.05 mg/kg,给予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4171,规格:1 mL∶50μg)0.3~0.4 μg/kg,给予丙泊酚(广东嘉博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369,规格:50 mL∶1 g)1.5 mg/kg,给予阿曲库铵(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90202,规格:50 mg)0.8 mg/kg,在手术期间需要间断性地注入阿曲库铵维持机肌松状态,同时手术全程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进行监控,使用多功能监护仪[深圳市科曼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粤械广审(文)第2020010145号,型号:C50]对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电图指标进行记录,维持血压等指标的稳定性。

在手术结束之后需要确定符合以下标准后拔管:①术后患者恢复自主呼吸;②抬头时间>3 s;③脉搏氧饱和度>93%。术后随访观察记录由麻醉科镇痛小组成员完 成。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生命体征:分别对麻醉实施40 min、麻醉实施后5 h心率、平均动脉压、脉搏氧饱和度指标进行对比。②对比两组患者麻醉实施效果:通过术后拔管时间、术后意识恢复时间、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进行对比。③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疼痛评分:对术后0.5、1.5、3.5、5.5 h时间段内的疼痛情况进行分析,疼痛评估使用视觉模拟(VAS)评分法,总分为10分,分值在0~1分为无痛,2~3分表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④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包括头晕、恶心、呕吐。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头晕+恶心+呕吐)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使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 23.0,计数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生命体征

试验组患者在麻醉后40 min心率、平均动脉压、脉搏氧饱和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在麻醉5 h后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生命体征(±s)

表1 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生命体征(±s)

组别 n 心率(次/min) 平均动脉压(mm Hg) 脉搏氧饱和度(%)40 min 5 h 40 min 5 h 40 min 5 h对照组 55 92.13±6.21 78.32±4.16 136.76±1.73 126.34±1.34 104.34±1.72 96.13±2.11试验组 55 87.32±5.25 77.98±4.33 129.45±1.54 126.14±1.28 98.11±1.32 96.32±1.54 t 4.387 0.420 4.195 0.800 4.207 0.539 P 0.025 0.675 0.039 0.425 0.023 0.591

2.2 对比两组患者麻醉实施效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术后拔管时间、术后意识恢复时间、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2。

2.3 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疼痛评分

试验组患者术后 0.5、1.5、3.5、5.5 h 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对比两组患者麻醉实施效果(±s,min)

表2 对比两组患者麻醉实施效果(±s,min)

组别 n 术后拔管时间 术后意识恢复时间 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对照组 55 20.14±5.76 11.03±5.03 7.32±4.33试验组 55 19.76±5.77 11.02±4.99 7.28±4.18 t 0.356 0.010 0.049 P 0.730 0.992 0.961

表3 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疼痛评分(±s,分)

表3 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疼痛评分(±s,分)

组别 n 术后0.5 h 术后1.5 h 术后3.5 h 术后5.5 h对照组 55 7.93±1.65 6.03±1.32 5.73±1.63 5.11±1.12试验组 55 7.06±1.18 4.11±1.15 3.02±1.41 3.11±1.11 t 3.181 8.133 9.325 9.406 P 0.002 0.000 0.000 0.000

2.4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试验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2%低于对照组1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例(%)]

3 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不断发展与进步,疾病治疗的需求不再局限于疾病的治愈,还需要在治愈的同时兼顾安全与舒适,特别是术后患者的疼痛感成为了近几年临床麻醉的重点关注问题。一般来讲术后疼痛属于急性疼痛,但是干预力度不足则会发展为慢性疼痛,造成机体不适的同时,还会导致免疫功能降低、内环境紊乱,直接造成术后恢复不良,因此需要进行科学的干预。手术疼痛与一般的生理性疼痛存在一定的差异,术后机体受到损伤刺激后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中间胞质发生反向流动,释放大量的P物质,加重损伤位置血管的通透性,并释放大量的前列腺素,产生疼痛感,可导致痛觉阈值降低的问题,会直接对手术实施质量和安全性造成影响[5],因此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非常重要。

人体对罗哌卡因的耐受度较高,但是大剂量使用该药物患者会出现心律失常,加大了心肌的供血,使心率、平均动脉压、脉搏氧饱和度有所提升,但是在术后一段时间可恢复至正常状态[6]。本研究显示,试验组在麻醉后40 min心率、平均动脉压、脉搏氧饱和度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在麻醉5 h后心率、平均动脉压、脉搏氧饱和度指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分析其原因,罗哌卡因属于纯左旋体长效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物,给药后对机体内钠离子内流至神经纤维细胞膜进行控制,使可逆性组织沿神经纤维冲动传导的作用增加,以实现镇痛的目的。该药物在使用后可以与机体内ɑ1-糖蛋白高度结合,仅3%~4%的药物为游离的形式,因此药物的利用率高[7]。本研究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术后拔管时间、术后意识恢复时间、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术后 0.5、1.5、3.5、5.5 h 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82%低于对照组10.91%,(P<0.05)。分析其原因,罗哌卡因在硬膜外麻醉中通过阻滞阿片受体起到镇痛的效果,可减少其他类型麻醉药物的浓度,因此可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但是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会增加心脏负担,产生不良反应。0.25%罗哌卡因镇痛效果不佳可能与舒芬太尼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导致舒芬太尼的用量减少,镇痛效果降低;而0.20%浓度的罗哌卡因在使用期间适当追加舒芬太尼即可达到镇痛的效果,不需要更换其他镇痛类药物,在药物不良反应的控制方面起到积极作用[8]。

综上所述,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使用0.20%罗哌卡因,可以维持患者手术期间各项生命体征的稳定性,促进术后恢复,在减少术后疼痛以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较0.25%罗哌卡因更突出,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罗哌卡因饱和度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对剖宫产产妇镇静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髂筋膜阻滞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镇痛效果观察
糖臬之吻
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低位硬膜外麻醉的比较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制作一个泥土饱和度测试仪
巧用有机物的不饱和度
柔情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