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及可行性分析

2020-05-17

大医生 2020年23期
关键词:扶正健脾胃癌

杨 迪

(常州市中医医院,江苏常州 213000)

胃癌是当前临床十分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具有极高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查阅相关统计数据可知,每年有将近64.7万人死于胃癌,其致死率居全部恶性肿瘤致死率的第2位[1]。中医学认为,单纯对晚期胃癌患者应用放化疗会对其正气造成一定损伤,从而提高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若能结合相关中药汤剂进行正气补充,将会大大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也可降低化疗所带来的药物毒副作用,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2]。基于此,本研究选取了76例晚期胃癌患者加入研究,并将健脾扶正汤应用其中,以观察该药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3月常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76例晚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正反面抛掷硬币”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14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58.14±8.33)岁;病程4~19个月,平均病程(9.88±5.41)个月。观察组男性23例,女性15例;年龄44~79岁,平均年龄(58.03±8.16)岁;病程3~19个月,平均病程(9.76±5.39)个月。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所选患者均经临床影像学、病理学等检查确诊为晚期胃癌;②所选患者恶性肿瘤TNM分期均为III-IV期,且预计生存时间高于3个月;③所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主配合有关治疗。排除标准:①合并存在心、肺、肾等其他重要器官严重功能障碍的患者;②合并存在精神、认知、意识等方面障碍的患者;③妊娠期、哺乳期妇女;④存在化疗相关禁忌证的患者;⑤近1个月内接受过相关抗癌治疗的患者;⑥已出现病灶远处转移或为早中期胃癌的患者。本次研究已递交常州市中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进行。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SOX化疗方案:在进行化疗前30 min给予患者适量阿扎司琼(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055,规格:2 mL∶10 mg)进行止吐,随后在化疗的第1天给予患者85 mg/m2奥沙利铂(成都长青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648,规格:50 mg)缓慢静脉滴注,控制滴注时间为2 h;第1~14天给予患者口服替吉奥(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802,规格:20 mg)40~ 60 mg Bid,1个化疗周期为 21 d。

观察组常规SOX化疗方案+健脾扶正汤:观察组患者的化疗方法操作方法如同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健脾扶正汤进行治疗,其基础方剂为:黄芪30 g、薏苡仁30 g、女贞子 18 g、党参 15 g、白术 12 g、茯苓 12 g、半夏 12 g、枳壳12 g、石斛 12 g、竹茹 9 g、甘草 6 g、陈皮 6 g,随证进行加减,若患者伴有腹胀症状,则增加砂仁6 g、木香6 g;若患者伴有腹痛症状,则增加白芍12 g、延胡索12 g;若患者伴有便秘症状,则增加大黄6 g;若患者伴有小便短黄症状,则增加白茅根30 g、车前子10 g;若患者伴有纳差症状,则增加麦芽15 g、炒山楂12 g;若患者伴有便血症状,则增加仙鹤草20 g、三七粉3 g。将以上药材加入适量清水进行煎煮,煮至留汁400 mL左右即可,分早晚2次温服,1个疗程为21 d。

1.3 评估指标

临床治疗效果对比: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中医症候积分(包括腹泻、便秘、疲乏、食欲不振、失眠、疼痛等症状,每个症状分值为1~4分,分数越高提示该症状严重程度越高)、KPS(卡氏功能状态评分,分值为0~100分,分数越低表示患者生存状态越差)评分综合评定得出,可分为进展、稳定、有效与显效4种情况,其中进展指患者经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较治疗前未减少或有所增加,KPS评分较治疗前无增加,甚至有所降低;稳定指患者经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减少率低于1/3,KPS评分增加低于5分;有效指患者经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减少率为1/3~2/3,KPS评分增加5~10分;显效指患者经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减少率高于2/3,KPS评分增加高于10分。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有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对比:包括成熟T淋巴细胞(CD3+)、诱导性T细胞 /辅助性T细胞(CD4+)、抑制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CD8+)3个指标,其水平通过采集两组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液检测得出。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包括胃肠道反应、脱发、白细胞下降、血小板降低、外周神经毒性、手足综合征6种情 况。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经由SPSS 20.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例(%)]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3。

3 讨论

由于胃癌在早期阶段的临床症状并不明显,大多数患者并未加以重视,待到发病时已为中晚期阶段,大大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期,使其总体生存时间大大缩减[3]。一般来说,在胃癌的早中期进行手术的效果最佳,其术后5年生存率可高达60%[4]。但对晚期胃癌患者而言,手术效果已不理想,仅能通过放化疗的治疗方案来提高自身的生存概率[5]。但由于放化疗所用药物均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它们在有效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的细胞组织造成一定损伤,从而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加之不同个体对药物耐受能力的差异,其出现的药物毒副反应也各不相同,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影响较大[6-7]。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例(%)]

表2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比较(±s,%)

组别 时间 CD3+ CD4+ CD8+对照组(n=38)治疗前 53.44±7.1931.52±4.6629.65±3.08治疗后 57.46±6.8136.18±5.0225.51±2.55观察组(n=38)治疗前 53.29±7.2231.48±4.8729.71±3.12治疗后 66.01±6.8940.23±5.4420.39±2.74 t 治疗前 0.091 0.037 0.084治疗后 5.441 3.373 8.432 P 治疗前 0.928 0.971 0.933治疗后 0.001 0.001 0.001

由于中医学领域并无胃癌一说,但可依据患者临床症状将其归入“积聚”“胃脘”“噎膈”等范畴。在中医看来,该病的发生与患者长期饮食不当、忧思过重、正气有损等因素密切相关,并由此造成脾胃失调、瘀毒久滞,因此治疗关键在于健脾补气、祛瘀消滞[8]。由本次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4.21%,治疗后机体免疫功能指标明显改善,且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说明健脾扶正汤效果更优,安全性也更高,更利于提高患者免疫功能,究其原因,健脾扶正汤内黄芪、党参等药有健脾养气之功效,薏苡仁具有燥湿利水之功效,女贞子则可生津养胃,白术、茯苓等可祛湿行气,石斛、枳壳、竹茹、半夏等可调气和胃、止吐养脾,甘草可调和诸药,以上药材联合起来可共奏健脾正气之功效[9]。从现代药理学角度看,黄芪可加快T淋巴细胞转化速度,使其对肿瘤细胞的杀灭能力增强;党参有助于提升机体免疫能力;女贞子可提高血红细胞水平;薏苡仁可抑制癌细胞DNA及其新生血管的生成[10]。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总而言之,对晚期胃癌患者应用健脾扶正汤进行治疗可改善其免疫功能,使其临床治疗效果提高,且不易引发较多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扶正健脾胃癌
基于自噬探讨芪灵扶正清解方抗抑郁作用研究
碘-125粒子调控微小RNA-193b-5p抑制胃癌的增殖和侵袭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青年胃癌的临床特征
UBE2C基因沉默表达对人胃癌AGS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画说中医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