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直肠癌根治术靶控输注丙泊酚中麻醉深度监测的作用研究

2020-05-17张玉国宋琼远

大医生 2020年23期
关键词:插管苏醒根治术

张玉国 张 涛 宋琼远

(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山东济南 271100)

结直肠癌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疾病,患者早期并无特异性症状,确诊后通常已经处于中晚期,有较高的致死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临床中,结直肠癌根治术是治疗结直肠癌的有效手段,而手术过程中多使用丙泊酚进行静脉麻醉[2]。靶控输注麻醉药是目前临床静脉麻醉的常用方式,具有较高的可控性,但由于受到个体之间药物浓度差异的影响,导致标准化的给药方式通常无法满足气管插管或手术刺激变化的需求[3]。近年来,有研究发现通过使用脑电双频指数的方式进行麻醉深度监测给药,可以有效实现对麻醉药物使用剂量的合理调控,进一步减轻麻醉药物剂量使用不佳对患者产生的影响[4]。因此,本研究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90例拟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编号随机分为监测组和对照组,分析结直肠癌根治术靶控输注丙泊酚中麻醉深度监测的方法及作用,效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90例拟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监测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 例。监测组中,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36~75岁,平均年龄(51.31±6.84)岁;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可分为I级6例,II级39例。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龄33~78岁,平均年龄(52.09±7.26)岁;ASA分级可分为I级10例,II级3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结直肠癌的临床诊断标准[5];②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为I级~II级,其中I级表示重要器官和系统功能正常,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良好,基本没有手术风险,II级表示合并轻微的系统性疾病,重要器官有轻度病变,但代偿功能健全可以耐受手术和麻醉,风险较小;③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疾病者;②合并严重心血管系统疾病者;③合并精神障碍或神经系统疾病者;④对本次麻醉药物过敏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禁食、禁饮8 h,进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通路,常规连接监测仪对患者的基础生命体征指标进行监测,两组患者均接受静脉靶控输注给药的方式,使用瑞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 H20030197,规格:100 mL∶ 10 g)和丙泊酚(四川国瑞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40079,规格:10 mL∶100 mg)对患者进行麻醉诱导,使用剂量分别为5.0 ng/mL和3.0μg/mL,患者意识完全消失后静脉注射维库溴铵(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3411,规格:4 mg),使用剂量为0.12 mg/kg。对照组患者根据麻醉医师的经验用药,待药物起效后常规行气管插管;监测组患者使用脑电双频指数进行监测,根据检测结果对麻醉药物的用量进行调整,待脑电双频指数<60后行气管插管,两组患者的麻醉维持及手术方法均相同。

1.3 观察指标

分别以麻醉诱导前、插管时和手术结束作为观察时间点,记录两组患者的血压及心率变化情况,同时记录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血压变化比较

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的血压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插管时和结束时的血压指标均明显低于麻醉诱导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发现监测组插管时和手术结束时的血压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血压变化比较(±s,mm Hg)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血压变化比较(±s,mm Hg)

注:与诱导前比较,*P<0.05。

组别 n 收缩压舒张压诱导前 插管时 结束时 诱导前 插管时 结束时监测组 45 132.58±15.37 127.35±13.15* 125.57±14.07* 78.22±9.15 75.34±8.34* 74.46±9.31*对照组 45 131.97±13.26 123.34±14.48* 121.34±12.86* 77.96±8.73 72.18±8.59* 71.23±8.27*t 0.819 5.132 6.117 1.106 4.892 5.254 P 0.419 <0.001 <0.001 0.278 <0.001 <0.001

2.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心率变化比较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心率相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心率变化比较(±s,次/min)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心率变化比较(±s,次/min)

组别 n 诱导前 插管时 结束时监测组 45 76.81±9.1675.67±8.8275.16±10.27对照组 45 77.24±8.8475.15±9.52 74.73±8.75 t 0.845 0.576 0.931 P 0.405 0.569 0.359

2.3 两组患者的丙泊酚用量及苏醒和拔管时间比较

监测组的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丙泊酚用量及苏醒和拔管时间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的丙泊酚用量及苏醒和拔管时间比较(±s)

组别 n 丙泊酚用量(μg/mL)苏醒时间(min)拔管时间(min)监测组 45 523.36±102.717.11±2.78 14.12±3.42对照组 45 839.71±185.4212.04±4.3520.58±5.63 t 35.186 5.496 9.314 P<0.001 <0.001 <0.001

3 讨论

结直肠癌作为临床中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到来,其在临床中的发病率也逐渐上升[6]。结直肠癌根治术作为治疗结直肠癌的经典术式,具有较高的可控性,但由于麻醉和手术均会诱发机体出现应激反应,且结直肠癌多见于中老年群体,对于麻醉药物的循环抑制作用相对敏感,因此增加了麻醉药物的使用难度[7]。近年来,有临床研究发现由于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液黏度相对较高,因此患者在手术麻醉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血流动力学指标异常的情况,增加了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8]。因此,有必要加强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的麻醉管理,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才能减少麻醉和手术对机体产生的影响,促进患者的早期康复。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的血压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插管时和结束时的血压指标均明显低于麻醉诱导前(P<0.05),组间比较发现监测组插管时和手术结束时的血压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心率相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组的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麻醉深度监测下,可以通过调整患者的丙泊酚用量来实现对麻醉深度的精准调控,使患者的血压基本稳定在正常范围内,且可以缩短患者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蔡世宏[9]等在相关研究中发现,麻醉深度监测指导下的丙泊酚靶控输注可以有效维持结直肠癌患者手术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同时也可以减少患者的麻醉药物用量,有利于缩短患者的苏醒时间,与本文的研究结果相同。

综上所述,麻醉深度监测在结直肠癌根治术靶控输注丙泊酚中发挥出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有效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且可以减少患者的麻醉药物用量,缩短患者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

猜你喜欢

插管苏醒根治术
食管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对早期乳腺癌治疗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围手术期舒适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植物人也能苏醒
单腔气管插管CO2人工气胸在微创食管切除术中的应用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血清白蛋白和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相互关系
绿野仙踪
会搬家的苏醒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