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吸机捆绑式治疗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的疗效

2020-05-17李雪梅

大医生 2020年23期
关键词:呼吸机重症综合征

李雪梅

(上海市嘉会国际医院,上海 200030)

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表现为肺部毛细血管通透性明显升高和弥漫性损伤等,该疾病通常发生突然,且发展速度较快,症状相对较为严重,患者发病后常会出现急性呼吸困难、心率增速以及发绀等临床症状[1],导致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相对较高。呼吸机治疗是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较为常用的治疗方法,而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发展,捆绑式呼吸机在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的治疗中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并表现出了较高的应用价值,这一治疗方法能够最大限度降低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减少并发症,保证患者安全,促进各项临床症状的改善,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2]。本研究选取上海市嘉会国际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06 例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对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效果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如 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嘉会国际医院重症医学科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06例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3例。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25例;年龄30~74岁,平均年龄(53.6±16.1)岁;疾病类型:重症肺炎23例,多发伤19例,急性胰腺炎6例,急性胆囊炎3例,肠梗阻2例。试验组男性28例,女性25例;年龄28~72 岁,平均年龄(51.3±16.3)岁;疾病类型:重症肺炎20例,多发伤21例,急性胰腺炎6例,急性胆囊炎3例,肠梗阻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患者经体征检查和临床检查,确诊为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且符合《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诊治》规定的诊断标准[3];②临床资料完整且能够配合随访观察;③患者年龄在18~80岁之间。

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不全或是中途退出临床研究者;②哺乳期或是妊娠期女性;③合并恶性肿瘤或是脏器系统疾病者;④精神分裂症、智力异常或是沟通障碍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呼吸机治疗,本研究所用治疗设备为美国伟康公司生产的Version 型呼吸机,患者每分钟呼吸频率为14~18次,结合患者体质量控制潮气量在5~10 mg/kg,氧浓度控制在50%~100%,呼吸末正压在 15 cm H2O 左右。试验组实施呼吸机捆绑式治疗,相关参数设定同对照组,具体操作:①将软枕放在患者肢体下端,保证床头抬高30~45°,避免患者身体逐渐下滑,并对其身体状况和疾病情况进行定时检查,每次检查时间在30 min左右,两次检查间隔时间为5~7 h。②医护人员应告知患者每天早晨8∶00起床,自主呼吸过程中应用适当的镇痛和镇静类药物,保证患者符合条件后可以拔管、脱机。③患者接受呼吸机治疗过程中,适当应用消化道黏膜保护制剂和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减少消化性溃疡等症状的发生率,对于条件许可的患者可以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治疗。④每天使用洗必泰(沈阳红旗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1020474,规格:5 mg/片)清洗护理口腔,定期帮助患者做吸痰护理。⑤对于抗凝禁忌证的患者,医护人员应协助其将下肢抬高,配合物理按摩措施,促进血液循环状态的改善,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于无抗凝禁忌证的患者,可以实施低分子肝素治疗,控制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每天对患者凝血指标情况进行密切监测,保证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低于正常参考值两倍。

1.3 观察指标

疗效评定标准。显效为治疗后相关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恢复正常的生活能力;有效为治疗后相关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好转,生活活动能力有所改善;无效为治疗后相关临床症状和体征仍然较为严重,且生活活动能力未见任何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病例总数×100%。对比分析两组观察对象临床治疗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呼吸频率、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等指标情况。对比分析两组观察对象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有创通气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等临床指标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所得数据加以处理分析,计数资料表示为[例(%)],应用χ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各指标结果比较

试验组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和二氧化碳分压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试验组患者血氧分压水平和呼吸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临床观察指标情况比较

试验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有创通气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临床观察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例(%)]

表2 两组患者临床各指标结果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临床各指标结果比较(±s)

组别 n 心率(次/min) 收缩压(mm Hg) 舒张压(mm Hg) 呼吸频率(次/min) 血氧分压(mm Hg) 二氧化碳分压(mm Hg)试验组 53 91.82±3.32 117.34±3.59 77.38±2.44 17.05±1.48 98.83±5.23 46.19±4.63对照组 53 93.22±3.42 119.28±3.98 80.59±2.12 15.78±1.43 95.42±4.62 49.82±4.20 t 2.077 2.767 8.025 4.233 3.766 4.106 P 0.040 0.007 0.000 0.000 0.000 0.000

表3 两组患者临床观察指标情况比较(±s,d)

表3 两组患者临床观察指标情况比较(±s,d)

组别 n ICU住院时间 有创通气时间 机械通气时间试验组 53 10.12±1.48 5.64±0.55 4.42±0.64对照组 53 16.34±1.47 8.92±1.11 7.03±1.98 t 21.708 19.276 9.131 P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由肺挫伤、严重感染、误吸、严重多发伤、肺炎等肺内外致病因素造成的呼吸系统疾病类型,患者主要疾病特征表现为进行性缺氧症状的加重,患者发病后常会出现呼吸浅快、呼吸困难、紫绀等症状,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会诱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和意识障碍等恶性后果,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4]。以往临床上通常实施常规呼吸机方法治疗,可以快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低氧血症症状,为患者生理机能的恢复提供氧气支持。但是,该方式会引发酸中毒,提高患者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严重者还会出现呼吸机相关肺炎风险,进而造成不良预后,甚至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5]。呼吸机捆绑式治疗模式在临床中逐渐得到了推广应用,其能够结合患者的自主呼吸试验结果,对其呼吸功能情况进行判断,并设置呼吸机参数,从而最大限度缩短患者的呼吸机治疗时间,降低各类并发症风险。同时,通过抗凝治疗改善患者的凝血异常症状,减少机体炎症反应,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6]。另一方面,能够利用消化道黏膜保护剂和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保护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减少应激性溃疡出血等症状的发生风险,使整体治疗效果较为理想[7]。

本次研究结果证实,接受呼吸机捆绑式治疗的试验组患者,其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试验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呼吸频率和二氧化碳分压等水平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血氧分压水平和呼吸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ICU住院时间、有创通气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等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呼吸机捆绑式治疗有助于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促进其生理机能的调节,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从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出发,采取呼吸机捆绑式治疗,能够获得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具有更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呼吸机重症综合征
柯惠PB840呼吸机故障分析与维修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全方位促醒护理在重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考前综合征
开学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