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微创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效果

2020-05-17徐旭东

大医生 2020年23期
关键词:优良率髓内股骨

陆 晟 徐旭东 李 祥

(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泰州 225300)

股骨粗隆间骨折,骨折位置是粗隆部,此部位的特点是血运丰富,在外力作用下,骨筋膜室压力增高,即会造成骨折,造成活动受限情况,其有较多并发症,需经筋膜切开行骨折内固定治疗,方能恢复股骨粗隆间骨折者活动功能[1]。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固定,可对骨折断端行良好的修复,但若存在缺损骨皮质,可能有髋内翻畸形情况,使股骨粗隆间骨折者有髋关节功能障碍,且股骨粗隆间骨折者开放性手术创伤较大,风险性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是微创措施,经小范围切口,能行骨折复位固定,恢复股骨粗隆间骨折者负重能力,解除活动受限情况,被股骨粗隆间骨折者广泛接受[2]。基于此,本研究选取4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评估PFNA的疗效,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7月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4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微创组与一般组,每组22例。微创组行PFNA微创治疗;男性14例,女性8例;骨折时间4 ~ 12 h,平均骨折时间(8.34±1.82)h;年龄 54 ~ 73 岁,平均年龄(63.48±3.09)岁。一般组行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固定;男性15例,女性7例;骨折时间5~13 h,平均骨折时间(8.91±1.67)h;年龄53~74岁,平均年龄(64.25±3.46) 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

纳入标准:①确诊为股骨粗隆间骨折,且为原发性;②骨折时间在24 h内;③无意识障碍,签署知情同意书;④对PFNA、动力髋螺钉固定无禁忌。

排除标准:①此前有股骨粗隆间骨折史者;②存在其他骨折者;③有其他骨质疾病者。

1.2 方法

微创组:PFNA微创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者均行麻醉处理,经X光机对骨折入路位置进行明确,在大粗隆顶点位置做纵向切口,并将长度控制在5 cm左右,导针经大粗隆顶点、侧位重点位置插入,行扩髓处理,并将主钉插入。同时在股骨外侧做切口,行颈部保护套筒的插入,并行颈部导针打入处理,位置满意后,经空心钻钻孔,行锁定螺钉刀片的固定,尾帽拧入后,放置引流管并缝合。

一般组: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均行麻醉处理,在股骨大粗隆顶点位置做切口,长度控制在15 cm,骨折位置暴露后,经克氏针对骨折断端行临时固定,在X光机辅助下,行解剖型锁定接骨板的放置,并经持骨钳行固定处理,后行空心钻钻孔,螺钉锁定后,撤出持骨钳,放置引流管并缝合。

1.3 观察指标

观察股骨粗隆间骨折者手术指标,有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长、术后引流等。

观察股骨粗隆间骨折者骨重建指标,有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等,若两指标水平升高,提示股骨粗隆间骨折者骨细胞增殖速度加快。

观察股骨粗隆间骨折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此项指标以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依据进行评估,所涉及内容有步态、活动度、疼痛等,90~100、80~89两个分值区间对应髋关节功能恢复优和良,而70~79、0~69两个分值区间则对应髋关节功能可和差。

1.4 统计学分析

在SPSS 24.0中计算股骨粗隆间骨折者治疗数据,经t检验手术指标、骨重建指标,并以(±s)表达,经χ2检验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并以[例(%)]表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微创组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长、术后引流均优于一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s)

术后引流(mL)组别(n=22)出血量(mL)切口长度(cm)手术时长(min)微创组 98.47±12.75 6.22±0.34 61.49±5.83 89.31±22.04一般组 143.87±25.1313.81±1.6786.33±5.37162.79±34.08 t 7.557 10.889 14.699 8.492 P 0.000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骨重建指标比较

术前,微创组、一般组股骨粗隆间骨折者ALP、BG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微创组、一般组股骨粗隆间骨折者ALP、BGP均上升,组间比较中,微创组数值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骨重建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骨重建指标比较(±s)

注:与本组术前相比,*P<0.05。

组别 n ALP(U/L) BGP(μg/L)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微创组 22 124.63±31.04 218.95±24.81* 10.43±1.66 18.04±1.37*一般组 22 126.78±31.37 189.41±22.91* 10.52±1.72 14.98±1.19*t 0.229 4.103 0.177 7.909 P 0.820 0.000 0.861 0.000

2.3 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

微创组股骨粗隆间骨折者髋关节恢复优良率为95.45%,比一般组的72.7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3。

3 讨论

股骨干、股骨颈相交位置,即股骨粗隆间,此位置需传导股骨头压力、张力及两侧剪切应力,在低能量损伤下,即可发生粗隆间骨折。股骨颈基底位置存在动脉循环,有血运丰富的特点,股骨粗隆间出现骨折后,若有严重骨折粉碎情况,会使骨皮质有局部缺损,此情况下会发生骨不愈合事件,且出现髋内翻情况[3]。既往多行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固定,仅需将骨膜行部分剥离,能保护局部血运,且骨量流失少,除预防局部缺血性坏死外,还可弥补应力遮挡造成的不良事件。但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对粗隆间骨皮质缺损者疗效有限,可能会造成骨皮质的持续受压,使髋内翻畸形事件增多,其高风险性使股骨粗隆间骨折者接受度降低,为改善股骨粗隆间骨折者预后,需寻求其他微创治疗措施[4]。

表3 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例(%)]

PFNA,股骨近端髓内固定系统,特点是向股骨颈位置直接打入螺钉刀片,旋转扩张刀片抗旋转作用好,可对股骨头旋转、退钉进行预防,还可对松质骨进行挤压,使其致密度得到增高[5]。防旋髓内钉,主钉顶端外翻弧度保持在6°左右,可提高主钉插入的顺利度,凹槽设计,则能对应力集中情况进行预防,使迟发性股骨干骨折事件减少,安全性高。经PFNA治疗,可为股骨粗隆间骨折者闭合打钉,使出血量减少,骨折者恢复时间缩短,且能对骨膜剥离等事件进行预防,使骨折恢复速度加快[6]。虽有以上优势,但PFNA实施对术者有较高要求,需在治疗时,控制主针插入深度,对骨折移位进行预防,还需提高螺旋刀头置入成功率,以减少刀片退出后把持力的降低,保证股骨粗隆间骨折者固定的牢固程度[7]。

本研究中,微创组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长、术后引流均优于一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有微创价值,能控制术中出血,减少引流量,使股骨粗隆间骨折者手术时间及切口长度缩短,可减少股骨粗隆间骨折者机体损伤。术后,微创组ALP、BGP(218.95±24.81)U/L、(18.04±1.37)μg/L,髋 关 节恢复优良率是95.45%,均优于一般组(P<0.05)。陈涛等[8]观察9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者,ALP、BGP在观察组是(221.54±26.80)U/L、(18.21±2.15)μg/L,髋关节恢复优良率是97.78%,比对照组高(P<0.05),此结果与本研究结果大体一致。分析发现,ALP、BGP均由股骨粗隆间骨折者骨细胞分泌,能反映骨折者骨细胞活跃度,指标升高后,可加速骨细胞增殖,成骨过程顺利度高,且能对细胞炎症反应进行抑制,使股骨粗隆间骨折者预后改善。同时,本研究结果表明PFNA有独特的价值,能使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骨代谢指标得到提升,并解除骨折患者活动受限的情 况。

综上所述,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有显著的价值,手术指标优,可提高股骨粗隆间骨折者骨重建指标,且可使患者髋关节功能得到良好恢复,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优良率髓内股骨
髓内钉加钢板钢缆联合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
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研究进展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交锁髓内钉联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多段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DHS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Meta分析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