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伤中心成立对严重创伤患者救治效果分析

2020-05-17杨晨晨葛恒发黄子明

大医生 2020年23期
关键词:南京医科大学抢救室淮安

杨晨晨 葛恒发 孙 茜 黄子明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江苏淮安 22330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创伤如交通事故伤、高处坠落伤等发生率也明显增加,已与心血管疾病、肿瘤一同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三大杀手”,同时它也是45岁以下人群最主要的死亡原因[1]。我国每年死于创伤的人数可达数十万人,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和经济损失。因此,为了尽可能地挽救创伤患者,尤其是严重创伤患者的生命,必须建立高效的创伤救治体系和救治流程[2]。基于此,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于2018年3月8日成立创伤中心,结合自身特点,将急诊外科、影像科、检验科、输血科和手术麻醉科进行结合,形成了一体化的创伤救治中心,并于同年通过江苏省卫健委区域级创伤中心的评审。本研究为了分析创伤中心成立对严重创伤患者救治效果,根据《基于流程重组建立一体化创伤急救流程》中的相关参考质控指标[3],选取242例严重创伤患者进行对比,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2018年3月8日创伤中心成立时间为界,将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12例严重创伤患者设为对照组,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30例严重创伤患者设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比、年龄、创伤严重程度(ISS)评分方面的比较见表1,致伤原因比较见表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s)

组别 n 男性/女性 年龄(岁) ISS评分(分)观察组 130 85/45 48.5±16.2 22.7±5.0对照组 112 76/36 50.1±15.6 21.2±4.1 t 0.165 3.501 2.981 P 0.684 0.752 0.812

表2 两组患者致伤原因比较[例(%)]

1.2 方法

对照组:创伤中心成立之前,严重创伤患者由120救护车送至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经由急诊外科医师接诊,并完善相应的影像学检查与化验后,请各专科医师会诊。对于需要急诊手术的患者办理住院手续转入相应专科,进行术前准备后急诊手术。对于暂不需要急诊手术的患者转入ICU进行重症监护治疗。

观察组:创伤中心成立后,120救护车在转运患者至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途中即启动相应预警。根据预警级别,相应的创伤救治团队医师提前至急诊外科等候患者,同时通知手术室和血库做好准备。患者到达后即刻进行团队救治,并完善相关检查,进行清创止血及液体复苏治疗。对于需要急诊手术的患者,在抢救室办理住院手续并完成术前准备后直送手术室,可有效缩短术前准备时间。术后根据患者的病情转入ICU或创伤中心病房继续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影像学检查时间,包括患者从就诊至完善全身CT、床边B超或者X线检查时间;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输血时间,包括从提出输血申请到护士执行输血的时间;③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室滞留时间,包括非手术患者入抢救室至离开抢救室时间,手术患者入抢救室至办理住院行术前准备时间;④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等待时间,包括手术患者入抢救室至手术开始时间;⑤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抢救成功率。抢救成功率(%)=创伤后30 d内生还患者数量/总创伤患者数量×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救治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影像学检查时间、输血时间、抢救室滞留时间及术前等待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2 两组患者救治质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ICU住院及总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3.8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5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创伤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多,人们对创伤救治的医疗需求也不断提高[4]。各地区相继建立了自己的创伤中心,为创伤患者,尤其是严重创伤患者建立绿色通道,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救治。但是,目前我国尚未形成统一的创伤救治体系,各创伤中心的发展也不均衡,因此,抢救成功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5]。基于此,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创伤中心成立后,结合自身发展特色,建立了适合自己的创伤救治流程。

表3 两组患者救治时间比较(±s,h)

表3 两组患者救治时间比较(±s,h)

组别 影像学检查时间 输血时间 抢救室滞留时间 术前等待时间观察组(n=130) 0.59±0.21 0.63±0.26 1.15±0.39 1.50±0.44对照组(n=112) 0.84±0.37 0.87±0.32 1.69±0.52 2.23±0.59 t 4.174 4.623 8.502 5.965 P 0.032 0.028 0.013 0.020

表4 两组患者救治质量比较(±s)[例(%)]

表4 两组患者救治质量比较(±s)[例(%)]

组别 ICU住院时间(d) 住院时间(d) 住院费用(万元) 抢救成功率观察组(n=130) 9.7±3.8 22.4±7.5 6.7±2.3 122(93.85)对照组(n=112) 12.3±5.2 27.1±10.4 7.5±3.4 98(87.50)t/χ2 4.823 6.125 3.114 2.932 P 0.029 0.019 0.053 0.040

严重创伤的患者往往病情危重且复杂,短期内需要调动大量医疗资源,尤其是创伤早期,更有“黄金一小时”之说[6]。如果在早期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将大大提高严重创伤患者的生存率,因此,创伤救治十分讲究时效性。相关研究[7]表明,抢救室滞留时间与创伤患者死亡率相关。在120救护车转运患者来院途中,即启动相应级别的预警,创伤团队医师至创伤中心等待患者,患者到达后由创伤团队共同救治,同之前由急诊外科医师先行处理,再请相关科室会诊比较,由“患者等医生”转变为“医生等患者”,院内救治团队与院前急救得以有效衔接,形成一体化的救治流程,提高了救治效率。同时,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创伤中心成立后,为严重创伤患者开辟了绿色通道,持绿色通道卡可优先进行影像学检查,输血科对严重创伤患者实行优先配血,创伤中心工作人员专职送血,减少了救治过程中间环节的等待时间,避免抢救室滞留,使其更快地进入下一步治疗。在创伤患者中有极少部分为“无名氏”,既无家属陪同,也无法缴纳费用。于是,创伤中心成立后,对于其中病情危重者实行先检查、后缴费的制度,免去了以往审批程序。对于需要进行急诊手术者,可向医院总值班报备后即刻进行手术治疗,避免了该类患者因欠费或家属不在场等因素对整个救治过程产生不必要的影响。对于明确需要进行急诊手术治疗的患者,以往需转入专科病房完善术前准备,再送手术室。自创伤中心成立后,对于严重创伤需行急诊手术者,可先电话通知手术室,再准备手术所需的器械及药品,患者于抢救室完善术前准备,实现“战线前移”,经谈话签字后直送手术室,避免了患者送往病房再前往手术室的过程,减少了患者的搬动及中间程序,进一步缩短了术前等待时间,将急诊与手术室进行有效衔接,以尽早行损伤控制手术,提高了救治成功率[8]。严重创伤往往带来器官损害、休克,即使在早期行损伤控制手术,术后病情也并不平稳,同时面临着严重的感染等并发症。因此,术后ICU持续监护,进一步行液体复苏,器官支持治疗是保证患者康复的关键。本研究结果显示,自创伤中心成立后,通过优化创伤救治流程,有效缩短了抢救室滞留时间和术前等待时间,使严重创伤患者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较之前有所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平均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考虑这与短期内更多的人力与医疗资源投入相关。虽然现代的创伤大多为交通事故、高空坠落等高能量损伤,且救治难度大,病死率较高,但是随着创伤中心救治效率的提高,其优势越发明显,抢救成功率也由87.50%上升至93.85%。表明日后需进一步改善救治流程,完善救治体系,以进一步提高创伤救治质量。

综上所述,创伤中心的成立可有效缩短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对于严重创伤患者的综合救治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南京医科大学抢救室淮安
“天下第一笋”——淮安“天妃宫”蒲菜
声明:
基于“2020 年度自然指数榜单”的南京医科大学自然指数状况及高影响力论文分析
南京医科大学ESI高被引论文特征分析
梨园寻梦淮安缘
凝眸古城淮安
喜看淮安“空中走廊”
急诊抢救室仪器设备科学管理探讨
基于SBAR交接模型的抢救室滞留患者交接单的设计
急诊电子病历系统建设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