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医学专业局部解剖学综合性实验教学探索

2020-05-14玉光强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解剖学局部部位

玉光强,邓 昆

(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200;2.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广西 南宁 530201)

局部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医学课程,与涉及外科手术相关课程的关系密切,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加强学生解剖操作能力尤为重要。本课题吸取一些院校开展综合性实验教学的经验,根据我校局部解剖学的授课要求和当前临床实际需要,甄选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的临床内容,融合到局部解剖学的教学中,探索一种适合低年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局部解剖学综合性实验教学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 选择2017 年上学期局部解剖学课程的其中2 个课堂,课堂内学生均来自2018 级五年级临床医学本科专业,为自愿选课,随机选择其中一个课堂设为对照组,将另一课堂设为实验组。对照组36 人,其中男14 人,女22 人,年龄(19.61±0.59)岁;实验组36人,其中男9人,女27人,年龄(19.64±0.54)岁。两组学生在一年级时都学习过系统解剖学,两组性别、年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实验方法

1.2.1 实验组 实验组学生分为6组,每组6人。根据人体局部解剖的划分,在每个局部的理论教学中选择1 个与该局部相关联的有代表性的外科手术,每个小组分配1 个部位,各解剖部位和各部位手术视频及选定的重要结构提前发送给学生课前预习。每次授课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为理论授课,与学生一起讨论、认识该部位常用的手术入路过程中遇到的重要结构。每次课播放1 个部位相关手术视频。手术视频播放过程中,当出现预先选定的要求掌握的解剖结构的时候,暂停视频并向学生提问,考察同学们对该结构的掌握程度,视学生反映的情况,调出针对该结构预先制作好的课件,并对该解剖结构进行详细讲解,之后继续播放手术视频,当出现第二个重要解剖结构的时候,再次暂停手术视频并向学生提问,然后再调出课件详细介绍,同样的方法用在后续出现的重要解剖结构,直到手术视频播放完毕,时间上尽可能控制在1 个课时内。授课的第二部分,各小组在各自分配到的部位进行模拟手术入路,自皮肤切口开始,做层次解剖。在实验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按手术的操作步骤运用层次解剖的方法进行相关局部的解剖,把尸体解剖和手术入路结合起来,剖割、暴露和辨认结构,摸清手术入路中各层次结构的位置关系,层层深入,直达手术器官或手术部位。每个小组在做本组部位的手术入路解剖的同时,不在操作台上的同学可以观看其他组的手术入路解剖;凡解剖出需要掌握的重点结构时,各小组互相学习交流。

1.2.2 对照组 沿用传统的局部解剖理论授课与验证性解剖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实验按大纲统一的局部解剖学操作指导的要求。

1.3 教学评价 课程结束后,分别对两组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考核和理论考核,均采用统一的解剖操作评分标准和试卷。操作考核主要考察学生对操作部位解剖全部过程复述的流畅程度,描述视野下各部位解剖出来的器官位置特点的完整度,检查操作失误率及失误后的原因分析等方面内容,实验操作考核占期评成绩的50%。理论考核则采取题库抽题组卷,学生统一在计算机房上机考试,理论考核占期评成绩的5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处理数据,两组学生的实验考核和理论考核成绩以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考核,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实验考核成绩对比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理论考核成绩对比没有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实验及理论成绩比较

表1 两组实验及理论成绩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t=5.633,P<0.05

组 别实验组对照组n 36 36实验成绩85.69±6.08①78.14±4.29理论成绩70.06±10.64 72.64±11.87

3 讨 论

在局部解剖学实验中融入适量外科手术学内容的综合性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对于各解剖部位的辨识能力要强于对照组,表明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在实验中,同学们带着问题,目的明确、任务具体,对结合手术的操作表现出极大兴趣和高度的学习热情,有强烈的求知欲与探索欲,不少同学要求加班加点;“手术”时,同学们认真负责,团结协作,一丝不苟,精心操作,仔细剖割、暴露和辨认结构,搞清结构的位置关系,层层深入,直达手术器官或手术部位至手术结束,基本符合手术操作的解剖学要求。因此,学生得到了很好的训练,操作能力不断提高[1]。因理论考核试题并未增加外科手术学方面的内容,实验组学生未能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与对照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比较并无显著性差异。

在课程进行当中,我们发现一些影响综合性实验开展的问题:首先,当前解剖学教师主要立足于基础解剖教学,外科临床知识比较有限,因此对解剖学教师来说,要想将外科手术学的内容较好地融入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同时讲解好每个手术,确实是一个较大挑战。其次,学生整体学习能力有待提高。部分学生在之前的系统解剖学学习中没有打好基础,并且距离已经有近一年的时间,小部分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自觉性不够,课上的学习效率较低。此外,学生在之前的课程中接触手术器械机会不多,对器械用法一开始比较生疏,动手能力较弱。各种原因最终导致解剖实验过程进展缓慢,不得不在课外寻找时间完成解剖操作任务。

针对出现的问题,项目组也提出了今后推进教学改革的设想:①解剖学教师密切联系临床。教研室可加强与附属医院外科教研室联系,通过座谈了解外科医生最希望学生强化的解剖学方面的内容,参观手术,了解最新的手术操作前沿。引导学生在课前充分查阅资料并提前接触手术外科知识体系;教师不但解剖专业知识要宽厚,而且自身外科知识也要不断更新。因此,整个教学过程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较高,必须环环相扣才能很好地体现出以“手术入路”为导向的解剖实验教学的优势[2]。②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剖操作中,按照外科手术的方法要求,指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术器械,提高操作效率。强调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要求每次授课都要将《系统解剖学》课本带来,同时带上解剖学图谱。③对学生严格要求。要求学生每次解剖操作前都要读懂读透操作部位的解剖步骤,出现的解剖学名词都要在课本上找到相应的文字描述以及在图谱上找到相应的位置,了解需要寻找的重要神经或血管出现位置周边的所有器官。强化学生对解剖部位的记忆,课程最后一堂课,每组抽签安排学生做解剖成果简述。对丢失结构需要反思失误原因,及分析结构损伤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④在局部解剖学的授课过程中融入医学人文精神。为了教会学生懂得感恩和尊敬,将人体整体标本称为“无言良师”,尊称他们是不说话的老师,在第一次上课时举行献花、默哀仪式,整个局部解剖学课程结束后,每位学生写一篇致“无言良师”的信,表达感激之情。教育学生尊重、爱惜遗体标本,懂得只有这些捐献者们无私奉献才有医学生们学习的机会,从而进一步理解是因为一个个病人的付出,才有我们医疗技术的提高[3]。面对“大体老师”要严肃认真,把解剖操作的全部过程看成是一台正在进行的手术,在学生心理层面营造出外科手术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不是在做尸体解剖,而是在为大体老师进行一次手术,培养学生严肃、专业、负责的学习态度。

我们发现了大部分学生其实都有着在解剖学基础课程中增加少量临床内容的诉求,这给我们解剖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后,我们将继续以学生为本,在学校的支持下,尽可能多开发一些适合我校教学实际的,融合部分临床知识的讲义、课件以及微课等教学资源,让解剖学的教学改革继续深化,更好地为学生学习服务。

猜你喜欢

解剖学局部部位
《钟世镇现代临床解剖学全集》(第2 版)12 卷隆重出版发行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局部分解 巧妙求值
爨体兰亭集序(局部)
非局部AB-NLS方程的双线性Bäcklund和Darboux变换与非线性波
分析当归中不同部位有效化学成分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
CBL结合微课在神经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局部遮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