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5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中医体质分布及发病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2020-05-14周俊琳黎舒敏邱鸿琳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阳虚荨麻疹阴虚

周俊琳,黎舒敏,邱鸿琳

(柳州市工人医院,广西 柳州 545005)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持续6 周以上的皮肤黏膜过敏性疾病,现代人群生活节奏快,在食品污染、环境污染、心理压力等综合因素影响下,发病率日益增高。中医体质决定着人体对某种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及其病变类型的倾向性,同时决定着个体对治疗反应的差异性,因此患者的体质有可能直接影响治疗的效果。故本课题以中医体质学为切入点,探讨慢性荨麻疹发病影响因素与中医体质的关系,为中医早期干预慢性荨麻疹发病提供一定循证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从2016 年9 月至2019 年2 月柳州市工人医院接诊的荨麻疹患者中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年龄最大80岁,最小为19 岁,中位数年龄为37.2 岁。其中男性41例,女性109例。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临床皮肤病学》[1]的慢性荨麻疹诊断标准:自发性风团和(或)血管性水肿,每周至少发作2 次;反复发作≥6 周;部分患者可表现为间歇性发作。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参照《中医体质量表的初步编制》[2],中医体质包括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等9 种,每种体质调查的条目有7~8 个,各条目要求患者根据自我感觉选择“没有”“很少”“有时”“经常”“总是”,依次计1~5 分,最后计算原始分及转化分,依标准判定体质类型。①原始分=各个条目分值相加。②转化分=(原始分-条目数)/ 条目数×4×100,转化分数满足条件:某种体质转化分≥60 分且其它8 种体质转化分均<30 分;某种体质转化分≥60 分且其它8 种体质转化分均<40分可判定是或基本是某种体质,以上2 条无一满足者判定为平和质。偏颇体质判定分数越高,倾向越明显,为了方便统计,若出现平和体质倾向气虚质者,判定为气虚质,不考虑兼夹体质。

1.3 纳入标准 年龄、性别不限;半年内未服用免疫调节剂、激素制剂者;同意接受问卷调查。

1.4 排除标准 合并严重心、肺、肾等系统性疾病或其它皮肤病;妊娠或哺乳期女性;视觉、听力、语言障碍、精神障碍。

1.5 研究方法

1.5.1 调查方法 ①培训调查人员:在对调查对象首诊时,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调查结束时注意检查问卷填写的完整性及逻辑性,如有问题可与调查对象复核。②调查表质量监督:调查研究开展期间设立监督员定期抽查,且安排专人负责审校调查表,如有疑问及时进行电话核实或复查。

1.5.2 调查内容 本研究属于横断面研究,采取问卷调查形式。调查问卷分《慢性荨麻疹问卷调查表》和《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两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基本情况、慢性荨麻疹初发年龄、病程、发病或加重诱因、疾病活动评价、临床分型、中医证型、发病时间、频率、用药情况、生活习惯等11个方面共32条目内容,第二部分根据文献[2]制定。

1.6 统计学处理 将调查资料统一录入计算机,采用SPSS 21.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中医体质类型分布 见表1。气虚质、湿热质、阳虚质、阴虚质构成比高于其他各体质,居前4位。

表1 15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 (例)

2.2 疾病影响因素与中医体质类型的关系 见表2。

表2 疾病影响因素与中医体质类型的关系 (例%)

通过对每种体质与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交叉分析,结果表明阳虚质、湿热质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发病与温度变化有关,特禀质慢性荨麻疹患者发病与药物、食物、动植物接触相关,气郁质发病与工作压力相关,阴虚质发病与情绪关系较大,阴虚质、湿热质发病与其辛辣饮食偏好有关,痰湿质、湿热质发病与嗜食甘甜有关。

2.3 疾病发病季节与中医体质类型的关系 通过交叉分析中医体质与发病季节(描述性分析),慢性荨麻疹患者多在春季和冬季发病,春季和冬季发病的多为阳虚质、气虚质、特禀质患者,说明特禀质、气虚质、阳虚质易在春季及冬季加重。

3 讨 论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黏膜过敏性疾病,反复发作持续6 周以上可诊断为慢性荨麻疹。荨麻疹归于中医“瘾疹”范畴,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为外感六淫、脏腑失调、营卫气血失调、正气内变、邪伏浮络等。目前西医治疗荨麻疹多予抗炎止痒等对症治疗,结果常导致荨麻疹迁延不愈或愈而复发。中医辨证治疗荨麻疹具有较好疗效,但由于本病病因复杂,表现各异,中医学者常主张从不同角度认识和治疗本病,临床治愈率仍不尽如人意。究其根本,除了发病机制的复杂性以外,可能与人类的体质有关。《灵枢·寿夭刚柔》云“人之生也,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这是最早关于体质的文献记载,说明体质是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生活习惯、生活环境的影响而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的身体特质,不同类型的体质决定了对某些病因、疾病的特殊易感性和病理发展的倾向性,同时决定着个体对治疗反应的差异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150 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中,气虚质、湿热质、阳虚质、阴虚质的构成比显著高于其他体质类型,说明气虚质、湿热质、阳虚质、阴虚质是慢性荨麻疹的易感体质。因此,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湿热质等患者可以通过饮食、生活习惯、药物等方面进行干预,予益气、温阳、滋阴、清热利湿,纠正偏颇体质,以达到防治慢性荨麻疹的目的。

本研究通过交叉分析发现,慢性荨麻疹患者发病多在冬春季,以阳虚质、气虚质、特禀质为主。柳州地区冬春季交替时气温变化不像北方气候循序渐进,在冷空气影响下短时间气温可发生较大波动,而阳虚质则较易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故而发病;气虚质通常免疫力低下,身体在短时间内适应不了外界环境的改变也会发病;特禀质为过敏体质,柳州地区冬春交替时万物复苏,空气环境中易出现植物花粉、昆虫或动物毛发等过敏源。因阳虚体质患者发病与温度变化关系较为密切,在预防上可通过温度的调节来实现。特禀质慢性荨麻疹患者发病与药物、食物和动植物接触、光照相关,符合特禀质的特点,有明确过敏源病因。气郁质通常有抑郁情绪,情感脆弱,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这类人群易于受精神刺激引起情志失调,这可以解释气郁质发病与工作压力相关。阴虚质患者的发病与情绪激动关系较大,阴虚质心理特征为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情绪亢进易耗伤阴血,引动内风而发病。《素问·上古天真论》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说明通过调节情绪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阴虚质、湿热质患者的发病与其辛辣饮食偏好有关,柳州地处岭南亚热带气候,常年炎热、多雨,空气潮湿,加之本地嗜食鱼蟹螺蚝等阴湿之品,食肥甘厚味易生痰湿,《素问·奇病论》说“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说明饮食的偏嗜同样会影响疾病的发生。

综上所述,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湿热质是慢性荨麻疹患者的易感体质,可通过早期对偏颇体质发病影响因素实施干预,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治未病目的。

猜你喜欢

阳虚荨麻疹阴虚
阳虚质备孕女性针灸调体的古代文献研究
分析益气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的效果
手脚心发烫未必都是阴虚火旺
基于热扫描成像系统探讨易筋经“托天桩”对阳虚质督脉红外热成像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阳虚血淤型冠心病的有效性分析
滋阴补肾法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的疗效观察
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经方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39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4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