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外敷配合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疗效观察

2020-05-14杨凤梧罗张进黄作醒陈奇凡陆玉珍农达杰廖秋丽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腰背腰部疗程

杨凤梧,罗张进,黄作醒,陈奇凡,陆玉珍,农达杰,黄 海,廖秋丽

(田东县中医医院,广西 田东 531503)

慢性腰肌劳损是指腰骶部脂肪、滑膜、韧带、肌肉等组织发生慢性损伤诱发局部反复发作的慢性弥漫性疼痛,并随劳累或气候改变时加重,休息后减轻[1-2]。慢性腰肌劳损迁延难愈,西医治疗虽有一定的效果,但需长期用药,易引发药物依赖等。中药外敷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采用中药外敷于穴位或体表处,通过发挥活血化瘀、解热清毒、消肿止痛的功效达到治疗疾病的一项传统中医治疗和护理操作技术[3-4]。本研究采用中药外敷配合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慢性腰肌劳损,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确诊并治疗的慢性腰肌劳损患者60 例为研究对象。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将60 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 例,其中对照组男18 例,女12 例;年龄35~70(50.82±5.25)岁;病程1~7(4.30±0.68)年。观察组男20 例,女10 例;年龄36~68(51.05±4.92)岁;病程1~6(4.15±0.50)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慢性腰肌劳损诊断标准[5];入组前未接受相关类似研究;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自愿参与并签署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有精神性疾病、认知功能障碍;合并其他严重肝、肾、呼吸及心脑血管等系统和器官器质性疾病;哺乳及妊娠期妇女;有马尾神经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及其他脊柱疾病者。

2 方 法

2.1 对照组 给予非甾体止痛药口服、适当卧床休息、心理调适、健康教育、饮食护理等慢性腰肌劳损常规治疗和护理。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中药外敷配合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具体措施如下。

2.2.1 中药外敷 ①中药方剂组成:当归40 g、川续断40 g、龙骨30 g、红花30 g、川芎20 g、没药20 g、乳香20 g、木瓜20 g、牛膝20 g、鸡血藤20 g、延胡索20 g、儿茶15 g、三七8 g、土鳖虫5 g、自然铜5 g。②中药饼制作:用上述中药混合打成粉末,取20 g加鸡蛋清3 个调和,用纱布袋装压成药饼。③操作方法:指导并协助患者取俯卧位,将药饼外敷于患处,胶带粘贴或绷带包扎固定,每一患处敷1个药饼,每天1次,每次3 h,15天为1个疗程。

2.2.2 腰背肌功能锻炼 ①飞燕式:患者俯卧于硬床板上,双臂后伸置于身侧,腹部紧贴于床面,伸直两腿,将双下肢、双上肢和头部用力同时向上抬起呈飞燕状,坚持5 s,然后放松3~5 s,20 个/组。②拱桥式:患者仰卧于硬床板上,屈曲双腿,以后头部、双肘及双足为支撑点,将臀部用力抬高呈拱桥状,每次坚持6 s,然后放松3~5 s,20个/组。③腰部前屈后伸运动:完成飞燕式和拱桥式后,嘱患者下床站立,两手支撑腰部,行腰部充分后伸、前屈各5 次。于每次中药外敷结束后10 min 进行上述锻炼,结束后平卧休息30 min后再起床。此外,嘱患者每日晨起、晚间临睡前自行锻炼各1 次,方法及数量同上,15 天为1 个疗程。

2.3 观察指标

2.3.1 疗效评定标准 1个疗程结束后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的疗效评定标准[5]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愈:患者腰部疼痛消失,天气变化和劳累不影响,腰椎活动在正常范围;显效:患者腰部疼痛基本消失,天气变化和劳累时有轻度影响,腰椎活动基本在正常范围;有效:患者腰部疼痛较前有所缓解,但仍伴有局部肌肉紧张和压痛,腰椎活动轻度受限;无效:患者腰部疼痛及阳性体征没有显著改善甚至加重。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3.2 腰部功能 治疗前和1 个疗程结束后采用改良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问卷表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腰部功能状况。ODI 常用于评定腰部功能,包含疼痛的程度、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物、行走、坐、站立、睡眠、性生活、社会生活、旅行等10 个问题,每个问题有6个选项,采用0~5级评分,计分方法为实际得分/45(最高可能得分)×100%,分数越高表明功能障碍越严重[6]。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 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 果

3.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1 个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3.2 两组ODI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 个疗程结束后,两组ODI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观察组ODI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ODI评分比较

表2 两组ODI评分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1

组 别观察组对照组n 30 30治疗前28.31±5.96 28.40±5.57 1个疗程结束后4.29±0.33①②14.06±3.18①

4 讨 论

中医学认为腰肌劳损属于“痹证”“筋伤”范畴,是由于患者弯腰用力、长期姿势不当等原因致腰肌慢性损伤,肾气亏虚、寒湿阻络、气滞血瘀等多方面共同作用引起腰骶部的弥漫性疼痛[7]。《诸病源候论·腰背诸侯》曰:“肾气不足,受风邪之所为也……劳损于肾,动经伤络……肾虚受于风冷,风冷与正气交争,故腰痛。”[8]《灵枢·经筋》中指出主要病机是气血瘀滞成痹,经筋失其濡养,加上慢性、反复的损伤,而导致形成的筋结病灶点;筋结病灶点形成粘连、卡压,最后形成条索状、球状、肥厚的结节性病灶[9]。《仁斋直指附遗方论》云:“腰者,肾之外候一身所持……肾气一虚……蓄热血沥,气滞水积……腰疼叠见而层出矣。”《普济方》载:“内动经络,血行之道……瘀积不散……治宜除去恶瘀。”

腰肌劳损西医治疗大多给予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物、局部封闭药物镇痛治疗及肌肉松弛药物治疗为主,但效果欠佳,且因长时间应用容易造成药物依赖等不良反应。中药外敷是我国传统中医治疗和护理操作技术之一,其主要通过皮肤的渗透和吸收使药物直达病灶发挥药理作用,同时刺激皮下组织及微循环系统的修复和调节功能,促进受损的软组织功能恢复,达到散寒化瘀、疏经通络、止痛的治疗目的。本研究观察组所用的中药方剂中,当归、鸡血藤活血补血;川续断补肝肾,续筋骨,调血脉;龙骨收涩敛疮;红花活血化瘀、通经止痛;川芎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土鳖虫、自然铜、没药散瘀定痛;乳香行气止痛、消肿;木瓜、延胡索行气活血、止痛;牛膝为引经之药,疏通经络,引诸药直达病灶;儿茶止血生肌、活血止痛;三七散瘀止血,消肿止痛;上述诸药合用,共奏祛风止痛、活血化瘀、利水消肿之功。

腰肌劳损的治疗原则是减轻患者腰部疼痛和改善腰部功能。现代医学认为腰肌劳损是由于急性或慢性腰背部反复不良应力作用所致腰部肌肉损伤或张力增加,局部组织缺血缺氧,代谢和循环功能障碍,代谢产物蓄积、代谢产物对腰部的刺激效应、代谢产物的无菌炎症反应而引起腰部疼痛,多数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部肌力下降[10]。腰背肌功能锻炼是通过对多裂肌、躯干深层肌和盆底肌等腰部核心肌群进行锻炼,增强腰部核心肌力和韧带的力量,促进腰部功能的恢复。本研究中,“飞燕式”锻炼可以改善劳损腰肌血供,减少代谢产物的堆积,阻断腰肌损伤的致痛因素,减少代谢产物对受损腰肌的进一步损伤,同时增加腰背肌的力量;拱桥式腰背肌功能锻炼能被动活动腰背部肌肉,使腰背肌得到充分休息,促进腰背肌肉、结缔组织伸展性的提高,使机体对代谢和炎性产物的吸收加快,松缓患者腰背肌肉;腰部前屈后伸运动能改善、增强腰部肌群的力量,增加未受损肌肉的补偿调节能力,改善腰椎的稳定性、运动的平衡性和协调性,最终达到治疗效果。飞燕式、拱桥式和腰部前屈后伸运动等腰背肌功能锻炼体现了现代康复的长处,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从本研究结果可见,1 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66.67%,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ODI 评分观察组为(4.29±0.33)分,对照组为(14.06±3.18)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中药外敷配合腰背肌功能锻炼能提高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促进患者腰部功能的恢复,且安全有效,操作简单、方便,价格低廉,可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腰背腰部疗程
中医疗法治疗腰背肌损伤研究
痛痹定痛胶囊联合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的临床疗效观察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中药外敷治疗乳腺炎验方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龙卷风”缓解腰背疼
腰部的自我保健按摩
女生穿运动鞋与高跟鞋步行腰背肌电比较
腰部“回”字形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
无花果煎汤熏洗治疗痔疮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