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合的教育”理念下国际化应用型俄语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2020-05-13刘继斌范春煜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适合的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刘继斌 范春煜

摘要:本文借鉴“适合的教育”理念提出构建国际化应用型俄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六大要素:适合的人才培养目标、适合的专 业培养模式、适合的培养道路、适合的师资队伍、适合的考核评价和适合的第二课堂活动设计。应用型本科高校可根据学校的 自身办学定位,结合本校与俄罗斯合作办学实际,构建出自己特色的国际化应用型俄语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适合的教育;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20.03.011

中图分类号:H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20)03—0053—04

一、引言

应用型本科高校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 主要培养目标,国际交流与合作亦成为各高校培养 具有国际视野人才的基石。因此,国际化应用型人 才的培养必将成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立校之本,提 升自身内涵建设的有效途径。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想 在竞争中求发展,避免办学模式“趋同化”,就要优 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做“适合的教育”, 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应用型本科高校俄语 专业开设时间短,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但在 培养规格、培养途径等方面大多采用传统的俄语语 言文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面临学非所用,对 口就业率低,“一带一路”的倡仪促进了国际化应用 型俄语人才需求量的日益增加,加强优质教育建设 是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的发展目标和必然趋势。

二、“适合的教育”理念内涵

《 国 家 中 长 期 教 育 改 革 和 发 展 规 划 纲 要(2010—2020)》提出:“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 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 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适 合的教育”理念核心是以学生为本,“适合学生的教 育”要根据学生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寻找其“潜在发展区”,积极主动地引导他们向着最佳 的方向发展,鼓励他们在既有的基础上,“跳一跳摘 果子”。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适合学生”,才能从 根本上使学生获得最佳发展。“适合的教育”理念下国际化应用型俄语人才 培养模式构建应以深化中俄教育改革、引进优质教 育为抓手,确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指导思 想。一个中心,指以引进俄罗斯优质教育资源为中 心;两个基本点:指坚持“请进来”,坚持“走出去”, 积极推进应用型高校优质教育的建设及发展。

三、“适合的教育”为特征的国际化应用型俄语 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全国共有 160 余所高校开设了俄语本科专业。 以“适合的教育”理念为引领,构建俄语专业国际化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其理论基础是苏联心理学家 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此理论给我们 的启示是以学生为中心 ,进 行创新型 的“ 因材施 教”,就是在学生现有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间通过 优化找到“最适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化应 用型俄语人才。

(一)适合的人才培养目标

长春光华学院外国语学院俄语系,按照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定位,本专业以服务地方经济为 主。吉林省長吉图经济区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建 设好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是我国深入推进图们江 区域开发开放的重大举措,有利于促进我国与周边 国家特别是俄罗斯的经贸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互 利共赢。

俄语专业通过用人市场对人才需求状况、能力 结构状况的调研分析,“适需而设”,明确了适合俄 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系统掌握俄语语言基本知识和 相关专业知识,具备扎实的俄语语言基本功、较强 的语言应用能力、良好的综合素质、富有创新精神 和国际视野,能在外事、经贸、旅游等企事业部门从 事翻译、国际经贸、文秘、导游、文化交流等方面工 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俄语本科人才。其中培养学生具 有国际视野,使之成为国际化的人才是优化人才培 养模式的目标,同时也是应用型本科高校适合的人 才培养目标。

(二)适合的专业培养模式

我校俄语系在2006 年成立后,不断探索并确定“外语+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适合的国际化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即“2-1-1”人才培养模式:二 年在我校打基础,一年赴俄罗斯语言实践,一年在我校特色培养。

1.重视一、二年级的基础性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和言语交际能力。不断 地提高全国俄语专业四级水平测试过级率,到 2020 年俄语专业四级最终通过率要达到 95%。

2.三年级“走出去”,鼓励学生赴俄罗斯进行语 言实践,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发展学生语言运用能 力、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来拓宽国际视野,真正成 为社会所需要的国际化人才。

3.四年级回校特色培养。结合去俄罗斯语言实 践所学知识,明确就业、深造方向,最大限度地提高 学生的满意率和就业质量,实现对口就业。

(三)适合的培养道路

为了更好地使学生的就业实现与社会相关行业的有效对接,最终实现向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应 用型人才转型,充分用好校外优质资源,利用俄罗 斯合作院校中真实的语言环境,为应用型人才培养 创建新的培养基地和平台。根据俄语专业的特点, 积极探索适合于俄语专业的合作教育,以此为依托 来加强对学生培养渠道的建设。具体措施如下:

1.乌拉尔国立师范大学根据我校提供的教学计划为学生单独组班开设以下课程:俄语综合实践、 俄语口语、语言国情学、商务俄语、俄语写作、旅游 俄语、俄语听力、科技俄语等。结合我系提供的课 程,俄方在教学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的建议,有 力地促进了国内俄语教学水平的提高,真正做到了 中俄双方一直秉承着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提供更好 的优质教育为出发点,不断探索适合的培养道路。

2. 与俄罗斯合作院校乌拉尔国立师范大学实 行开放式办学与合作教育,共同提高教学质量。经 过多年的实践,经两校共同协商,于 2016 年 7 月签 订了网络实施教育计划的协议,确定《综合俄语 1、 2》课程为首批试点课程,共同开发适合学生专业核 心能力的培养内容,达到了优势互补,引进了优质 课程教育资源,学生受益最大。

(四)适合的师资队伍

国际化应用型俄语人才培养途径是“走出去,请进来”,对学生来讲适用,对教师亦如此。聘请优 秀俄罗斯高校教师来我校进行授课是我校俄语专 业一贯的做法,俄语系自 2006 年成立以来,始终把 引进俄罗斯外教来我校授课当作首要任务,这也是 我校俄语专业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在师资队伍 方面的一个体现,也充分展现了我系在“请进来”方 面所作出的努力,就是用这种适合的教师队伍来达 到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更好地发挥外教的作 用,真正达到“引进来”优质资源的作用,组建适合 的教师队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施“中俄合作”制。即中方每一年级的精读 教师都要与外教建立合作共赢关系。课程要整合, 与外教要有交集,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受益大,同 时也提高了中方教师的业务水平。具体措施如下:

(1)大一第一学期就开设俄语听力课,由俄语 外教来上这门课,中方精读教师积极配合,有利于 学生更好、更快地接触纯正、地道的俄语。全国大多 数高校都在第二学期开设俄语外教课程,经过长期 实践证明,我系在第一学期就安排外教上课,学生 受益匪浅。我校学生都是零起点学俄语,外教在提 高学生语音面貌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语音的 掌握程度直接影响一个学生对外语学习的动力及 好坏,如果一个学生不能很好的掌握语音,他就不 能正确地说和写俄语。外教和中方精读教师的紧密 合作是学生迈向俄语世界第一步的有力引领者,也 是学生学习俄语的启蒙导师。

(2)三年级精读教师与外教在俄语口语课方面 进行了有效的改革。高年级精读教材都是最新版 本,内容丰富,热点众多,是学生提高言语表达能力的很实用的材料。但由于课时的限制,中方教师无 法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训练,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中 俄教师强强联合,共同协商,把教材中言语实践部 分作为外教口语课中的补充材料。这样的课程整合 起到很好地合作效应,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大大提 高。

2.实施“每周一谈”制。每周保证一个下午的时 间召开中俄教师座谈会,中方教师集中每周在教学 方面的疑难困惑,与外教交流,共同提高,大大提高 了我系中方俄语教师的业务水平。

3.实行“每期一听”制。每学期让外教准备一节 公开课,要求全体俄语教师全员参加,课后共同探 讨、交流,目的是共同进步,效果明显。

(五)适合的考核评价

俄语专业对赴俄罗斯参加语言实践学生的成绩认定参考《外国语学院国外语言实践学生期末成 绩录入的请示》中相关规定来执行,完善了对出国 学生的管理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国外学习效果。对于赴俄罗斯进行语言实践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实践效果的验收,俄语系采取如下考核措施:

1.学生赴俄罗斯前参加考核、面试,符合各项要 求方可批准其出国语言实践。

2.学生出国后每周写一篇周记,回国后上交一 篇实践工作总结。

3.学生回国后上交国外语言实践的辅助性材 料,如学习、生活、旅游类等 PPT 汇报稿。

4.外國语学院学委会及系委会为学生组织国外 语言实践答辩会。

5.外国语学院组织学生用外语演讲,汇报国外 语言实践有关情况。

6.学生回国后要上交国外语言实践成绩鉴定。

7.根据学生国外语言实践效果,决定是否向其 颁发国外语言实践证书。具体如下:

1.由俄语系向外国语学院提交出国语言实践学 生的名单,由外国语学院向学校提交赴国外语言实 践学生的名单,报教学院长、教务处备案。

2.学生在国外实践吃苦耐劳,但也学到了很多 在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知识。建议登录良好或以上成 绩。

3.专业考试课、考查课各科目,由系主任写出意 见上报分院的教学院长审批,根据学生平时表现给 予“优”或“良”成绩。

4.登录成绩前,由教学院长、副院长、各系主 任、系委会、任课教师等组成的分院学委会统一研 究决定学生的期末成绩。

采取这种适合的考核评价有利于学生积极主 动参加国外语言实践,从语言基本技能实践、专业 技能实践两方面提高学生语言实践能力。同时有利 于国外语言实践基地的建立,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为学生创造“走出去”的条件。

(六)适合的第二课堂活动设计

成立专业社团,“白桦林”俄语协会于2016年 3 月成立,以“一切为了学生快乐、健康成长,办学生满 意的俄语系”为建会宗旨,以"提高专业核心能力,领军校园俄语文化"为目标,依托社团来探索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良性互动,促进专业知识的掌握和 实践知识运用的良性循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在白桦林俄语协会协助下,充分发挥外教在开 展适合的第二课堂活动的引领作用,俄语系有计划 地开展了国际交流、第二课堂活动。中俄两国文化 的融合与碰撞,加强了俄语系的学风建设,营造出 具有浓厚俄语学习氛围的校园文化,增强了学生学 习俄语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俄语实践能力。主要组织学生参加了“俄语诗歌朗诵比赛”、“全国高校俄语大赛”、“教授学术报告会”、“俄罗斯社会实践报告会”、“国外读研学生学习分享会”、“俄语无国界”基金会举办的俄语语言文化艺术节活动等。

四、“适合的教育”理念下国际化应用型俄语人 才培养模式的成效

我校与俄罗斯高校合作办学的长期发展合作, 逐步优化了人才培养模式,语言实践也由国内向国 外延伸。通过国外语言实训,一方面可让学生开拓 眼界,感悟异国情怀,经历国际化学习环境的磨练, 经受国际化语言的熏陶,提升了学生的国际化素质,使之成为具有社会竞争力的国际化外语人才。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获取国内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践能力,增强对所学专业的感性认识和对社会的适应性,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社会角色的转变打下基础。

俄语专业建系十余年来,积极与俄罗斯高校进 行广泛的联系,积极开展国际交流,这也是俄语专 业的办学特色,开辟中俄合作办学新途经,引进国 外优质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满意率和 就业质量,实现对口就业。俄语专业经过长期的实 践与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一)“2-1-1”人才培养模式效果显著

1.前两年鼓励学生要打好语言基础,并规定没 有通过俄语专业四级水平测试的学生无资格参加 第三年的赴俄罗斯语言实践,达到“双赢”效果,既鼓励了学生积极参与赴俄罗斯语言实践,又促进了 俄语基础教学。近三年俄语系专四过级率已达到 90%。

2.赴俄罗斯语言实践效果显著

长春光华学院俄语系赴俄罗斯参加语言实践学生人数已累计达 88 人,占学生总人数的 24%,近 三年出国率达 27%。

3.学生回国后特色培养效果显著

俄语系就业率不断提高,赴俄罗斯攻读硕士全面开花。长春光华学院俄语系赴俄罗斯攻读硕士学 位学生人数已累计达 36 人,占学生总人数的 12%, 近三年出国读研率达 20%。

(二)中俄双方科研学术交流落地生根

1.俄语系教师已在俄罗斯刊物上发表论文 16篇,其中俄罗斯重要核心期刊 2 篇。

2.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2016 年11月21 日, 我校合作院校俄罗斯乌拉尔国立师范大学在长春举办了俄罗斯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和东北地区文 化教育合作发展国际论坛会议。我系俄语教师全部 参会,并参加了由俄方教授纳塔利亚·巴利萨夫娜 举办的培训班,获得了相关培训证书,老师们受益匪浅。

3.多次邀请俄方友好学校来我校俄语系做报告。

4.已着手与俄方友好学校乌拉尔国立师范大学合编商务俄语系列教材,俄方已把使用的商务俄语 教材邮寄给我校,俄语系已进行了影印,保证每位教师人手一本,正组织教师进行修改编写适用我校 学生的商务俄语教材。

五、结语

“适合的教育为特征的国际化应用型俄语人才 培养模式构建”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引进俄罗斯优质 教育资源的有效途径。国际化应用型俄语人才培养 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充实、不断完善和连续动态的 过程,其总的趋势是不断提高俄语专业教学质量, 办学生满意的专业。国际化应用型俄语人才培养模 式的构建就是让俄语专业的每个学生受益,同时每 一位俄语教师也会从中受益,真正体会到自己的价 值所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俄语专业通过与俄罗斯的 合作办学,将为国家培养出一大批国际化应用型俄 语人才,他们将是中俄友好交往的使者,必将在中 俄科技合作、文化交流、经济贸易等诸多方面做出 贡献,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冯建军,刘霞“. 适合的教育”:内涵、困境与路径选择[J].南 京社会科学,2017(11).

[2]王金玲.中国地方高校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模式研究[J].长 春大学学报,2013(12).

[3]赵立红.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化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与实践[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7(08).

[4]陈壹华,廖素娟.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模式[J].实验 室研究与探索,2012(08).

[5]谭 玮,李祖君. CLIL 教学模式与国际化应用型英语人才的 培养[J].钦州学院学报,2016(06).

Construction of International Applied Russian Talents Training Mode under the

Concept of "Suitable Education"

LIU Jibin1,FAN Chunyu2

(1.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Changchun Guanghua University, Changchun Jinlin 130033,China

2.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Jili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Changchun Jinlin 130117,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suitable educ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ix key elements of constructing an internation- al application-oriented Russian talent training model: suitable talent training objectives, suitable professional training model, suitable training path, suitable teacher resources, suitable evaluation standards and suitable second class activity design.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can construct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national application-oriented Russian talents training mode according to their own orientation and the ac- tual situation of running a school in cooperation with Russia.

Key words: suitable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application type; talent training mode

[责任编辑:盛暑寒]

收稿日期:2019—11—25

基金項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 2018 年度课题“‘适合的教育理念下国际化应用型俄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GH180982);2019 年度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项目“中国俄语学习者语言意识培养研究”(项目编号:JJKH20190426SK)。

作者简介:刘继斌(1973—),男,吉林长春人,长春光华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俄汉对比、俄语语用学。

范春煜(1974—),女,吉林长春人,吉林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俄罗斯经济、俄语教学。

猜你喜欢

适合的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做“适合的教育” 圆学子的梦想
为每个孩子的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
适合的教育:江苏教育的当下期待
“适合的教育”思考与实践
他们在谱写一本“穷人教育学”
适合的教育是适合学生学习的教育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