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们在谱写一本“穷人教育学”

2017-12-23张新平

江苏教育 2017年18期
关键词:适合的教育教育公平

张新平

【关键词】平民教育;教育公平;适合的教育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66-0014-02

对江苏省无锡市凤翔实验学校我是熟知的,一方面是对该校原校长许昌良的熟知,一方面是对该校“新平民教育”的熟知。许昌良是一位有思想、有情怀、有作为的校长。他不仅有扎实的学校教育理论功底,对中小学教育有着独到的见解,而且有着很强的学校组织建构能力和教育观念的落地行动力。对该校的熟知,始于2014年以来我负责的南京师范大学教育领导与管理研究所与无锡市原北塘区六所学校之间所开展的“优质学校群建设”校改实验项目。作为六所实验学校中的一个领头学校,凤翔实验学校在优质学校建设方面产出了许多原创性的思想和经验,为区域优质学校群建设项目做出了重要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教育公平一直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其实现程度也一直考验着教育行政部门的治理能力与水平。凤翔实验学校作为一所办学历史不到十年的新学校,是一所新市民子女占到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学校。这些年来,他们从不挑选生源,同时还要面对学区大量优质生源被其他民办和公办名校“掐尖”的挑战。该校的家长群体大都是平民,家庭无钱补课,有些家庭也不重视子女教育。面对这种状况,凤翔实验学校提出,义务教育是一种普惠性教育和普适性教育,它不在于培养精英,而是要实施平民教育,真正眷顾每个学生。面对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凤翔实验学校不自卑、不厌倦、不麻木,而是积极担负起教育责任,在学校的呵护和精心培育下,千百个孩子得到了良好的发展。这就是凤翔实验学校的教育常态,也是该校的基本品相。

“学校不能等待,等待就是浪费千百个孩子的美好青春;学校不能放弃,放弃就是破坏千百个家庭的未来幸福;学校不能平庸,平庸就是校长缺失教育的基本良心。”凤翔实验学校掷地有声地提出“为了每一个生命的精彩,培养平朴而有尊严的自立者”,他们办学治校不仅有成熟的理念,更有切实可行的制度和措施予以保障。他们将平民教育做得扎扎实实,学校办得激情飞扬。

是什么力量促进了这所平民学校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呢?对此,我做过一些初步思考。首先,我感受最深的是学校管理群体,是一支有担当敢负责的教育工作者团队,他们有理想、有教育良心,勇于坚守正义,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承担起了“托住教育底线,彰显底层光辉”的重任。他们是一群教育的理想主义者,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即使倒下,头也要向着明亮的那一方”。他们给每一个学生的内心都装上了一个“发动机”,让孩子们激情燃烧每一天。他们所说的“一个不能少,个个都重要,人人都学好”看似直白,似乎缺少提炼,实质上是在努力践行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所提出的“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这一教育理想,很是难能可贵。

其次,他们用心用爱去追寻教育的本义。他们强调,“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奉行“先懂事,后考试”教育价值,把分数当成教育的“副产品”,重视习惯养成教育,主张育人的本质是传递精神的能量,始终把“抬起头来走路,面带微笑,见面主动打招呼”当做育人的本分。他们既仰望苍穹又埋首耕耘。他们强调,“新平民教育”是一种品质生活,努力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特色课程优质化,形成了学校基础课程、发展课程、探究课程整合统一的综合性课程体系。在我看来,“托住底层”的平民教育,具有“现场”与“草根”意义,其消除的是传统课堂的教师本位、话语霸权、华而不实等缺失,建构起的是以学生为本、朴实清简的共学课堂。他们不屑于加班加点“死磕”成绩,也不做死记硬背式的苦苦挣扎,而是在学校优质化创建中努力保住和解放学生的双手与大脑。学校还非常重视学生体育与科技教育,形成了体育“2+3”课程模式,以及“科技无锡教育模式”。

他们深谙教育不应该是纠缠问题不放,而是“从优势出发”,对每一个学生积极欣赏,校园里到处洋溢着“天使的故事”。他们还穿越自己的院墙,唤醒家长和社区的力量,为教育助力添彩。凤翔实验学校之所以能在短短的十年时间里实现跨越性发展,就在于他们在办学治校施教过程中坚信学生都有内在的潜能和优长,强调学校有责任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適合的教育”。总之,新平民教育本质上是对传统学校教育的重构,而凤翔实验学校管理团队始终以“舍我其谁”的精神追求着教育的理想,他们不怕困难,勇于探索和创新,这分明就是在谱写一本“穷人教育学”,我为他们的努力而感动。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领导与管理研究所所长,教授)endprint

猜你喜欢

适合的教育教育公平
以人为本,提供“适合的教育”
做“适合的教育” 圆学子的梦想
为每个孩子的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
适合的教育:江苏教育的当下期待
“适合的教育”思考与实践
适合的教育是适合学生学习的教育
教育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公平的探讨
孔子思想体系中的“孝道”和“公平”观念
教育公平视角下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研究
基于教育公平视角的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