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新“视”界

2020-05-13邹海萍

教师·上 2020年3期
关键词:幼儿

邹海萍

摘 要:建构区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区之一,尤其是大班幼儿,他们在建构区共同商量、自由搭建、合作完成建构任务。教师是幼儿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是幼儿学习的伙伴。教师对幼儿建构水平、交往能力的了解需要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文章作者设计了观察记录表,仔细观察大班幼儿在建构区的活动,并进行理性分析,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幼儿; 建构区; 观察记录

一、心“事”点——观察情况

用心观察,记录“事”实。观察记录要客观,用白描的手法如实记录情况,不加个人的情绪、情感在里面,更不能主观臆测。那如何客观、及时地记录观察情况呢?笔者设计了一份观察记录表,选取了使用材料、建构造型、收拾整理、交往次数、解决问题能力等多方面的内容来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

本次建构区中,有6名幼儿参与活动,其中女孩4名,男孩2名。本次提供的主材有清水积木、塑料积木、纸盒,辅助材料有花片、可乐瓶、纸棒、薯片罐、雪碧瓶、篮子等。材料摆放如下:材料柜的上层为按形状分类的清水积木,第二层为薯片罐、雪碧瓶、篮子等辅助材料,还有一些大型的盒子等放置在区域四周。幼儿拼搭积木时在地垫上拼,可供拼搭的地垫块数为8块,相当于26.8平方米。幼儿来到活动场地后,先小组讨论了一下,接着开始动手拼搭。笔者认真观察,发现幼儿在拼搭的过程中使用主材、辅材的情况不尽相同,拼出的建构造型各异,遇到问题时解决问题的能力存在差异,收拾整理的习惯也有差异。

根据观察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幼儿使用的材料主要有清水积木、易拉罐等辅助材料 ,建构造型主要有平铺、围合、叠高、排列、镶嵌、组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是主动尝试、语言求助、同伴互助。

二、欣“视”点——分析情况

欣喜发现,聚焦“视”点。得到第一手观察资料后,教师要做的是在观察记录表的基础上,进行有效信息的加工与分析,得出相关的结论。

(一)交往次数——交往频繁

从交往次数来看,每个幼儿都与他人有交往、有商量合作的现象,有相互帮助的情况,交往次数比较多。从下图可知,幼儿B和幼儿E与同伴交往合作的次数较多,幼儿F与同伴交往合作的次数较少,只有1次。可以说,本次观察的6名幼儿,都能与同伴进行互动、沟通、交流,而非各建各的平行游戏。这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较小班、中班时交往的意识与能力都增强了,他们能共同商量建构,相互交流与沟通,共同完成任务。

(二) 使用材料——丰富多样

从使用材料的情况来看,丰富多样。每名幼儿都能积极参与活动,除了幼儿E只选用了清水积木外,其他幼儿园都能选择多样化的辅助材料进行建构。每种材料都物尽其用,最多时幼儿使用6种或7种材料以上,使用率高。

(三)造型建构——多种多样

从观察情况来看,幼儿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建构美丽的幼儿园。从建构的造型来看,幼儿建构造型主要有叠高、围合、镶嵌、组合、排列等。从呈现作品来看,有建构幼儿园操场的、建构活动室的、建构升旗台的、建构教学楼的,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想法,体现出大班幼儿良好的空间架构能力。

(四)收拾整理习惯——参差不齐

从收拾整理习惯来看,5名幼儿能将材料全部摆放到位,并且注意把不同材料放回到指定的地方。可见,这些幼儿的整理习惯比较好。但幼儿园E的收拾整理习惯不佳,活动结束早早离开活动区域,留下一堆积木、辅导材料由同伴帮助收拾和整理。

(五) 解决问题能力——不尽相同

本次活动中主要观察幼儿遇到问题时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有主动尝试、语言求助、同伴互助三种解决问题方式。

分析:从上图可以看出,主动尝试的有20人次,语言求助7人次,同伴互助的有16 人次。可見,在建构活动中,幼儿主动尝试的次数明显高于语言求助的人次,同伴互助的次数也较多。这些数据表明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幼儿合作互助的意识也越来越强。

三、新“试”点——反思策略

(一)幼儿发展的主体性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幼儿的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在此次建构区中,幼儿发挥着主体性作用,主要体现在自由讨论、自主建构、自发改进等方面。让幼儿自主决定建构的主题,自由建构喜欢的内容,建构过程中相互商量、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自己的意愿建构。

1. 自由讨论,确定内容

建构活动刚开始时,幼儿们围在一起商量要建什么,幼儿A提议建一个美丽的幼儿园,这个建议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幼儿B补充说:“我喜欢操场,我来搭一个操场吧。”幼儿E说:“操场上有升旗台,我来搭。”幼儿C也接着说:“我建幼儿园的大门。”幼儿D说:“我建活动室。”幼儿F认真倾听大家发言,没有发表自己的意见。过了一会儿,她轻声说:“我做一个滑滑梯。”幼儿们讨论完毕,各自投入到建构活动中。

从这里可以看出,大班的幼儿有明确的建构目的,能和同伴商量建构的内容,围绕建构的主题有个性化的表现与表达。

2. 自主建构,奇思妙想

幼儿在建构区里各自散开。幼儿A取了长短不一的清水积木,把最长的放在最底下,把短的排列在长积木的边上,依次取来不同的清水积木,依次排列、叠高,在建构区的外围形成一道墙。在墙的最高处,她取来了可乐瓶和大花片,将大花片套在可乐瓶口上,一个个放在围墙上。其他幼儿也都在认真地建构,其中幼儿B的操场用了易拉罐代表一个个油桶,上面架着一块块清水积木,模拟挑战区场景,还用纸杯叠高,模拟挑战区的堡垒。幼儿E的升旗台用各种各样的盒子和清水积木建构而成,他还将装积木的篮子也拿来使用……

从这里可以看出,幼儿在搭建的过程中,能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活动,比如选择合适的场地进行搭建,选择适宜的材料进行建构,搭建的方法也能与所建构的事物相匹配。总之,幼儿都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自主建构。他们建构的技能也体现了大班年龄特征,所用的建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3. 自发改进,相互提高

幼儿园初具规模后,幼儿开始欣赏同伴的建构,这时的交流合作、沟通讨论再次发生。幼儿B主动去看幼儿A建构的围墙说:“围墙下面可以摆一些运动的器具,我们幼儿园就有。”幼儿A听了幼儿B的建议后,马上开始改进。幼儿E的升旗台比较高,幼儿C建议不要搭那么高,容易倒下来。而且用清水积木搭建更牢固,幼儿E改良了升旗台,用清水积木做底,再往上叠盒子,越来越稳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大班幼儿有能力进行自我修正并提出更好的建议,使建构变得更加完善。

(二)材料提供超市式

建构区的材料提供非常有讲究,既要品种多样,便于取放,又要有利于幼儿收拾整理。提供的材料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适宜性

本次建构活动提供的材料主要是清水积木。清水积木也有很多种类,有正方形、长方形、拱门形、三角形、高矮粗细不同的圆柱体等,这些积木牢固、多变,能满足幼儿建构活动的需要。幼儿可以平铺,可以层叠,还可以围合,清水积木这种主材在建构区里非常适宜。

2. 安全性

本次建构活动提供清水积木、易拉罐、盒子、纸杯等生活化材料,这些材料便于取放,且易于收集。教师在投放易拉罐时将易拉罐口用透明胶封面口,确保安全;提供的盒子、纸杯等纸质材料安全环保,幼儿活动中无安全事故。

3. 多样化

除清水积木这一主材外,提供的盒子、易拉罐、纸杯、纸棒、纸筒、可乐瓶、薯片罐等辅材多种多样,而且每样材料数量充足,能达到人均需要的最上限,满足幼儿建构的需要。多样化的辅材激发幼儿创作活动的热情,比如,有的幼儿把可乐瓶当成高高的柱子,有的幼儿把易拉罐当成油桶等,幼儿的创意无限。

(三)场地规划合理性

1. 空间宽敞

从建构区的空间划分来看,提供的场地非常宽敞,足够容纳5~8名幼儿同时进行建构。而且场地铺设了地毯,有效減少了因搭建材料而产生的噪音,也能避免对其他区域产生干扰。因此 ,在整个建构的过程中,并未出现因场地问题而产生的摩擦与撞倒积木的现象,幼儿的建构有条不紊。

2. 布局合理

从建构区的布局来看,建构区的位置在活动室的一角,被设在一个相对不会被人流穿行的独立地带,使建构区本身带来的一些噪音与其他安静区域相隔。同时,所有材料被放置在矮柜中,靠墙放置,便于收拾整理。矮柜可以移动,当幼儿觉得取放不方便时,可将柜子移出。

综观整个建构活动,幼儿在建构区中能积极与材料互动,合理利用材料,与同伴友好合作,共同完成构建任务。当然也存在一些小问题,如部分幼儿收拾整理的习惯还有待加强,作品的创造性还有待提升。这些将在以后的区域活动中继续完善。

参考文献:

[1]陈秋芳.在主题探究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J].教育导刊(下半月刊),2011(3):68-70.

[2]宫  山.中班幼儿建构区活动同伴交往及培养策略的研究[D]. 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