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管理“专业综合考察”课程教学实践探索
——以应用型本科院校池州学院为例

2020-05-13沈姗姗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指导老师微信旅游

■沈姗姗,黄 沛

(池州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安徽 池州 247000)

在近年来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逐渐转型,提倡以用为先,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原则,课程设置更强调“宽基础、重实践”,以培养适应行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己任[1]。强化实践、彰显能力,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特色与亮点。

专业综合考察是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行业、培养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该课程经过长期实践,各本科院校都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考察路线和教学模式,又因为集体外出的活泼形式和“游山玩水”的活动内容,深受学生期待[2]。但是,课程教学质量不容乐观,走马观花似的游览、千篇一律的考察报告等,显示学生独立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未得到有效锻炼。如何合理、高效开展“专业综合考察”课程教学,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发挥积极作用,值得深入思考。以应用型本科院校池州学院为例,对旅游管理“专业综合考察”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进行探讨,以期对同类院校相关专业校外实践教学有所裨益。

一、“专业综合考察”课程教学现状

“专业综合考察”是池州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应用教育模块实践课程,开设在第三学期,学时1周。前导课程有“旅游学概论”“导游业务”“旅行社经营管理”等专业主干课程,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认知再外出赴乌镇、西湖、黄山风景区、宏村、屯溪老街等景区景点进行综合考察,以期更深入了解行业发展现状,拓宽专业知识面,同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疑释难的能力,然而实际教学中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一)课程目标缺乏落地性

由于校外实践课程的特殊性,教学地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课程评价等环节均有别于其他课程,虽对学生一再强调要用专业的视角去观察旅途所见所闻,但由于缺乏细致明确、落地性强的教学目标,绝大部分学生主观上仍把专业综合考察当成集体秋游,课程设置的价值与意义大打折扣。

(二)考察内容宽泛随意

因考察目标与要求不明确,随队指导教师主要精力放在纪律维持和安全保障上,没有考虑“专业综合考察”与前导课程、后续课程的应用性与延续性,教学设计缺乏系统规划,没有列出清晰明确、针对性强的教学任务,导致考察内容随意性很强,大部分学生以游客的心态参观游览,即便是搜集考察素材,也多是旅拍留念,没有体现与专业的紧密衔接和考察切入点。

(三)课程考核流于形式

考察结束后,要求每位学生提交一份专业综合考察报告作为课程作业,指导老师综合考察表现(30%)和考察报告(70%)两方面评定课程成绩。通常情况下,只要学生完成了所有考察任务并遵守外出考察纪律,考察表现得分基本一致,主要评分差异取决于考察报告的撰写质量。然而,历届学生们考察报告大多是流水账式记录,内容雷同,形式单一,少量的考察感悟也难以体现专业思考的深度。对于批量“不专不深”的课程作业,没有明确的评分标准,考察指导老师评分也比较随意、主观,课程考核流于形式。

二、“专业综合考察”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

目前旅游管理“专业综合考察”课程虽开拓了学生视野,但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收效甚微。基于此,池州学院旅游管理教学团队在2019年“专业综合考察”课程中进行了系列教学改革尝试,重构教学设计以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教学设计

1.明确目标,制订详细考察计划

“专业综合考察”课程设置意义体现在其实践性,让学生走出校门,从课本理论走向行业实践,在开拓专业眼界的基础上,加强对行业热点问题的梳理与思考,促进对前导课程理论内容的消化与反思,也为后续专业课程、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收集一手素材并打下扎实基础。在充分论证调研的基础上,2019年池州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综合考察”课程考察地点确定为:乌镇西栅景区、莫干山开元森泊度假村、黄山风景区、宏村、屯溪老街、黎阳in巷,其中莫干山开元森泊度假村是首次考察点,在原先江南古镇、风景名山、皖南古村落、文化街区的基础上增加了旅游综合体,让学生完成更多不同类型旅游资源的认知和评价;考察时间确定为12月初,时长1周;参与对象为2018级旅游管理、2018级旅游管理(对口招生)、2019级旅游管理(专升本)共计5个班级233名学生。为考察指导和教学活动有序开展,将全体学生按9-10人一组分成了24组,配备了8名专业指导教师,每位指导老师对应指导3组学生,负责专业综合考察前后的学习引导、任务布置、现场指导、总结提炼等教学环节的实施,指导老师回归专业教学工作重心,安全保障、纪律要求则由随行辅导员老师负责。

2.任务导向,设置主题考察内容

采用主题式考察,有助于帮助学生很快找到考察切入点,让考察活动有的放矢。8位专业指导老师从自己主授课程“导游业务”“旅游规划与开发”“景区经营与管理”等教学内容出发,结合学生学习兴趣,确定了“徽派建筑”“亲子度假””生态环保“”导游风采“等24个不同类型的主题,这些紧贴考察点景观特色、风土人情及旅途见闻的课题,相比理论课堂更具有生动性与挑战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探究的意识。课程作业提交的形式和内容均作了改革创新,由以往的纸质考察报告改为撰写主题微信推文,图文并茂、视频嵌入的微信推文相对于传统形式作业更受当代大学生欢迎。召开专业综合考察动员会,明确考察目标、考察线路、安全纪律要求,并由学生小组和指导老师双向选择确定考察指导关系。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小组对所选课题核心内容、延展性深入思考,并通过网络平台对考察路线中主题内容进行资料预览与消化。因为前期任务设置清晰,24组学生在实地调研中均明确了考察目标,对资料素材的收集做到合理取舍、针对性强。

表1 旅游管理专业综合考察主题推文大赛评分表

3.结合实际,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根据考察计划灵活运用了现场观摩法、讲授法、专题研讨法等教学方法。结合专业特点,考察团队的住宿、餐饮及景点讲解安排均交由旅行社完成,在此过程中学生可直接观摩旅行社团队接待规范流程、专业导游服务技能,提高学生未来从业的职业素养和能力。例如,“导游风采”主题小组在“导游业务”课程主授老师的引导下,将乌镇、森泊度假乐园、黄山风景区、宏村等考察点接触到的导游归纳为幽默风趣型、热情周到型、“百度百科”型、温柔婉约型等不同类型,学生通过现场观摩教学近距离感受了当代优秀导游员的风采,为后续全国导游资格考试面试环节顺利通过奠定良好基础。同时,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在森泊度假村特邀请行业高管进行专题讲座,以讲授和交流互动的形式介绍旅游业发展新业态、新形势以及当前旅游人才需求状况。每天考察结束后,指导老师均在QQ群或微信群组织小组学生专题研讨,对当天收集的素材进行归类总结并交流考察心得,由此产生思维的碰撞,逐步明确微信推文撰写主线。专题研讨有助于引导学生从专业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较为深入地去探究旅游现象背后的地域文化并提出富有个性的专业见解。总之,专业综合考察中多样的教学方法伴随沉浸式体验教学,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由以往知识被动接受转而主动学习探索。

4.以赛促学,建立多维评价体系

学生考察结束后,完成了24篇风格各异、个性突出的微信主题推文,不仅体现了专业理论用于实践的能力,也充分展示了学生资料收集、文字加工、图文编辑、视频剪辑以及团队协作能力。一周时间微信推广结束后,举办旅游管理专业综合考察微信推文大赛,阅读量排名前8组进入决赛名单。决赛由专业评委和大众评审团现场评分加权计算,即小组最终成绩=专业评委评分×60%+大众评审团评分×40%。评分细则见表1,从主题推文质量和现场PPT汇报效果两方面进行综合评分,其中主题推文内容占比70%,侧重专业考察成果的检验。专业评委由来自旅游管理、汉语言文学、视觉传媒三个专业的7位教师组成,大众评审团成员则由2019级旅游管理3个班180余名学生担任,借助课堂派教学互动平台,现场通过手机端打分。大一新生的参与及现场观摩,能够直接感受旅游管理专业魅力与优秀学长学姐们的风采,有助于提高专业认同感并为第二年专业综合考察课程学习做好初步计划与准备。以赛促学的课程评价,客观公正地考察了学生的实践创作能力和沟通、合作、创新等综合素质,更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未进入决赛的18组学生团队则直接由专业评委根据主题推文质量评定成绩。

(二)教学实施

以”徽派建筑“主题小组为例,具体分析如何进行教学实施。

1.建立小组,发布任务

分组是重要的考察前期准备工作,形成指导老师(1名)——组长(1名)——组员(8-9名)梯队指导模式[3]。教师布置任务,组长进行分工,成员分头收集有关徽派建筑历史、建筑要素、典型特点等网络资料,同时建立“徽派建筑”考察小分队微信公众号。

2.课前预习,明确目标

指导学生提前预习旅游管理专业综合考察实践指导书,根据考察路线做好乌镇、宏村、屯溪老街、黎阳in巷等地建筑文化资料的消化,广泛阅读有关徽州地域文化的书籍,并明确实地考察中重点调研徽州祠堂、牌坊、“徽州三雕”、马头墙、天井、窄窗等突出体现徽派建筑特色的要素。

3.组内指导,阶段总结

考察活动中指导教师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进度,并鼓励学生除了用纸笔记录和手机拍照录像留存一手图文资料外,还应抓住有限的时间与当地人及导游交流,了解考察对象背后的故事。每晚在QQ群召开网络会议,对当天的考察内容、收集的资料及所遇到的问题及时交流总结,通过思想碰撞,逐渐梳理出徽派建筑与徽商文化交织的这条主线,为后期考察重点和微信推文撰写确定思路。

4.合作探究,赛出成绩

考察结束后,小组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将目光聚焦“中国画里乡村”,以“看不完宏村徽派建筑,道不尽徽商一世情长”为题撰写了专业综合考察微信推文初稿。指导老师及时给出建议,从极具地域特色的窄窗、汇集财富的天井、防火寄相思的马头墙、承载美好期盼的条案和寓意“财气滚滚来”的八字门着手,展现徽州“以商养文、以文入仕、以仕促商”的发展模式,呼吁在未来导游讲解或旅游策划中要熟知景点背后的文化内涵,才能更好地利用旅游资源和传播中国文化。在微信推广和决赛PPT汇报、才艺拉票环节,指导老师仅作把关与优化,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最后“徽派建筑”主题小组以高质量的推文内容、具有感染力的现场汇报和独辟蹊径的才艺拉票赢得了决赛一等奖。

三、结语

“专业综合考察”课程的教学探索与实践,有效锻炼了学生专业素质与创新应用能力,也让师生在合作探究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教学内容上注重知识、能力与素养的有机融合,着力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4],并引导学生在推文写作中传递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体现了课程的高阶性和思政育人的导向性。同时,不断挖掘课程教学设计的创新元素,引导学生在考察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创建微信公众号、撰写微信推文,将考察所思、所感、所悟转化为应用成果推广,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以赛代评的评价体系,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担任大众评审、含金量较高的奖项设置赋予了学生参赛的热情与动力,也体现了课程的挑战度与高标准。但是,教学改革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评价指标中只涉及对学习小组的考核,而没有体现学生个体的差异;仅以微信推文阅读量排名的单一指标决定进入决赛的名单,在一定程度上欠缺合理性与公平性。今后还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优化:第一,进一步完善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和主题推文大赛比赛规则,并于考察前向学生公布实施细则,使得学生在实地调研和作业撰写中做到有据可依;以微信推文质量和阅读量综合指标甄选一定数量的学习小组进入决赛;比赛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评分,但课程成绩以学生个体为单位评定,综合考查学习态度、团队配合、集体意识、任务完成度等个人贡献,基于学习小组基础分,再由学生自评、组内互评、师评三级评价决定最终个人课程成绩。

旅游管理专业本身实践性很强,尤其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更强调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综合考察”课程具有学时短、考察点广、学生人数多等特点,传统课程教学设计与组织实施存在较多弊端,需要对陈旧的教学模式进行大胆改革创新。论文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池州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综合考察”课程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达成评价等各环节教学改革进行了论述。在国家“金课”建设的背景下,未来如何把该类实践课程打造成为融合高阶性、创新性和有挑战度的,能充分挖掘学生创新潜力、切实增强学生获得感的“金课”;如何让大学生合理“增负”落到实处、落到妙处,以培养学业有专长、发展有潜力的应用型人才均值得深入探讨。

猜你喜欢

指导老师微信旅游
微信
旅游
就差半分
微信
微信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Me
Where?
Mrs Lu’s Week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