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生态文明理念下的山东省济南市水域治理建设研究

2020-05-13毕玉洁樊甜甜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济南市水域文明

■毕玉洁,樊甜甜

(大连海事大学公共管理与人文艺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000)

推进现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打造现代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必不可忽视现代城市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水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现代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在保护水资源的前提下,改善日益污染的水生态环境,防治水污染,注重开源节流过程中造成的生态问题,实现人类社会与水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处[1]。

一、基于城市生态文明理念下的水域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性不断凸显[2]。水域作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对城市的环境、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我国水污染的三大源头分别是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以及居民生活用水污染。目前,我国90%的城市水域受到严重污染,50%的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准,40%的水源属于不可饮用。随着城市的飞速扩张,人口急剧膨胀,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排放量也逐渐上升,大量的污水排放到城市河流之中,导致城市水域水质出现严重的污染问题,对整个城市的生态造成了无法预估的影响。据《2017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原国土资源部门对全国31个省(区、市)223个地市级行政区的5100个监测点开展了地下水水质监测,评价结果显示水质为优良级、良好级、较好级、较差级和极差级的监测点分别占8.8%、23.1%、1.5%、51.8%、14.8%,个别监测点存在砷、铅、汞等重(类)金属超标现象。水质的严重污染不仅阻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威胁整个生态[3]。

二、城市生态文明理念下的山东省济南市水域治理建设状况

济南市作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代表性城市,紧密结合水情,采取了一系列的修复防治措施,为水生态文明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4]。

(一)山东省济南市水域概况

济南市地理位置优越,各水系支流众多。城区内的湖泊、洼地对滞蓄洪水起着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些洼地面积缩小,滞蓄能力逐渐降低,加之近些年来污水排放量上升,济南市很多水域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二)山东省济南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表现

近年来,浮游植物群落在评价城市水生态系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浮游植物群落不仅仅对城市的水生态系统的功能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还与水中环境因子有着密切联系,为评价城市水质提供一定的帮助。这些年来,济南城市水生态环境受到了十分严重的破坏,大量的人为干扰,活动的增加,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乱排放行为,导致济南城市水生态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河道两岸的植被减少,部分地区水体甚至出现断流现象,城市中污水、臭水增多,对济南人民生活造成了不小的危害。因此,探究济南浮游植物群落密度,并找出主要影响浮游植物的关键水环境因子,为济南地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帮助。

为了能够更好地区分秋季济南地区浮游植物功能群的特征,在济南地区各个区、县及水文监控区域设置了35个采样点位,于2015年秋季(11月)进行采样调查。采样点位分布如图1所示。

图1 济南地区采样点位图

用浮游生物网采集浮游植物,在显微镜下进行浮游植物物种鉴定。采用现场和实验室两者结合方式,测定pH、总碱度、浑浊度、碳酸盐、亚硝酸盐氮、硫化物、电导率、溶解氧、总硬度、水温、总磷、氨氮、高锰酸钾指数和总氮。共测定了14种水环境因子数据如表1,秋季水温为19.51℃,pH平均值为8.19,水中碳酸盐、总硬度、溶解氧、亚硝酸盐氮平均含量相对较高(如表1所示)。水中总氮和高锰酸钾指数含量等多个指标已经远远高于国家标准含量。

表1 秋季水环境因子(平均值±标准差)

本次调查研究中浮游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CCA结果表明,总氮和pH是主要影响济南地区秋季浮游植物群落的水环境因子。水中氮的含量是衡量水体受营养物质污染程度的指标。水体氮含量的增加,会使浮游植物生活的环境富营养化,导致其群落结构变得简单,使得浮游植物群落种类与密度都减少。pH值是衡量水中的酸碱程度的标准,过酸或过碱性的水体都不适合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水中总碱度和总硬度的含量对浮游植物生长也有一定的影响,水体的营养情况、浮游植物群落的分布都会受到电导率的影响,其他水环境因子如高锰酸钾指数也是环境监测中的一个重要指标,两个季节中高锰酸钾指数含量平均值均已经超过了国家标准含量指标,说明水中的有机物污染对浮游植物群落有一定的影响。

(三)山东省济南市水域现行治理方式

济南市为了加强水域治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济南市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提出了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促进水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加强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切实加强水环境管理等任务对水域进行生态治理。近年来,政府在打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上加大力度,对在河道违规开发、滥排、乱挖等破坏性行为进行严惩。济南市政府成立专门工作机构城区河道整治办公室,依据《城区内河道整治管理考核办法》相关考核指标,具体落实监督管理职责。部分企业积极按照政府的排污标准进行整改,排放合格的污水。2017年全市进一步开展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同时,不断推动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用于后续排污治理工作。

三、城市生态文明理念下的山东省济南市水域治理建设困境

目前,山东省济南市的水域情况虽有好转,但污染仍然存在。其中,在治理主体、相关政策等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

(一)治理主体间的诉求差异

首先,山东省政府一直很重视水域治理,但由于各地市产业发展侧重点的不同,造成在生态治理方面的投入差异较大;其次,企业作为污染的生产者之一,有责任也有义务承担起生态治理的责任,在实现其经济目标的基础上,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坚持绿色健康发展;最后,公民自身意识的差异化,对生态文明进程的关心程度不同,自身责任感建设不到位,更有甚者对生态环境做出破坏性行为。公众力量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将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坚力量[5]。

(二)相关政策支持不完备

目前,济南市现行的相关政策内容较为笼统,济南市水环境质量虽持续改善,但在7个省控河流断面中,仅有一个达到水质目标要求,实际与目标之间的脱轨使得最新治理成果达不到预期成果。由于排水管理部门没有执法权,管理力度薄弱,对破坏排水设施行为及其他违法排水行为不能及时进行监督和管理。政府部门存在着处罚力度不统一、不及时甚至相互推诿的现象,在执法过程中难以落实相关法律规定。现阶段,相关的监督机制不完善也阻碍了环境法治的推进,在水域治理方面还缺乏有效的公众监督,没能发挥全社会共同监督的积极作用。

(三)公众参与缺位

济南市的水域治理主要以政府为主导,省级单位部署,市级相关部门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制定相关治理对策,重视当下的污水治理以及清淤工作,政府的工作重心在治理水域,忽略了社会参与与公民的环保意识教育,公民有权利也有义务反馈相关情况,政府也没有及时把信息提供给公民,导致了公民的参与度较低。最后仅依靠政府单方面的政策性治水以及社会自主性行为,没有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营造全社会成员共同参与水域治理的良好氛围。

四、山东省济南市水域治理建设构建路径

为了更好地实现济南市水域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根据该市水域治理中存在的困境,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完善:

(一)明确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实现多主体共识凝聚

自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之中,各级政府逐渐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根据各流域水系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治理方案与数据,并充分利用社会媒体的作用,对破坏水域资源的行为进行监督,引导公民主动参与到水域治理中。当政府和公众的目标一致时,才能更好地进行水域治理,进而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6]。同时,企业作为治理主体依靠法制规定的强制性手段与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的自主性行为共同作用,有效地减少排放,直至零污染物排放,对污染物的排放作出负责性行为。只有多主体共同合作,明确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城市才能长足地发展下去。

(二)增加并完善相关制度供给

为了更好地进行水域治理,济南市要完善相关政策制度。首先,建立更加具体的、符合济南市情况的水域治理法律体系,尤其是具体处理污染水域行为的法律和预防性法律,防止因法律的缺位而出现破坏水域生态环境的行为;其次,济南市应完善各种政策。比如:水域污染付费制度,建立合理的水域环境补偿制度、使用权交易等制度。同时,对有利于水域治理的企业拨出一些资金资助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最后,济南市应该完善监督体系。应落实好各个部门的责任,建立合理的水域治理绩效考核体系,纳入到各部门的政绩考核中。要落实好水域污染责任追究制度,加大相关企业惩罚力度,严惩随意排放污水无视法纪的行为。

(三)持续创新水域治理方式

首先,济南市开发排污减排新技术,通过科技手段降低废水的排放量和有毒废水的毒性,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尽量采用循环用水系统,建立新型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依靠社会科技创新全面推动水域治理的发展;其次,通过高科技手段,完善污水排放系统,兴建废水处理厂,建立紧密的水循环系统,实现废水最大限度地再利用,防止水域的二次污染以及水资源的浪费。在技术上提高水域治理能力,减少对国外先进设备的依赖,降低城市污水处理的成本;最后,加强源头治理,严格控制污染源,促进现有高污染企业升级转型,采用低污染的技术,从源头上杜绝新污染源的出现。对济南市的产业结构进行升级改造,逐步对产生污染的企业进行转型,大力发展水文化旅游业,树立良好的城市文明形象。

(四)构建社会参与机制

水域的治理除了需要政府的力量,还离不开社会的参与,应该构建完善的社会参与机制。首先,政府要推进水域治理信息实时公开,包括治理投入的资金、各类污染情况、治理结果的公开。同时,要明确公众参与的方式,保障公民的参与渠道畅通,让公众参与到水域治理中来。政府相关部门对治理信息的公开,首先要激发公众参与的热情,其次对监督机制的完善有所助益。政府要打造公众参与水域治理的平台,保障公众监督权和知情权,建立网上意见收集和反馈系统。最后要鼓励环保公益组织、相关企业参与到水域治理中来,明确社会组织和企业的责任,进一步加强社会公众对水域治理工作的参与感,积极鼓励和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水域环境的治理与保护,从而实现济南市水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济南市水域文明
你好,猫婆婆
济南市秋季节庆花卉种类调查与应用研究
请文明演绎
提升水域救援装备应用效能的思考
抗疫,在三峡两坝船闸水域
进博会水域环境保障研究及展望
漫说文明
柳江水域疍民的历史往事
对不文明说“不”
济南市老年机构体系建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