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中学古诗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的结合策略

2020-05-12雷国富

考试周刊 2020年30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

摘 要:本文首先从内容情感、优秀词句、布局谋篇、表现手法四个角度入手,提出了中学古诗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的结合策略,意在帮助中学语文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提升作文的丰富性、可读性、结构性与艺术性;其后,围绕找准读写结合点、活用教学手段两个方面,分析了中学古诗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的结合要点。

关键词:古诗文作品;作文素养;语文教学

一、 引言

长期以来,古诗文教学与作文教学都是中学语文教学体系中的两块“硬骨头”,如果啃不下来,势必会导致中学语文教育的缺陷甚至失败。据此,面对当前古诗文教学与作文教学各自为阵、落实艰难的弊病局面,我们有必要对中学古诗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的结合策略进行讨论分析,致力寻找出高质高效的综合性课堂教学方法。

二、 中学古诗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的结合策略

(一)从内容情感入手,提升作文丰富性

学生写作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语文知识的积累质量。一方面,若学生缺乏充足的知识积累,其行文思维将局限在最基本的语言环境中,无法通过例证、引用、解读等方式丰富文章内容,进而陷入“有骨无肉”的窘境当中;另一方面,古诗文作品是历代中华人民的精神文化结晶,饱含极为丰富的内容情感,如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情怀、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苏东坡“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的悠然旷达。通过学习和理解古诗文作品,学生的情感体验与精神境界将得到显著强化,进而更好地运用到作文写作的立意和表达当中。因此,在教学实践当中,中学语文教师有必要从古诗文内容、情感的教学角度入手,带领学生进行多元化、深入化的知识积累与阅读体验,逐渐使学生做到“有据可引”“有典可用”。

例如,在进行主题为“生与死”的写作教学时,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尚浅,很难深入地围绕这一带有哲学色彩的作文主题形成行文思路。对此,语文教师便可从古诗文教学的角度入手,引入《鱼我所欲也》《报任安书》《拟挽歌辞三首》等古诗文作品,使学生透过各作者的“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等语句,对生命的价值与重量产生思考。这样一来,学生便能结合古诗文内容,写出“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长短,纵使死亡终会来临,但仍有‘泰山与‘鸿毛之别。愿我们的生命有重量,切莫虚度光阴”等语句,使作文变得翔实生动、富有情感。

(二)从优秀词句入手,提升作文可读性

古代文学作品大多具有含蓄精炼、文短意长的特点,且在古诗词上表现得尤为突出。若学生能在行文写作中做到古诗文词句的灵活运用,不仅能达到锦上添花的表达效果,增强作文的可读性,还能体现出学生自身高的文学修养,形成更高层次的感染力。据此,中学语文教师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将课内外古诗文作品中的优秀词句作为重点,对学生进行有方法、有质量的渗透输出。例如,语文教师可在教学方案中設置出“每日一句”栏目,在每节课上围绕“写景”“写雪”“离别”“爱国”等不同的运用分类教授一句古诗精句,帮助学生进行主题明确的优秀词句的持续积累。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有效提升学生作文中优秀词句的运用能力,又不会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具有良好的实践价值。

此外,在带领学生学习、背诵和运用优秀古诗文词句的过程当中,教师还应做好学生学习质量的检验与把控,以免学生盲目追求作文表现力而出现词不对文、运用不当的负面情况。例如,中学语文教师可为学生设计出这样的测验题目:

1. 看着美丽的西湖风景,我不禁感叹道:“  ,  ”;

2. 我站在泰山顶上向下望去,想起了诗句“  ,  ”;

3. “  ,  ”,振兴民族、建设祖国是每个中华儿女与生俱来的责任和使命;

4. 看见雪花飘飘洒洒地落下,我的心也跟着欢喜起来,真是“  ,  ”啊!

在这样的测验训练中,学生便会将所学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词句填入到空格当中,从而在准确默写、强化记忆的基础上,对优秀词句的运用方法、内涵主题产生深入了解。同时,教师在发现学生有填写不当的情况时,也能及时进行针对性的纠正和引导。

(三)从布局谋篇入手,提升作文结构性

古诗文魅力不仅在于词句内容、意境表达的华丽与精炼,也在于章法结构的和谐完整,绝大部分优秀的古诗文作品,都是文字美与形式美的高度统一。一方面,在文言文作品当中,章法结构的精妙往往体现在文章内容的逐步推进上。以《曹刿论战》为例,这一作品通过“请见”“从战”“克敌”等精略得当的词语,将曹刿战前、战中、战后的理论智慧与实践行为环环相扣地贯穿起来,并对曹刿克敌制胜的原因做出了解读,最终形成了结构完善、思路明晰的叙事体系,使读者很容易把握住文章的脉络;另一方面,在古诗词作品当中,章法结构的精妙往往体现在词句内容的首尾呼应和主题突出上。以《归园田居》为例,全诗以“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为开头,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为结尾,首尾呼应地表现出了作者陶渊明对自由田园生活的热爱,也更好地流露出了作者将官场世俗视为“尘网”“樊笼”,将自然乡村视为“旧林”“故渊”的淡泊名利、如释重负之情。

由此,在学习、理解古诗文作品的过程当中,学生能掌握到类型多样、效果良好的章法手段,进而将其灵活融入行文写作当中,提升做文布局谋篇的合理性与巧妙性。所以,中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文教学时,应积极带领学生进行古诗文章法结构的深入分析与分层解构,以此向学生传递出行文写作的布局思路、规划方法,为学生的作文素养提升做出支持。同样以《归园田居》为例进行说明:在进行《归园田居》章法结构的教学时,语文教师可将全诗分为三个层次。首先,“少无适俗韵”至“池鱼思故渊”为第一层,主要阐述作者的情感本性,交代作者“归园田居”前的生活背景;其后,“开荒南野际”至“虚室有余闲”为第二层,主要描写作者“归园田居”后的所见所感;最后,文末“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一句为第三层,点名全诗的主旨,并实现对前两个层次的对比和总结。同时,全文首尾两句又具有明显的呼应效果,使得全诗过渡流畅、收放自然。通过这样的分层讲解方式,教师便可将“总—分—总”的写作结构传递给学生,促使学生在写作实践时做到放眼全局、层次分明,避免结构混乱、“虎头蛇尾”等写作问题的产生。

(四)从表现手法入手,提升作文艺术性

古诗文是我国写作表现手法的集大成领域,托物言志、直抒胸臆、虚实结合、情景渲染、比喻象征、排比递进等具体手法都能在大量古诗文作品中找到载体。例如,在词作《雨霖铃》当中,作者柳永运用了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将离愁融入了“寒蝉凄切”“骤雨初歇”“晓风残月”等自然物象当中,并通过文末的“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一段,将离别之情推向高潮,使读者感同身受,共鸣悲凄。再如,在作品《琵琶行》当中,诗人白居易多次运用比喻的表现手法,将琴声比作“大珠小珠落玉盘”“铁骑突出刀枪鸣”等,形象地描写出了琵琶曲的错综变化,使读者可依据文本内容展开丰富的听觉想象。

基于此,中学语文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时,要善于从古诗词作品中采集资源、汲取灵感,带领学生以剖析古诗词内容表达的方式,将排比、比喻、借物抒情、情景交融等手法教授给学生。这样一来,既能实现我国优秀传统行文方法的传承,又能使学生构建出更加灵活多样的写作手法体系,增强学生作文的艺术性。

三、 中学古诗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的结合要点

(一)找准古诗文阅读与行文写作之间的结合点

阅读与写作虽然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但仍有目标与方式上的区别。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古诗文阅读更倾向于分析与记忆,而行文写作则倾向于运用与创新。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中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寻找两者之间的结合切入点,既要保证学生通过阅读获得丰富的知识积累与情感体验,又要引导学生实现积累成果的内化吸收与开放运用,以免学生陷入只知仿写而不知创新的困境当中,造成学生群体中写作“同质化”问题的出现。

(二)活用古诗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结合的实现手段

教师教学手段的灵活性与科学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知识的输出效率与渗透质量。因此。教师在结合古诗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的过程当中,一方面要做到以生为本,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兴趣需求、能力水平相匹配,如合理利用多媒体资源提升古诗文情境表现力、避免引入晦涩古诗文作品等,以便构建出活跃轻松、交互顺利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更加自动、自主地参与到课堂知识的学习当中;另一方面,还要不断提升教学手段的多样性,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将课本剧演练、小组竞赛、试题测验、句段扩写等教学活动灵活落实到课堂过程当中。这样一来,既能有效地将学生从传统的“填鸭式”学习中解脱出来,为学生提供出多样化、生动化的学习机会,也有助于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深入探究古诗文作品、充分拓展写作思维,进而显著达成语文课堂教学的质效提升。

四、 总结

总而言之,实现古诗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有机融合,是提升中学语文教育质量的重中之重。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中学语文教师要全面分析古诗文作品的内容情感、结构章法以及表现手法,为作品教学寻找到充足的切入点与融合点,从而在提升学生写作素养的同时,强化学生的传统文化积累水平,为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长期发展夯實基础。

参考文献:

[1]贾春玲.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N].语言文字报,2019(7).

[2]顾海燕.基于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的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1):74.

[3]柳峰.以读写相融重构古诗文阅读教学:例谈作文导写的策略[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7(17):41-43.

[4]李琰洁.古诗文在高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漳州:闽南师范大学,2017.

作者简介:雷国富,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
绽放诗意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