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议通识教育在新建本科院校中的价值定位

2020-05-12陶静邓正伟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15期
关键词:价值定位通识教育公安院校

陶静 邓正伟

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完整人格是通识教育的教育理念和价值导向,一些公安院校通过完善教学机构、优化师资队伍、拓展课程内容、完善评价考核机制等方式,逐渐突显出通识教育课程在提升人才价值定位方面的作用,旨使培养的学生完成从专才到人才的转变。

关键词:通识教育;公安院校;价值定位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5-0065-02

通识教育是区别于专业教育而言、致力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使其拥有完整人格的普适性学科教育。近年来,随着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视,许多高校特别是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越来越注重学生在通识教育课程上的学习获得。包括北大、清华、复旦、中山以及南大等在内的国内综合性大学,建立了如博雅学院等单独院(系)来培养具有多学科知识和综合能力的人才。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多所专科院校逐步升格为本科院校。许多新晋的本科院校在后期的发展定位中面临两难处境:若效仿綜合性大学强调学生通识基础和专业特长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则因缺乏师资条件和课程资源而难以达成实效;若以专业发展为主、通识课程为辅,则又似乎落入职业教育的窠臼[1]。许多新升本的公安院校也在探索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以期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当前公安院校通识课程开设现状

从查阅国内包括ZG大学、NS学院、JS学院和ZJ学院等四所公安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可以看出:一是课程结构上偏重专业模块或专业课程平台建设。其课程设置体系基本包括通识课(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公安基础课(公安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其中三所院校2017—2018学年全校课程开设情况可以看出,其公共选修课的开设比例都较低,其中JS学院在专业课和通识课的分配上相对均衡,另外两所学校更加偏重专业课教学(见图1)。二是精品课程集中在专业课程领域。虽然强化专业课程与公安院校着重培养行业人才的目标要求是契合的,但是并不意味着忽视通识课程的质量,而且通识课程建设质量和公安院校整体实力同样存在正相关关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含必修、选修和慕课)总开课门数(约219门),其开设总量在公安院校中排名靠前,而综合实力和学科竞争力在公安类大学也相对较好。

在当前深化教育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下,包括公安院校在内的新建本科院校,急需正视通识教育注重“全人”的教育理念和价值导向,避免将通识课演变成“凑分课”或者“放松课”。

二、公安院校探索通识教育的改革与实践

通识教育课程不是专业课程的辅助,课程效果的取得需要结合人才培养要求和课程设置规律,优化各学科课程平台,增加和强化校本特色。有些新建本科院校,如吕梁学院,通过构建思政类、工具与人文类、就业创业类和综合拓展性第二课堂等通识课程平台,来探索适合本校特点并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路径[2]。公安院校在办学性质、招生规模等方面和综合性大学以及其他新建本科院校存在一定差异,但也需积极探索通识课程设置和通识教育质量的提升。

1.设置独立教学机构。相较于思政类课程具有完整的设置体系和独立的教学单位,包含数理统计、计算机工具、人文艺术等在内的其他通识课程科目则缺乏足够的重视。在部分公安类院校中,一些基础学科和能力拓展类科目的教师往往被安排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或者其他公安基础教研室中,没有独立的教学机构或单位,也没有完整而独立的师资结构体系。这就导致通识教育的师资队伍发展缓慢而混乱,要想提升教学团队的管理水平和课程质量,难有抓手。而中国刑警学院、山东警察学院等在机构设置中就注重了通识课程的发展,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在几年前的机构改革中也是将通识课予以突出,将大学语文、高数、物理等原来分散在各个专业的公共课统一归并到新设立的基础部,用作通识课程的独立教学单位。

2.强化课程价值导向。因为大部分新建本科院校是专业应用型的多学科或单学科学院,所以包括公安院校在内的许多学校都是特别专注于行业发展动态,培养的人才定位亦是紧跟社会经济发展的职业性、应用型人才。因而通识课上的许多知识在学生眼里就成了“鸡肋”。然而缺失通识教育的课程必然是空洞的,如果培养的人民警察是一群缺乏人文精神、没有创造力、不懂美感和共情的人,那即使他们有专业特长和技能,恐怕也很难在社会中立足。强化通识课程,可以从“知识为辅、价值导向为主”的理念入手,让学生理解“成才必先成人”的重要性;如重视培养自身的人文道德素养(包括职业道德),提高在实际生活中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还有创新研发能力,锻炼自身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以及规划职业发展,等等。

三、公安院校通识课程体系建设的时代声音

习总书记在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强调说“坚持政治建警、改革强警、科技兴警、从严治警”,这既是对公安行业指示,也是公安院校培养人才的规格要求。在当前高等教育向内涵式发展、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形势下,要想培养合格的新时代预备警察,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还需要一些“软标配”。

1.培养科技能力和大数据思维。大数据已经融入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将来,如何运用智慧警务、人工智能等科技及装备来有效利用大数据,提升公安机关预测预警、精确打击和实时动态管理,则是考核新时代预备警察的关键点[3]。所以,不仅要进行专业知识的积累和能力训练,还需要具备基本的信息技能,因为这些现在看起来“高大上”的操作将来会像执法摄像、电子笔录一样平常。武装人民公安不仅需要先进的硬件设备,还必须有与之配套的基本操作和处理技能,而且这些技能的培养不能仅限于一两个专业。这就需要公安院校应变、求变,从重构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增强高科技应用实力、打造通识教育课程平台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对图片、音频、视频等不同数据的形态和复杂数据结构的综合处理能力,输出专业技能强、基础能力广的预备警员。

2.拓宽通识课程的评价维度。对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中信息技术或者大数据相关的具体能力要求,主要包括开展文献检索与信息处理、计算机及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的能力、电子数据封存、固定及电子数据检验分析能力、网络安全防范及一定的网络对抗能力等等。标准化的测试(外部测试与评价)有助于引导学生把握扎实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及相关技能,嵌入课程的过程性评价(内部测试)则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需求和实时掌握情况制定学习目标。因此,通识课程更适合侧重过程性评价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对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中人文素养、职业道德等相关课程考核时,则建议使用小组合作考评、社会评价等开放式外部评价方法。这样会促使学生更加真实地面对自我,减少评价的失真度。

四、结束语

哈佛大学的学者将通识教育理解为“以向所有学生提供共同知识背景为目的的课程教育”[4],可见通识教育课程的适用性之广、参考性之强。通识教育在新建本科院校中的重要性同样不言而喻,其不仅促进了教学机构的合理和完善、优化了师资队伍,而且引领课程的价值导向,使培养的学生完成了从专才到人才的转变。此外,通识教育中包容、创新的课程理念也提升了课程体系的发展性,让院校能够响应时代发展的号角,拓展课程内容、完善评价考核机制。

参考文献:

[1]许淑慧,罗红萍.关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9,(20):8-10.

[2]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2017,(3):16.

[3]崔晨,姚力.公安院校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计算机时代,2018,312(06):92-94+97.

[4]哈佛大学核心课程改革及启示[EB/OL].http://xuewen.cnki.net/CJFD-GDLK200904003.html.

猜你喜欢

价值定位通识教育公安院校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公安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考
高职英语教学价值定位及其实现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公安院校科研与评价
论公安院校诊所式法学教学模式的建构
论我国传统道德的诚信规范及其现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