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德育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2020-05-11肖愉珍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47期
关键词:身教德育课堂

肖愉珍

【摘要】陶行知先生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由此可见,德育对小学生品行素养方面的培养要比传授其文化知识更为重要。学校应将德育教育的教学内容定义为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学科。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的教育理念,把品德教育视为学生成才之路的向导,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中,对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德育渗透;小学课堂

在当今的小学教育中,教师应把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首要任务,而学生的健康成长可分为两个终极目标,即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较身体健康的外在表现而言,教师更应时刻关注学生内在的心理健康,将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良好的思想品質和行为习惯,作为小学德育及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向,也是新课程改革体制中的重要教育目标,随着加强学生心理建设工程的“开疆动土”,小学课堂中的德育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为使德育的学习氛围渗透到班级中,渗透到教师的言传身教之中,渗透到学生的心灵深入,学校应加大宣传力度,组织活动,让道德之花开遍校园。

一、将德育以情境教学的模式融入到课堂中

众所周知,情景模拟教学法是小学课堂教学中最为常见也是十分有效的一种教学方式,其特点是用真实的情节呈现,用事实来说话,这种源于生活,贴近生活的教学手法能极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眼球,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通过对情景的真实感受,提升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因此,情景教学是德育工作在课堂中的一个渗入点。例如,在学习语文课文《吃水不忘打井人》时,教师通常会以图片或者视频音频资料等多媒体课件来创设相应的情境情节,让学生充分体会课文中所传达的正能量信息,让学生领悟到除课文文字本身更深一层的教育含义。教师应当借此良机及时利用课堂情境向学生推行德育教育,教导学生遇到困难时要通过努力去克服困难,解决困难;同时,也要对在困难中能够伸出援助之手的人表达感恩和感谢,所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做一个乐于助人的人,懂得与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在学习课文《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时,教师通过将雷锋叔叔的事迹在课堂中进行重演,让学生通过网络了解发生在雷锋叔叔身上的感人故事,并将故事以自己的理解和描述分享给其他同学。通过学生间互动的形式将雷锋精神以德育教育的角度切入到课堂中来,教师可通过雷锋日记中的内容教育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本质,是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并不一定体现在要有多么大的作为和贡献,而是在平凡的生活中通过对一些小事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感,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在这样的课堂中以情境和情感的渗入,一点一滴,由浅入深地将学生代入到品行素养方面的教育中,而这种深远的教育,短期内并不能在学生身上有所呈现,这是水滴石穿的过程,也是一场经得起考验的持久战。终有一天,我们会发现,通过教师在德育中坚持不懈的努力,学生会在品行素养方面获得更好的启发,取得更好的成就。

二、言传不如身教

对于身处小学阶段的学生,“模仿”式学习还是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而作为小学教师,我们仍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传统标准来对教师的职业精神进行规范,为人师表,以德为首,我们将道德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品德的一门专项课程,让学生通过良好的引导和适当的教育,使其成为一个拥有高尚情操和健全人格的优秀人才,而针对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则要从自身出发,以言传和身教双管齐下,在课堂教育的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必须成为学生德育学习的榜样,在教学中教师要以自身的品德和言行为教育的依据,通过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进而教育学生、塑造学生的人格魅力,做受人敬仰的师表。教师的“言传”就是要以语言的力量将道德修养的精髓传播出去,但是言传并不意味着说教,不是以通篇的道理和概念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将德育编成故事,形成交流体验的谈话方式,让学生从平等的沟通中将德育教育注入到自己的血液中,从而净化自己的灵魂。“身教”则是教师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身言合一、知行合一,通过有声的言传转变为无声的身教,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表率,这就是“润物细无声”的道理。比如,课堂上教师提问A学生,而在A学生思考的间歇,B学生打断其发言,自圆其说起来,待B学生回答完问题后,还一脸得意地看着教师,针对此行为,教师可以问学生这些问题:“什么情况下打断别人的讲话是对的,什么情况下是不对的?”让学生进行讨论,并告诉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是正确的,但是要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才是礼貌的行为。引导学生学会倾听、等待和尊重他人。而作为教师,在要求学生的同时也要以同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例如,现代人对电子设备的依赖程度可以用爱不释手来形容,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少用手机,不玩游戏,教师可在班级中开展“断电”活动,在学校学习期间,教师与学生相互监督,没有特殊情况下,不得使用手机,以这种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即增进师生间的情谊,还有效地以“身教”的力量为学生起到了带头作用。

三、发扬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华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有益于学生学习的优秀道德遗产。概括起来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它也是我国人民两千多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而针对德育的教学理念来说,发扬我国传统美德是激发小学生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在开展小学课堂德育课程时,教师应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进行强化,通过历史的回顾和当今国际形势发展的状态来突显我国的优势和强大,让学生对身为中国人,内心充满优越感和自豪感,从而对爱国教育目标进行有效实现,教师需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在强大的数据面前,用事实来证明国家飞速的发展和不断雄厚的实力。同时,在与现代科技相比,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和著名建筑,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教师可通过分享著名的古典文学,来让学生体会德育智慧的传承,以《论语》为例,《论语》中的道德思想在现实中的具体意义体现在能够启发家庭和学校的道德教育。通过学习具有典范作用的著作,引导学生体会德育由古至今的发展历程。我国有源远流长的文化和历史,有着壮美的大好河山,还有层出不穷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等,为我们如今的美好生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甚至在用生命捍卫着我们的家园。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学生肩负着传承美德的重任,让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在德育中得到体现和升华。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道德观念的理解也在不断的升级和更新中,我们要将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赋予现代感,为学生提炼出更适用于当今社会的道德观念。使学生能够有理有据地对道德行为进行判断和选择,不要被社会上无理的道德绑架行为混淆视听。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本。”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提高教师德育教学水平是关键,教师应将德育的理念发挥到日常教育的每一处,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在德育的熏陶和影响下,将德育的高尚思想植入学生的脑中,从而成为一种定向的思维习惯。

参考文献:

[1]刘丽.德育在小学课堂上的渗透[J].新课程·上旬,2016(2):52.

[2]戴安全.百年大计,德育为本——小学学校德育教育策略浅析[J].南北桥,2015(6):73.

猜你喜欢

身教德育课堂
高校芭蕾基训教学中“言传”与“身教”重要性探讨
欢乐的课堂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写字大课堂
谈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