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混合教学模式的基础护理技术信息化教学设计

2020-05-11孙水英崔亚敏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18期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设计混合教学模式

孙水英 崔亚敏

[摘 要] 针对基础护理技术教学单元,采用信息化教学设计,运用课前(线上)课中(线下线上)课后(线上)混合教学模式,对信息化教学设计所取得的教学效果进行验证,认为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使课堂教学更具系统性、完整性、全面性,是上好每一堂课的保障。

[关键词] 混合教学模式;基础护理技术;信息化教学设计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教育部出台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并通过举办信息化教学大赛,推动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改革。教育信息化的主要领域是教学活动过程的信息化,利用信息化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进一步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关系[1]。混合式教学就是面对面的课堂教学和信息化教学两种教学方式的有机整合,能弥补传统教学存在的种种缺陷,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主要探讨基于混合教学模式的基础护理技术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静脉注射教学单元为例,介绍如下。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分析

1.内容分析。静脉注射是高等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基础护理技术》模块十三“给药和药物过敏试验法”中的项目四注射法,为2学时。注射法是基础护理技术中的核心内容。静脉注射前期内容是注射原则、注射前准备、各种注射,后期内容是静脉输液,是在学生学习了人体的解剖生理、药理、无菌技术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延续开设的,根据解剖学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安排设计,同时为后续课程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急救学习以及顶岗实习提供技术保障,是护理专业职业岗位群中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最重要的护理操作技术。

2.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一般,自律性差。信息化时代下,所有学生都有手机,部分同学配有笔记本电脑,对手机及信息化产品的使用比较熟悉。

3.教学目标。依据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当前的学情分析,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融入到教学过程中。知识目标要求学生充分掌握静脉注射的概念、目的、部位及操作方法;能力目标要求学生熟练完成抽吸药液、正确实施静脉注射;素质目标要求学生具备职业责任感、职业防护观念和良好的合作交流精神。

4.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静脉注射的操作流程,教学难点是静脉注射的血管选择和进针手法。

二、信息化教学过程设计

基于课前(线上)课中(线下线上)课后(线上)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依托优慕课平台和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平台等资源,将信息化设计方案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步。

1.课前(线上学习)。学生登录基础护理技术课程平台,选择学习教学单元,通过点击思维导图回顾人体静脉分布、注射原则、药液抽吸等知识点,然后领取静脉注射任务单,明确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自主学习资源(课前导学、PPT、微视频、图片、动画等相关内容),初步了解静脉注射的流程,完成课前在线测试。教师根据平台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统计分析,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合理分组,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为课中做准备。

2.课中。(线上线下学习)按照五步教学法即任务导入—任务学习—任务仿真演练—任务实施—总结评价设计教学内容。

(1)任务导入。以静脉穿刺失败图片,给学生视觉上的刺激,导入本节课的教学任务静脉注射,并指出静脉注射是注射法中的一项重要技术。

(2)任务学习。学生通过手机优慕课APP端完成静脉注射步骤排序游戏,并运用思维导图绘制静脉注射流程图,在趣味学习中,学生熟悉了静脉注射操作流程,并通过观看教师录制的微视频或临床护理人员给病人真实的操作微视频,进一步学习强化。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不同部位、不同人群的注射方法、操作注意事项以及穿刺失败的原因。

(3)任务仿真演练。如何在规定的时间内正确地完成静脉注射的操作,通过启动静脉穿刺虚拟训练系统,进入虚拟仿真穿刺环境。教师先演示讲解,然后学生进行虚拟穿刺练习,根据操作提示进行操作,如果出现错误,系统会自动提醒,像教师手把手指导一样,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及时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该软件设计完全按照静脉穿刺的原则制定,从核对医嘱到评估准备(护士洗手、戴口罩;环境宽敞明亮;核对病人,解释,评估注射部位;准备用物,抽药备用),从操作前核对患者到操作中再次核对患者,选择血管、消毒、排气、穿刺、推药、拔针到操作后再次核对、整理用物、交代注意事项、记录等,学生明确了静脉注射的操作流程及要点。学生通过反复练习后,完成虚拟操作流程考核,在轻松的仿真练习中掌握了静脉注射的操作步骤,突破了难点,掌握了重点,并为后续静脉输液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4)任务实施。本环节在实训室完成,按照实际岗位工作要求,同学们在进入实训室前,要在优慕课平台了解进入实训室的要求。根据任务单要求,各组同学在组长的指挥下,分工合作,依次完成模拟手臂的静脉注射技术。操作中,学生牢记无菌观念;正确抽吸药液,不能浪费;正确使用止血带选择血管,由远心端到近心端;消毒符合要求;排气不能浪费药液;穿刺角度为15°~30°;见回血再进少许;拔针做到轻压快拔。如有疑问,可以随时查看微视频或小组讨论,自主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并记录或录制学生出现的典型操作行为,上传课程平台,同时在整个操作环节注意确保学生操作安全。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静脉注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防护意识,防止针刺伤等。

(5)总结评价。实践操作结束,各小组利用手机将操作流程任务单上传平台,进入评价环节。教师根据巡回检查情况和任务单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并对静脉注射的操作进行总结。课后完成自我评价和平台作业。

3.课后(线上学习)。学生通过优慕课平台,观看教师上传的典型视频,针对学习中存在的疑问,在交流讨论平台进行讨论,并完成自我评价。点击链接护理专业教学资源库,进行相关拓展内容的学习,同时预习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信息化教学设计效果反馈

针对基础护理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的效果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为授课教师和学生,授课教师认为通过对基础护理技術进行教学单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不仅提高了教师的课堂设计水平,同时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对每一次课形成理论性授课依据,便于反思、提高和总结。96.92%的学生认为混合教学模式可提高与患者的沟通能力,93.08%的学生喜欢混合教学模式,92.31%的学生认为此模式可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2],95%的学生对混合教学模式表示认同,认为能提高其主观能动性,提高团队合作,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混合式教学设计满足了学生线上线下随时随地的自主学习和信息获取,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3]。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避免了优慕课纯线上无师生交流的缺陷,又突破了传统教学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得到了高职学生的认可[4]。

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是高职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种教育模式,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实现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有力保障,是上好每一堂课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李高祥.论实施混合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和现实性[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6,(01):22-25.

[2]梁恩胜,刘文科,惠节.基于“混合式教学”的船舶分油机信息化教学设计[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6,(12):30-32.

[3]廉亚囡.混合教学模式下《电子电路分析与实践》课程的教学设计与改革[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7):124-124.

[4]李特,庞洁.浅谈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J].高教论坛,2017,(7):117-118.

猜你喜欢

信息化教学设计混合教学模式
高职现代设计史信息化教学设计探析
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混合教学模式初探
慕课结合传统教学对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的教学方法探析
案例教学模式下《自由体位分娩》信息化教学设计
探究高职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