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堂教学中德育目标的有效实现策略

2020-05-11陈丽萍

考试周刊 2020年29期
关键词:核心价值初中道德与法治

摘 要:2011版课程标准明确定位了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原则: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居于教学目标的首要地位。课程标准也在多处强调,本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充分显示了本课程的德育性,但是,纵观近年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发展过程,由于中考对于思想品德课程的评价机制单一化,即以笔试综合测评为主要手段,并作为终结性的评价结果,与升高中有直接的联系,所以,大多数学校和任课教师,为了追求高质量、高分数,在课堂教学中偏重知识的传授和讲解,答题技巧的指导,以此来适应应试教育的考核,都往往忽视了本门课程最重要的也是首要的教育目标即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德育目标)。也有一些教师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过分追求课堂的形式热闹,缺乏对学生正确的行为引领和偏颇思想认识的矫正。这让我们教师的教学偏离了教育的本真,尤其是不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德育教育的首要目的不能很好地实现。这也就很容易理解学生课堂学习与课后的行为表现为什么会出现“两张皮”的现象了,尤其是部编版新教材《道德与法治》在全国使用后,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德育教育的目标,让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回归德育课程育人为主的特性,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德育目标实施的一些思考和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目标;核心价值

一、 圆桌效应,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培育道德教育的沃土

圆桌效应来源于公元五世纪,英王和他的骑士举行会议时,不分上下席位,围着圆桌而坐。圆桌所呈现出来的柔和感和圆周曲线美使就餐者很容易联系和产生出“亲切的关系”“和谐的闲聊”“融洽的气氛”等形象和感受,这便是人们对圆桌所产生的心理效应,称为圆桌效应。由于受师道尊严的长期影响,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服从教师的管理,维护教师的绝对权威的现象依然存在,这种现象无疑会使学生从心理上对教师产生畏惧思想,也会激发部分学生潜在的逆反心理,不利于课堂教学的预期目标。因此,圆桌效应告诉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从而建立起一种平等、尊重、信任的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让课堂教学活动在良性互动中得以顺利进行,学生才会从内心深处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学生也会用一种自主、积极的心态去主动学习,接受教师的教育。

给予学生充分的爱护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也是做教师的基本道德要求。“对学生的热爱,不但是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原动力,而且也是教师教育智慧赖以生长的土壤。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了热爱学生的基本途径:“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教师要用博大、无私地爱心,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倾听学生的心声,满足他们内心合理的需求,给予学生真正有效地帮助,给予学生追求上进的心灵动力,给予学生提高进步的指导,从而能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共鸣,让学生从心理上亲近教师,在双方情感的沟通中加深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同时,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这是良好师生关系形成的关键。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行为表现,要理解学生已形成的较稳定的一些个性心理特点和行为习惯。要用放大镜看到潜能生的优点和潜在的良好的发展品质,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成长的规律,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课堂教学既成为优秀学生展示的良好平台,又成为让潜能生表达和表现长处的学习乐园。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一个真正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信赖学生的教师,是一个伟大的教师,也能赢得学生的尊重、爱戴和信任。这种对等的师生关系,自然是和谐的。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努力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民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的学习有兴趣、教师的教学有热情,在心灵贴近、心理相融的互动交流中,在情感融洽的和谐氛围中,教师对学生的各种无形的教育影響和有意的教育目的,就会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自然得到有效的实施。

二、 激趣导课,激发学习内驱力,催发道德的种子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成功的、新颖的、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会瞬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产生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唤醒思维,为随后的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同时道德教育也不漏痕迹地渗透进来。笔者在教学《单音与和声》一课时,一走进教室,就开口大声唱起来:“一支竹篙呀,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桨哟,开动大帆船……”喧闹的教室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学生一开始觉得新颖、好奇,接着部分学生慢慢附和着“奥嗨奥……”。整个教室弥漫着越来越铿将有力的合唱。当这首歌曲唱到结束的时候,学生已经不约而同地打上了整齐的节奏,这时,适时地播放自己课前制作好的视频课件,大屏幕上,5·12大地震时全国人民共同支援灾区人民,共同救灾的动人场面,配合着《生死不离》的背景音乐,三年后,一个崭新的县城建立起来。曾经被自然灾害毁坏的断壁残垣、满目疮痍的灾区已经被修建成新楼林立、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人民幸福地生活的场面……,不言而喻,看着学生饱含热泪又激动万分的神情,我知道,这个导课已经成功地引起了学生心灵上、情感上的共鸣,团结、合作的意识已经在学生们的心中悄然萌发。在建设美丽中国《正视发展挑战》一课导入时,运用视频,以古诗词改编的形式“雾霾与孤鹜齐发,污水共天长一色……”呈现,学生很快被吸引,学习热情被激发,不仅迅速进入学习状态,集中注意力,又能初步感知到美丽中国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的资源、环境方面的挑战,了解学习内容,开始树立对国家发展的关注意识,德育教育的种子悄悄萌发,两全其美。

记得在一本书中看到一位教育者这样描述导课:“开讲,犹如文章的‘凤头,小巧玲珑,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安定学生的情绪,诱发学生与课文学习相应的感情,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孜孜以求的心理进入学习中。”的确,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科学、有效的课堂导入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进入学习意境,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落实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成功的课堂导入也会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改革教学方法,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多种教学形式,将情境式、道德体验式、启发式等多种方法科学运用于导课环节,融趣味性、思想性、启发性、知识性于一体,用心烹调好课前的“开胃菜”,为课堂教学注入新鲜的活力。

三、 立足生活,满足学生成长需求,让道德之花遍地盛开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决定了他们的道德认知是由一些鲜活的生活实例和形象的直观感受建构起来的。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认知的困惑,认知的障碍,认识的模糊,如果能在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中得到指点迷津,道德教育就会拨开云雾见艳阳。因此,生活是学生道德形成的基础。脱离了生活的道德教育只是枯燥、乏味、空洞的说教,也不符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新课标强调: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课程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直面他们在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走进学生,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精神需求,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针对学生认知的易混点、迷惑点,有针对性地,选取与学生生活经历、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素材,选取与教材内容有直接联系、最受学生关注的时事热点,引导学生在认识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情绪的管理”是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七年级下册的内容,在本节课教学时,正值学校月考检测成绩揭晓之际,学生的情绪波动较大。抓住这个生活契机,在教学中,教师从这次检测成绩入手,询问学生的感受和情绪表现,以及他们在不同的情绪下与人相处、处理事情的表现及结果。针对他们真实的感受、行为表现,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引导学生体会消极情绪与积极情绪的不同作用,认识情绪调节的重要性,并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分享自己调节不良情绪的好方法。最后教师还为学生讲述了有关历史名人调节不良情绪获得成功的真实事例,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认识,升华了情感。由于本节课是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进行的课堂教学,学生有真实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积极、主动。并且通过学习,解决了自己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实在在的问题,满足了学生成长中的心理需求和精神需要,教会学生如何做情绪的主人,让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

让生活走进课堂教学,让课堂教学呈现生活,为学生的生活服务,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生活需要,促进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让空洞的说服教育变成真实的情感体验和深切的生活感悟,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和可信度,我们的教育就会如涓涓溪流,轻轻地流进学生的心田,滋润学生的心灵,浇灌着在学生心中盛开的道德之花。

做人德在先,教书先育人。道德与法治课是以德育为主的学科,育人是道德与法治课的灵魂,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必须摒弃教育的功利性,优先设置并有效实施情感态度价值观这项重要的德育目标,以课堂教学为我们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抓住到德育法治课的本质,即道德教育,坚守立德树人的理念,运用教学智慧,采取多种教学手段,积极实践,大胆探索,把德育教育渗透、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的德育功能,凸显学科特色,让教学返璞归真,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过道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让道德与法治课真正建立以学生人格全面发展为本的德育课程价值观,让道德与法治课堂真正成为学生道德与精神成长的重要场所,让道德与法治课真正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設者的培养。

作者简介:

陈丽萍,陕西省宝鸡市,宝鸡高新中学。

猜你喜欢

核心价值初中道德与法治
师生参与,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体验式教学的实施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绘本引领促练笔 “翻转”课堂出高效
幼儿园语言领域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浅析
樱花系列甜品品牌营销战略关键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