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建“五型”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2020-05-11王庄姬

教师·下 2020年3期
关键词:五型教学结构数学素养

摘 要: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精神,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针对“综合与实践”课程类型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创建“五型”教学模式,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数学素养,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结构;“五型”教学模式;积累经验;数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9-25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09-0064-02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在我国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应运而生,并且得到不断重视和逐步推广。《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把“综合与实践”纳入小学各学段教材内容,2017年教育部关于《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强调:要充分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意义,确保该课程全面开设到位。为使“综合与实践”课堂教学得到有效落实、富有实效,福建省福鼎市流美中心小学于2018年开展了“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有效教学研究”的课题研究,并通过了省级立项。我们课题组密切联系实际调查研究,深入学习《课程标准》及相关文献知识,根据“综合与实践”的教学特点,大胆探索教学教法,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创建了“五型”教学模式,即操作探索型、观察实践型、课题研究型、拓展综合型、调查研究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形成校本教材。下面,围绕如何创建“五型”课堂教学模式,谈一谈具体做法和体会。

一、创建“操作探索型”教学模式

(1)课型特点。图形制作、试验操作、实物测量、形象观察等活动,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摆放、剪贴、画图、丈量以及认真观察、互动交流等,如“有趣的拼搭”“我们认识的数”“有趣的七巧板”“周长是多少”等 。

(2)基本环节。设疑导入→动手操作→合作探索→作品展示→汇报成果→得出结论。

(3)教学重点。根据教学内容,选好活动场所,准备好教学设备、教学工具以及活动材料等,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语言概括能力等。

(4)教学指导。教师要提出具体要求,说明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让学生知道如何操作、如何制作、如何观察、如何总结。

(5)教学案例。教学在“周长是多少”一课的课前导入环节,教师要求学生先用一根线或一根铁丝围出自己所喜欢的图形,并说一说围的是什么图形,周长在哪里?再让学生用准备好的6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不同的图形,并说说拼成的图形的周长各是多少厘米;而后出示三个形状不同,周长相同的图形让学生猜一猜、比一比、算一算;接着出示方格纸(每个方格的边长是1厘米),要求学生在不同的方格纸上分别画出周长是20厘米的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然后,出示五角星和人脸的图案让学生估一估、量一量周长;最后,让学生回顾活动过程,“說说你对周长有哪些认识?什么是图形的周长,如何正确量出图形的周长”。教师通过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互相交流、激发思考、得出结论等环节,达到了理想的教学目的。

二、创建“观察实践型 ”教学模式

(1)课型特点。出示某一生产、生活场景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对比分析、积极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丰收的果园”“小小商店”“测定方向”。

(2)基本环节。出示图像→设定问题→互动探讨→合作解决→数学建模→实践应用。

(3)教学重点。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场景图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等形式,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与途径,构建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并学会灵活运用。

(4)教学指导。提供场景图像,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顺序地观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发现问题、寻求办法、获得有数学价值的信息,得出规律;引导学生构建数学模型、交流互动、分享成果,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5)教学案例。教学“测定方向”时,出示校园各建筑物位置的场景图,根据教材图示提问:图中的小朋友是怎样测定方向的?各个方向分别有哪些景物?让学生明确图中各个景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同时指导学生认识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及其使用方法与步骤,组织学生开展实地测量活动。在测量过程中由于观测点不同,学生得到的结果也可能不同。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小组展示,观测结果,并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测定方向的体会和收获。

三、创建“课题研究型 ”教学模式

(1)课型特点。根据课题要求,开展相应的实验、观察、记录等实践活动,其内容覆盖面广,操作过程须反复验证、探究,得出的结论规律性强,如“怎样滚得远”“蒜叶的生长”“球的反弹”“树叶中的比”。

(2)基本环节。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运用结论→回顾反思。

(3)教学重点。精心设计课题研究模式,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并深入研究讨论,寻找正确结论,并进行反思。

(4)教学指导。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应有的教学资源、信息,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课题项目研究、实验活动,从而得出结论。

(5)教学案例。以“球的反弹高度”课程教学为例,先创设球(篮球、足球、皮球)从高处落地后的情境,让学生观察后提出不同的问题。比如:正常情况,球落下后会反弹吗?反弹多少次?反弹的高度大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不同大小的皮球反弹的情况是否相同?根据学生的不同回答,选择两个问题进行实验,即“相同大小的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是否相同?不同大小的球的反弹情况是否相同?”。然后,学生围绕这两个问题进行分组实验。通过反复实验活动,学生收集数据,比较观察,发现规律,积累经验。

四、创建“拓展综合型”教学模式

(1)课型特点。利用学生所学数学知识,联系现实生活、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应用更加广泛,如“运动与身体变化”“数字与信息”“多边形的内角和”“大树有多高”。

(2)基本环节。提出问题→展开研究→拓宽路径→合作解决→数学建模→展示提升→体会总结。

(3)教学重点。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研究探讨,寻找解决路径,进行数学建模,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4)教学指导。引导学生从数学学科的纵深角度想问题,拓宽学生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5)教学案例。如教学“多边形的内角和”时,根据学生已学过的三角形内角和规律,让学生猜一猜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学生可能量出四边形的四个角的度数再求和,也可能把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得出内角和。教师肯定后指出:把四边形转化成两个三角形求内角和更简洁合理,然后告诉学生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八边形以及n边形内角和怎么求,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其中的奥秘。之后,让学生把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n边形的相关数据填入表格中。

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深度思考,发现多边形的边数与三角形个数有数量关系:多边形分成三角形的个数比边数少2,多边形内角和=(多边形的边数-2)×180°;然后,用分割法进行验证。这样通过想、猜、说、量、分、试、辨、比、算等一系列教学活动,能让学生获得经验,加深对新知識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五、创建“调查研究型”教学模式

(1)课型特点。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调查或收集信息,然后分类、整理、分析汇总,积累学习经验的同时渗透了统计思想,如“了解你的好朋友”“上学时间”“校园绿地面积”“班级联欢会”。

(2)基本环节。提出问题→实际调查→收集数据→汇总分析→回顾反思。

(3)教学重点。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选好内容进行实际调查,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统计、汇总,并填表,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应用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指导。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实际调查、统计研究等方法,学会运用统计知识,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5)教学案例。比如:教学“了解你的好朋友”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导课情境。比如,播放《找朋友》儿歌后,教师说:“知道这首歌吗?你有好朋友吗?哪些同学是你的好朋友?你知道他们的哪些情况?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与好朋友有关的知识。”(揭示课题)探究环节引导学生实际调查,先想一想:调查谁?调查什么?怎么调查?要注意什么?接着分组交流:调查对象(姓名)、调查内容(最喜欢的项目)、调查方法、调查注意点。然后引导学生收集数据。出示课件后,要求学生:选几项感兴趣的内容,向你的好朋友一一了解,并把结果记录下来。

表后面留白省略部分,让学生自己确定统计好朋友的其他方面。接着让学生根据收集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比如:①按会不会打乒乓球进行分类;②按最喜欢的水果分类。最后让学生反思:在这次了解好朋友的活动过程中,你一共调查了多少人?在调查过程中,你对自己的好朋友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还想到了什么?以上的活动,让学生知道了收集、分类、整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也培养了学生数据分析统计观念和数学应用意识。

参考文献:

[1]徐 彬.数学课堂,在体验中走进孩子心里——小学低年级“综合与实践”课堂教学的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3):89.

[2]郑 莉.内容·目标·策略——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堂教学的课例研究[J].浙江教育科学,2016(6):55-58.

课题项目: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科研基地专项课题+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Fjjgzx18-51)。

作者简介:王庄姬(1963—),女,福建省福鼎市流美中心小学教研室主任,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猜你喜欢

五型教学结构数学素养
构建实效性德育团队的几点思考
巧用情感教学,优化高中英语教学结构
关于当下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方案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
庆安县 全力打造“五型”机关事业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