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自主选科的心理学逻辑

2020-05-11雷五明任安琦

理论观察 2020年1期
关键词:人格特质新高考逻辑

雷五明 任安琦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生;自主选科;人格特质;逻辑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0)01 — 0146 — 03

2014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1〕,浙江、上海率先拉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幅度的高考改革序幕。2017年山东、北京、天津、海南四省市启动新高考,2018年除安徽、山西、河南等省份暂缓实施新高考改革以外,湖北、湖南等十几个省份已经正式全面启动高考改革。此轮改革最突出的亮点是把学、考选择权交给了学生,即“3+3”(湖北等省为“3+1+2”)选择模式,考生成绩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3门必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第二本部分是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职业发展规划等从6门(浙江省为7门)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作为选考科目。在此模式下,一方面,文理不再分科,数学不分文理卷,传统模式将被打破,充分尊重学生的学科偏好,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另一方面,选择大于努力,高考新政策倒逼着高中生提前进行生涯规划和学业规划。

一、高中生自主选科的心理逻辑体系构建

在高考新政的驱使下,选科成为高中生不可回避、必须做出回答的问题,那么,高中生应该如何科学选科?一方面,从实际出发,我们需要思考两个问题,第一,回顾和思考一下自己从上学之初(特别是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到目前为止,有哪些优势学科,这些优势学科是否具有延续性,能否成为现在选科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第二,我们需要了解自己所在高中的综合实力、师资力量、教学水平等等,看学校的教学优势能是否转化为个人的学习优势。另一方面,从高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出发,基于兴趣、能力、性格等,构建高中生自主选科的基本心理学逻辑,在科学和理性的基础上做出智慧选择。

(一)以“兴趣”为出发点:让学生拥有强烈的学习动机

“兴趣是个人在成长环境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这些特定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一种具有指向性和选择性的态度和偏好。”〔2〕我国宋代著名教育家程颐也有云:“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3〕这些都强调了兴趣是人从事各项活动的强大动力。高中阶段的学习,具有持续时间长,接受内容多,考核难度大等特点,对身心均处在发展阶段的高中生来说是一件十分具有挑战性的事情,若想要学生在艰苦的条件下,长期保持强烈的学习动力,必须拥有强烈的学习动机。而学习动机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浓厚的学习兴趣,只有从兴趣出发,学习者才能产生终身学习的欲望。兴趣是用来表达人的喜好的情绪状态,具有趋向性和选择性,高中时期的学生,处于未成年阶段,情绪波动大,易受他人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积极和消极两种情绪状态,积极的情绪状态会对高中生的学习产生促进作用,消极的情绪状态会对高中生的学习产生阻碍作用。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会对某些学科或者学习活动感兴趣,当他们把自己感兴趣的学科作为自己的选考科目,就会发挥这种积极情绪的导向作用,并引导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力求接近某些事物而进行深入学习,同时产生愉悦的学习体验。

(二)以“能力”为落脚点:让学生发挥比较性优势

“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4〕能力的高低會影响人们所从事活动的效率。能力与知识、技能密切相关,但是能力并不等于知识和技能,知识和技能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练习而获得,而能力必须通过知识和技能的广泛应用和迁移才能得到,能力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前提,也是知识、技能的结果,它们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高中阶段的学习,相比于中小学阶段难度加深,对学生的理解力、记忆力、空间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有更高的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高中阶段的学习活动不能仅仅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它对高中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挑战和要求。能力是多种多样的,同一活动中,不同的人会表现出不同的能力,当学习的内容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应学习者此时此刻的知识、能力储备时,就能够引起他们的直接需要与强烈兴趣,从而使学生更容易获得成功,赢的比较性优势,学科从本质上来说并没有好坏之分,关键是学习者能否达到这个领域的最高级,这不仅与学习者学习态度的有关,更受到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影响。

(三)以“性格”为支撑点:让学生充分展现个人才能

“性格是指一个人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应的习惯性的行为方式。”〔5〕其具有较强的社会性,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因此,就其与学习的相关性来说,并没有兴趣和能力所造成的影响大,它仅仅是一种学习风格,但也不可否认它的作用。我们知道,高考选科将直接影响到大学选专业,未来选职业,以及将来进入某一个行业,而性格反映了一个人的价值观和处事风格,性格没有好坏之分,但它与职业的匹配度却直接影响到职业成就的获得,如果一个人的性格和他所从事的工作比较匹配,并且拥有能力做支撑,那他工作起来就比较得心应手,容易获得成功;反之,如何性格和职业不匹配,则工作起来比较缺乏兴趣和动力,有时会表现得力不从心,难以与工作团队融为一体。比如,外交工作者往往需要稳定的情绪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如果一个性格大大咧咧且缺乏细致的人从事该项工作,则更容易出现失误。因此,基于性格选科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以心理测评工具为参照选择学科

在古希腊德尔菲神庙有这样一句箴言——“人啊!认识你自己。”可见,自我探索对于个人成长和发展来说非常重要。那么,如何才能帮助高中生通过认识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等选好适合自己的学科和专业呢?解决逻辑是:基于科学的职业心理测评指向的职业,反推大学阶段应当学习的学科门类及专业,再反推到高中阶段应当选择的学科,同时参照现实的学科优劣势等进行自主选科(课)。适宜的人格特质测评及推荐原因主要包括:

(一)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评量表

约翰·霍兰德(John Holland)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职业指导专家,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他就在长期指导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职业兴趣理论,并首次将职业兴趣测试和个体分析有机结合起来。霍兰德认为兴趣是个体和职业匹配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人的兴趣与职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个体所从事的职业与他的兴趣类型相匹配时,他的潜在能力就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从而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业绩。”〔6〕他将人的职业兴趣分为六种类型:现实型(R)、研究型(I)、艺术型(A)、社会型(S)、企业型(E)、常规型(C),每一种类型的人都有与其相匹配的一类职业,虽然每一个人可以同时具备多方面的兴趣特征,但其中必有一种占据主导地位,其他属于从属地位。

将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评量表作为高中生选科测评量表之一,主要原因有:第一,霍兰德终其一生都在致力于职业兴趣理论的研究,成就斐然,到目前该理论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职业发展理论和职业分类体系,和其他测评工具相比,更加具有权威性,社会认可度更高;第二,高中学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选专业和未来选职业,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评量表,既考虑了个体对职业的偏好,也考虑了个体的人格特质,更加人性化,符合高中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第三,霍兰德把人的职业兴趣分为6种基本类型(特征码),按照6选3排列组合,可以形成20个三码组合,囊括了绝大多数人的特征,既不会过于复杂,也不会太过简单,每种组合类型的人,对应的职业(工种)并非只有一种,既有可选择性也有可实施性。

(二)加德纳多元智力测评量表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智力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一书中提出来的。他认为人的智力应该包括八种不同的类型:即语言智力(V),数理逻辑智力(L),空间智力(S),音乐智力(M),身体运动智力(B),人际交往智力(P),内省智力(I),自然学家的智力(N)。这八种智力,每一种都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并且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人的社会实践而不断发展变化,并在使用过程中得到强化。智力并不是单一的结构,而是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因此,加德纳常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

纵观加德纳的一生,他不仅在学术上和科研上有非凡的成就,而且在学习过程中也成绩斐然,在哈佛大学读书期间,不仅很好的完成了心理学课程,还选修了其他160多门课程,而且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将加德纳的多元智力量表作为高中生选科的科学量表的主要原因有;第一,相比于其他智力量表来说,加德纳更加关注学习智力,他在学习过程中几乎囊括了所有的学科,知识背景多元,这个量表是在此基础上提炼出来的,因此,对高中生选科和学习来说具有针对性;第二,加德纳把人的智力分为了8种,并且认为这8种智力发展是人人都有的,通过努力都可以得到提高,是一种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心理成长的理论;第三,多元智能测试量表并不是加德纳通过收集实验数据来支持和检验理论的,而是通过搜索各种与智力相关的各门学科的文献(含实验数据),采用一种他自称为“主观因素分析”的方法,确立了关于智力的一系列标准,用于高中生的选科测量科学性较强。

(三)MBTI职业人格测评量表

MBTI(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职业人格测评量表是由布里格斯和迈尔母女(全名为凯恩琳·布里格斯和伊莎贝尔·布里格斯·迈尔斯)在荣格的动力心理学基础上提出来的,向我们揭示了性格类型的多样性和由此导致的不同个体之间行为模式、价值取向的差异性。性格类型深刻影响着我们观察事物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方式以及进行决策的动机,还影响学习工作中的行事风格乃至人际交往中的习惯与偏好;不同性格的人在相同的境遇中或者面对相同问题时往往做出截然不同的反应。通过测试可以帮助我们扬长避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MBTI把人格类型分为4个维度8个因子,外向(倾)——内向(倾)(EI),感觉——直觉(SN),思考——情感(TF),判断——感知(JP),每一维度上两个因子的得分呈负相关,据此分化组合成16种人格类型,并各自指出其中的优缺点以及最合适的职业领域。

性格是人格特质的核心,将MBTI作为高中生选科的量表之一,一方面是因为和其他量表相比,它是在心理类型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格量表,具有较高的信效度和广泛的实用性,它会明确指出测试者性格中的优缺点以及适合的职业或工作,针对性更强;同时MBTI在测量人格类型时,采用了被测者自我报告、问卷选答、他人报告与测评师辅导相结合的全方位评估模式,其评估并非简单地依赖于问卷,故而测评结果外部效度更高。另一方面,通过MBTI测试,可以帮助高中生深刻认识自我,了解到性格作为一种形成于童幼时期的稳定的个人风格,虽然在短时间内不能改变,但可以在有选择的条件下扬长补短或扬长避短,争取以后做最好的自己。

三、优化要素配置,发挥兴趣、能力、性格联动机制

从人格特质出发,帮助高中生科学选科,应遵循兴趣优先,能力次之,性格随后的基本心理学逻辑,这种逻辑构建既突出了重点,又兼顾各方协同发展,符合高中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既体现了人文性也遵循了科学性。

兴趣是指人从事一项活动的情绪情感状态。高中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中自我中心倾向逐渐减弱,更加关注自己的人格特征和情绪特点,自我意识具有不稳定性,面对他人的评价和外界的干扰,会变得十分敏感。将兴趣放在选科的首要位置,是為了适应高中生心理和生理发展波动性大的特点。适度的情绪兴奋可以提高人的活动效率,推动人们高效的完成任务。当人们面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或活动时,注意力和专注力都会显著提高,对于高中生来说这种效果更加明显,当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因为喜欢,所以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当这种行为获得外界的肯定和赞扬时,就会起到正强化作用,帮助高中生更加深入的进行学习。

把能力放在次要位置,是因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优生优育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并付诸行动。千禧一代的孩子们,大多都出生在了较好的环境中,孩子们在智商上差别不大,再加上教育部对中考生实行分流政策,让考分位次处于前52%左右的学生进入普通高中,后面的48%左右的学生进入职业高中或中等职校,新一代普通高中生个体在一般能力上并无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但是,毕竟“和而不同”,每个人在某种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是不同的,如有的人具有很强的色彩鉴别力、形象记忆力,那他就比较适合当画家;有的人音乐表象能力和节奏感受能力都很强,那他就比较适合当音乐家;由于特殊能力千差万别,在选科的过程中,把它作为重要的参考对象,就使个体容易发挥比较性优势,从而更容易取得成功。

性格作为人格的核心要素,在高中学习阶段,对学习效果影响并不是那么明显,所以把它放在选科的从属地位。性格对人最主要的影响表现为人选取的工作方式、激励模式、社会交往形式以及团队合作模式等方面的习惯和适应性不同。高中阶段,大多数学生最大的压力来自于学习,其他方面的压力并没有那么显著,所以性格对于主要依靠单打独斗的学习来说并没有很强的相关性。但是,让高中生提前认识自己,对自己有一个全面而清醒的了解,对高中生未来选择大学选择专业以及求职择业非常重要。通过职业性格测试,高中生可以了解自己的短板和优势,并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使优势得以强化,达到扬长避短的效果,并且通过认识自己的风格,提前做好人生规划和职业规划。

把兴趣放在第一位,能力放在第二位,性格放在第三位,属于科学的高中生选科心理学逻辑。职业兴趣、能力、性格以及职业价值观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兴趣影响能力形成,当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时就影响职业价值观形成;反过来,通过认真工作,形成对某职业较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会影响能力的提升和兴趣的培养;而性格作为一种个人风格,对工作和学习都会产生的一定的适应性影响,适应良好则促进能力发挥,反之,会阻碍个人成长。在自主选科的过程中需要把个人的兴趣、能力倾向、性格特质以及职业价值观统筹起来求交集,交集越多则越要重点考虑。

另外,借助上述测评工具选科不仅有利于高中生进行自我探索,而且还有利于他们提前了解高校的学科专业及工作世界。但由于青少年是快速发展的个体,不能仅仅以此静态测评结果作为选科依据,还要综合他们过去的偏科情况(学科优势)、学校教学资源特点、家庭背景、生理条件、未来职业规划等因素,在此不一一展开论述。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2014-09-05(6).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09/04/content_9065.htm

〔2〕宋劍祥.我国职业兴趣测评工具开发的分析探讨〔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4):17-25.

〔3〕林群峰.未见其趣,必不乐学〔J〕.陕西教育,2005,(11):25.

〔4〕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50.

〔5〕张鸿,陈晓萍.浅谈性格与职业的匹配问题〔J〕.时代经贸,2006,(11):79-80.

〔6〕韩敏.浅谈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在高职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作用〔J〕.法制与经济(上旬),2012,(08):87-88.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人格特质新高考逻辑
人格特质对企业员工时间侵占行为的影响
逻辑
我们还能有逻辑地聊天吗
广州大学学生人格特质对锻炼动机的影响
女生买买买时的神逻辑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如何打造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新高考来了,家长该做些什么?
高中思想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指导
浙江新高考化学《有机推断与合成综合题》的特点分析与复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