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与创新:新时代习近平意识形态理论体系初探

2020-05-11刘培勇

理论观察 2020年1期
关键词:理论体系意识形态建构

刘培勇

关键词:建构;新时代;意识形态;理论体系

中图分类号:D2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0)01 — 0005 — 04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意识形态领域日益错综复杂的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阐述新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体系。对我们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巩固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时代背景: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一)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新机遇

从国际范围来看,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发展,加速了世界各国思想文化之间的传播与交流,进而对我国向世界阐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研究成果,以及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最新优秀成果颇有助益;当代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发展,为各国人民理解、包容不同的意识形态提供了空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中国发展道路的生机与活力得到了世界大多数国家的肯定,为中国意识形态的对外传播提供了基础;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开始反思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虚伪性与危害性,为中国意识形态理论的对外传播提供了一定的国际环境;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传播手段的出现和快速迭代,对意识形态的展现方式、传播路径和传播效率都产生了革命性影响,这也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传播以新工具、新手法、新思维。

从国内情况看,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广大人民群众对世界各国的了解越来越深入,对各国发展道路和意识形态也有了越来越清醒和客观的认知与判断。从而对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发展道路也更加充满自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的认同度也稳步提升;当代中国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也为意识形态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政治基础。

(二)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新挑战

1.意识形态的国际环境面临严峻挑战

从国际范围看,新世纪之初,随着中国融入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大量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以各种方式向中国全面渗透,有以军事挑衅和威胁出现的意识形态威吓,有跟随进出口商品、科学技术与管理观念而来意识形态输出,有以西方学术理论和学术名著面目出现的意识形态宣教,有各类文学影视艺术作品夹带的意识形态传播,等等〔1〕。这些都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构建和稳固、对中国发展道路的自信产生了不小的挑战。

尽管我国改革发展取得了伟大成就,但一些西方国家却始终把我国的发展壮大视为对其价值观、制度模式甚至政治经济安全的挑战,加紧对我国的“围追堵截”,先是“中国崩溃论”,再到“中国威胁论”“国强必霸论”。

从意识形态传播方式和传播工具来看,新世纪初开始,“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思想观念的‘第一影响源。”〔2〕当代社会网络舆论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舆论斗争形态,成为中国意识形态斗争面临的“最大变量”。西方反华势力甚至声称“有了互联网,对付中国就有了办法”“社会主义国家投入西方怀抱,将从互联网开始”。

2.意识形态的国内环境还不容乐观

从国内情况来看,在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变革不断加深、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的情况下,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也不断涌现。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地区化差异造成了相互叠加、集中呈现的复杂情况。具体到个人层面,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人们思想和行为的独立性、选择性增强,多变性、差异性格局逐渐出现,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纷繁复杂的格局。在党内,十八大提出的“四大危险”“四大考验”仍然存在,全面從严治党的任务仍然严峻迫切。如何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引领我国意识形态工作,凝聚起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共同意志,是一件极为重要的工作。

二、习近平意识形态理论的构建及创新

(一)新定位: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发表的重要讲话中,从战略全局的高度,定位了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3〕。基于这一战略定位,习近平提出了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的战略地位、工作原则、根本任务、工作思路等一系列重大论述,成为指导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行动纲领。

在随后的几年间,习近平在党的文艺工作座谈会(2014年10月15日)、全国党校工作会议(2015年12月21日);全国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2016年2月19日)、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2016年4月19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2016年5月17日)等重大会议上,都深刻阐述了意识形态极端重要的战略地位和重大价值,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的科学理论体系。

(二)三个维度的战略部署

面对新的历史机遇以及国内外错综复杂的重大挑战、风险、阻力与矛盾,可以从三个维度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战略部署。

1.保持坚定的意识形态定力

习近平认为,要保持意识形态的主要地位和引领作用,就要保持意识形态定力,这是对我国当前的意识形态环境进行科学分析之后的理性结论,也是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定海神针”。

意识形态定力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自信。习近平多次强调,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而文化自信是意识形态自信的基础,也是意识形态定力的底蕴。习近平反复强调,中华文化是民族发展的滋养和民族复兴的重要条件,务必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4〕。

意识形态定力立足于对借鉴世界文化的清醒认知。对世界优秀文化遗产,对各国出现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我们要加强学习、研究和吸收,积极借鉴有益成果。但是我们也必须明白这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我们自己,如果在国际借鉴中丢失自己,甚至否定自己,那就与本意南辕北辙。不管是故步自封,言必法祖,还是“言必称希腊”,都是不能成功的。〔5〕

2.建设强大的国家文化软实力

第一,“要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6〕。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发展道路,在此基础上深化改革文化体制,促进中国自身的文化繁荣与文化产业发展。

第二,“要努力传播中国价值观念”。中国价值观念本身是民族性和普遍性的统一,是中国传统价值和当代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统一,是中国历史、当下和未来的统一。因此,阐释、宣传中国价值观念是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和感染力的最好方式。

第三,“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集感性與理性与一身的文化综合体,其基本基因、当代价值的传承、挖掘、传播和发扬,是各方面意识形态工作者的核心任务之一。

第四,“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面对不断提升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我们只追求自身建设是不够的,还必须经营好自身的国际形象,构建好中国话语体系,增强国际传播意识、传播能力与传播水平,把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的中国故事、中国声音、中国特色传播给世界各国人民,这样才能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认同,为我国的意识形态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3.牢牢抓好核心要素:领导权、管理权、主动权与话语权

面对当前形势,如何真正做到牵住“牛鼻子”,做好意识形态管理呢?习近平认为应该抓牢“四权”:领导权、管理权、主动权与话语权,形成意识形态的现代化治理体系。

“牢牢抓住意识形态领导权”是新时代的核心要求,十九大报告指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7〕“领导权”是战略目标,“管理权、主动权与话语权”是对这一战略目标的现实化、具体化。

就管理权而言,核心就是党管意识形态。习近平指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全党动手。……要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动员各条战线各个部门一起来做,把宣传思想工作同各个领域的行政管理、行业管理、社会管理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8〕2015年10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明确了各级党委(党组)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制。

就主动权而言,就是要求“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9〕明确要求各级党和政府的意识形态工作部门决不允许让意识形态工作大权旁落,对问题决不能坐视不管,一味幻想做什么好好先生、太平绅士,必须要做意识形态工作的斗士、勇士、战士。意识形态最终要通过语言、话语的载体来实现,话语权是意识形态管理工作的最终落实。因此,掌握舆情动态与舆论传播规律,就要形成自己的话语体系,形成自己的发声技术与手段,以及管控杂音的技术与手段,是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应有之义。

(三)新内涵:“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习近平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与理论探索过程中,还创造性地创立了意识形态新思想新内涵,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个执政党能否获得民众广泛认同并追随其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集团是否有凝聚人心的目标或理想。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的一种核心环节就是提出了一个“富有感召力的奋斗目标”〔10〕,这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是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合法性建构的显著成果之一。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013年以来,习近平在国内外不同场合,对不同社会群体,就中国梦进行了多维度阐发〔11〕。在国内方面,根据国民意愿,中国梦被诠释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价值追求;国际方面,中国梦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内涵,向世界诠释为全新的大国形象,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同度。

应该说,中国梦既继承了中国人自近代以来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路径和历史愿景,又充分反映当代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实践和现实目标。同时,中国梦摆脱了以往意识形态理论“曲高和寡”的概念化形式,实现了政治话语与生活话语的高度结合,采用了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形式,这样的话语贴近百姓的生活世界和日常需求,很容易被传播、被接受。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4年2月17日,习近平发表讲话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12〕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习近平要求综合施策。宏观方面,综合运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手段培育核心价值观:经济手段是基础;政治、法律、责任制度是保障,文艺创作、影视媒体、网络空间、对外传播等宣传是手段。微观方面,他特别指出,一定要密切融入人民社会日常生活的微观领域,使其“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13〕

随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被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作为新时期意识形态工作的核心指导思想之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14〕

三、习近平意识形态理论的两个核心着力点

(一)重点原则:抓好“主力军”建设

意识形态建设作为国家的一项重大社会工程,需要全党动手、全民动手,其中的主力军是全体党员干部、新闻舆论工作者、高校与党校师生、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文艺工作者等,以此为杠杆,方能四两拨千斤,撬动整个社会开创意识形态工作的新局面。对此,习近平专门多次召开各类座谈会、发表讲话,系统布局意识形态建设主力军的建设和培养工作。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拥有8800多万党员,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关乎党和国家的兴衰成败,直接决定意识形态建设工程的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意识形态工作大培训“三个一百”行动(培训百名骨干、上好百堂党课、举办百场讲座)和党的科学理论下基层“五十百千”活动(运用五种形式、用好十种载体、组织百场演出、开展千场宣讲),加强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将党员干部作为党在各行业各方面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力部队。

新闻舆论工作者尤其是党报党刊党媒战线工作者,是党的喉舌,是新闻传播、舆论引导、理论宣介的主力军。习近平在新闻舆论工作者座谈会中特别指出,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不断提升传媒能力与水平,实现中央与地方主流媒体大合唱,通过入脑入心的传播内容与形式掌握群众。同时,习近平要求宣传思想部门“必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15〕

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党校与高等学校的师生是意识形态理论宣传教育主阵地的主力军,是争夺青少年“人心”的主力军,其理论教育影响力巨大。对此,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指出,“党校必须姓党”,必须把这一点贯穿在党校教学、科研等办学活动的全过程;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等学校担负着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占领理论思维制高点的主力军。习近平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增强文化自觉、自强、自信意识,积极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16〕。这已经成为意识形态领域打基础谋长远的紧迫任务。

文艺工作者,是通过各类文化艺术作品影响和塑造民众意识形态观念的主力军。习近平在文艺工作者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文艺能够引领一个时代的风尚与精神,文艺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努力创作符合时代精神的伟大优秀作品;牢记中国精神这一中国文艺之魂,牢牢把握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这个文艺创作之魂〔17〕。

(二)重点方向:强化互联网思想理论引导

意识形态建设作为国家的一项思想舆论重大传播工程,需要借助、图书、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各种媒体手段,当代新兴媒体依托互联网技术,具有运用大众化、表达匿名化、传播高速化等特点,形成了人人成为自媒体,事事成为发声场,全民发声和各种话语体系不断涌现的舆论格局,互联网已然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在互联网这个意识形态战场上,我们能否构建出一套防卫体系和“征战人心”的方式方法,能否掌握主动权,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18〕。

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网络传播和舆论生态的新格局,习近平发表了关于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系列讲话,分析了互联网技术和形态的发展对新时期意识形态工作形成的挑战,对在新媒体空间中争夺管理权和舆论主动权的宏观思考、战略部署和政策主张,强调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把应对互联网挑战作为创新和发展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的重点方向。习近平指出:“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因此对建设性意见要及时吸纳,对困难要及时帮助,对不了解情况的要及时宣介,对模糊认识要及时廓清,对怨气怨言要及时化解,对错误看法要及时引导和纠正。”〔19〕只有这样才能牢牢巩固和抢占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才能适应中国由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的新环境变化。

综上所述,习近平立足于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从宏观上创新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从微观上对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具体领域、工作安排做出了详细部署,进而形成了完整意识形态建设理论,这是指导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行动指南。

〔参 考 文 献〕

〔1〕付欣.论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新发展〔D〕.沈阳师范大学,2017.

〔2〕童世骏主.意识形态新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91.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3.

〔4〕习近平.引导我国人民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底气〔J〕.党政视野,2014,(02).

〔5〕鲁言:意识形态工作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J〕.红旗文稿,2016,(06):24-27.

〔6〕習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0.

〔7〕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7,(11):4-23.

〔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6.

〔9〕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5.

〔10〕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2.

〔1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39.

〔1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4.

〔1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5.

〔1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7,(11):4-23.

〔1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6.

〔16〕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J〕.乌蒙论坛,2016,(03):1-11.

〔17〕付欣.论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新发展〔D〕.沈阳师范大学,2017.

〔18〕石云霞.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新发展研究〔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5,(02):16-22

〔19〕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J〕.中国应急管理,2016,(04):12-16.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理论体系意识形态建构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建构游戏玩不够
构建图书馆知识服务理论体系的思考
英语语言学的理论体系与构建探讨
《文心雕龙》“通变”论主旨研究综述
初探管理会计在煤炭企业中的应用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