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德育中“感恩教育”渗透到中职语文课堂

2020-05-09赵婉竹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感恩教育德育教育

赵婉竹

摘 要:中职学校多为社会培养技术人才,崇德尚技,德育教育不可忽视。更新教育理念,通过多元化的教育策略和手段,改进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将德育中“感恩教育”渗透到中职语文课堂,彰显语文教学中的德育特色,实现“崇德”,实现教育中一直提倡的立德树人的目的,是中职语文的一项重要任务和使命。

关键词:德育教育 中职语文教学 感恩教育

一、新时代下德育中“感恩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1.中职生感恩意识和感恩行动的缺失

中职生由于家庭教育、成长环境影响带来的性格中的自私、自卑、对感恩的忽视等原因,对感恩理解的不深、行动中感恩的意识驱动性不高,导致有的孩子有一些“不良习惯”,甚至对家人、对自然、对社会持有一种冷漠、隔离态度。在这种错误价值观影响下的孩子很难真正实现健康全面的发展。[1]

2.中职生德育教育离不开感恩教育

“立德树人”是中职生教育的根本目的,“崇德尚技”中“崇德”也是排在第一位,而一个人的人生发展、幸福指数、对国家对他人的贡献值也都和感恩密不可分。情绪理论家海德韦纳则提出“感恩应该是受惠者通过内在动机把自己的状况归于他人的努力或行动。”当一个人能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不用狭隘自私的眼光去看,而是报以感恩的心态和行动重新考量,那他的内心会获得一种平衡,并且会拓展人生的格局。[2]

3.中职语文与感恩教育有效融合的可能性

德育教育是中职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着力点,是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形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语文本身也有着人文性的特点,在感恩教育中具有天然的优势。“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识恩、知恩、感恩、报恩以至于施恩的人文教育。”中职语文教材的人文性较强,可以为感恩教育提供丰富的素材,这也是中职文化课中语文教学更利于德育的渗透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中职语文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多样化,更便于感恩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如果能合理渗透、有效整合,会在感恩教育方面取得有效的作用。[3]

二、新时代下德育中“感恩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性策略

1.課前准备:典型感恩素材的挑选

(1)感恩祖国。《我爱这土地》文字里深沉的情怀,以生死都眷恋土地的鸟作比,抒发了真挚的爱国情怀。

(2)感恩亲情。《合欢树》中史铁生通过写合欢树追忆母亲,通过母亲对“我”的爱,以及“我”对母亲的情感变化,体现了母爱的伟大和“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和痛楚。[4]

(3)感恩生命。《世间最美的坟墓》描绘了世界文豪托尔斯泰的墓“逼人的朴素”,背后是对托尔斯泰的无比敬仰之情,对生命的尊重。

(4)感恩自然。《边城》描绘了一幅乡村风俗画,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洋溢着相依为命的祖孙亲情,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美好人性的感叹。《荷塘月色》借景抒情,描绘了“月色下的荷塘”,如诗如画,情境幽远。

(5)感恩他人。《士兵突击》中“不抛弃,不放弃”的扣人心弦的情节,演绎了一段意气飞扬的军旅故事,表达了生死与共的战友情。《师说》针对魏晋以来的门第观念和“耻学于师”的坏风气,抨击时弊,弘扬师道,发扬新风,其中也包含对教师的尊重。

2.课中体验:感恩教育的学习

“感恩教育如果没有情感体验,只是肤浅的教育。只有创设情境,让学生真切体验,才能激发学生真正的感恩情绪体验。”课堂上,可以创设情境,加强情感体验,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加强对感恩的理解。

中职语文教材阅读与欣赏模块中,《我爱这土地》可以引导学生反复配乐朗读诗歌,从理解写作背景和体悟作者感情中理解爱国情感,结合现实,感恩祖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我的母亲》《合欢树》这样的散文可引导学生讲述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故事,并通过相关的视频播放,加强情感体验,从现实情感出发,在心理上引发学生的共鸣,进而能体谅父母、孝顺父母;《世间最美的坟墓》可以通过比较阅读的方式,将宏伟壮观的墓和托尔斯泰的墓比较,加深对“朴素的墓”背后含义的理解,感恩生命;《荷塘月色》《边城》可以侧重对文中美景的、自然风光的欣赏,说说家乡,谈谈故乡,感恩自然;《士兵突击》侧重通过故事来感悟“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真诚待人,感恩朋友;《师说》侧重体会尊师重道从古至今的重要性,感恩老师。[5]

除此之外,在中职语文教材口语交际模块中,可通过互换角色的方式,在演练中学会礼貌行为和用语,换位思考,在合理处理人际关系中进行感恩教育;应聘交际技巧部分,可模拟应聘场景,换位体验应聘的种种情况和感受,模拟过程中加强职业道德方面的引导和学习,加强感恩职业的教育,对职业心存敬畏,有担当意识,明白小我与大我的关系,敬畏之中心存热爱。[63]

在中职语文教材写作模块中,寻人启事部分不仅引导学生掌握应用文的写作方式和格式,更注重引导学生要有一颗善良的心,感恩生命、乐于助人、感恩他人;文章修改部分可设置成学生是小老师,体验老师的心境和立场,提高学生尊师重教的品质,感恩教师。

3.课后深化:感恩行动的延续

课后可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感恩活动,及时反馈、认可、总结,将感恩的观念内化于心的同时,外化于行。

结语

在语文教学中,不断改进、创新教学方法的同时,注意梳理、深化教学内容,将感恩教育融入其中,引导学生心存感恩意识,并将感恩行为落实到行动中,努力实现立德树人的任务,为社会培养健康、全面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2]董蓓菲.语文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扈中平.现代教育理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王尚文.中学语文教学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白金声.语文德育渗透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6]曹明海,钱加清.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中职语文教学感恩教育德育教育
浅论中职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有效融合
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途径探析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行为导向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强化系列主题班会 促进学生人生发展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如何打造中职高效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