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的小学德育教育探索

2020-05-09麦燕兴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探索德育教育新形势

麦燕兴

摘 要:随着教育领域不断发展,新形势下对小学德育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要求学生不仅能够提高道德意识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同时还需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形成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实际德育教育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也是阻碍新形势下探索德育教育的根源。为此,教育者需要进一步理解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对教育者本身以及对学生的基本要求,随后从日常教育中发现细节问题所在,并找到相应解决法方法,发挥出德育教育应有效果。

关键词:新形势 小学 德育教育 探索

德育教育是小学阶段发展学生“德体智”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今后学习高等教育的基础。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道德意识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关键时期内,教育者不能再以传统方式教育学生,否则无法跟上新时代的步伐,而应该大胆摈弃旧式思想,寻找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设计出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案以扩大实际教育成果。同时,教育者应把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放在首要位置,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时期的学生正处于形成自身思想品质体系的初始阶段。在这个阶段内,学生接受到的任何思想都可能成为学生后续形成完整思维模式的基础,若学生没有接受到正确道德思想或者接触过多不良思想,那么学生很有可能会自主形不利于自身发展的思维模式。同时,人才的培养一方面需要不断学习技术,另一方面需要提升相应思想道德水平。尤其对于思想道德,若思想道德跟不上技术水平的提高,就会导致技术滥用、人才流失等情况。而学校属于人才培养机构,在展开教学活动时,必须着重培养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人生价值观,进而为国家挖掘潜在技术人才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1]

二、当下小学德育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1.学校过于重视学生成绩

大部分学校过于重视学生成绩,而忽视对学生道德方面的培养,只要学生成绩优异,一些不良行为,学校甚至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实际上,忽视德育教育对学生的长期发展有严重负面影响。学生无法正确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要求,进而阻碍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正确价值观。[2]

2.教育观念过于保守

几乎所有学校都会设置关于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的课程,但大部分教师并没有加以重视,在课堂上只是以传统教学模式,向学生讲解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并没有结合生活实际做出合理解释,整个课堂也只是走走形式而已,不仅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低下,而且学生的积极性也受到打压。为改善这种现状,教师必须抛弃传统思维方式,重视德育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3.目标不明确且形式单一

即使学校和教师重视对学生道德观念的培养,但实际问题依旧无法解决。因为学校没有明确各个阶段的培养计划,并且培养形式单一,除课堂教师讲解外,没有展开其他活动,导致教学质量无法进一步提升。

三、寻找德育教育的正确方法

1.转变教学观念

旧式教学思维已经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德育教育的基本要求,若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必须大胆摒弃传统教学观念,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教育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人生价值观。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

小学阶段,学生具有充分好奇心,并且具有一颗爱玩的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并展开相应教育性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积极性,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思想道德。例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植树节、儿童节、雷锋日等节日展开相应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植树节当天展开种树活动,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种下一颗幼苗,并进行浇水、固土等防护过程,进而帮助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师也可以在雷锋日展开“做好事”活动,让学生在一天时间内去帮助身边的人,随后第二天分享自己心得体会,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进而形成帮助他人的良好道德意识。

3.展开小组合作模式

小组合作是新形势下被广泛运用于教育领域的创新教学方式之一。教师可以通过四人一小组的形式将全班分为若干组,并设立组长。随后,将小组模式与日常教学、活动、纪律管理等相结合,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同时还能减少教师工作量。例如,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一道题目分发至各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用不同方法解决。为寻找不同方法解决题目,小组内部必定会进行交流和讨论,最后得出最佳结果。在交流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能够进一步了解对方,有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友谊,帮助学生养成互帮互助的良好意识。在日常卫生打扫中,组长必须合理分配任务,才能尽快将卫生打扫完毕,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锻炼到组长的协调能力,同时還提高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3]

4.制定合理班级制度

课堂上的口头讲述和活动的展开只是帮助学生形成内在动力,而要进一步提高德育教育质量并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还需要通过班级制度来形成外在动力。没有相应制度,学生在课堂上不可能完全遵守课堂纪律,在日常校园生活中也无法形成完善的道德意识。教师可以先为班级设立一个共同目标,例如每周一的全校大会上得到班级红旗勋章。再以共同目标为基础,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班级制度,如班级卫生方面,每次放学后地上不能有任何明显垃圾;课间活动方面,不能出现打架斗殴的情况;日常生活方面,见到老师要及时问好等。通过这些制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正确思想道德。同时,教师需要将奖罚制度与小组合作模式相结合,将小组日常表现与小组每月的奖励相挂钩,对于表现优异的小组给予适当奖励,并鼓励表现偏差的小组,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性,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正确价值观。

结语

新形势下,德育教育已经成为小学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着重考虑的因素之一。为确保德育教育能够跟上时代步伐,教育者必须充分意识到传统教学观念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下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并寻找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随后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在日常校园生活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并形成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陈乃选.关于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8(30):78-79.

[2]方吉庭.关于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的探索[J].学周刊,2016(33):126-127.

[3]陈晔.关于小学德育教育管理的几点思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08):53.

猜你喜欢

探索德育教育新形势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新形势下“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