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例樱桃谷种鸭坦布苏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治

2020-05-09王传禹严红亚

云南畜牧兽医 2020年1期
关键词:鸭群禽流感核酸

王传禹,严红亚

(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

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属于黄病毒科( Flaviviridae )黄病毒属( Flavivirus)恩塔亚病毒群。黄病毒属的病毒主要是虫媒病毒,其中常见的有日本脑炎病毒(JEV)、登革热病毒、西尼罗病毒、黄热病病毒和圣路易脑炎病毒等人畜共患传染病病毒[1]。坦布苏病毒基因组为单股正链 RNA,基因组全长约为11kb[2]。鸭坦布苏病毒病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主要引起种(蛋)鸭采食量及产蛋量急剧下降,出现瘫痪和神经症状,商品肉鸭感染表现共济失调、瘫痪、体质消瘦。产蛋期樱桃谷母鸭感染坦布苏病毒发病其临床症状往往与禽流感、禽副粘病毒和某些腺病毒类似,均以鸭群采食量、产蛋率下降、低致死率为特征。在云南省关于蛋(种)鸭坦布苏病的病例未见报道,部分养殖户对该病的认识不足,诊治亦不够及时,容易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2019年9月,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养禽与禽病研究所接诊一起产蛋期樱桃谷母鸭感染坦布苏病毒发病的病例,现将相关情况报道如下,为临床诊断此病提供参考。

1 发病情况与临床症状

宜良县某鸭场,旱地圈养的樱桃谷种鸭4200只,8月龄。养殖户介绍,起初发现其中几栏鸭拉绿色稀便,采食量下降,随后产蛋率急剧下降,有的栏舍几天时间产蛋率从90%下降到30%左右,产蛋下降后蛋壳颜色质量和之前没有变化,每天有1~5只病鸭死亡。鸭群在开产前免疫过禽流感(H5+H7)三价苗、新流(ND+H9)油乳剂疫苗、鸭瘟疫苗,未做过坦布苏疫苗。发病后用抗病毒中药、多种维生素等药品进行拌料、饮水,治疗效果不明显,一周后到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求诊。现场观察鸭群精神状态尚可,发现少数鸭行走不稳,双脚双翅挣扎,容易翻滚,个别站立不稳、瘫痪。剖检发现卵巢充血、出血,卵泡变性、破裂,脾脏肿大,其他脏器无肉眼可见变化。

2 实验室检测

2.1 细菌分离培养

无菌操作取肝脏、变性卵泡及输卵管内容物病料,接种到普通琼脂培养基、鲜血琼脂及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置于37℃培养箱中培养24~48h,结果未见细菌生长。

2.2 主要疫病血清学抗体的检测

随机采血16份,分离血清,血凝抑制试验(HI)进行ND、H5、H7、H9抗体的检测。标准抗原:禽I型副粘病毒(NDV,LaSota株)、禽流感H5N1(Re-8株)、禽流感H7N9(Re-1株)、禽流感H9N2(F株),均为哈尔滨维科生物公司提供。HI抗体平均效价的计算:HI抗体平均效价(log2)=∑xn/∑n (x表示HI抗体效价,n表示该效价的血清份数);抗体离散度(变异系数CV)=标准偏差/平均值×100%。鸭群抗体检测结果见表1。

表1 鸭群ND、H5、H7、H9抗体检测结果

2.3 主要疫病病原核酸的PCR检测

采集样品,按照基因组RNA提取试剂盒说明书提取样品RNA,进行A 型流感病毒M蛋白、NP蛋白、禽I型副粘病毒(NDV)、鸭坦布苏病毒的RT-PCR检测。A 型禽流感病毒引物的合成参考国家农业行业标准[3],新城疫病毒(NDV)的特异性引物由本实验室设计并合成保存;鸭坦布苏病毒上游引物[4]5′-GCGGATAAAGAGGACGA-3′、下游引物5′- ATTGCACCAGCAGTCTATG-3′由昆明硕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成。试剂盒提取核酸、RNA反转录、PCR扩增、凝胶电泳检测、拍照。结果(图1):A 型流感病毒M蛋白、NP蛋白核酸阴性、副粘病毒(NDV)核酸阴性、鸭坦布苏病毒核酸阳性。

2.4 临床样品PCR产物检测分析

样品坦布苏病毒 RT-PCR产物经胶回收纯化后送昆明硕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测序,所得序列提交 GenBank数据库进行Blast比对分析,发现提交比对序列与GenBank收录的DTMUV序列同源性为88.35%~93.16%。从病毒的进化分类结果显示该核酸序列来源于DTMUV基因组(见图2)。

以上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检测病料为鸭坦布苏病毒感染。

S为组织样品;+为阳性对照;-为阴性对照

图2样品核酸序列Blast比对结果

3 诊断与防治

3.1 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等流行病学特点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诊断该樱桃谷种鸭群发生的是鸭坦布苏病毒病。

3.2 防治措施

(1)紧急接种。使用某公司生产的鸭坦布苏病毒灭活疫苗对鸭群进行紧急接种,1mL/只胸部肌肉注射。

(2)抗应激及预防继发感染。发病鸭群使用新欧多旺(多种维生素)+混感康(主要成分阿米卡星)+清温解毒口服液(药品用量按说明书使用)兑水适量,喷洒到饲料里投喂,1次/d,连用5d。

(3)消毒与隔离。用聚维酮碘和卫可(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粉)轮换使用对鸭舍和周围环境、饮水、用具等进行消毒;对出现神经症状无法正常采食的病鸭进行隔离,分开圈养。

3.3 效果观察

接种疫苗和用药第4天开始鸭群中瘫痪情况没有再出现,采食量开始增加,无死亡;第5天产蛋有所回升,第7天鸭群采食量恢复正常水平,产蛋率逐渐升高。

4 小结与讨论

(1)样品经实验室细菌分离培养,结果显示无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感染;主要疫病血清学抗体的检测结果, ND、H5、H7、H9抗体水平没有异常变化,A 型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RT-PCR检测结果均呈阴性,表明样品未感染上述病毒。鸭坦布苏病毒RT-PCR检测样品扩增后在483bp 处出现一条与阳性对照大小一致的电泳条带,样品PCR产物检测分析显示该核酸序列来源于DTMUV基因组,表明采集的样品感染了坦布苏病毒。该鸭群结合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检测结果以及针对感染鸭坦布苏病毒的防治措施与效果观察,可以明确该鸭场产蛋下降的异常情况是由鸭坦布苏病毒感染所引起的。

(2)鸭坦布苏病毒病自2010年4月在我国首次流行以来,给我国水禽业带来巨大损失。该病主要集中在种鸭和蛋鸭养殖比较密集的福建、浙江、安徽、河北、山东、江苏、广东、广西等沿海养鸭地区,目前大部分养鸭密集区都有该病发生[5]。此病例的诊断,可显示鸭坦布苏病毒病已传入云南省主要水禽养殖区域,养殖户应对该病引起重视,及时采取防控措施,避免因感染鸭坦布苏病毒而造成经济损失。本报告从该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方法及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为临床兽医工作者诊断此病提供一定的依据,为该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3)该病一年四季均能发生,尤其是秋冬季节发病严重。饲养管理不良、气候突变等也能促使该病的发生[6]。在临床实践中,该病的蛋(种)鸭临床表现与某些亚型的禽流感、新城疫等病毒感染很相似,诊断需要进行实验室检验,以免误诊。坦布苏病毒属于虫媒病毒,流行病学特征提示该病可经蚊子等媒介传播、种蛋垂直传播,带毒水禽在不同地区调运能引起该病大范围快速传播。预防首先要制定和执行切实可行的生物安全控制措施,加强饲养管理,保证优质的营养饲料,减少应激因素,定期消毒,在坚持免疫的基础上做好灭蚊、灭蝇等工作,防止野鸟与种鸭接触,是防控该病的关键所在。发病后除紧急免疫外,采用对症治疗,防止继发感染对后期产蛋恢复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鸭群禽流感核酸
全员核酸
核酸检测点上,有最可爱的平江人
第一次做核酸检测
鸭感染鸭瘟病毒的症状与防治
咋用信号调教鸭群
冬季“噪鸭”可以提高产蛋率
核酸检测
艾叶烟熏法能预防人禽流感
鸭群中的鸵鸟
禽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