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降钙素原对血流感染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

2020-05-09冯丹丹吴建浓汪仕栋王妍妍干铁儿邢茜江荣林

浙江医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截断值抗菌血流

冯丹丹 吴建浓 汪仕栋 王妍妍 干铁儿 邢茜 江荣林

血流感染是住院患者的死亡原因之一,其死亡率高达40%~50%。近年来,由于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广泛应用、人口老龄化及大量侵入性诊疗技术的开展,血流感染发生率逐渐上升[1-3]。由于血流感染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因此早期识别且准确评估患者病情仍是一大挑战。目前临床上尚无感染性炎症的全能型独立诊断指标。临床医生常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血流感染的早期诊断,指导抗菌药物的经验性使用,但这些指标缺乏特异性[4]。早期诊断血流感染对及时指导治疗非常重要。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Assicot等[5]在1993年发现的一种新型炎症指标,它是降钙素的前体蛋白质。在健康个体中,PCT水平很低(≤0.1ng/ml);但当发生严重感染时,血清PCT水平明显升高,当感染控制后又随之下降,且不受机体免疫抑制、激素及抗生素等影响,体内外稳定性好,易于临床观察[7]。PCT是临床早期诊断细菌感染的常用指标[8-9]。但是它能否成为血流感染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理想指标,仍存在争议。因此,本文就PCT对血流感染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作一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12月至2019年5月怀疑血流感染的482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出现血流感染的临床表现(如寒战、高热、无其他原因解释的休克等);(2)年龄≥18岁;(3)治疗及检查资料完整;(4)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妊娠或哺乳期妇女;(2)患有肾功能不全或肾衰竭者;(3)进入其他临床研究者;(4)不依从、不配合,易失访或拒绝参加试验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出现血流感染临床表现(如寒战、高热、其他原因不能解释的休克等)6h内(抗菌药物使用前)进行血培养及首次PCT、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检测;第3天再次检测患者血清PCT、WBC、CRP水平;同时计算48h PCT降低率,即(首次PCT水平-第3天PCT水平)/首次PCT水平×100.00%;使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系统(APACHEⅡ)对患者进行评分;记录28d预后情况。(1)血培养:使用法国生物梅里埃BACT/ALERT 3D全自动血培养仪和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检测。(2)PCT、WBC、CRP指标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使用血球计数仪和Elecsys 2010进行检测。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用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影响血流感染患者预后的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绘制ROC曲线分析PCT、WBC、CRP对血流感染的早期诊断效能及48h PCT降低率对血流感染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同时计算截断值、AUC、灵敏度和特异度。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流感染组与非血流感染组患者基本情况及血清PCT、WBC、CRP水平比较 依据国家卫生部2001年《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0],发生血流感染207例,无血流感染27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血流感染组 PCT、WBC、CRP 水平明显高于非血流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PCT、WBC、CRP早期诊断血流感染的效能 PCT早期诊断血流感染的截断值为2.61ng/ml时,AUC为0.83,较 WBC(截断值为 10.65×109/L,AUC 为 0.67)、CRP(截断值为70.90mg/L,AUC为0.73)高;其灵敏度为0.69,特异度为0.94,提示PCT对血流感染的早期诊断效能较高,见表2和图1。

2.3 血流感染死亡与存活患者基本情况及血清PCT、WBC、CRP水平比较 207例血流感染患者28d后死亡48例,存活159例。死亡组APACHEⅡ评分、首次及第3天PCT水平均高于存活组,48h PCT降低率低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性别、年龄与首次及第3天WBC、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见表 3。

表1 血流感染组与非血流感染组患者基本情况及血清PCT、WBC、CRP水平比较

表2 PCT、WBC、CRP早期诊断血流感染的效能

图1 PCT、CRP、WBC早期诊断血流感染的ROC曲线

2.4 影响血流感染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以28d死亡为因变量、表3中P<0.05的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首次PCT水平(OR=1.12,95%CI:1.04~1.20,P<0.05)、48h PCT 降低率(OR=0.89,95%CI:0.85~0.94,P<0.05)、APACHEⅡ评分(OR=1.36,95%CI:1.22~1.51,P<0.05)是血流感染患者28d死亡的影响因素。

2.5 48h PCT降低率对血流感染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48h PCT降低率预测血流感染患者预后的灵敏度为0.72,特异度为0.83,AUC为0.87,截断值为40.16%,见图2。

图2 48h PCT降低率预测血流感染患者预后的ROC曲线

3 讨论

血流感染病情发展迅速,抗菌药物的使用必须遵循及时、有效、足量的原则[11]。不合理的抗菌药物治疗可增加血流感染患者的病死率[12]。对于严重感染的患者,在出现休克征象0.5h内给予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其生存率可达82.7%;但是每延误1h,病死率增加7.6%[13]。因此,早期识别血流感染并给予及时、准确的治疗,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Endo 等[14]、Sakr等[15]研究发现,PCT 早期诊断感染的准确率高于CRP。Yang等[16]认为对于非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患者,PCT、CRP均可以用来鉴别血流感染与非血流感染。但在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患者中,仅PCT能用于两者的鉴别,CRP则不能。本研究结果与上述研究基本一致,血清PCT水平早期诊断血流感染的AUC较WBC、CRP高,诊断性能较好。PCT早期诊断血流感染的截断值为2.61ng/ml,灵敏度为0.69,特异度为0.94。Mauro等[17]研究表明,血清PCT水平诊断血流感染的截断值为2.0ng/ml,灵敏度为0.75,特异度为0.90;与本研究结果非常接近。Theodorou等[18]研究发现,血清PCT水平诊断血流感染的截断值为0.7ng/ml,AUC为0.99,灵敏度为0.92,特异度为1.00;与本研究结果差距较大。分析原因,可能与患者出现感染到就诊时间的长短、医院获得或社区获得、研究对象的年龄分布、基础疾病、免疫状态、病原菌种类、病原菌耐药程度等因素有关[18-20]。但是血清PCT对血流感染的早期诊断、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和细菌耐药发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21]。

表3 血流感染死亡与存活患者基本情况及血清PCT、WBC、CRP水平比较

血流感染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对医患双方均非常重要。一方面,通过评估结果及时加强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避免或减少脏器功能受损;另一方面,能及时与患者及家属进行良好沟通,避免因患者预后不良而导致医患矛盾。APACHEⅡ评分是评估病情严重程度评分系统,目前在重症医学科应用较为广泛[22],但是指标较多,评估较为繁琐,在其他科室推广较为困难。相关研究提示,PCT水平及动态变化能很好地预测血流感染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21,23-24]。本研究结果也发现PCT水平越高,患者预后越差;48h PCT降低率越高,预后越好。当48h PCT降低率≥40.16%时,对28d生存情况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建议对血流感染患者动态监测PCT水平。如果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后,血流感染患者48h PCT降低率未达到40.16%,应考虑患者是否存在潜在感染灶、是否在人工植入装置上形成生物被膜、抗菌药物使用是否合理等。

综上所述,血清PCT早期诊断血流感染的效能优于WBC、CRP。动态监测血清PCT水平有助于评估血流感染患者的预后。但本研究仅观察了患者首次及第3天PCT变化,动态监测时间相对较短,样本量相对较小,细菌耐药性也可能不同,在后续研究中将延长动态监测时间、增加样本量,同时研究耐药菌与非耐药菌PCT的差异及PCT动态变化对抗生素应用的指导价值。

猜你喜欢

截断值抗菌血流
什么是抗菌药物?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的研究进展
ROC曲线在河源市新生儿G6PD缺乏症筛查截断值中的应用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异常糖链糖蛋白不同截断值排查肺癌的作用分析
夏季养鸡 可用蒲公英抗菌消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