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智移云”、产教融合背景下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分析

2020-05-06周建平许捷吴小蕾

商业会计 2020年7期
关键词:大智移云会计专业产教融合

周建平 许捷 吴小蕾

【摘要】   当前,“大智移云”对会计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会计人才培养亟需转型,相关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亟待改进完善。文章从国家对会计人才转型的要求着手,以提升会计人才职业素养、关键能力为突破口,调研了新兴会计岗位的能力需求,总结了“互联网+会计”课程体系建设经验,重构了会计产教融合课程体系。

【关键词】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重构分析;大智移云;产教融合

当前,以“大智移云”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已经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如何紧跟信息技术发展,构建融合“大智移云”理念与新兴技术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从而培养符合“大智移云”时代需求的会计人才,成为摆在高校会计人才培养面前一道亟待破解的难题。

一、“大智移云”、产教融合背景下会计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的意义

(一)为深化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为应对以“大智移云”为代表的“互联网+”浪潮的冲击,2016—2018年,财政部相继发布了《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及一系列指引文件,明确要求会计以“业财融合”为核心,会计人才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结合会计人才培养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全国财政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18年发布了《会计专业教学标准》(修订稿)。摆在职业院校面前的重要问题是,会计人才培养如何适应“大智移云”时代的要求?新的会计专业教学标准如何执行?对上述问题的研究为深化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利于提高会计人才培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为指导高校会计人才培养实践提供行动指南

2019年10月,国家六部委发布的《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1]明确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同年11月30日,在“2019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对接会”上,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再次强调,以产教融合推进高等教育“质量革命”[2]。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结合会计转型的新情况,组织实施了会计人才培养改革的同行调研以及会计人才转型需求的企业调研,与用友等多家行业领先企业合作,在会计专业设立了以信息化为特征的“互联网+会计”方向。调查发现,当前高校会计人才培养还存在诸如符合“业财融合”能力要求的教学内容应用层次不高;职业能力达成度向传统财务领域倾斜;教师胜任会计转型的能力不足;教学内容层、业务层、教学设计层的“产教融合”体现不多等问题。上述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培养符合新时代需求的会计人才,为高校会计人才培养实践提供行动指南。

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需对接的岗位职业能力变化

“大智移云”背景下,新型商业模式、产业政策不断涌现,企业管理结构不断调整,会计岗位得以整合,衍生出了新型会计岗位及能力需求。结合会计岗位调研,以新型会计人才“分层+分型”框架[4]为基础,从会计信息的发生、生成到使用,按照会计信息流主要节点特征,可分为初级财务岗、前端财务岗、中端财务岗、高端财务岗四种类型(详见下页图)。

(一)初级财务岗应具备一人多岗、多岗兼顾的能力

小微企业由于部门或岗位合并度高、业务单一,对会计服务业务、服务战略的需求较少,企业财务需求的重点是报账、纳税。除部分企业专门聘请了少量的会计人员外,会计服务支持由代理会计服务企业(会计工厂)替代。因此,初级财务岗的主要职业面向的是会计工厂。随着会计智能化的发展,大量会计重复性劳动由机器替代,会计工厂对初级财务岗的需求已由做账、算账、报账、报税等主要业务转向企业注册(注销)、人工审核、社保服务、纳税筹划、合理理财、政策建议等人工智能暂时无法替代的领域。熟练运用财务软件,理顺业务数据的传递关系、生成关系,具备一人多岗、多岗兼顾的能力,是会计转型对会计专业岗位技能的必然要求,初级财务岗需要的是懂“IT”会“办事”的会计职业人。

(二)前端财务岗应具备跨部门“业财”支持能力

大中型企业部门或岗位业务细分度较高,业务复杂,对会计服务项目、业务需求较高(前端财务岗需求增加趋势明显)。随着会计智能化的发展,企业传统财务会计效率得以提高,會计(财务)人员可以腾出手协助企业助力具体经营项目,并向具体业务渗透,大数据也能为财务部门提供更加详尽的企业经营业务活动信息。前端财务岗将更多地接触会计相关业务活动或领域,包括项目(业务)流程、节点、内容、要求,清楚在哪些方面能为相应人员提供准确及时的服务,清楚服务的痛点难点。会计人员需进一步熟悉业务、项目的属性,及时掌握业务进度、项目状态、问题或困境;尤为关键的是需理清各部门在业务或项目中有哪些具体的财务信息需求,财务上能否提供相应的支持(不再是财务信息,而是将财务信息转换为对应的业务统计信息、分类加工信息、大数据分析信息),在此基础上才能为业务或项目提供具体支持。前端财务岗需要的是懂“业务”会“融合”的会计职业人。

(三)中端财务岗应增强系统支持、跨部门协同能力

首先,会计信息标准是企业会计智能化运行的关键,系统对应业务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等信息收集、传递、加工、反馈等标准的制定均与企业信息的集成息息相关。中端财务岗应理顺会计信息数据的形成、关联、传递关系所对应的具体业务、项目处理流程,熟知企业管理要求、具备系统应用能力。

其次,观念、能力和制度是跨部门协作的关键,部门协作中权责不明极易导致矛盾、推诿现象;除制度和企业经营理念外,非正式沟通往往是跨部门沟通协作的主要形式,因此“跨部门业务语言”能力是中端财务岗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中端财务岗需要的是懂“标准”会“沟通”的会计职业人。

(四)高端财务岗应提升会计职业判断、战略支持能力

首先,会计准则的原则导向增大了会计职业判断的空间,容易导致企业对不确定事项(资产减值、存货以及附注中出现的信息披露)选择有利于自身的会计政策从而获得业绩引发的财务舞弊风险。此时,会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不足容易导致会计判断错误从而埋下重大财务隐患,误导管理层决策。因此,以原则为导向的前提是会计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职业判断能力。

其次,高端财务岗需要对宏观经济环境、政策、经济周期波动进行预判洞察;分析企业未来发展的核心因素;针对企业的经营战略、计划提出合理建议,从财务、金融视角、以战略思维深度参与企业运营,并为企业创造价值,达成战略布局。高端财务岗需要的是會“判断”勤“思维”的会计职业人。

三、“大智移云”、产教融合背景下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分析

(一)会计人才培养目标需对接当前财务智能化发展、对接产业需求合理定位

首先,随着智能财务的发展,企业对传统核算型会计的需求将有所减少,而对新型会计(如业务财务、战略财务、管理会计等)的需求将增加。因此,高校需结合自身实际将智能财务的技术、理念融入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其次,同样是强调财务智能化,不同院校的培养侧重点应有所不同(详见表1),高校应结合自身特点、教学资源、师资条件恰当评估、合理定位,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以浙江沿海某高校2016级高职会计专业生源为例,培养目标为服务面向中小微企业,具备一人多岗、多岗兼顾、核算为主、管理为辅,能够运用信息化工具解决会计问题的会计人才,相对应的职业证书有两个(初级会计资格证书、ERP应用资格证书)。即培养目标定位于获得初级会计资格且懂得会计信息化工具应用的会计人才。

再次,随着财务智能化的不断发展,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侧重点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以该校2018级高职会计专业生源(互联网+云财务管理会计师方向)为例,培养目标为服务中小微企业,一人多岗,多岗兼顾,运用信息化工具解决会计问题,具有跨业务支持、部门协调能力的云财务管理会计人才,相对应的职业等级证书有两个(初级会计资格证书、初级管理会计师证书)。即目标定位于获得初级会计资格且具备协助管理者做好经营管控、支持的会计人才。

最后,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财经服务类企业在推进落实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促进高水平技能人才培养方面也在做诸多尝试。当前教育部1+X证书制度已开展实施第三批试点工作,截至目前已有7家企业获得相应资质,如表2所示。

随着“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在高校的普及,作为产教融合的新动向、新模式,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引入必将带来人才培养的结构性调整。技能等级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选取、培养目标的定位、教学内容的融入是高校在学历教育过程中需要正面回答的问题。高校要结合自身情况、对接产业需求,合理定位培养目标。

(二)“互联网+会计”课程体系构建需结合行业对接“大智移云”理念、新兴技术

课题组于2019年12月利用Python工具,抓取百度“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关键词页面,提取到9省24所高职(含专科)院校2018—2019年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效数据;对会计转型(管理会计)类课程、“大智移云”等新兴技术(会计信息化)类课程进行整理,如表3所示。

统计结果表明,24所院校开设的会计转型、新兴技术类课程在2—9门之间,均开设课程4.7门,开设4门以上课程院校占总数的62.50%;开设学时占总开课计划学时比重介于5%—25%区间范围,均占比11.44%,总体比例偏低。

此外,课题组于2018—2019年对浙江、安徽、湖南、山西、陕西共计5省14所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结合表3数据,汇总共计38所高职院校开设新兴技术(会计信息化)类课程情况,如下页表4所示。

各校课程开设情况虽差异度较大,但却存在共性特征,即各校缺乏新兴技术类课程或没有开设相关课程的情况较为普遍。当前各校已开设的课程大多为传统会计智能化相关课程,而诸如财税共享、智能财税、财务云智能技术应用、财务共享流程管理与设计、财务共享业务处理等新型会计课程较少涉及。

“大智移云”背景下,会计人员利用财务、业务数据实施分析已成常态,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对接“大智移云”理念、新兴技术,是会计人辅助企业经营决策、参与企业管理活动的前提。

(三)“互联网+会计”教学保障需对接人才培养质量,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不论是从专业财务软件的应用方面,还是从教师专业能力的倾向方面,各高校现有教学保障与会计人才培养的真正转型尚有一定差距。当前,高校支撑“互联网+会计”的会计软件落后于行业实际的情况较为普遍。从财务软件模块应用来看,依旧偏重于“核算”,核心模块如MRP运算、ROP运算较少涉及。从会计转型、业财融合的发展来看,财务共享中心模式自2008年提出至今已发展多年,但配置相关软件且应用于教学实践的院校寥寥无几。究其原因,与高校的办学理念有关,更与会计教师的专业能力有关。首先,教师在业财一体、财务共享类企业的经历较少,对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实施、延展,财务向业务提供支持、克难攻坚的做法没有深刻体会。教学理念停留在做账、算账、报账、分析、决策的事后业务或决策支持上,对事前、事中财务向业务或战略提供支持的教学能力准备不足。其次,多数教师为单专业(会计)背景,往往对某一领域较为熟悉,而对跨学科、多专业内容缺乏经验,容易导致教师授课偏向于业务熟悉领域,弱化对某些领域的教学,学生能力的达成向传统财务领域倾斜。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教职[1998]1号)文件已发布多年,然而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偏学历化”、院校教师实践能力提升效果不佳、企业兼职教师教学能力难以提升等问题依旧普遍存在。

以上问题仅依靠学校自身力量很难解决。高校应紧扣“产教融合”办学主线,结合行业特点,围绕培养目标,积极引入产教融合实体,深化合作,补齐短板,对接人才培养质量,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才能更好地培养新时代所需的会计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 1 ] 《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正式公布[EB/OL].2019-10-1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7057962211972397&wfr=spider&for=pc.

[ 2 ] 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以产教融合推进高等教育质量革命[EB/OL].2019-11-3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1612965715329860&wfr=spider&for=pc.

[ 3 ] 袁奋强,王志华.新型会计人才“分层+分型”培养框架构建——基于供需矛盾与创新驱动视角[J].财会通讯,2019,(19):44-49.

[ 4 ] 司玉娟.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培养ERP创新人才的实践研究[J].商业会计,2019,(04):128-129.

猜你喜欢

大智移云会计专业产教融合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会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学的融合方式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优化策略
会计技能大赛对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分析
廊坊智慧城市建设思考
“大智移云”助力河北产业升级
基于“大智移云”技术的C2C网络交易税收征管创新措施探讨
“大智移云”时代企业财务共享业务流程再造研究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