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比较中领悟表达秘妙

2020-05-06林燕

小学教学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季老夹竹桃季羡林

林燕

【摘要】语文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成为文本表达秘妙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在教學季羡林先生的经典散文《夹竹桃》一文时,笔者尝试运用比较教学法组织课堂教学。学生在一次次比较中,真正领悟了文本“对比衬托”“动静结合”“托物言志”的表达秘妙。这样的比较教学提升了学生的言语智能,凸显了语文教学“意图本位”价值核心。

【关键词】比较 表达秘妙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样的课程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不仅是一个洋溢着情趣的情感之旅,更是一个充满着智慧的挑战之旅。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应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语文学科最需要学生去发现、研究、探索的是什么呢?是文本的表达秘秒,即文本“怎么写的”和“为什么这样写”。这也正如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所说:“我们教学生学习一篇篇课文,不能止于读懂课文‘说了些什么,更要琢磨课文‘是如何表达的‘为何要这样表达而不是那样表达‘我会如何表达,如此便获得了一种‘言说的方法、能力与智慧,即言语智能。”

如何让学生成为一个文本表达秘妙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呢?在教学季羡林先生的经典散文《夹竹桃》一文时,笔者尝试运用比较教学法组织课堂教学,学生在一次次比较中,真正领悟了本文的表达秘妙,提升了言语智能。

一、品读“韧性”,在比较中发现“对比衬托”之妙

《夹竹桃》一文的第3、4自然段主要写了夹竹桃的韧性。其中第4自然段直接描写夹竹桃的韧性,字里行间,处处可见韧性。特别是双重否定、排比、反问等修辞方法的运用,更把韧性写得真切深入,引人入胜。有意思的是,本文的第3自然段,作者整整写了183个字,足足写了14种花之多,却只字未写夹竹桃。这一自然段难道是多余的吗?不,这恰恰是作者的匠心独运。第3自然段先写那么多的花儿美则美矣,但都只能花开一季,缺乏韧性,而第4自然段写夹竹桃能花开三季,持久顽强,如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凸显了夹竹桃韧性的可贵。可以说,写夹竹桃“韧性”的这两个自然段,对比鲜明,相映成趣,甚是巧妙。根据文本这样的表达特点,于是进行了本课的第一次比较教学。

在学生重点品读第4自然段时,适时引导学生联系第3自然段进行比较性阅读,学生从中领悟了“对比衬托”的表达之妙。

师:还记得课文哪一自然段直接写了夹竹桃的韧性吗?

生:第4自然段。

师:快速把书翻到第97页,仔细默读第4自然段,画出最能体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圈出重点字词写写体会。

(生充分自读圈画批注)

师:你从这一自然段的哪些字里行间感受到了夹竹桃的韧性?让我们来分享同学们的发现和思考。(根据学生交流,相机出示句子并指导)

生:我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句话中的“无不奉陪”体会到夹竹桃很有韧性。

师:它都奉陪了多长时间?

生:“从春天一直到秋天”,真是无日不奉陪。

师:它都陪了哪些花?

生:“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特别是从“一直”看出夹竹桃奉陪了很多种花。

师:它到底奉陪了哪些花呢?请你联系第3自然段,报一报它曾经奉陪过的花的名字。

生:迎春花、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夜来香、玉簪花、菊花。

师:足足有14种花之多,它真是无花不奉陪!它是如何奉陪这么多的花的呢?让我们联系第3自然段,来对比着读一读。推荐一位同学来读其他的花,我们来读夹竹桃。(出示配乐读)

生1: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春的消息。以后接着来的是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院子里开得花团锦簇。

生(齐):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生1:到了夏天,更是满院生辉。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

生(齐):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生1:一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则在秋风中怒放。

生(齐):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师: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夹竹桃默默地绽放着,绽放着…… 夹竹桃就是这样的无不奉陪,就从这样的无不奉陪中,你读出了这是怎样的夹竹桃?

生1:持之以恒。

生2:始终如一。

生3:奉陪到底。

师:这样的持之以恒、始终如一,不正体现了夹竹桃的韧性吗?读到这里,你明白第3自然段用183个字,写了14种花,却只字不提夹竹桃,是为什么了吗?

生:通过对比衬托夹竹桃花期长,有韧性。

师:是啊,不比不知道,一比真奇妙,让我们把第3、4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把夹竹桃可贵的韧性珍藏在我们的心间。

(生有感情齐读第3、4自然段)

如此,围绕“韧性”这部分内容,师生进行深入品读。在学生潜心会文,圈画批注,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顺学而导,精要点拨。对比第3、4自然段,学生自己发现了“韧性”写法上的独具匠心。如此,学生不仅读出了夹竹桃“韧性”的内涵,而且读出了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情感,还读出了作者对比表达的巧妙,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积累内化了这部分语言。

二、美读“幻想”,在比较中习得“动静结合”之妙

本文的第5自然段,作者先写月下美妙的情境,诗一般的语言带来美妙的情境,那如水的月色,醉人的芳香,尤其是夹竹桃的影子模糊迷离,如梦如幻,无不令人陶醉。就在这样的情境中,季老浮想联翩,产生了一次又一次美妙的幻想。在季老的笔下,月光下的夹竹桃成了“地图”“荇藻”“墨竹”,每一幅画面都是那样的美妙奇特,活灵活现,令人拍案叫绝。季老到底是如何来写这三次幻想的呢?学生能发现季老的表达秘妙,并学以致用,提升言语智能吗?于是,笔者组织引导学生们进行了本课的第二次比较学习。

师:在月下美妙的情境中,季老产生了哪些幻想?请你速读,圈一圈关键詞。

生交流(地图、荇藻、墨竹)。

师:在这三次幻想中,你最喜欢哪一次幻想?把它美美地读给同桌听,让他(她)好像看到了这一幅活的画。

(同桌美读)

师:谁来读给大家欣赏?

(3位学生分读3次幻想,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欣赏)

师:感谢这3位同学用朗读带给了我们美的享受!也感谢季老妙笔生花,写出了这一次次幻想。(出示三次幻想)季老到底是如何来写这三次幻想的呢?仔细默读,看看这三次幻想在写法上有没有什么共同之处?

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

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

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学生交流(先写幻想它是什么,真的出现什么,也可写一下静态;再抓住动态来写,写得活灵活现)。分组对比读,体会这样的写法。

师:在这美妙的境界里,如果展开你的想象,用上季老的写法,相信你也能写出一幅幅活的画。请同学们拿出笔,把自己的一次幻想写在课文下面的空白处。(配乐学生练笔。教师巡视。)

“我幻想它是                                   ,它居然就是                           。                                               。

“我幻想它是                           ,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                          。                                               。

“我幻想它是                                    ,我就真看到                          。                                               。

(生在配乐中练笔)

师:下面我们来分享同学们的奇思妙想。

生1:我幻想它是夜空,它居然就是夜空了。飞过的萤火虫就是划过的流星。

师:想得奇,写得妙,为你点赞!

生2:我幻想它是山峰,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座座山峰。这一座高大巍峨,那几座参差不齐。碰巧有几只蚂蚁爬过,那就是一个个登山者。

师:有静有动,动静结合,看来你真正学到了季老的写法。

生3:我幻想它是孔雀,我就真看到一只孔雀。微风吹过,这只孔雀竟然跳起舞来了。

师:真喜欢你奇特的想象!

生4:我幻想它是草原,它居然就是草原了。这一堆影子是沙丘,那一堆影子是平地,中间空白的地方是蒙古包。碰巧有几只虫子飞过,那就是草原上奔驰的骏马。

师:这样生动精彩的表达,令人陶醉。

生5:我幻想它是城堡,我就真看到一座城堡。这时,有两只萤火虫飞来,这就是提着灯笼巡逻的卫兵。

……

师:看来,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奇思妙想,读给你的同桌欣赏欣赏,发现有不满意的地方赶紧修改完善一下。

(同桌美读欣赏,修改完善)

“季老到底是如何来写这三次幻想的呢?”聚焦表达,学生在以上对比阅读中有了写法上的新发现。教师趁热打铁,营造情境,鼓励学生用上季老的写法,写出自己的奇思妙想。学生学以致用,充分仿写,写出了一幅幅活的画,令人赞赏不已。

三、补读“资料”,在比较中领悟“托物言志”之妙

本文“质朴而又典雅,率真而又睿智”,堪称季羡林先生的代表性散文。难怪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宗璞先生读了这篇散文后,写下了这样的评价:季羡林让《夹竹桃》绽放在自己独特的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里。他还称季羡林先生为“夹竹桃知己”。的确,花如其人,人如其花,季羡林先生托物言志,通过夹竹桃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追求与态度。这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秘妙,也是本文意蕴深远之所在。那么,如何让学生能真正领悟这一点呢?于是,课堂上进行了第三次比较教学,着重引导学生比较季羡林与夹竹桃的相似之处,从而使学生豁然开朗。

师:学到这里,我们已然明了“季羡林先生为何爱上了夹竹桃?”。

生:这样的韧性,又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师: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们许多的幻想,我们也爱上了夹竹桃。我们更爱上了这篇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的散文——

生:《夹竹桃》。

师: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宗璞先生读了这篇散文后,写下了这样的评价:季羡林让《夹竹桃》绽放在自己独特的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里。他还称季羡林先生为——

生:“夹竹桃知己”。

师:这是为什么呢?一起来了解了解季羡林先生的生平(出示图文资料,并引读):

留德十年,

钻研梵学,坚持一生。

文革遭难,

受尽折磨,不丢信仰。

学术大成,

三辞桂冠,宠辱不惊。

温家宝总理曾这样评价他:“季老最大的特点就是一生笔耕不輟……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丢掉信仰……”

季羡林说:“我非常平凡,没什么了不起的,如果我有优点的话,我只讲勤奋,一个人干什么都要有点坚韧不拔,锲而不舍……”

师:读着读着,你发现季羡林先生和夹竹桃是否有相似之处呢?

生1:有韧性。

生2:月光下的夹竹桃能引起我们许多幻想,季羡林先生的许多作品能带给人很多启发。

师:这可真是花如其人,人如其花,季羡林先生正是通过夹竹桃来表达自己的人生追求与态度,这种写法就叫“托物言志”,这也是这篇文章最大的写作秘妙之处。了解到这些,让我们把对季老的情感融入我们的朗读。

(生齐读结尾)

师:课后,想去读季羡林先生更多的作品吗?有兴趣的同学课外可以阅读季羡林的《清塘荷韵》《夹竹桃的传说》《季羡林自传》等。

通过深入品读本文,夹竹桃已然绽放在了每个学生的心间。言为心生,夹竹桃更绽放在季羡林先生独特的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里。为何称季羡林先生为“夹竹桃知己”?适时的图文资料的补充阅读,使学生对于“托物言志”的文本表达秘妙有了真切的领悟。教师的作用就在于让每一个学生真正走入文本,走近作者,走向更广阔的阅读世界。

正如歌德所说,“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有有心人得知,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所以,语文教学的价值核心要实现从“意思本位”到“意图本位”的转换,前者关注的是文本“写了什么”,后者关注的是文本“怎么写的”和“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才是语文教学的价值核心。如何凸显这一语文教学价值核心?不妨适时适度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让学生们在比较中有所探究,有所发现,有所收获。

猜你喜欢

季老夹竹桃季羡林
女孩嘴含夹竹桃拍照后中毒
夹竹桃
来而不往
来而不往
来而不往
咪咪(节选)
夹竹桃
又见季老
二十一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高标
看望季羡林老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