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李镇西遇见陶行知

2020-05-03江锦灵

江西教育B 2020年1期
关键词:李镇西李老师陶行知

江锦灵

成功的教育家或教师都是有相似和共同之处的。读了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和《陶行知教育名篇选》,对此更有深切的感受。李镇西和陶行知内心都有大爱,包括对教育大环境——生活的爱,对教育对象——学生的爱;都不迷信权威和理论;都把生活作为教育的基底和富矿,认定生活与教育是水乳交融的关系。他们的著作都在深层次上指向一个根源,然而在内容和风格上却各绽繁花。

教育与爱心如何画等号——读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

在没有读李镇西的书之前,总以为李老师是理论味十足的教育专家,让人产生距离感。但只要读过他的《爱心与教育》,这种认知一定会被颠覆,你会感动,还会情不自禁地“爱”上李老师,甚至想当一回他的学生。

李镇西老师当然也搞教研、搞学术,但他的作品一点学究气都没有,更没有枯燥的概念堆砌,全都是鲜活而又寻常的师生间的故事,拉家常一般把他的教育经历及经验娓娓道来。

那么,李镇西老师是真的缺乏理论基础吗?恰恰相反,他是拥有“师承”的,他继承并发扬了苏霍姆林斯基、叶圣陶、陶行知等中外教育家的优秀教育传统和理论,同时又强化了民主、科学、和谐的教育思想。他把吸收的理念、理论“勾兑”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融入每个教育细节。

通过阅读李老师转化学生、引领学生学习与成长的点点滴滴,可以清晰地悟出,他的教育行为是以爱心为前提的,而爱心又转化为有效的教育行动。他既有爱心,更有把爱心转化成教育方法的能力。正因如此,他才能把爱心与学识“制成”营养液,浇灌给学生,令其健康茁壮地成长。

读到李镇西老师和万同的故事,可以完整地领略到他是如何转化“后进生”的,无论是在指导思想上,还是在方式方法上,他都有独到之处。可以说,一名教师是否优秀,不仅要看他教的班级平均分是多少、升学率怎样,更要从他成功转化了多少“后进生”这方面来衡量,关注他“加长短板”的实绩。而李老师就是既关心“优生”,更心系“后进生”。如此,才是完整的教育;如此,方为真正的教师。

李老师并非“两耳不闻窗外事”“躲进小楼成一统”的教育理论家,他热切关注教育现状,面对不合理的教育现象,他会投以“匕首”和“枪”。他总会准确、理性、全面地看待问题,并提出独特鲜明且富有建设性的观点。

掩卷那一刹那,我的眼角泛泪,因为李老师是以真情来书写的,书写之前更是以生命来践行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不仅属于教育领域,对我们的生活也有诸多启示;不仅有理性的思考,还充盈着感性的流溢,展示了一颗赤子之心与众多纯真心灵之间的碰撞与融合。

教育与生活是同心圆——读《陶行知教育名篇选》

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以其赤子之忱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精神为中国教育探寻新路,以“甘当骆驼”的精神三十年如一日矢志不移,其精神为人所同钦,世所共仰。在閱读《陶行知教育名篇选》的过程中,仿佛有一位质朴务实的长者在对我谆谆教诲,他的语言是那么明白晓畅,毫无晦涩气息。从某种角度来说,他的话语体系与他创立并笃行的教育理论体系是异形同质的。

陶行知创立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在《生活即教育》一文中,他对教育做了精辟的阐述:“是生活就是教育;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是科学的生活,就是科学的教育,是不科学的生活,就是不科学的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由此理论延伸开去,就自然而然得出他的另一主张——社会即学校。整个社会活动,就是教育的范畴,无须刻意宣扬“学校社会化”。作者打了个生动恰当的比方:“社会即学校,是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他能任意翱翔,是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

反观当下,我们仍然做着令生活与教育、社会与学校相互割裂之举,把学生囚禁在所谓的象牙塔里,单纯接受书本的死知识,追逐冷冰冰的分数。我们应该从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中汲取养分,更新自身的教育思想,拓展教育视界。

陶行知笃定“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所以他主张“教、学、做合一”也是水到渠成的思想,甚至将此作为晓庄小学的校训。他主张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为了阐明他的教育主张,他在文中举了很多具体的例子,使文章更有说服力。可见他的教育写作也是朴素实用的,与他的教育理论相呼应。

陶行知也是一位勇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学者,他勇敢地挑战王阳明的理论,认为“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不妥,应修正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他将名字改成“行知”也是为了自勉。古人提出三种知识:亲知、闻知和说知,他认定亲知为一切知识之根本,闻知与说知须扎根亲知方能发生效力。为了证明这个观点,他甚至举了福尔摩斯断案的例子,使文章更充满趣味性和可读性。

读了陶行知和李镇西两位现当代教育名家的教育理论和主张,就不难理解何谓“第一流的教育家”。他们都不是政客式的、书生式的、经验式的教育人,而是“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人。他们也让我们认清了培养人才的方向: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精神。

(作者单位:江西省余干县第六小学)

猜你喜欢

李镇西李老师陶行知
该得奖的李老师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舍不得您,李老师
“李老师是坏人”——对5+2=0教育的思考
李镇西:个人尊严高于“班级荣誉”
陶行知生活力专题研究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
陶行知的赏识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