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辽宁省旅游区划研究

2020-05-02张颖超薛伟莲

生产力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辽宁省旅游业区域

张颖超,薛伟莲

(辽宁师范大学 政府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一、引言

辽宁省历史悠久,具有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且各城市间的差异很大,其发展空间巨大。但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旅游基础设施、旅游资源开发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各城市间的旅游业水平差距较大。目前关于国内区域经济差异的研究主要从国家层面出发研究省际及地带间的旅游经济差异,而研究省内各地级市旅游区域经济差异的较少[1]。本文以辽宁省为例,把辽宁省14 个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两个指标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SPSS 的主成分分析法及象限图法划分出辽宁省旅游业发展的板块,并针对不同的板块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旅游经济指标的建立与研究思路

(一)指标体系的建立

在选择旅游指标时,应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全面性、重要性、系统性等原则,来设计评价指标[2]。本文将旅游住宿条件、旅行社发展情况、旅游收入情况、旅游资源禀赋作为一级指标,选取了反映辽宁省14 个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情况的12 个二级指标。构造指标体系:(1)住宿条件:星级宾馆总数量、五星级酒店数量、四星级酒店数量,分别用x1、x2、x3 表示。(2)旅行社发展情况:旅行社个数(国内和国际总数)、岗龄三年以上旅游从业人员数量,分别用x4、x5 表示。(3)旅游收入情况:国外游客数量、国外旅游收入、国内游客数量、国内旅游收入,分别用x6、x7、x8、x9 表示。(4)旅游资源禀赋:国家及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省级以上旅游景点数量、自然保护区个数,分别用x10、x11、x12 来表示。

(二)数据的来源

本文的数据来源由两部分组成。(1)人工收集。各个地区旅行社总数,各地区星级宾馆总数、五星级、四星级酒店个数、岗龄三年以上旅游从业人数根据调查结果整理。(2)其他数据来源于《辽宁省2018 统计年鉴》,如表1 所示。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把表1 的数据写入SPSS 中,对14 个地级市进行因子分析,将原有变量综合为几个因子,并计算出每个城市的因子得分情况,从而得出辽宁省旅游经济实力的公式。用聚类分析法和象限图法表示14个城市的旅游综合排名和GDP 排名情况,为了更直观地表现结果,最后选取象限图法,将14 个城市划分为四大板块,并提出对应的发展建议。

表1 辽宁省14 个城市旅游经济主要发展指标

三、辽宁省14 个城市旅游经济实力的主成分分析

(一)模型的检测

因子分析的目的是从原有的变量中综合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因子,这要求原有变量之间应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3]。Bartlett 球度检验结果为298.450,相应的概率p 值接近0,显著性水平为0.05,由于P值小于0.05,因此认定各个变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KMO 值越接近0,表示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弱,原有变量不适合主成分分析[4]。这里计算得出KMO 值为0.771,因此,符合做主成分分析的条件。

(二)辽宁省14 个城市的主成分分析

将表1 的数据写入软件,先进行标准化处理,计算得出总的方差解释表。在进行分析时,主成分个数的确定需要满足两个条件:(1)特征值λ 大于1;(2)累积贡献率需要在80%以上[5]。结果一共提取了12 个因子,其中前两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了90.058%,且λ 大于1,可以反映总体样本的特征,因此提取前两个主成分,记为F1,F2。分析后得到初始因子载荷矩阵,如表2 所示,根据表2 可以写出因子分析模型。

表2 初始和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

(三)各城市旅游经济主成分得分及综合得分

从表2 可以看出F1 在国内外游客数量、国内外旅游收入等指标上数值较高,可以说明F1 是反映旅游经济规模的指标。F2 在旅游景点个数、自然保护区个数等指标上较高,说明F2 是反映旅游资源禀赋的指标。

以2 个主因子的贡献为权数进行线性加权求和,分别计算主成分值。计算主成分中每个指标的对应系数时,只需用因子载荷矩阵的数据,去除以主成分对应的特征根的平方根[6]。2 个主成分表达式如下:

Fi是每个主成分的表达式,aij是12 个二级指标在F1、F2 上的得分,bj是主成分的特征值,Xj是12个二级指标,把F1,F2 中每个指标所对应的系数乘以其对应的贡献率,两者求和后除以2 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就可得出综合得分模型[7]。14 个城市在2 个主成分上的综合得分及排名如表3 所示。

表3 辽宁省14 个城市因子成分得分及综合得分

(四)结果分析

经过分析得到以下结果:(1)辽宁省各城市旅游经济发展非常不平衡。根据表3 可以看到沈阳、大连的得分较高,而其他城市整体上较低,这反映出辽宁省巨大的区域旅游经济差异。(2)辽宁省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呈南北部普遍高于东西部的现象。沈阳和大连非常突出,这样的模式很容易认为辽宁省的旅游圣地只有大连和沈阳,这阻碍了其他东西部城市的发展。

四、基于“旅游业—GDP”维度的辽宁旅游四大板块划分

在一个地区发展旅游业的目的是不同的,有部分人认为旅游业发展较好的城市,其经济也一定不错,但我们的结果表明这一说法过于绝对。例如丹东2018 年GDP 总量在省内倒数,但其旅游业发展水平占辽宁省第四。这反映辽宁省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之间没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

这里采取两种方法对各城市旅游业发展状况进行对比分析。把旅游业综合排名和GDP 排名作为聚类变量,指定距离为平方欧式距离进行聚类分析,用树形图来表现不同城市的差异,如图1 所示。

图1 聚类谱系图

象限图法利用垂直和水平分割线将图表划分为四个象限,直观地表现各个坐标。这里横轴表示各地区旅游业的综合排名,纵轴表示各地区的GDP排名,把14 个城市的坐标纳入,就得到了辽宁省旅游四大板块,如图2 所示。

图2 辽宁省旅游业—GDP 象限图

当聚类数目为4 类时,由图1、图2 可以看出,两者都将丹东单独划为一类,不同在于图2 将锦州划为一类,而图1 则将锦州、辽阳、朝阳划为一类,但总体上结果较为接近。由于城市数量较少,为了更直观地展现辽宁各地区旅游的差异,这里采用象限图法。

从图2 中可以看出,第一板块:旅游业排名和GDP 排名都比较靠后,将其划为旅游发展不佳区域。第二板块:GDP 较为靠前,但旅游业靠后,将其划为旅游发展普通区域。第三板块:GDP 和旅游业都较为突出,将其划为旅游发展杰出区域。第四板块:旅游业排名靠前,GDP 排名靠后,划为旅游发展较好区域。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辽宁省丹东市旅游业虽然比较发达,但GDP 总量在省内靠后,这意味着旅游业发展好坏并不能决定地区经济发展的好坏。本文将辽宁省各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情况分为四大板块,不同板块应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旅游发展不佳的区域优先发展旅游业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弊大于利,其发展应依附于其他产业的发展,优先发展经济。旅游发展较好的区域应该把旅游业作为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新的力量,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发展,同时扶持新兴产业。旅游发展普通的区域,应该意识到旅游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将其作为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跳板。旅游发展杰出区域应利用好现有优势,加快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发挥地区领头羊的作用,吸收类似的周边地区的旅游资源,形成完整的旅游城市群。

(二)建议

1.对于旅游发展不佳的区域,发展经济应该与旅游业一起规划。本溪、葫芦岛、朝阳、铁岭、阜新、辽阳的石油和铁矿石等资源丰富。当其资源趋于枯竭时,如何进行产业结构转型是这些地区面临的难题,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可以为地方带来活力,这些地区在转型后可以着手发展工业旅游。阜新和铁岭作为农业大市,应在保证基本粮食产量的情况下,适当调整产业结构,利用好农业资源,将其转变为旅游资源,发展农家乐等一系列旅游经济。辽阳交通便利,历史文化悠久,应打造以历史名人和满清遗迹为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上述城市应整合自身优势,在旅游业和经济发展之间寻求平衡。

2.对于旅游发展普通的区域,当地政府应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产业。锦州拥有较多的旅游景点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旅游资源发展潜力巨大,但只注重人文旅游资源,缺少名牌旅游产品。锦州应以其强大的工业拉动旅游业的发展,将旅游业作为辅助性产业来发展。

3.旅游发展杰出的区域中,大连和沈阳最为突出,分别作为辽宁省南北部旅游业发展的龙头。沈阳作为省会,其交通便利,旅游配套设施完善,大连是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其历史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众多,而抚顺市则较为落后[8]。沈阳和大连应把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而鞍山、辽阳、抚顺、本溪、铁岭、抚顺等城市应把沈阳作为模范,整合旅游资源,提升旅游产品质量,利用沈阳的中心城市带动作用[9]。近海的丹东、锦州、营口、葫芦岛等城市应依靠海洋文化,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结合海滨历史、海滨休闲度假等旅游资源,利用大连的辐射效应带动自身发展。

4.旅游发展较好的区域,其旅游业发达,但经济发展水平滞后,侧面反映仅靠旅游业是不能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丹东的现象从某种程度上说发展观念存在问题。丹东市应结合鸭绿江沿岸的民族、民风、边境风情,发展以鸭绿江为中心的全域旅游[10];同时加强红色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的整合力度。同时应重视工业的发展,以工业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例如打造仪器仪表产业集群,带动电子元器件企业配套发展,从而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猜你喜欢

辽宁省旅游业区域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图解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分割区域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区域发展篇
区域
薄熙来:辞别地方另有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