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氟比洛芬酯联合侧隐窝阻滞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超前镇痛的临床观察

2020-05-02曾建峰黄志思刘江梅唐超胡兆云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下肢骨芬酯比洛

曾建峰,黄志思,刘江梅,唐超,胡兆云

(惠州市惠阳区中医院麻醉科,广东 惠州 516211)

下肢骨科手术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以老年患者居多,疾病类型多为骨折或创伤。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下肢骨科手术的数量也有了明显增加。对于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而言,减轻疼痛,促进健康恢复是最终目标。但在围术期不可避免会遭受不同程度的疼痛,一旦疼痛严重,不仅会影响全身恢复,还会引发下肢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1]。目前,临床老年下肢骨科手术过程中,镇痛主要有静脉注射或口服阿片类药物,尽管这些镇痛方法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但是部分患者使用之后往往效果欠佳[2]。氟比洛芬酯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抗炎镇痛效果较佳,近些年来在临床超前镇痛中具有较高的使用率[3]。本研究纳入80例老年下肢骨科患者,对氟比洛芬酯联合侧隐窝阻滞的镇痛效果展开分析,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下肢骨科患者80例进行研究,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60~85岁,平均(72.13±3.56)岁;体重指数(BMI)18~25 kg/m2,平均(21.56±2.31)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34例,Ⅱ级6例。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60~86岁,平均(72.24±3.61)岁;体重指数(BMI)18~25 kg/m2,平均(21.48±2.26) kg/m2;ASA分级,Ⅰ级31例,Ⅱ级9例。两组性别、年龄、ASA分级、BMI等一般资料,经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ASA分级在Ⅰ~Ⅱ级范围内;(2)BIM在18~25 kg/m2范围内;(3)无精神障碍,认知正常;(4)签署知情同意书;(5)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的心、肝、肾等器质功能障碍;(2)合并凝血功能障碍;(3)合并手术禁忌症,药物过敏;(4)近3个月使用镇痛药物;(5)合并恶性肿瘤者。

1.2 方法

两组均在术前叮嘱患者禁食12 h,禁饮8 h。于术前30 min左右时,肌肉注射0.5 mg阿托品、0.1 g苯巴比妥钠。患者入室后,连接心电监护仪器,对各项生命指征进行监测。

1.2.1 观察组方法

该组采取氟比洛芬酯+侧隐窝阻滞超前镇痛:开放患者静脉通道,术前30 min将50 mg氟比洛芬酯进行稀释处理,至剂量20 mL时静脉推注,取侧卧位,用硬膜外穿刺针对手术所对应椎间隙正中旁来0.8~1.4 cm处垂直进针入外腔侧隐窝后置入导管,采用罗哌卡因(0.5%浓度)阻滞,3 mL作为试验剂量,观察患者反应后,以10 min为单位进行剂量追加,每次5 mL左右,直至麻醉平面满意。术后0.15%罗哌卡因混合芬太尼连续侧隐窝镇痛。

1.2.2 对照组方法

该组实施侧隐窝阻滞并术后连续侧隐窝镇痛:开放患者静脉静脉通道,于术前30 min左右时,静脉推注生理盐水20 mL,推注时缓慢推注,侧隐窝阻滞和术后连续侧隐窝镇痛操作和内容与观察组相同。

1.3 观察及评估指标

比较两组各时间点(手术即刻、术后1、6、12、24 h)的VA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1)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各时间点的镇痛效果,分值0~10分,0分表示无疼痛,10分表示最高级别疼痛,分数越高表示疼痛越强烈;(2)观察两组的并发症情况,计算各并发症发生率并汇总。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

手术即刻和术后24 h,对照组和观察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12 h,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各时间点VAS评分的比较分)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在不良反应率方面,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全部患者不良反应程度均比较轻,经调整用药和指导休息后,不良反应均减轻或消失。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3 讨 论

手术带来的疼痛,根据手术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别。下肢骨科手术多为创伤或骨折类型的手术,围术期疼痛感较为强烈,容易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造成很大的压力与负担。目前,在下肢骨科手术镇痛中,静脉连续镇痛、硬膜外连续镇痛以及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镇痛较为常见,但无论是哪种镇痛方式,均存在各自的不足和局限[4]。比如,静脉连续镇痛的效果往往不够理想,因镇痛而服用大量阿片类药物,容易引起不良反应。又比如,硬膜外连续镇痛可引发术后腰痛,而这对老年患者而言影响极大。还比如,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镇痛,借助B超的引导操作较为复杂,对麻醉师的要求比较高,费用较为昂贵,基层医院难以普及。

超前镇痛是一种相对较新型的镇痛模式,指的是在机体即将遭受的疼痛之前服用镇痛药物,通过所服用的药物来阻止神经末梢与感觉器的联系,以此达到减轻术后疼痛的目的。氟比洛芬酯是一种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物,最为突出的特点便是抗炎镇痛效果理想,其作用机制为:通过阻止前列腺素的合成,减轻对感觉末梢神经的刺激,实现镇痛的目标[5]。临床对于氟比洛芬酯在骨科手术超前镇痛中的应用研究,并不少见。贾秀眉等[6]针对氟比洛芬酯对骨科手术超前镇痛及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展开探究,结果发现除手术即刻外,采用氟比洛芬酯的实验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王晓飞等[7]研究骨科手术患者应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的临床意义,结果显示术前10 min或者30 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术后1、2、4、6 h VAS 评分较未使用氟比洛芬酯的患者明显更低(P<0.0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1、6、12 h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了氟比洛芬酯的使用,的确可以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这与临床上述文献报道类似。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氟比洛芬酯的使用,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说明该品可降低术后疼痛的同时,安全可靠。全部患者不良反应程度均比较轻,经处理减轻或消失。高凯等[8]研究发现,骨科手术中应用氟比洛芬酯进行超前镇痛,不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还能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量,引发的恶心呕吐、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采取氟比洛芬酯联合侧隐窝阻滞的超前镇痛方式对老年下肢骨科手术进行镇痛处理,效果理想,不良反应率低,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应用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下肢骨芬酯比洛
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神经阻滞超前镇痛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
X线与CT在下肢骨关节骨折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下肢骨关节损伤患者综合康复治疗的疗效分析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患者单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Ilizarov贯穿固定钢针和环形外固定系统治疗下肢骨不连的护理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在关节手法复位中的应用
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预防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观察
氟比洛芬酯在乳腺癌术后镇痛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