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山西省垣曲县农村电影放映情况的调研报告

2020-04-29成相翼

现代电影技术 2020年4期
关键词:村民农村文化

成相翼

(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86)

在2020年春节,我在回乡期间对山西省垣曲县农村电影放映进行了调研考察,并撰写此报告。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蔓延,为了在不影响政府管制的情况下更好地调研,通过调查问卷、电话访谈、查阅资料及部分面对面访谈的方式进行,收集133名村民问卷反馈并从县放映公司、部分村委会及农村电影从业者的访谈中进行情况了解及数据收集。垣曲县农村电影放映现状是中西部地区县级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实施的真实缩影,它普惠农民,将文化知识带进乡村,但同时又存在着现实问题。

1 县放映情况

1.1 县农村电影放映发展历程

垣曲县农村电影的放映历史由上世纪50年代开始,至90年代经历由盛转衰,直到2007 年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全国农村实施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农村电影放映活动重回老百姓生活。之后,垣曲县迅速组建农村放映队,于2007年第4季度开始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由垣曲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执行,至今已走过12个年头。

1.2 落实“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计划

垣曲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共9支放映队,承担全县188个行政村、1277个自然村、33个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放映任务,2019年放映2652场,自项目实施以来共放映2.4万余场,每年划拨专项资金45万元用于农村电影放映补贴,资金款项落实准确,县农村电影放映事业平稳发展。

1.3 农村电影放映暖心举措

放映公司举办消夏晚会,配合文化局给历山革命老区放映爱国主义电影;联合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开展交通安全电影下乡普法宣传活动并联络地震局播放地震科普类影片;配备30个马扎,照顾观看村民;免费放映取材本土沇岭村的电影 《水库边的女人们》等,这些举动不仅为村民带来入心、入脑的电影内容,而且改善观影设施,受到观影老百姓好评。

2 放映问题总结

图1 同善乡文化广场

2.1农村电影放映软硬件设施落后,观影体验差

据数据显示:有38.21%的村民对放映现状问题首选为“观影地点简陋”。县内农村电影放映地点为露天放映,放映时间为4月-11月,受季节气候影响较大,放映时间紧缩,观影时村民需自备板凳,缺少相应观影设施,甚至有时放映用电需放映员自买。此外,传输技术仍采用硬盘拷贝式,传输机制落后,有时传输不成功时需要去市放映公司再次人工传输;电影放映设备更新速度慢,老化严重,缺少机器维护措施等;场所不固定、传输技术落后、用电难、入座难、出错率高等问题很大制约了农村电影的观影体验提升。

图2 毛家村农村电影放映场所

2.2 放映内容导向与实际需求有差异,选择权错位

据反馈显示:科教、戏剧类影片最受欢迎。受地域、人口结构、传统观念及老龄化现象等因素的影响,观影村民多以中老年为主,村民实际需求与现代社会文化有较大差异:一方面,老年人由于自身需求偏好健康保养类科教片,片库中缺少相应影片;中青年对农业种植、果蔬管理等实用性科教类片源需求较大,片源虽有但选择范围较小;年轻人依赖于互联网,对商业大片敏感度更高,农村电影无法满足其需求。另一方面,放映员、村民缺乏影片自主选择权,只能被动接收影片内容,造成内容与实际需求形成差异。据了解, 《哪吒》 《战狼二》《我不是潘金莲》等优秀商业片在农村放映遇冷,导向差异及选择权错位使影片内容偏离百姓生活。

图3 村民职业调查

图4 村民喜爱影片类型

2.3 放映过程实施机制落实不完善,缺少配套支持

宣传方式简陋,放映队仅在映前1小时进行汽车广播宣传,缺乏长久且有效的影片信息宣传路径,有75.61%的村民反映仅通过村委会得知。缺少相应保障,放映员在播放地方普法类短剧收入仅为20元/场,播放本土电影《水库边的女人们》没有任何补贴,收入较少。放映员缺少专业培训,部分放映员对放映设备、内容等了解较少,责任意识、专业能力有待加强。支持力量薄弱,部分村委会对农村电影放映缺乏重视,在宣传引导、组织支持、设施提供等方面均有不足。此外,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由于机构改革遗留问题,造成管理权限混乱,县内电影部分由文化局、县广电局、宣传局三家领导,但现实处于三不管状态。

2.4 村落间放映点分布不合理,部分村民无法观影

垣曲县是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周围皆山,共有5个镇6 个乡,188 个行政村,1277 个自然村,山路崎岖、村与村之间距离远。2019年末已完成行政村合并,最终确定为71个行政村。这就造成由原来188个放映点将转为71个放映点,放映点数量的急剧减少直接影响观影人数,虽经县内机关决定三年内不改变原有放映数量,但三年后县农村电影放映点数量存在未知。此外,在放映点设置上不合理,有放映员反映,曾出现一场电影只有三人观看的情况,存在浪费影片资源现象。据问卷显示,即使按照目前放映点数量,仍有18.05%的村民无法正常享用农村公益电影资源。

图5 农村 “送电影”活动调查比例

3 解决问题思路及路径

3.1 制定完善软硬件放映标准,提升观影体验

相关电影部门应加快推进传输机制数字化,制定农村影片传输数字化标准,利用新技术更替原有硬盘拷贝机制;加快推动放映设备信息化,对放映设备数据统一采集,对不合格的放映设备及时更换。农村电影放映主管部门应加快推动农村电影室内放映,对放映场地建设、用电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加快完善现有农村电影放映补助标准,对放映本土优秀文化作品、宣传普法类作品等提高补助数额或纳入放映计划,正常拨发;继续完善放映设备折旧细则,补充新设备购买专项补助细则,对设备折旧及淘汰标准进行进一步细化,完善设备报修、更替机制;各级主管部门可分级、分地区举办农村放映点评选活动,增加农村电影阵地宣传力度,可以在全国范围举行“农村电影星级放映点评选”“特色放映点评选”等,统一授牌管理,稳步提升老百姓观影体验。

3.2 分区调整片源需求导向,使影片内容知“百姓心”

由于经济发展、文化习俗不同,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在文化偏向有明显不同。因此分区调整中西部农村电影放映渐向" 本土化、地区化、实用性"转变,即片库增加健康保养类、农业种植类、果树管理类科教片及曲剧、豫剧等地方优秀文艺精粹作品;逐渐下放部分影片上传权限于各省市县,上传本土优秀影片,此外农村电影放映主管部门可在年度内开展“农村电影优秀影片”评选活动并给予相应鼓励;加速引进国产优秀商业片进入农村电影市场,加快更新速度,吸引在家务农的年轻人来观影。深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发展理念,多层次、多方位倾听百姓心声,放映出知 “百姓心”的优秀文艺作品。

3.3 提升农村电影放映管理水平,增加社会效益

各级农村电影放映主管部门应继续对农村电影工作加强管理:

(1)更改现有农村电影宣传模式,将简易车载广播转变为系列宣传(如采用花絮、工作照、海报、选片海报等),即通过映前预告宣传、映中借时造势、映后座谈评论,力求达到最佳社会效益;

(2)提升放映人员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加强放映队伍人员培训与素质拓展的工作力度,逐渐增强其集体荣誉感与参与感;

(3)不断规范放映过程管理,积极推动以县级文化馆、图书馆为中心推进总分馆制建设,对 “送戏下乡”“农村书屋”“农村电影”等多种文化服务进行资源整合,带动文化氛围,综合提升社会效益。

3.4 积极探索农村电影放映新模式,渐达全民覆盖

电影科研部门应加大对新技术的研发,探索推动“室内+流动”相结合的放映模式。对已完成合并的行政村设置固定的放映点,其余根据地形、季节、气候、居住情况实行流动放映,区别对待;探索推动“互联网+农村电影”相结合的线上观影新模式,利用APP、小程序等移动软件对公益影片进行系列宣传,增加村民参与感与认同感;联动业外相关企业、公益组织,借市场推力探索推动“公益+商业”相结合的运营新模式,引入市场影片及投资,拓宽农村放映阵地。此外,推动利用农村电影放映新模式推进党的建设宣传工作;将农村电影带领至社区、居民楼进行公映等,使不同新模式放映下的农村电影真正成为百姓生活的“精神食粮”。

3.5 赋予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新内涵,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根植于农村文化建设阵地,是传承历史记忆、回归红色文化、保护非遗精粹、挖掘农村文化的有效宣传路径,更是推动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的有力武器。调研结果显示,村民对农村电影放映的宣传形式喜闻乐见,那么如何在新时代更加用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这一服务基层群众的文化娱乐活动? 笔者认为,一要鼓励村民自导自演,制作老百姓喜爱的 “土”作品,让作品从“土里生”;二是要注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文明普法文化,使作品“知历史”;三是要积极对外链接,拓宽节目平台,让作品“晓世界”。让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在新时代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深入连接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必将助力推动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

猜你喜欢

村民农村文化
西瓜种植让村民过上“甜蜜”日子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谁远谁近?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