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级学前融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

2020-04-28朱清何颖

江苏教育·教师发展 2020年12期
关键词:融合教育

朱清 何颖

【摘 要】区级学前融合教育师资培养是对区域内普通幼儿园教师进行融合教育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信念等方面的培训,为区域内学期融合教育发展提供师资队伍的支持保障。自2013年以来,南京市鼓楼区面向普通幼儿园教师定期开展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建立指导网格和制度,以求最大限度地从政策到资金、从专业到舆论给予融合教育完备、健全的支持性服务,以建立完善区级学前融合教育教师培养机制,进而提高本区域学前融合教育的整体普及化和优质化。

【关键词】融合教育;学前融合教育;区域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94-0054-04

【作者简介】1.朱清,南京市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南京,210000)研训员,高级教师,南京市学科带头人;2.何颖,南京市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南京,210000)研训员,高级教师,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

作为在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领域处于全省领先地位的南京市鼓楼区,我们提出“首善”的理念,“一个不能少”地让每个儿童接受高质量的教育。纵观幼儿园教师教育生涯和专业成长,他们有可能遇到需要特殊照料、特殊关怀、特殊教育的儿童。这些儿童的教育需要依靠融合教育进行干预协作来完成。学前融合教育是指将3~6岁学前阶段的特殊幼儿与普通幼儿放在同一环境中共同生活、学习、游戏,接受全融合与半融合教育。教师的接纳态度、融合教育认识高低和能力强弱会影响特殊儿童生活与学习的质量。基于这种重要性,幼儿园教师的职后培训要关注特殊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研究针对特殊儿童的教育策略与干预方法,提升幼儿教师的融合教育素养。据此,南京市鼓楼区提出了学前融合教育师资培养的路径与策略。

一、区域学前融合教育师资队伍的困境

随着学前融合教育的日益发展,区域对学前融合教师的需求越发增多。作为区教师发展中心,提升幼儿教师的融合教育素养是推进区域学前融合教育师资队伍的重要部分。

1.融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整体架构不完善。

通过前期调查,我们发现区域学前融合教育缺乏必要的师资、专业支持、制度支持、经费支持等,整体架构不完善。[1]例如在南京市鼓楼区普通幼儿园中,学前特殊需要儿童数量及受教育状况是逐年动态变化的,普通幼儿园中学前特殊需要儿童师资供求又是与日俱增的,应建立区域融合教育资源教师队伍的结构、程序、培训等机制,从而为今后在更大范围内实施融合教育提供经验。

2.融合教育师资队伍专业支持的缺失。

融合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支持是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严峻挑战。例如关于系统建构培训课程体系,应分设核心课程和不同的课程板块以供教师选择,强调培养学生与家庭合作的能力,通过交互式培训、研究性培训、远程式培训等策略,使特殊教育学校与相关幼儿园联合培养,片区种子教师整体普及,以求建构长期性、实践性、辐射性的精品化培训课程。

二、区域学前融合教育师资培养的路径

针对以上困境,我们探索了实施路径。

(一)组织实施:强化主体责任并建立区域支持系统

1.成立区级特殊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

为把握特殊教育发展以及融合教育师资培养的正确方向,由区教育局局长牵头,我们聘请了高等院校、省市教科院、省市教研室的专家和政协、残联的领导作为鼓楼区特殊教育的长期指导者、合作者、支持者,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提供区级特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策支持。

2.形成区级融合教育幼儿园的社区网络。

我区共有90所4种不同性质的幼儿园,每年接收近2万多名适龄幼儿入园。幼儿园分布在13个街道,相对应每个街道都有一所专门接纳特殊需要儿童入园的幼儿园。这些园所接纳的特殊需要儿童较普通幼儿园比例偏高,同时这些园所都有1~2位近几年区级扶植、培养的融合教育教师,如华侨路街道的南京大学幼儿园、中央路街道的金达幼儿园等。

3.创建区级融合教育的推动机制。

首先,在区教育局的支持下,建立了以区教师发展中心和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为载体的区学前融合教育统筹组织机制,加大对全区开展学前融合教育专业支持的协调组织力度。其次,建立了开展学前融合教育的普通幼儿园融合教育工作制度,明确工作要求和基本工作规范。再次,我区合理配置资源教师,即三年完成每四所园以上(含四所园)配置一位资源教师,五年完成每两所园配置一位资源教师。

(二)团队组建:给予教师内生需求的多类别构成

1.在发展层次上,形成代际传承和发展梯队。

研究初期由课题主持人领衔,带领3位子课题负责人(均为园长)进行攻关,每周一次蹲点园所,观察1~2名目标儿童,研究儿童成长状况、其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在园内,此类儿童教育的重点是“适应”,教师教育的难点是“态度”。因此,我区寻找出融合教育课程培训的经验,初级研究面向的是在学前融合起步探索阶段的普通幼儿教师,培训重点是态度、理念和价值观层面;中级研究主要围绕融合教育的核心课程,帮助普通幼儿教师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进行实操层面的指导。

2.在专业背景上,实现普特融通和结构优化。

區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和区资源中心主任作为主要负责人,建设以核心组3位园长为指导教师的名师工作室,面向全区普通幼儿园和特殊学校招募优秀教师。名师工作室3年为一周期,初步建立资源教师孵化体制,形成学前融合教育基础工作队伍。研究中期课题核心组得到扩大,特殊教育专业的资源教师(专家)、相关专业的人员(医生、社区工作者)等加入其中,每两周一次蹲点园所,观察1~2名目标儿童。

(三)方案开发:初建区域教师专业学习的课程体系

1.方案前期调研分析。

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幼儿园教师对融合教育理念认识不足,当遇到情绪障碍儿童、自闭症儿童等时难以驾驭,区域研训内容缺乏针对性、选择性、应急性。因此,我们将学前融合教育培训纳入全区普通幼儿教师培训系列,使培训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可选择性。

2.预设培训层次与模块。

在培训的层次上,由区教师发展中心统一部署,采取区级培训、园本培训和省市网络学习平台相结合的方式,培训内容为融合教师专业师德与理念、知识和技能、教科研能力以及自身心理建设。在知识和技能模块中,我们还进一步细化,包括融合教育基本概念和知识、边缘儿童与融合教育儿童识别、融合教师班级管理能力、融合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融合儿童班级环境创设能力、融合家长协同指导能力。

3.调整培训策略与方法。

在调查中发现,幼儿园教师普遍对于案例研讨和经验分享更为认可,互动性质的交流可以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反思和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因此,在融合教育教师培训中,增加了以教师为主体的研讨模式的比例,如教育沙龙、现场观摩、案例分享和教育访谈,使培训的效果更好。

(四)运行策略:融入教育实践的教研学一体化行动

1.以实际困难为任务驱动。

在充分了解幼儿教师培训需求的基础上,紧紧抓住实践中的问题和困难,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在学前融合教育全程阶段,我们将态度和信念培養融入教师培养目标中,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和汇报交流(如融合教育故事会等),使普通幼儿教师充分认可和接纳学前融合教育,并以此作为后面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培养的基础。

2.持续项目引领和任务驱动。

筹划定期的学前融合教育的跟踪培训和学前融合教育研讨活动,加快鼓楼区学前融合教育的深入实践和有效发展。“暑期千人培训”项目是我区教研培训的传统项目,已持续15年。我们以研训班级的方式组织培训,于2014年、2016年、2018年举办“幼特融合教育培训班”活动,提升了教师实施融合教育的观察水平、个别化教育指导、班级管理等实操技术,完善了教师实施学前融合教育的行动技能。培训的主要内容有特殊需要儿童的观察要领与技巧、观察儿童的基本方法、个别教育计划制订、个案撰写、特殊需要儿童的行为甄别、资源教室的创设与运行等。

3.深入研发融合教育常规研训内容。

在融合教育大背景下,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更多掌握特殊教育和普教双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融合型教师。[2]在区域调整学科研训班的时候,我们新组建了“社会—融合”研训班。将“社会—融合”研训班作为普通幼儿教育与特殊教育的中介,既是日常教学研训活动的实施载体,也是教师融合教育发展研修的具体场域。六年里,我们从儿童社会性成长的现实需求出发,聚焦理论与实践的转化应用,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生成、发展教师的综合能力。

4.拓展园本培训的内容。

试点园中有的园所成立了融合教育教研组,有的园所根据本园特殊需要儿童的特点,在园本研训计划中增设了融合教育主题和内容,定期开展培训研讨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如南京市于家巷幼儿园侧重开展学前特殊需要儿童班级环境创设的实践研究,利用良好的环境教育,为特殊需要儿童的成长提供有力支持;南京师范大学紫金幼儿园侧重自闭症儿童专项研究与探讨,整理了对此类儿童的教育管理方法;南京市小天使幼稚园侧重听障、语障和多动症儿童专项研究与探索,尝试用行为训练与行为矫正的方法,帮助儿童适应在园生活。

(五)共享创生:促进共同体成员合作分享和协同发展

1.走出去,引进来。

培训的形式可以是多样性的,既需要普通幼儿教师“走出去”学习最新的特殊教育理念与方法,又需要“引进来”相关专家学者巡回指导。如:与高校合作开展相关专家系列讲座;在“国培计划”中设立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增加融合教育培训内容,增强教师的融合教育理念和指导特殊需要儿童随园保教的能力;也可以将短期集中培训变为持续性研修,利用互联网加强网络自主研修,切实解决教师实践中的问题。

2.借创建,助成长。

借助省市资源室创建与评比工作,激发教师的动力。我们先后对6所试点园展开走访,发现每个园所均开设了资源教室,配备了资源教师,基本做到功能定位准确、格局设置合理,为特殊需要儿童提供专业支持与和谐的成长环境。如南京市于家巷幼儿园的“快乐游戏室”重在区域化、游戏化,南京市十四所幼儿园的“宝贝加油站”更加强调功能化,注重康复的重要性。

3.引专家,上台阶。

我们除了建立专家指导委员会以外,还建立了小学、学前段融合教育专家资源库。对融合教育教师优质课、论文(案例)评比、个人课题评审以及个人荣誉、工作绩效评定等,均抽取库中专家轮流作为评委。每次活动完毕,我们邀请专家提出意见和建议,以备更好地完善今后的工作,充分发挥专家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学前融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工程。通过研究,我们解决了关键性的问题,但随着时间推移和社会变革,会有新问题出现,尚待进一步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叶小红.江苏省学前融合教育的现状及应对建议[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5(12):2-7.

[2]蔡卓倪.有关学前融合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以四川省成都市为例[J].幼儿教育,2012(Z3):70-72.

猜你喜欢

融合教育
融合教育背景下的学前发育迟缓儿童的需要探究
基于融合教育视角下国内学前特殊教育发展对策
自闭症幼儿融合教育模式探讨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融合教育之我见
浅谈融合教育与现代教育
融合教育环境下孤独症儿童认数个案研究
更新特殊体育教育理念适应特殊体育教育发展
融合教育中的同伴支持:一个未被利用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