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 世纪上半叶中央银行法币防伪印刷研究

2020-04-28

中国钱币 2020年5期
关键词:法币防伪油墨

引言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公元1024 年,北宋政府发行“官交子”,宣告了国家纸币的诞生,从此纸币就一直是中国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到了20 世纪上半叶,国内政权变更、社会动荡,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尤其是近代印刷术的传入与发展,对此阶段的纸币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除了版式发生巨变之外,新材料及制版工艺的应用,更是让其防伪能力获得了极大的提高[1]。大量新式纸币的出现为纸币研究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前人研究结果表明,这个时期的纸币已经出现了诸如水印、色纤维丝、彩色圆片、暗记[2-3]等防伪手段[4-7]。

中央银行,属于民国政府四大银行之一,1935 年,民国政府推行法币政策,规定中央、中国、交通、农民银行(1936 年)统一发行法币。目前对于中央银行纸币的研究多围绕其样式设计、发行及相关法律制定等,对纸币本身的防伪技术则关注较少,缺乏系统梳理和总结,同时也缺少对具体纸币样品的细致分析和研究。形成此局面的原因有二:一是这个时期纸币发行量巨大,种类繁多,二是其印刷防伪技术手段多样,且存在保密性质,致使相关文献资料较少[8-9]。

故此,本文利用超景深三维视频显微镜,对三张中央银行法币样品的防伪技术进行细致分析,并结合更多样品及纸币图鉴书目,从而对20 世纪上半叶中央银行法币的防伪印刷发展有更为深入的认识。所得结果也能为中国印钞史和印刷史提供一些有益的补充。

一 实验部分

1.样品

据前人统计,中央银行先后发行法币版式约142 种,面额从1 分至1 万元不等,分别由16 个印券厂印刷,根据印刷机构的不同,可分为国内印刷版与国外代印版两大类[10]。本次实验共测试三张样品,详细信息见表1-1。

表1-1 中央银行法币样品详细信息

图1 中央银行法币样品观察图

2.实验条件

(1)KEYENCE VHX-600K 超景深三维视频显微镜,对每张法币样品的防伪技术特征进行显微形貌分析,形貌观察物镜倍率根据样品大小和观测区域特点分别选择×50、×100、×200;

(2)在每种样品的特征印刷区域上依次拍照观察,观测区域(缩写代码)分别如下:团花(TH)、底纹(DW)、色纤维丝(XW)、水印(SY)、彩色圆片(YP)、章印(ZY)、暗记(AJ)

测试部位编号如下:以①为例,分别为①-1、①-2,以此类推。如下图:

利用超景深三维视频显微镜,从纸张材料、图文设计、印刷技术三方面总结分析样品所用的防伪技术,本文中印刷技术鉴别的步骤、判断依据和注意事项,参照前人文献[11-13],不再赘述。

二 实验结果

1.英国华德路公司版法币券

如图1 所示,样品①右侧为采用了孙中山肖像的黑水印(①-SY),颜色较深,图案清晰;中部竖向分布红、蓝彩色纤维丝(①-XW),仅正面可见。正面中央有绿色、黑色团花,线条细密复杂;紫、绿、黄多色渐变底纹作为纸币背景,颜色过渡柔和,四角面额文字内有黄色、紫色虚线修饰。暗记在底部花饰左侧有“1L”字样(①-AJ1);黑色团花左侧有字母“S”(①-AJ2),显微放大清晰可见。背面底纹由黄、绿渐变色线条与四角面额文字内绿色虚线组成,票面颜色饱满充实,中下部花饰左侧有隐藏字母“E”(①-AJ3)。

图2-1 样品①显微观察图

图2-2 样品②显微观察图

纸币正面冠号数字“2”(①-1)下部线条的油墨铺展较为均匀,边缘有明显压印痕迹,并存在油墨外溢现象,凸印特征明显,综合观察后,整票凸印区域有正背面的黑色冠号、红色章印、以及背面签字。正面绿色底纹(①-2)的线条均匀平行分布,无压痕,纤维清晰可见,墨层较薄,覆盖力很弱,符合平印特征,类似区域还有正面的紫、绿、黄渐变色底纹和文字数字内黄色、紫色虚线,背面的黄、绿渐变色底纹与数字内绿色虚线。手指触摸人像区域,有轻微凹凸感,且人物头像生动形象。孙中山肖像(①-3)的衣领位置黑色油墨墨层厚实,线条中间部分墨层堆积明显,纸张纤维被完全覆盖;线条边缘清晰可见,有轻微渗墨现象,具备凹印特征,类似区域包括了正面的人像、主字体、黑色团花、绿色图案、线条区域,背面的票面全景。整币采用凸、平、凹组合制版印刷。

2.美商保安钞票公司版法币券

如图2-2 所示,样品②正背面随机分布彩色圆片(②-YP),嵌入纸张深浅不同。正面中心偏右侧有深蓝色团花(②-TH),造型复杂,欧式风格浓厚;下部一组红色章印(②-ZY);紫、绿、棕彩色渐变底纹(②-DW1)做背景,颜色过渡柔和。背面中央大尺寸紫色团花、四周辅以花边;其中紫色底纹有“THE CENTRAL BANK OF CHINA”字样(②-DW2),平铺于空白区域。

观察纸币冠号数字“5”上部的线条,油墨分布不均匀,部分纤维显露明显,边缘较为平整,无明显缺墨现象,线条上部有压印留白,并有油墨的均匀堆积,色彩也更浓厚,确定为凸版印刷,章印同样如此。正面绿色底纹(②-2)线条均匀、间距一致,可以明显看到油墨下纸张纤维交错分布状态,虽是暗色调油墨,但由于墨层很薄,并无明显堆积部位,是为平版印刷。类似特征的还有正面紫、绿、棕渐变色底纹。肉眼观察人物头像,眼睛有神,线条精细。显微放大观察“中央银行”字样的“中”字位置(②-3),发现较粗线条中间区域有不规律油墨堆积,存在明显油墨色块,完全附着转印在纸币上,几乎完全覆盖了纤维和墨绿色底纹,并且边缘十分清晰,是明显的凹版印刷,类似特征区域还有正面人像、团花、文字、边框,背面全景。整币采用凸、平、凹组合制版印刷。

3.中国大业印刷公司版法币券

图2-3 样品③显微观察图

如图2-3 所示,样品③正面上部一组黑色冠号;中部红色章印(③-ZY);左侧红色团花(③-TH),与下边框相接,其右下侧藏有暗记数字“16”(③-AJ1)。背面以墨绿色花饰为主,线条较为粗糙,并存在一定磨损。

票面上方右侧的冠号数字“8”(③-1)右上部的线条上油墨转移不完全,而且分布不均,纸张纤维露白现象明显,外边缘墨层较厚,颜色较深,整条线虽是黑色印刷,但由于压印效果一般,墨层覆盖效果并不好。确定为凸版印刷,此外,纸币背面左侧签字局部(③-2)纸张表面纤维较脏,纤维交错分布状态清晰可见,有个别纤维丝凸起,绿色线条中间部分油墨覆盖较少,纤维本色显露较为明显,两侧绿色油墨轻微堆积,颜色较深,并且沿着边缘轮廓呈现此类特征,也为凸版压印方式所致,整币凸印区域有黑色冠号,背面全景。肉眼观察纸币正面,在光线下斜视油墨部分有白色反光,源于长时间磨损后票面印刷部分相对平整,尤以团花和人像衣领部分效果最为显著。仔细观察油墨较多的人像衣领区域(③-3),几乎都被红色油墨覆盖,线条之间的纸张空白部分显露很少,并且油墨表层经过长时间摩擦后,在显微镜光源下有反光现象,这些特征都源于厚实的墨层,是凹印的典型特征,值得一提的是,此币正面右侧的章印(③-4)放大后可见边框线条边缘清晰,中间油墨堆积现象明显,章内较细文字覆盖效果也很好,同样为凹版印刷,此外,正面主景、文字、边框修饰也具备此类特征。整币采用凸、凹组合制版印刷。

三 讨论

通过对三张法币样品纸张材料、图文设计以及印刷技术三方面的分析,可知它们防伪特征如下,见表3-1。

显然,仅靠三张样品所能获得的信息是极其有限的,为了更好地探讨20 世纪上半叶中央银行法币防伪印刷的发展,本文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综合其他法币样品和纸币图鉴书目[14-18],经过对千余张法币彩图的详细观察分析,所得结果如下:

表3-1 中央银行法币样品防伪

在纸张材料防伪方面,中央银行带水印法币主要由英国华德路公司和德纳罗印钞公司生产印制,包含了民国后期多个年份的1 元至5000 元之间多种面额,水印图案以孙中山人像为主。添加彩色纤维丝的法币同样以英国公司生产印制为主,彩色纤维丝在纸币表面以随机分布和正面中央位置分布呈现。此外,少量国内印刷的法币也添加了彩色纤维丝,如1945 年中央印制厂上海厂版中央银行法币10 元、500 元,但整体数量相对较少。添加彩色圆片法币主要由美国钞票公司、美商保安钞票公司和英美钞票公司生产制作,主要出现在民国后期生产的5 元至1 万元多种面额的法币上,三家印钞机构生产的纸币彩色圆片均在纸币表面随机分布。此外,安全线部分,如德纳罗代印法币1 万元,华德路公司代印100、500、2000 元,均使用埋入式金属安全线技术。

在图文设计防伪方面,国外代印法币的底纹图案种类丰富,既有单色又有渐变色,如1942 年德纳罗代印的1000 元,正面空白区域印有黄、绿渐变色底纹,1944 年英美钞票公司版500 元,其背面深蓝色底纹有“CENTRAL BANK OF CHINA”、“FIVE HUNDRED YUAN”字样;团花图案尺寸较大,且十分精美;花边图案形态各异,整体较为复杂、美观,且带有浓厚的西式风格;暗记图案多见于人像边框、主景、团花边缘、边框卷花等隐蔽的角落、线条之间,部分风格较为独特,如美国钞票公司的暗记图案包含其公司名称缩写“ABN.Co”。国内印刷法币的底纹图案种类多样,色彩丰富;团花图案尺寸较小,线条较为单一;花边图案相对简单,亦带有西式风格;暗记图案种类丰富,如1944 年中央信托局印制厂版100 元,票面从左至右为灰绿、紫色的渐变色底纹,其中有“壹百圆”字样,主景下侧右边卷花内藏有暗记字母“J”,正面“圆”字下部则有字母“K”。

在印刷技术防伪方面,国外代印法币使用的印刷色彩种类丰富;凸版印刷、平版印刷、凹版印刷运用较多,尤其是凹版印刷使用频繁;组合运用了套印、叠印、隔色印刷或接线技术等多种印刷方式,工序繁杂,如1944 年英美钞票公司版500 元,其冠号、底纹、人像分别采用了凸、平、凹三种印刷方式,效果甚好。国内印刷法币使用的印刷色彩种类多样;凸版印刷、平版印刷使用较多,凹版印刷使用较少;印刷方式较为简单,工序较少,如1947 年中央印制厂上海厂版5000 元和1947 年中央印制厂版1 万元,其冠号、底纹和人像分别采用了凸、平两种印刷方式,效果良好。当然,众多国产券中也不乏精品,如中华书局印制的宝鼎系列纸币,这是国人团结协作、共同努力下,达到的可以与同期国外代印纸币印刷工艺媲美的一套钞券。

四 结论

通过对三张20 世纪上半叶中央银行法币进行防伪印刷技术特征分析,并结合更多样品及千余张法币彩色图片的细致观察,结果表明,国外代印法币中采用水印纸和色纤维丝纸的多为英国公司,彩色圆片纸多产自美国公司。底纹图案种类丰富,颜色变化多样;团花图案尺寸较大,且十分精美;花边图案形态各异,整体较为复杂、美观,且带有浓厚的西式风格;暗记图案多见于人像边框、主景、团花边缘、边框卷花等隐蔽的角落、线条之间。印刷色彩种类丰富;印刷技术水平整体上较高,工序更复杂。

相比之下,国内印刷法币的所用色纤维纸较少。底纹图案种类多样,色彩丰富;团花图案尺寸较小,线条较为单一;花边图案相对简单,亦带有西式风格;暗记图案种类丰富。印刷色彩种类较少;凸版印刷、平版印刷使用较多,凹版印刷使用较少;整体上印刷技术水平较低,工序较少,但也有技术工艺高超的精品存世。

尽管本文分析的样本数量十分有限,但样品所用的防伪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此阶段中央银行法币防伪印刷的发展水平。结合对纸币图鉴的详细观察,得到的防伪技术特征的鉴别分析结果对研究20 世纪上半叶纸币防伪印刷的发展依然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致谢:本文在样品分析及撰写过程中得到了北京印刷学院齐晓堃副教授的热情帮助,在此表示感谢。本研究得到北京市属高校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支持计划长城学者培养计划(CIT&TCD20190318)的资助。

注释:

[1]马贵斌等:《简明中国印钞史》,印刷工业出版社,2010。

[2]陈长峰:《民国时期纸钞上的防伪暗记》,《收藏》,2015 年第7 期,110-116 页。

[3]王小龙:《中央银行书局版无年份银元辅币券研究》,《中国钱币》,2015 年第1 期,25-29 页。

[4]夏希鼎:《防伪印刷的最高境界—钞票防伪技术》,《广东印刷》,2013 年第2 期,46-48 页。

[5]郅云:《货币印刷中的防伪技术应用》,《中国防伪报道》,2015 年第4 期,82-87 页。

[6]张如道:《浅谈当代纸币的防伪技术》,《湖北钱币专刊》,2009 年第12 期,43-45 页。

[7]嵇静:《票证防伪印刷技术及其发展》,《印刷质量与标准化》,2010 年第4 期,20-23 页。

[8]李涛:《中国古代纸币及当票的颜料与纤维》,《中国钱币》,2018 年第1 期,8-17+82 页。

[9]沈雁冬:《民国早期中国纸币设计探究》,《包装工程》,2012 年第12 期,32-35 页。

[10]杨晓时:《民国中央银行主要纸币史略》,《西安金融》,1999 年第12 期,63-65 页。

[11]韩伟:《基于微观点迹特征鉴别印章印文形成方式研究》,《中国司法鉴定》,2018 年第6 期,58-64 页。

[12]甘清:《清末蟠龙邮票印刷材料无损鉴定》,硕士论文,北京,北京印刷学院研究生院,2016。

[13]李赛:《建国初期出版物印刷技术研究》,硕士论文,北京,北京印刷学院研究生院,2019。

[14]吴克夷:《中国纸币图鉴目录·四行通钞》,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7 年。

[15]北京市钱币学会:《中国纸币标准图录》,北京出版社,1994。

[16]张志中:《中国近代纸币、票券图鉴》,知识出版社,1999。

[17]马飞海:《中国历代货币大系(第九卷):民国时期国家银行地方银行纸币》,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

[18]刘刚:《民国时期中央银行钞币图录》,巴蜀书社,2009。

猜你喜欢

法币防伪油墨
信息技术在印刷包装防伪上的应用分析
抗战中不为人知的假币暗战
国际经济下行阶段我国商品吉芬化分类、成因及对策分析研究
比特币取代法币的可能性分析
电子防伪技术专利综述
法币崩溃原因新探
日本油墨出口下降
缩微防伪技术在票据与印章上的联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