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材“三个一”要求下 “学、练、赛(评)”一致性的实践与思考

2020-04-27石峻

中国学校体育 2020年2期
关键词:三个一传接球运球

石峻

当下,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练”与“赛(评)”,或只注重了学生的“练”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与“赛(评)”,从而导致了“学”“练”“赛(评)”脱节或分离,出现了体育课成“训练课”等不良现象,“教教材”“轻能力”等弊端屡见不鲜。如何落实“教材三个一”,实现“学、练、赛(评)”课堂教学实践的一致性,让学科核心素养能真正落实在课堂上,笔者结合2019年12月在浙江省温州乐清育英学校举行的温州市体育与健康学科“促进有效学习”专题研讨暨浙江省“四地九室”体育名师工作室教研联盟活动的课例、观点报告及专家主旨报告,谈谈笔者的思考。

一、学:以“单一身体练习”为载体,凸显“方法是内容”

《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单一身体练习”就是课的教学内容,即动作(技术)方法、练习方法和运用方法。由此可见,把“动作(技术)方法、练习方法、运用方法”作为教学内容,不仅强化了教师“教”的意识,更加注重了学生“学”的行为,不仅让学生在身体练习过程中知道这个方法的作用、价值及评价要求,同时学会和掌握这个方法并用来日常锻炼身体等。纵观本次活动的10节展示课,教材涵盖竹竿舞、田径、篮球、排球4个项目,其中动作方法有3节,练习方法7节,尽管教材不同,但教学内容的指向都是“方法”的学习。

“学”是过程,是“会”的前提条件,也是“会”的必由之路,“会”就是要理解、要掌握。所以说,作为教师,不要注重自己教得怎么样,而是要更加关注学生学得怎么样,怎样学得有效。学可以是“先练后学”,也可以是“先学后教”,还可以“边练边学”,只要最终让学生“会”就是好的策略。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在“单一身体练习”这一环节,大部分教师采用的是“先学后教”的教学策略,因为不管是动作(技术)方法的学习还是练习方法或运用方法的学习,毕竟还不能偏离“技术线”这一主线,尤其对一些比较复杂的技术动作,这种策略比较有效。本次活动中大部分执教教师采用的便是这种策略,但也有几位教师采用的是“先练后学”及“边练边学”的教学策略。如:本次活动中水平二(四年级)《篮球:行进间运球动作方法》一课中,教师采用的便是“先练后教”的教学策略,在“单一身体练习”学习阶段,一开始并没有教学生直线运球的要领和方法,而是先让学生体验,然后引导学生“比较—反馈—再體验”,从而让学生不知不觉地掌握了“运球落点在侧前方”的动作要领,学会了行进间运球的动作方法。像这类学生已有一定学练基础的项目或动作(技术)方法比较简单的项目,在“单一身体练习”学习环节,教师完全可以放手,相信学生,先练后学。再如,水平二(四年级)《折返跑的练习方法1 》一课中,在“单一身体练习”学习环节,教师采用的是“边练边学”的教学策略,先创设“种蘑菇浇水”的故事情境,然后让学生在情境中边体验边学习折返跑屈膝降重心、返回时启动快的动作方法,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有效。

二、练:以“组合练习”为途径,将“运动技术”内化为“运动技能”

“教材三个一”是《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评价一堂体育课的基本要求之一,其中“组合练习”要求所设计的组合练习不仅要以“单一身体练习”为核心,同时还要求合理、巧妙、有趣、高效。组合练习是“单一身体练习”的延伸与拓展,是将“运动技术”或者“动作方法”内化为“运动技能”的表现形式。组合练习的设计不仅是为巩固提高动作(技术)方法、发展体能服务,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在学练环境中把所学的“单一身体练习”转化为一种“能力”,让“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学科核心素养能够真正在课堂上发生。如,在本次活动中,水平三(五年级)《竹竿舞:2~3拍打竿与跳竿的动作方法》一课,设计了“2~3拍跳竿+跑跳换位”与“2~3拍跳竿+穿竿”两个组合练习,通过这两个组合练习,不仅巩固提高了2~3拍跳竿动作方法,而且有效地培育了学生动作随节奏变化的“应变”能力、表演能力与节奏感,发展了学生体能,增强了责任担当意识,增进了同伴之间合作互信的情感。再如,水平二(四年级)《篮球:多种形式的传接球练习方法1》一课中,教师设计的组合练习为“原地或移动传球+跑位+接球”,将“跑位”有机地同“传球”与“接球”组合在一起,既符合篮球项目特征,又贴近真实的篮球比赛环境要求,从而把“传接球”的运动技术真正内化成了篮球的一项“运动技能”。

三、赛(评):以“比赛或游戏”为手段,实现“学以致用”

“教材三个一”中的第三个“一”是要求一节课中要有比赛或游戏。任何技能的学习最终都要走向“会用”或“会比赛”。正如有教师在本次活动论坛中说:“赛是‘学练的外部刺激,也是实现‘学练目标的舞台。”“赛”是对学生学与练的成果的检验,是体育运动快乐的最高体验形式,是培养孩子优秀体育品德的重要途径。既然有比赛或游戏,就肯定有比赛或游戏的环境、有规则、有要求,同时一定要结合项目特征,指向“会运用”与“能力的提升”,达到能用、善用、会赛、会游戏的目的,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如,本次活动中,水平三(五年级)《篮球: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练习方法1》一课中,为让学生能把“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这一组合动作技术应用于实战中,教师设计了“2v2”抢断球投移动篮圈比赛,让学生真正能用所学的动作技术来比赛,学生乐此不疲。再如,水平二(四年级)《篮球:多种形式的传接球练习方法1》一课中,教师设计了一个“两传两抢”的游戏,游戏要求跑位寻找传接球空间,用2种以上传球方法完成良好的传球路线3次以上。通过游戏,让学生在“真情境”中用“方法”、用“技术”,凸显了篮球项目“对抗性”与“竞争性”的特征,真正实现了“学以致用”的目标。

赛与评往往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赛就有评,评是导向,是指引“学、练、赛”不断改进和优化的指南针。

综上所述,“学、练、赛(评)”既是一堂体育课的教学过程,又是一堂体育课的学练要求,我们追求的是“学、练、赛(评)”一致性课堂,在“单一身体练习”即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运动知识、方法与技能的同时,在组合练习、比赛或游戏环节要注重其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真实的游戏活动或比赛情境中能够学以致用,从而把动作技术方法内化为运动技能,确保学生由每堂课单一的知识点和动作技术的学习向形成学科核心素养的转变,以达到体育课堂教学的真实目的。

猜你喜欢

三个一传接球运球
篮球传接球技术的训练与实战研究
完形填空一则
提高学生足球接控球能力游戏三例
关于中小学传接球教学的三点思考
幼儿园大班篮球运球活动的实践探索研究
生本课堂的“三个一”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引领导向 靠制度建设做到“三个一”
“双人运球”乐翻天
课例.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