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城山色一城醉

2020-04-26韩海燕

走向世界 2020年2期
关键词:崂山青岛

韩海燕

青岛最美的风光就是它的“红瓦绿树、碧海蓝天”。

要欣赏到这一迷人的景色,就要登上青岛的山。立于山巅、放眼四望,将万顷碧波、干层红瓦、百里蓝天、十面绿丛,一起揽入怀中。

青岛的山多,虽没有黄山、泰山知名,但连绵起伏、姿态各异;虽不巍峨,但却别有风韵。例如,青岛山,山顶上的小亭子影影绰绰,仿造的德国大炮像杆烟袋锅子,见证着青岛一个世纪的荣辱;信号山,电视塔直上云霄,到了晚上,灯光绚丽如仙境,是夜行人心中的导航;浮山,青岛最大的一叶“绿肺”,几座山头一字排开,就像是一道绿色屏障,漂浮于海上;鱼山,它是离海最近的一座山,真正的拔海而起,一峰独秀。

嶗山:海上第一名山

素有“海上名山第一”和“千年道教名山”之称的崂山,其山海一色的自然风光也有着不可比拟的意境之美,令人心向往之。“爬崂山”几乎是青岛之旅的不二选择。

作为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山,崂山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崂山是道教发祥地之一,自古就是道家方士修仙炼丹的风水宝地,鼎盛时期曾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说,为崂山平添了深邃神秘的色彩。自春秋时期,这里就云集了一批长期从事养生修身的方士之流,到战国后期,崂山已成为享誉国内的“东海仙山”。著名道士如唐代的李哲玄、宋代的刘若拙、元代的丘处机、明代的张三丰等都曾受到过帝王的敕封。崂山的佛教也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著名的庙殿古刹有法海寺、潮海院、华严寺等,法显、憨山、慈沾、善和等高僧都曾在此弘扬佛法。

深厚的人文历史,给风光旖旎的崂山增添了灵气和仙气。气势磅礴的巨峰,古香古色的太清宫,灵秀宜人的北九水,聊斋神话的传说,充满故事的崂山奇石……无论是穿行林间还是依山望海,游览崂山都将是一场美妙的旅程。

说到崂山还要再说一说华楼山,华楼山位于崂山风景区的中部水库,东与北九水群峰隔河相望,北临崂山水库,西有石门山,南望葛场众山。华楼山因山巅的“华楼石”而得名,以奇峰名石、自然山林景观和道教名胜著称。从元代以来,华楼山就成为达官文士必到之处,现在华楼景区是崂山题词刻石保存数量最多的地方。明代山东巡抚赵贤所题“海上名山第一”就镌于此景区。华楼峰是矗立山顶东部的一座方形石峰,高30余米,由一层层岩石组成,宛如一座叠石高楼耸立晴空,故称“华楼”,又因异石突起,犹如华表,又名“华表峰”,在崂山12景中称“华楼叠石”。清代平度文人白永修有诗赞日:“摩霄卓立碧芙蓉,天开名山第一峰。岚气蒸成金液水,海霞飞满石门秋。”山上还有一座华楼宫,依山面壑,地势高爽。该宫由道人刘志坚创建于元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明、清、民国均曾重修,有老君、玉皇、关帝3殿。建筑面积278余平方米,占地面积2000余平方米。院内置元代大学士赵世延撰文石碑1座,宫外有“海上名山第一碑”,周围的秀丽风光,元代尚书王思诚曾品评为华楼12景。宫北的一块巨石,就是碧落岩,上刻“碧落岩”3字。岩下为金液泉,泉水清澈常年不涸,为崂山名泉之一。碧落岩向西为翠屏岩,石头色显苍翠,立于此处如一锦绣屏,十分好看。宫前为南天门,突岩兀立,东西南3面皆深壑,四面环山,俨然耸立,极为壮观。

贮水山:华丽转身变林间体育场

贮水山应该是青岛面积比较小的一座山,位于青岛市市北区西部,占地不过20公顷,海拔也不过百米。有东西两个峰包,西峰被贮水池所圈占,东峰则建有环形观景台,东南坡较陡短,西北坡缓长,绕山有三匝石铺路,遍山碗口粗的松树挺拔苍翠。登上山顶后,不仅可以近观街景,还可以远眺海湾。

贮水山的一串山名也各有寓意和趣味,每个名字都代表了一段历史,反映着青岛的沧桑变化。明朝时,为了防倭寇人侵,山上曾建筑过一座烽火台,便叫此山为“烽台岭”。它告诉我们,青岛历史上就是国防要塞。你也许不知道,“毛儿托克山”也是它的曾用名,这是德寇强占青岛时所起的名字。这个西洋名称,记载着青岛曾有着浓厚的殖民地色彩。后来,德国人在山上修建了两个贮水池,人们便给它定名为“贮水山”,并一直沿用至今。也是从那时候开始,青岛开始有了自来水的历史。日寇侵占青岛时,在山的西坡还盖了一座日本神社,名为“大庙山”。建国后,护山造林,贮水山开始美起来,之后不仅建设了贮水山公园,还在山北坡修建了许多儿童游乐设施,并更名为儿童公园。如今的贮水山是青岛人强身健体的好去处,俨然一个林间体育场。

铁镢山:探古寻幽的度假胜地

铁镢山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镇境内,面积7.8平方公里、海拔595.1米。是青岛西海岸新区的第二高山和森林“绿核”,也是胶河、白马河、风河的源头。

铁镢山很美,美在山峦叠嶂、森林茂密、石色如铁、镢石众立、百泉争涌、木灵石异。古有“三十六峰、七十二泉"之称。相传在1.35亿年前,“白垩纪时代”的造山运动,形成了铁镢山如今的早期火山岩浆岩断裂带、小型火山锥、节理岩层、火山碎石、铁镢悬泉、天碑、仞壁洞窟、猿祖观海、金蟾吉象、铁镢雄风、灵龟望泉、孔明出山等奇特的地质自然景观。而“铁镢悬泉"也因为“溽署不溢、大旱不涸”的滴水景观,神奇无比,素有“古胶州八景”的美誉。而铁镢悬泉、涌金泉、乾坤泉、洗心泉、龙泉、天泉等百泉争涌,流水淙凉,形成了独特的高山泉水景观。

此外,铁镢山人文资源也十分丰富,并且历史悠久。齐长城、雹神庙、福安寺、古战场遗址、观音洞等名胜古迹,历经天象、社会、政治、战事等变迁,诉说着铁镢山历史的沧桑和厚重,展现着铁镢山的魅力和地理位置的重要。周于智、法若真、高风翰等文人墨客也曾驻足登临,留下了众多的绝美诗篇和华文乐章。值得一提的是,青岛铁镢山风景区的铁镢山生态林果休闲园区、铁镢山特色农业种植园区、铁镢山卧龙生态旅游度假区、铁镢山森林与地质景观游览区4大功能区及旅游服务配套设施规划建设也日臻完善,成为生态旅游、探古寻幽、休闲健身、观光度假的胜地。

二龙山:净水灵峰的休闲之,地

二龙山位于青岛市崂山区王哥庄的晓望村,一个盛产崂山茶的秀美村庄。一座座茶园散布在山间,把以奇山怪石著称的崂山山系映衬的更加青翠和富有生机。二龙山就坐落在这里,是崂山山脉的一部分,不仅延续了崂山的秀丽特点,更兼崂山水库的至清至纯,清洁无暇。两山并立,直插云霄,中间是一条幽深的山谷,山涧流淌下来的溪水,从村边蜿蜒而过。山润两岸是错落有致的茶园,依山傍水,一片翠绿,轻风吹来,飘落阵阵茶香。

二龙山上古树参天,奇石林立,终年云雾渺渺,其中的晓望水库、塘子观水库,是優质崂山水源地,终年潺流不息。在晓望、塘子观叠库周边还可以欣赏到北宋、明清时期的石刻和宋代书法家赵孟類来游历时所题的诗词。在这里,星石山、仙人柏、皇岭后、虎头山、大拇指、光光崮等50多处景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最具魅力的自然景观。值得一提的是,这里不仅景观丰富,还有着历史悠久的茶文化,崂山茶种植上千亩,最老的茶树已达30多年。毛公山千秋伟业,

是大自然对他的怀念

在钟灵毓秀、山海相连的海上第一名山——崂山山脉西部,有一座无比神奇的山峰一青岛毛公山。如今的青岛毛公山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客人前来瞻仰大自然塑造的伟人形象。毛公山位于青岛市城阳区惜福镇青峰社区。由于自然环境优美,长期以来一直是当地的旅游胜地。景区内登山步道全长约14公里,路径采取石砌路面、局部黄沙铺设的标准进行建设,坡度较缓,沿途有毛公像、盘龙石、

金蟾望月、丘处机修炼处等多处景点。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一个天然形成的穿中山装的毛主席站立天然石像。而这个伟人像还有“四绝”一绝是伟人像生于风雨,成于天然,绝无雕刻,史书并没有记载。从远处看就像是身着中山装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在眺望远方。二绝是全国天然形成的毛泽东主席石像不乏其数,但站立的惟有这座,它是独一无二、绝无仅有的。三绝是这个伟人像高8.3米,毛泽东主席生于1893年,与世长辞于1976年,享年83岁,可谓无巧不成书。四绝是泽,水积聚的地方,东,就是东方,而眼前的这位伟人正面对东方眺望着山脚下美丽的崂山水库。据当地老百姓说,崂山水库一直相安无事,就是毛主席在保佑着他们。站在山下,抬头仰望,只见山峦起伏、林木葱郁,到处生机盎然,形似毛主席的石头位于山东南方向。路边两侧新建的文化长廊,60余块木制宣传栏和标语,简要介绍了毛泽东主席一生的丰功伟绩。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水,仿佛都有灵性,既浓缩着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精彩杰作,也凝聚着人们的奇思妙想。

烟墩山:烽火间的旅游之地

烟墩山位于青岛市胶州湾畔,从属于楼山的一个小山头,过去曾经是明朝守备海防建立的烟墩所在地。据老人讲,过去山东沿海有72座烟墩,从日照的安东卫一直沿着海边绵延千里到威海的威海卫,主要是为了防范倭寇的侵袭和骚扰。烟墩,就是烽火台。青岛的烟墩便是其中一座,是当年的洪武皇帝驾下著名的大将军汤和督建的。

烟墩山的烽火熄灭600年后,戎装换了红装,一如深情的女子守望着胶州湾。600年前,倭寇侵扰,海防告急,抗倭御敌风起云涌。明永乐初年,即墨设鳌山卫、浮山所、雄崖所,一卫两所辖境共筑烽火台42座,当时称墩堡,百姓俗称烟墩,海拔62.9米的烟墩山便是其中之一。遇有敌情,烟墩守军白日举烟,晚间燃火,彼此传递军情、互通讯息。后来为使敌情传递得更加迅速准确,举烟燃火的同时要放火炮,对于施放烟、炮的数量也有明令。敌来百人上下,放1烟1炮;500人左右,放2烟2炮;千人以上,放3烟3炮;5000人以上,放4烟4炮;万人以上,放5烟5炮,这般量化很有些海军旗语的意思,现代通讯也可从中找到一点影子。为便于把守烟墩的士卒牢记规则,军中还专门编成合折押韵的《传烽歌》,烽火台之重要可以想见。

秦始皇修长城抗匈奴开始,2000年来烟墩山一名叫遍大江南北,仅明代青岛境内就有三五处之多,现在薛家岛还有一座烟崮墩山。沧口的烟墩山历经600年能够留名至今,实属不易,是侥幸也是天意。烟墩山被胶澳商埠局正式命名之前的数个世纪,山民们叫它狼烟台。古代烽火台燃烟称“燧”,点火叫“烽”。点燧最常用的是狼粪,据说狼粪燃烧后放出的烟,飘得高且不易消散,孤烟直上云天,最为醒目,故名狼烟。想当年胶州湾畔狼烟四起、杀声震天,战尘漫掩烟墩山,正是明代海防苍凉壮烈的一幕;如今点燃烽火的方砖踪迹皆无,徒令凭吊者叹沧海桑田,唏嘘不已。

有海的城市充满了浩气,有山

的城市充满了灵气,多么庆幸,青岛同时拥有了海的浩气、山的灵气。除了耳熟能详的这些名山,在青岛,还有很多山,伏龙山、贮水山、观象山、太平山、嘉定山……一座座山如一个个小家碧玉,或矜持、或灵巧、或活泼。郁郁葱葱的一片,给开拓者无限乐趣,给守望者无限遐思,无不让人神往。不管登上哪座山,看过哪片景,在这里,既可以同落日一起睡去,又可以与朝霞一道升起。

猜你喜欢

崂山青岛
崂山茶品牌新形象发布
万物皆为灵 醉美崂山绿
黑白
大美崂山
崂山的溪流
崂山石会说话
崂山寂境岭
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Elizabeth in Pride and Prejudice
美丽的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