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75”十周年:百年梦想的三峡实践

2020-04-23朱静霞编辑谢泽

中国三峡 2020年3期
关键词:荆江三峡工程蓄水

◎ 文 | 朱静霞 编辑 | 谢泽

2019年10月31日8时,三峡工程坝前水位达到175米,实现2019年试验性蓄水目标。这意味着三峡水库连续10年完成175米试验性蓄水任务。

三峡枢纽工程全貌 摄影/ 黄正平

百年前,孙中山先生将三峡工程的轮廓勾勒出来,但承载着“治水兴邦”民族期盼的伟大工程,被迫在动荡年代中搁浅;百年后,共和国的超级工程不仅能“使舟得以逆流而行,而又可资其水力”,还一跃成为世界水电的“珠穆朗玛峰”,尽显大国实力。

这是中华民族的荣耀时刻,更是大国重器的担当时刻。在绚烂的长江三峡文明史中,三峡工程当继续发挥综合效益,以“大国重器”之名永载史册。

防洪:浩荡长江化“险”为“美”

自1998年后,老荆州人鱼景武,已经多年不见荆江“发怒”。

20多年前,荆江发大水,鱼景武和街坊一起扛沙袋堵洪水,整整抵抗了70多天,几乎搭进去半条命。如今,大家过上了安稳日子,上游的三峡大坝建成后,洪水被截,荆江安澜,一到夏天,还能约上三五好友去江里游泳。

1998年的荆江之痛仅是“阵痛”。历史上,长江中下游水患频发,1954年长江爆发大洪水,超过3万人死亡,4700多万亩耕地被淹。荆江河段蜿蜒曲折,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情况更是严重。

抑洪水而天下平,驱“猛兽”而百姓宁。饱受水患滋扰的中华民族,急需在长江上建设一道防洪屏障,控制上游洪水。

三峡工程的兴建,改写了苦难的中华民族治水史。

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上游与中下游交界处,紧邻防洪形势最为严峻的荆江河段,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超过长江上游已纳入联合调度的水库群防洪总库容的60%,可控制荆江河段95%的洪水来量,承担着中下游的主要防洪任务,是长江流域防洪体系中的骨干工程。

2010年7月20日,一场每秒7万立方米、峰值超过1998年特大洪水的洪峰抵达三峡大坝。“如果大洪水顺江直下,打八折计算,到沙市的流量将达到每秒5.6万立方米,相当危险。”时任荆州市沙市水文站相关负责人说。

但这次,荆州市民异常平静。

三峡大坝的建成,将荆江河段防洪能力由不足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就算遇到千年一遇的特大洪水,配合荆江分洪等分蓄洪工程的运用,也可保荆江河段防洪安全。

在此次防洪中,三峡大坝将最大下泄流量控制在每秒4万立方米内,拦蓄洪水76亿立方米。人们挤在荆江大堤上,见证了调蓄后的洪水平稳通过荆江。

截至2019年汛末,三峡工程累计拦洪运用51次,总蓄洪量约1530亿立方米,长江中下游干流堤防未发生一起重大险情。

航运:风光三峡百舸争流

一幅600多公里长的山水巨画,在开阔的川江河道中铺开。

从屈原故里秭归溯游而上,去巫山欣赏秀丽的神女峰,再到奉节夔门去寻找诗仙的足迹……三峡工程蓄水,让藏于三峡库区腹地的天下奇观,得以被更多世人欣赏。

世界第三大河流的水运发展史,因三峡工程蓄水而发生质变。

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100多处主要险滩被淹,库区长江干流回水可至重庆,上游航道加深扩宽,单向年通过能力由建库前的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不仅万吨级船队能直达重庆,还实现了全年全线昼夜通航。

蓄水后的三峡工程,在促进航运相关产业发展、降低航运成本、提高船舶航行和作业安全度等方面亦有贡献。来自长江航运管理部门的数据显示,目前,重庆地区水运直接从业人员达15万人,其中近8万人来自三峡库区,水运业及其关联产业吸纳了库区200多万劳动力。

三峡工程蓄水,不仅提升了长江航运能力,其本身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巨大进步。

随着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长江作为黄金水道的作用日益突显。三峡工程为那些需要快速通过,或执行紧急任务的船舶配备了现代化通道——三峡双线五级船闸和三峡升船机。

三峡船闸,是目前世界上连续级数最多、总水头最高、规模最大的内河船闸,目前最大年货运量超过1.4亿吨,是三峡工程蓄水前该河段最大年货运量的7倍多,与三峡船闸建设前相比,机动散货船从武汉到重庆的通航时间可缩短约三分之一。

三峡升船机,不仅能为船舶节约通航时间,其制造施工过程,也推动了我国重型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与创新,标志着我国大型升船机的制造和建设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发电:绿色能源“点亮”神州

美丽的西陵峡畔,静卧着世界最大水电站——拥有34台机组、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的三峡电站。

这里是我国“西电东送”“南北互供”的骨干电源点,是世界水电制高点,也是中国发展的新地标。

何以见得?一组数据显露“山水”。

在这里,一秒钟,在线监测系统可处理75万多组运行数据;一分钟,智能巡检机器人可完成巨型水轮发电机组风洞设备的10米巡检,填补行业技术空白;一小时,创新工作室可完成水轮机开机、空载、发电、停机全过程动态仿真模拟,仿真精度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一年,电站可生产约1000亿千瓦时的绿色电能,替代3000多万吨标准煤,相当于10余万公顷的阔叶林在吸收二氧化碳。

三峡水电,是亲近大自然的绿色,也是温暖严冬的红色。

2018年,隆冬一月。一场大面积降雪及冻雨天气覆盖了全国大部地区,电力供需矛盾、线路覆冰等问题随之出现。

冷风萧瑟的西陵峡畔,三峡电站正“火力大开”。为配合电网线路融冰及负荷供应,抵御寒潮,三峡电站单日修改负荷计划最多达11次,将高峰出力从768万千瓦增至1358万千瓦,丝丝电流点亮万家灯火,严冬也能温暖如春。

三峡机组,是奠定中国水电强国地位的基石,也是维护国家荣誉的“幕后力量”。

它生产出安全、稳定、可靠的清洁电能,让三峡电站光荣承担了上海世博会、杭州G20峰会等重要会议和活动的保电任务。2019年,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三峡电站向华东区域输送约34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为进博会作出积极贡献。

截至2019年底,三峡电站累计生产的清洁电能已突破12700亿千瓦时,在优化能源结构、促进节能减排、维护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水资源利用:传播大自然的善意

水,利万物而不争,这是大自然播撒的善意;三峡工程,化水为利,是大自然杰出的“搬运工”。

猜你喜欢

荆江三峡工程蓄水
科技支撑摇高峡出平湖
——三峡工程
楼庄子水库初期蓄水原则及蓄水方案选择
现浇大直径基坑支护能量蓄水管桩技术研发
三峡工程高清影像公布 等
荆江堤坝用料研究
历史上荆江河段的河道变迁及原因
我国第二大水电站首次冲击600 m最高蓄水目标
三峡水库蓄水后荆江河段河床冲淤及水位变化特点分析
钢丝网石垫在荆江河势控制中的应用
规模第一的水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