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文化馆工作转型升级模式探讨

2020-04-21夏士康

卷宗 2020年4期
关键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模式转型升级

摘 要:为了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活动的诉求,文化馆在今后的工作中也需步入转型升级的轨道。所谓“转型升级”可以解读为:1)文化馆工作应从教育群众转型到尊重群众的文化首创精神中去;2)文化馆应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化技术,丰富和拓展自身的工作形式。通过主题讨论,转型升级模式可围绕着:夯实前期调研精细化开展社区文化工作、突破体制束缚植根于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实现师资培养常态化共建校园文化系统等三个方面展开。

关键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群众文化馆;转型升级;工作模式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文化馆工作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要求。就其原因在于,群众的物质基础在不断夯实的情况下,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集中反映在了:对高品质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且这种追求反映在了群众的文化自觉和文化意识重塑领域。为了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活动的诉求,文化馆在今后的工作中也需步入转型升级的轨道。所谓“转型升级”可以解读为:1)群众文化馆工作应从教育群众转型到尊重群众的文化首创精神中去;2)文化馆应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化技术,丰富和拓展自身的工作形式。尊重群众的文化首创精神不等于放任自流,而是以符合社会主义新时代精神文化要求的元素激发出群众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并不意味着消减群众文化馆工作的社会特性,而是在匹配群众当前行为偏好的基础上建立线上与线下同步的工作模式。由此,这便构成了本文立论的出发点。

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群众文化需求分析

在对样本区域的群众所做的问卷调查中可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群众文化需求主要分布在这样几个领域:社区文化需求领域、单位文化需求领域、学校文化需求领域,以下将分别对上述领域的文化需求展开分析。

1.1 社区文化需求分析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社会网格化管理成为当前社会治理的方式,以社区为单位的群众主要以社区居民的身份存在于特定的空间范围,在构建和谐社区的社会治理目标导向下,社区文化需求便孕育而生。由于社区群众主要以居民身份而聚合,所以因他们存有不同的职业背景、不同的家庭文化氛围、不同的年龄结构,而使得他们的文化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在社会网格化管理的实践中也面临着诸多难题,诸如流动人口数量的增大和原居民工作地的迁移,都会打破社区文化需求的平衡状态,再者因工作节奏和生活方式的差异也导致了社区文化在供给上与社区文化需求结构的匹配上面临挑战。这就意味着,文化馆应将社区文化建设纳入单独的子模块中进行考虑,并在群众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实现转型升级目标。

1.2 单位文化需求分析

无论是体制内单位还是体制外单位,开展单位精神文化活动都有助于增强员工的凝聚力,以及提高员工队伍的稳定性。从单位文化塑造的一般逻辑可知,其应形成由外及里的同心圆结构,它们分别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作为文化馆则需在帮助单位培育精神文化方面起到建设性作用,而这就要求开展文化馆工作时需要细分各类单位的性质和现有组织文化环境。从中不难发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需要下沉文化馆工作模式,并使文化馆的职能优势与社会各类组织的文化系统进行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增强文化馆在引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职责效能。相对于体制内单位而言,体制外单位(主要为企业)更需要获得群众文化馆的工作帮扶,以使他们的员工获得应对当前经济发展难题的信心和决心。

1.3 学校文化需求分析

学校文化需求主要反映在校园文化的培育和营造中,对于那些师资缺乏、文艺骨干缺乏的学校应成为文化馆的帮扶对象。在对这类学校的走访调研中感知到,他们对艺术文化的需求不仅存在于学生群体中,也反映在教师群体中。由于在教师群众中缺乏这类人才或人才稀缺,而直接导致了学生艺术文化建设的质量长期处于低水平徘徊。与前面两大主体文化需求不同的是,学校文化需求更加突出美育,而在校教师应担负起美育的工作重任。这就要求,文化馆应与这些教师保持长期、稳定的业务联系。

2 当前文化馆工作适应群众文化需求的短板分析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本文提出了群众文化的需求类型,对标这些需求类型下面将分别对文化馆工作的短板展開分析:

2.1 满足社区文化需求的工作短板分析

2.1.1 存在着同质化工作模式的短板

在实行社会网格化管理的今天,我们不能将城镇范围内的社区看作为同质化的群众聚集地。就其原因在于,在城镇化建设中城镇的空间场域依据其具体功能进行了分类,与之相适应的人群也以职业背景、经济条件分布在各功能区内。这就表明,处于文教区的社区群众在文化需求上与处于工业区、商贸区的社区群众存在差异。然而,当前文化馆在开展工作时并未充分意识到上述差异,而是以同质化的文化供给为己任开展工作,其结果便是各社区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层次

不齐。

2.1.2 存在着粗放式工作模式的短板

我们把目光聚焦到特定的社区内部可知,社区内的群众以家庭为最小社会单位,他们所表现出的文化需求倾向必然受到家庭文化的影响。同时,家庭文化的形成又受到家庭结构、家庭主要成员的精神面貌等因素的决定,所以社区内的群众便在聚合中呈现出不同的精神气质。然而,当前文化馆在工作中习惯以固有的文化形式、文化内容教育和感染社区群众,那么这必然只是社区部分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和文化内容。

2.2 满足单位文化需求的工作短板分析

2.2.1 与体制外单位的文化联系较弱

本文将体制外单位统称为:非公企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非公企业在发展地方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通过解决当地就业问题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添砖加瓦。然而,当前文化馆在工作中却与体制外单位的文化联系较弱,这就未能有效提升其工作的职责效能。与体制外单位文化联系较弱的原因主要为,处于需求侧的体制外单位缺少与文化馆的文化联系意识,处于供给侧的文化馆又在历史上不具有与之联系的传统。

2.2.2 与体制内单位的文化联系单一

比较而言,文化馆与体制内单位存有文化联系,但在文化联系中的形式却较为单一。从目前所反馈的情况可知,所存在的文化联系主要为:帮助体制内单位编导排练、参与体制内单位的文化活动等。不难发现,这种单一的文化联系无法使文化馆起到助力单位文化培育的作用,且体制内单位成员中也只是小众参与到了舞蹈排练和文化活动中去,大部分成员则以观众的身份处于舞台之下,这就难免使文化馆工作显得小众化和仪式化。

2.3 满足学校文化需求的工作短板分析

2.3.1 对学校文化需求帮扶较为被动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学校一直被人为文化类人才不缺的单位,尽管多数学校属于体制内单位,但基于这种习惯认识本文并未将其列入2.2中进行讨论。然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仍然存在着缺乏文化类师资的学校,这些学校普遍位于偏远山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包括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可能也会多多少少存在这些问题。针对这一事实,当前文化馆在工作中似乎并未与这类学校建立起直接联系,而且由于空间相距甚远的缘故而始终未能建立直接联系。这样一来,文化馆在扶志和扶智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将一同暗淡下来。

2.3.2 对学校文化需求特点不甚了解

学校文化需求必须围绕着校园文化建设来展开,这种文化类型不同于社区文化和单位文化,因为这里文化的受众是各类学生,针对他们的文化形式和文化内容除了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指引外,还需要符合他们的认知特点。然而,即使在参与到学校文化共建中去的文化馆,在对学校文化需求特点的理解上仍存在不足。那么,此时便需要由在校教师担纲主导校园文化的培育了。

3 文化馆工作转型升级模式

根据以上所述,群众文化馆工作转型升级模式可构建如下:

3.1 夯实前期调研精细化开展社区文化工作

3.1.1 分类开展社区文化工作

文化馆作为社区精神文化的供给者,需要根据各社区所在城镇内的功能区划分类开展社区文化工作。为了降低文化馆工作的难度,在分类开展中需将“社区文化一般”与“社区文化特殊”形成辩证统一,而在前期调研中则需关注“社区文化特殊”的表现。通过调研发现,处于城镇文教区的社区群众对书法、歌舞的兴趣较为浓厚;处于工业区的社区群众对于集体性、仪式性的文化活动较为热衷;处于商贸区的社区群众对于棋牌类的文化活动较为喜爱;处于农业区的社区群众则对于民间文艺较为偏好。从而,这就为群众文化馆工作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微观视角。

3.1.2 丰富社区文化开展形式

随着社区文化分类开展的实施,接下来便需要深入到社区中间去了解和把握社区的人员结构特点。社区人员结构特点可以按照家庭结构、职业结构、年龄结构等细分,这里则主要以家庭结构作为标准。本文建议,群众文化馆应以激发社区家庭成员参与文化之中,来型塑由点及面的社区文化生态。具体的措施为:一旦社区文化内容确定之后,便需要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向社区群众全景展示文化活动的开展情景。如,开展社区歌舞文化活动时在依托文艺骨干力量的同时,还应借助微信公众号向社区群众现场直播文化活动的景象,这样就将家庭成员中的青少年人群纳入观众之中,逐步激发起他们热爱社区、热衷社区文化建设的意识。

3.2 突破体制束缚植根于经济社会发展之中

3.2.1 加强与非公企业协会的联系

文化馆作为社会精神食粮的生产者和供给者,其工作影响力应尽可能的覆盖到社会组织中去,当前便需要加强与非公企业建立文化工作联系。由于在需求侧和供给侧都存在着历史空白,所以应在二者之间引入一个中介组织,即非公企业协会。文化馆应主动与本地的非公企业协会联系,通过联系去了解本地非公企业在组织文化建设中所存在的困境和困惑,并在问题意识下去整合自身的文化生产和供给能力。如,了解到本地快递企业一线员工的工作压力较大,且工作内容枯燥单调,那么群众文化馆便需要开发出能够自娱自乐的文化类型并向这些员工传递。

3.2.2 以支部为单位下沉工作模式

针对体制内的单位则需要以这些单位的基层支部为组织载体,下沉文化馆的工作模式。具体的措施为:文化馆工作人员应与体制内单位保持稳定的业务联系,并在人员交往中与体制内单位的基层工会小组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和私人关系。在下沉工作模式时可以采取两个途径:1)接受体制内单位党委的委托参与单位文化活动的开展,如帮助职工艺术团编排歌舞。2)以业务关系并兼容私人关系,接受单位工会小组的邀请参与基层支部文化活动的开展,如支部职工摄影展、支部职工书法艺术展等。

3.3 实现师资培养常态化共建校园文化系统

3.3.1 在合约管理下定点开展文化支援

文化馆需要对帮扶学校进行筛选,毕竟在帮扶中需要考虑到自身的工作强度。随着帮扶学校的出炉,则需要在合约管理下定点开展文化支援。所谓“合约管理”是指文化馆应与帮扶學校签订帮扶协议,在协议中应明确规定文化馆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并明确规范文化馆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该协议为文化支援提供了长效保障机制。在定点开展文化支援时仍需夯实前期调研工作,即在与学校师生代表的交流中把握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短板,以及学校师生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愿景。这里需要强调,在交流中需重点关注学生的文化诉求。

3.3.2 线上线下协同开展学校师资培养

由于被帮扶的学校不一定都在市区,为了增大帮扶工作的“产出群众文化馆投入”比,本文建议:群众文化馆主要起到师资培养的职能,即通过为学校培养文化工作骨干,最终由他们带动学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具体的实施措施为:1)文化馆委派工作人员定期前往学校为学校文化骨干开展培训,并在实际参与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提升文化骨干的文化视野和个人文化修养;2)利用假期接收学校文化骨干前往文化馆参加文化培训,并在参与文化馆的社区文化工作、单位文化工作的过程中增强文化活动的组织管理能力;3)利用微信、QQ等即时通讯软件与学校文化骨干保持动态联系,在联系中与文化骨干共同讨论校园文化活动的实施方案,并在联系中解答文化骨干所提出的业务问题。

4 小结

本文认为,为了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活动的诉求,文化馆在今后的工作中也需步入转型升级的轨道。转型升级模式可围绕着:夯实前期调研精细化开展社区文化工作、突破体制束缚植根于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实现师资培养常态化共建校园文化系统等三个方面展开。

参考文献

[1]郦伟华.推进数字化建设打造群文工作升级版——数字化文化馆建设的几点措施[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5(10).

[2]僧希林.文化馆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作用与有效发挥思考[J].信息周刊,2019(48).

[3]张红波.聚焦群众需求 提升服务效能——成都市锦江区深入推进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创新实践[J].文化月刊,2019(11).

作者简介

夏士康(1971-),男,汉族,本科,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声乐演唱。

猜你喜欢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模式转型升级
刑事执行检察工作模式的理性构建
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机构的专业化建设研究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