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探究中的组织策略初探

2020-04-21仲雪花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分组科学探究

仲雪花

摘 要:科学探究是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要重视科学探究动态建构和发展状况。在实际教学中,本人尝试通过一些组织策略,如优化小组结构、调控活动进程、开展合理评价等,引导学生参与科学探究实验。

关键词:组织策略 科学探究

生物学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倡导探究性学习。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科学探究就是一把钥匙,它能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科学探究

探究(Inquiry)就其本义,是探讨和研究。探讨就是探求学问,探求真理和探求本源;研究就是研讨问题,追根求源和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科学探究就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的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科学的教与学组织形式。因此,科学探究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助的学习共同体,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科学探究的教学模式包括七个基本环节,每个环节都体现了建构性学习的特征,其程序图如下:值得注意的是,在实施计划过程中如果得出的结论和预设的假设或提出的问题不符合,可以重新作出假设或提出问题,然后重新制定计划实施实验。

二、组织策略

教学组织策略是指有关教学内容应按何种方式组织、次序应如何排列以及具体教学活动应如何安排的策略。陶行知先生说:“先生拿做来教,乃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这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这在科学探究中尤其重要,教师要重视科学探究动态建构和发展的状况,积极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自尝试和实践,并将科学探究的内容尽可能渗透到各主题内容的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

(一)优化小组结构,培养合作探究

科学探究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小组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基本单位,合理分组对于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分组时要合理安排小组的人数。根据班级总人数、实验室所能提供的药品和器材数量、实验的难易度等情况分组。实验小组人数一般为偶数,以前后两桌4—6人为基本单位,涉及显微镜操作实验时,可以1—2人一组,便于学生交流和深入观察。

其次分组时要优化小组的组成结构。教师在分组时,要充分了解学生,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分组,考虑因素包括:成绩优劣、能力强弱、性格差异、性别及班级干部分配等。通过这样优化的小组组合,既有利于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开展小组活动,又有利于小组间展开公平合理的竞赛。让文静的、内向的与活跃的、外向的学生坐在一起,还能促进性格的互补。每学期得第一堂实验课,我都给全班排座位,在之后的实验课中一般实验小组的成员是固定不变的,当然我还要根据平时观察,了解各小组的合作状况,进行及时的人员调整,使之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进一步增强合作能力。

再次探究活动时要注意成员的合理分工。设置组长、副组长、观察员、操作员、记录员、汇报员等职位,让每个成员都有事做,这样就不会出现组内个别成员唱独角戏,而其他成员扰乱课堂的现象了。我们要让每个孩子都融入小组活动中,让小组活动的效果落到实处,从而达到学生在小组活动时具有良好学习秩序的目的,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二)调控活动进程,提高探究效率

探究过程中学生活动相对分散,干扰因素相对增多,教师要通过提要求、定时间、做任务等形式,保证探究活动高效地进行。

预设任务单,指导学生设计方案。任务单可以有效地控制活动的时间,给学生指明问题的导向,避免出现探究的盲目性,拖沓性。任务单上教师需强调设置对照实验,控制单一变量,增加实验的重复次数等原则,以增强探究的科学性,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巧设记录单,多样化呈现探究结果。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评价往往不够深刻,记录单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呈现实验数据、实验现象和分析评价等。设计时应注重利用多种方式呈现数据,现象,如采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表述结果。记录单的呈现形式是多样化的,可以是老师预设的,可以是学生课堂实验产生的,也可以是师生共同形成的。以灵活多样化的记录单形式来凸显个性自我,比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记录单,记录单中就有了他们的童趣和思想,就融入了他们的世界观和能动性。

(三)开展合理评价,交流探究结果

如何及时对探究进行评价?恰当的评价起着导向与促进作用,使科学探究得以巩固和升华。首先,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参与探究过程中的情感态度、表现行为和探究结果等及时进行恰当的形成性评价。不能偏重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应该注重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增强小组意识;不能偏重于对学生探究过程中结果的评价,应该注重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关注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行评价。其次,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自我评价。对这些内容,教师要抓住机会,给学生自由发挥,亲身体验的空间,让他们自己设计实验,试试实验进行探究,让他们在不知不觉的进行自我评价。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可观的评价,对自己好的方面是什么,不足在哪里,如何进行改进,这样既使学生获得了成就感,也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甚至使学生终生难忘。

总之,通过一系列的组织策略,构建“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的“自主学习型”科学探究模式。在该种模式引导下,试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學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一定的生物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肖安庆,颜培辉,夏献平.落实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应处理好三种关系[J].中学生物学,2018(10).

猜你喜欢

分组科学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分组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