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教师信仰形成及培养途径研究

2020-04-20马凌霄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培养途径信仰

摘  要:随着社会和教育水平的发展,社会对中小学教师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中小学教师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要施教者,不仅仅担负着传授知识更担负着育人的重大使命。这对教师的素养尤其是教师信仰有着更高要求。目前,中小学教师信仰问题需要解决,培养中小学教师的教师信仰可以从形成观念、提高地位、创设环境和制度等方面入手,来培养中小学教师的信仰,从而使教师更好地开展教育和教学工作。

关键词:信仰 中小学教师信仰 培养途径

一、什么是中小学教师信仰

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事物或思想、主张、主义极度推崇和信服并把它奉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和行为准则,即不完美者对于完美境界的永远憧憬和追求,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1。作为社会生活中的公民我们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信仰。对于教师信仰,学者关于教师信仰及信仰问题的研究大多从社会、文化、教育活动等不同的视角对教师信仰进行分析,对教师信仰的解释也有不同的方面。教师信仰的研究也多与“教师信念”等概念相互联系。比如刘京翠认为“教师信仰是人们对教育在个体和社会发展中的价值的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作为行动的准则”2,孙丽娟认为“教师信仰在本质上讲是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一种精神内核、一种实践指向、一种行动指南,是教师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准则和态度,是教师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观的无悔选择和坚定持有”3

基于以上几种对教师信仰的研究和对中小学教师信仰的理解,可以得出,中小学教师信仰是中小学校教师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基本准则,是教师有创造性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在精神动力,是促进基础教育发展的潜在推动力量。

二、中小学教师信仰的形成因素

(一)个人因素

从中小学教师自身来看,由于自身素质存在高低,一部分教师对信仰认识并没有高度重视,并没有意识到信仰教育对自身精神层面提高和发展的重要作用。导致目前中小学教师缺乏高尚的信仰。对于信仰教育,教师们认为并不重要,他们往往只认为完成学校和上级布置的教学任务就可以了,对于教师信仰的培育,教师往往认为是浪费时间而又看不到效果,因此对信仰的培育并不重视,对学校组织的信仰教育等类似的活动教师的态度往往比较消极,敷衍了事。教

(二)社会因素

目前,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发展的环境下,随着社会的发展,功利主义观念的传播,人们更多的注意在工作中谋求更大的利益而忽视了信仰培养。在教育工作当中,首先,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开展,社会和学校衡量一个教师能力主要依据是专业水平高低、自身基础知识水平以及学历等硬性指标,很少关心和考虑到工作态度、思想表现、信仰等方面。在这种导向下,大多数中小学教师往往把教学技能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加以重视而忽略思想道德以及信仰和观念的教育;还有一部分教师在本职工作之外寻求兼职等,以求在物质上得到更大的满足而对课堂教学并不重视;其次,近年来应试教育盛行,对传统的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学校只顾结果而把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一个“硬指标”,所以导致教师不能创造性的去施展自己的教育才华。这往往导致了教师对于工作的动力不足。长此以往会导致已形成高尚的教育信仰逐渐丧失,使得目前中小学教师的信仰出现缺失和下降的情况。

三、中小学教师信仰的培养途径

(一)形成教师正确的价值观念

价值观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持久性,一般情况下不会改变。正确的价值观,是中小学教师教育信仰生成所不可缺少的。使中小学教师形成自身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决定对待教育事业的态度,引导前进的方向,更好的去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这对于教师信仰的形成有积极意义。

(二)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地位

所谓职业地位,是指人们从事的某种职业在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和社会声望等方面的总体状况。即经济收人、社会地位和社会声望的高低,是职业地位高低的主要标志4。目前,我国大力普及义务教育,但是现在在社会中也还是存在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地位不高的现象,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地位还是较低。

所以培养教师的信仰,应该从社会和自身入手,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地位,使教师在从事教师职业的过程中得到满足和幸福感,以此种途径来培养教师的信仰。

(三)建設利于教师发展的环境

教师工作的环境,包括教师工作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作为培养中小学教师信仰的途径之一,会对学校的教师以及在校中小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每所中小学校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不同的学校文化也会对教师产生不同的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会对教师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则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建设校园文化首先应注意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氛围,比如说美化校园建筑,引入先进的教学设备等。其次是重视精神环境建设。加强学校校风、学风等形式的校园建设,努力为中小学教师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另外,可以通过培训等各种方式,对中小学教师进行理想、信念、信仰的教育。再次,积极开展各种有助于教师发展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合作氛围,培养教师团队意识。这有利于教师产生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崇高信仰。

建设利于教师发展的环境还应该重视制度建设,注重教师资源的开发与管理5。学校管理制度能对教师自身的成长和专业素养发展起到重要的激励作用。通过建设合理的中小学教师管理制度,能激发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对于帮助教师形成崇高的信仰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杲哲.论新经济时代教师信仰之塑造[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06):90.

[2]刘京翠,付翠梅.论中小学教师教育信仰的缺失与重建[J].教育观察,2012,1(04):35-38.

[3]孙丽娟. 论教师信仰[D].河南大学,2008.

[4]王道俊·郭文安著.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5]尚漪.高校青年教师信仰多元化、复杂化问题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2012,28(04):136-138.

作者简介:

马凌霄,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培养途径信仰
信仰
漫画
浅析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信仰是什么
论教师的教育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