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貘”与“大熊猫”的这段公案

2020-04-20周岩壁

博览群书 2020年3期
关键词:尔雅大熊猫竹子

周岩壁

大熊猫这个名字虽然在历史上不存在,但作为一种有血有肉的动物,它一直在人们的专注之外不声不响地繁衍生息。历史上,它也有个名字,叫“貘”。古生物学史家郭郛在《尔雅注证》第十八章中,引郭璞对该动物的描述后,说:“大熊猫古称貘。”在《王力古汉语字典》中“貘”字条下,语言学家王力亦引郭璞对它的描述后,断言:“所述有似大熊猫。”专家的意见,值得高度重视:由此,我们可以放心地说,大熊猫在古代叫貘。

那么,快两千年前的博学之士郭璞又说了什么呢?对《尔雅》中“貘”字作注,郭璞云:“(貘)似熊,小头,庳脚,黑白驳;能舐食铜铁及竹骨。骨节强直,中实少髓;皮辟湿。”郭璞在这里对貘的形态和生活习性做了描述。我们先放一边,看一下《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是怎么描述大熊猫的:

大熊猫,外形似熊,头圆似猫,故名熊猫。因毛色黑白相间,主要栖息于竹林中,俗称花熊和竹熊。四肢与肩胛部有连片的黑色毛区,眼区有形似墨镜的黑斑。耳鼻端和尾端也是黑色。

简直就是郭璞所谓的“(貘)似熊,小头,庳脚,黑白驳”,在小学课堂上的扩写练习,句句照应。

《中国大百科全书》继续说:“大熊猫虽属食肉兽,却喜素食。既怕酷热,又畏严寒。性温驯,不怕人,行动缓慢,能泅水,善爬树。”关于它喜素食,我们需要补充点儿材料:英文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简明版)说:大熊猫主要以竹为生。因为它们不能消化纤维素,野生大熊猫一天要花费10-12个小时,吃掉30公斤的竹子、竹叶或竹笋。圈养的大熊猫要好一些,也吃谷类,喝奶,吃蔬菜。一般体长有1.5米,体重100公斤。郭璞说它吃竹是对的,说它吃铜铁,却是胡说。倒不是郭璞要给大熊猫们栽赃陷害。主要是因为古人有个通病:往往缺少实践精神,只在书斋里天马行空,驰骋风云,在书本里登高望远,欢呼雀跃,以想象代替目睹,以耳闻为亲历:读得尽万卷书,行不上十里路。而且,大熊猫也太有隐士风范,让人难以亲近:《中国大百科全书》说大熊猫栖息环境的特点,山高,谷深,树高,竹密。蜀道难,已让李白抚膺长叹,何况大熊猫又在蜀道西南做老隐士,不求闻达呢?

所以,大家也就只好人云亦云,附和响应,相信郭璞的说法。这样,貘就成了历史上食铜铁的怪兽,大熊猫为此背了两千年的黑锅。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卷十六有“天铁熊”,据许遗民校笺,是“舔铁熊”,叫差了声儿,就是貘。明末姚可成《食物本草》卷十四,貘条,引郭璞注文后,联系现实,说:

今黔、蜀及峨眉山中时有之。土人鼎釜多为所食,颇为山居之患。其齿极坚,以刀斧椎,煅铁皆碎落,火亦不能烧。人得之诈充佛牙佛骨,以诳里俗。

说貘的牙齿坚硬,刀斧因砍劈都被崩坏了刃,不由人想起《西游记》中八卦炉中逃大圣一回,情景仿佛。很怀疑姚可成看多了西游记,在这里做发散思维,搅成一锅粥。然而,就是有人信他的话。清代朴学大师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貘字下说:“今四川川东有此兽,薪采携铁饭甑入山,每为所啮,其齿则奸民用以为伪佛牙。”很明显,它就是撮述姚可成的话,却未标明出处,真是以讹传讹。

由此,我们说,大熊猫在历史上一直以“貘”为人所称说。四川人司马相如在《上林赋》(《文选》卷八)中提到它,唐人刘良注说貘是南方之兽;《后汉书·西南夷列传》作“貊”;李贤注引《南中八郡志》说它似熊,食铁,故即貘也;左思《蜀都赋》(《文选》卷四)“食铁之兽”,刘良注说是貊(貘),“出建宁郡”。左思是西晋人,当时建宁在今天云南东北部、四川南部;一直就是大熊猫的活动区域之一。而且大熊猫也长期被人误解,背着啖食铜铁的黑锅。

我们回头再看“貘”字,按照字学上六书传统,此字左为“豸”,是兽义,右为“莫”,莫字本义是没人;望文生义,我们恍然大悟,“貘”原来就是没人懂得的那种动物呀。孔子他老人家,还对他的高徒子贡慨叹“莫我知也夫”(《论语·宪问》);可见,没人懂得、被人误解,那是常事、常态。何况郭璞他们也只是顺口说你吃铁嘛,虽然你生来只吃竹子,这又伤不着一根毫毛。在这里,算是给你正名,辩诬了:貘就是大熊猫,只吃竹子,不吃铁。

闲翻第三版《词源》,貘条云:“也作貊,大熊猫,能食铜铁。”然后引《尔雅》中相关郭璞注。又引宋人罗愿《尔雅翼》云:

貘,今出建宁郡。毛黑白臆,似熊而小,能食蛇;以舌舐鐵,可顿进数十斤。溺能消铁于水。有误食针铁在腹者,服其溺则化。今蜀人云,峨眉山多有之。

《词源》最后断言:“据所描述,有似大熊猫。”罗愿那么煞有介事,信誓旦旦,真让我们兴“尽信书不如无书”之喟叹。

(作者系郑州师范学院讲师,文学博士。)

猜你喜欢

尔雅大熊猫竹子
竹子为什么长不粗
永远的毛豆
寻找大熊猫
大熊猫吃竹子
遗憾的大熊猫
竹子的中间,为什么是空的
21世纪以来《尔雅》研究综述
大熊猫也消暑
最有名的大熊猫
丁子峻温文俊士尔雅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