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疫對馬交人的考驗

2020-04-20若方

澳门月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公園社區學生

若方

全球飽受疫情肆虐,天災也好,人禍也好,哪種說法都不再重要,健康平安才是最大的福氣。在特區政府的努力之下,3月初本澳實現了首個五零,零病人、零住院、零重癥、零死亡、零院內感染個案。獲得市民的讚揚,不在話下。然而,辛苦一個月守下來的成果,不等同疫情就結束。

本月15日,一宗外僱輸入本澳個案出現,打破了本澳五零局面。並且從翌日起,幾乎每日都有新增患者接踵而至,官方隨之拋出重要應對措施,包括加強入境管制,海外國家和地區的入境人士,需要送往指定地點接受14天醫療觀察,目的是進一步從源頭堵截輸入個案,切斷傳播鏈。照理,疫情急變,出現一日新增一單,甚至一日新增三數單,造成坊間恐慌,理所當然,也是理情之中。然而,或許是大家從鋪天蓋地的內地媒介網絡看到內地疫情取得終結的勝利,大家都理所當然地放鬆了對疫情的畏懼感,故大家都不再緊張社區會有疫情爆發的危機,不再減少外出的需求,是故,我們見到,在公園,在路上,人人彷如一切如常。在本澳北區水塘休憩區逼爆,不帶口罩兼且除衫跑友滿日日飛,亦有狗隻周圍吠招朋喚友,有人不帶口罩大聲講電話,途人一不小心,會被刷身而過的跑友敬以一支口水劍,而留下無奈的水塘散心之旅。本人不下數次聽到水塘散步的市民投訴,為什麼市政署不派人在水塘駐守,不做測溫,起碼也要起個震懾作用,對那些隨意公共地方衣衫不整者有警告作用,讓那些不顧他人安危而隨地吐口水的人有收斂吧?

為應對疫情所需,政府一邊批評市民防疫意識倒退,呼籲市民不要聚集。與此同時,無視現實公共交通的狀況,容許巴士減少班次,不論是否繁忙時間,巴士站人潮依然人頭湧湧,加上,市政署在大街小巷設置了更多的垃圾桶,甚至將所有巴士站周邊垃圾桶成為吸煙專區,變相“鼓勵”煙民在街上煲煙播毒,令市民在巴士站等車還高危過社區聚集,市政署只看到煙民的需求,卻無視市民的防疫需求,試問究竟是哪門子的防疫措施?公共部門如此抱僥倖心態,這實與賭注無異。政策不足,令控制人口聚集改善社區防疫措施形同口號?市民自律又如何?這又是另外一個問題。

疫情之下,全澳小朋友已經沒有返學校上學,只能整天呆在家中,線上上課,做功課,其他的活動可能除了電視遊戲,已沒有其他的選擇,故政府3月初開放部分公園設施,很多家長帶家中小朋友逃離家中,外出曬下久違的太陽,或舒展下筋骨,這些對成長中的兒童青少年很重要,不僅僅是少些疾病的考量,長逹三個月留在室內而不出門口,對成長有何影響相信任何成年人都知道。這也是令我們這些家長對政府不滿意的原因,疫情初期因為疫情有在本地社區爆發,連續3單本地居民感染病毒,政府緊急宣佈一系列防疫措施,包括停學、關閉公園及圖書舘、運動場地、補習社等公共場所,這些對澳門守住第一波疫情發揮巨大的作用,本澳學生因而在這段期間為了安全而留守家中一個月,至3月初政府終於鬆綁,解禁部分公園,居民可以前往公園、休憩區、行山,然而,小朋友所面對的現實是,所到之處,不是人頭湧動,就是聚集食煙吐口水,赤膊運動跑友滿目皆是,或是口罩隨地丟在路上,請問你們這些成年人帶給小朋友一個怎樣的言傳身教的榜樣……疫前,學校是學生的活動空間,而疫下,誰又可以給學生一個呼吸活動的空間?

本澳疫情尚未結束,想必大家對今次疫情的體驗會是終生的記憶,不論是年長者還是年幼都不外如是,希望澳門人能守住疫情保住健康,這才是最大的幸福。3月中下旬,本澳迎來遊學世界各地的數千學生返歸潮,一些澳門人本著小我的意識,在網絡發表排斥留學生返澳播毒的言論,今人心寒,皆因那些少年不是他們的子女,更不會想到祖先有智慧: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這批海外留學生將來就是澳門的建設者和守護者,眼光短淺者,永遠不會看到未來,而只想著政府從海外高價掏返來的口罩是應份的,卻不認為自己為防疫抗疫能做些什麼,於是我們就看到:通街市民不帶口罩周街走;有居家隔離的居民和外僱被檢舉屢屢發生,試問這些人的私心究竟如何形成的? 環看全球疫情遠未結束,疫情的可怕,更令生活在澳門的我們感受到,蓮花寶地,需要我們一起用心經營維護,因為幸福非必然。

短暫的痛,換取的是永久的安心健康,所以,大家都要不忘守望相助,有事互相出手相助,互相騰出空間給對方,人人如是,才能構建和諧友愛,當老幼有序,都得到適切的關顧,必能戰勝疫情。而當疫情過去,我們將會有更加堅強的下一代,長久守護我們可愛的馬交小城。

猜你喜欢

公園社區學生
麓湖春天观景
文瀛公園(中篇小说)
彩色笔动起来
逛公园
学生作品选登
一道题的反思
社区就是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