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閒話分餐制

2020-04-20清時

澳门月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公勺分餐制分餐

清時

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給餐飲業帶來重創。與此同時,在“大流行”級別的疫癥籠罩下,分餐制再次成為公眾熱議的話題。事實上,宣導分餐制早已有之,而且經常被人提起,也曾於2003年的“沙士”疫情期間被廣泛宣導,但很快又淹沒在人們習以為常的合餐制裏。此次疫情過後,能否讓分餐制再次被重視並真正走入百姓生活呢?

不少人視分餐為西式產物,事實上,分餐制並不是西方的專利,歷史學者認為,自東西周至兩晉時,在當時的上層社會已流行一人一案分餐,並認為中式分餐制是周禮產物。周禮對王、侯、士大夫的行走坐臥、衣著飲食都有明確規定,要求不同階層之間嚴格加以區分。據 《春秋·公羊傳》中的記載,當皇帝與臣子一起吃飯時,則“天子九鼎八簋,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以此表示君臣有別,皇權至上。當主人與賓客一起吃飯的時候,客人坐在西北的座位上,主人則在東南的位置上就坐,表達對客人的尊敬。西北方向是天地之間“義氣”強盛的位置,而東南方向則是“溫厚之氣”強盛的位置,這樣的話,主人和客人就在“仁義”上互相交接,彼此各得其所。

及至秦朝末年,我們仍能從古籍中一探分餐制的傳承,譬如《史記·項羽本紀》中記載的“鴻門宴”上,書載“項王、項伯東而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範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即項王和項伯兩個人是朝東坐的,亞父範增則是朝南坐,而前來赴宴的劉邦則是朝北坐的,張良是朝西坐的,五個人一人一案,分而食之。

不過,相較於“擊鐘列鼎而食”的貴族,底層庶民就不太可能有機會分餐而食了。由於物質貧乏,底層社會很可能早已形成合餐的習俗,其中漢代焦贛的《易林·睽之姤》中有載:“二人同室,兄弟合食,和樂相好,各得所欲。”這或是“合餐制”在平民生活中的歷史記載。到了宋朝,合餐制基本成為社會主流,從一些留存的字畫裏,我們也能看到無論士大夫還是底層社會,都能看到合餐而食的場景。其根源被認為主要受社會生產力進步的影響,進而使食物結構調整、烹飪手法、餐食制等的改變。

自宋至明清,及至現代,合餐制取代分餐制而被社會廣泛接受,親朋好友圍坐成一圈,觥籌交錯,共用美食,氣氛其樂融融。但筷來箸往間,一桌桌“口水菜”極有可能造成疾病傳播,諸如幽門螺桿菌、肝炎、傷寒、痢疾等可造成疾病傳播。近年,隨著人們不斷提高了對傳染性疾病的認識,從健康的角度審視,合餐制被視為一種陋習。歷年來也都有人鼓呼宣導分餐制,抑或至少要使用公筷,但由於百姓根深蒂固的觀念影響,這些倡議都沒有得到有效的推廣。中國人尤其講究餐桌文化,在潛意識裏始終覺得合餐才吃得熱鬧、關係才親切;同樣,一旦強調用公筷,則容易令人感到被防備、被嫌棄,連最親密的家庭成員之間,往往都避免不了誤會和矛盾。由此,看似簡單的分餐,推行起來卻困難重重。

傳統的觀念已然根深蒂固,宣導分餐制,還需形成廣泛的社會共識,更離不開持續的宣導。目前,內地多個省市的文旅部門就發出號召,向業界推廣實行“分餐制、公勺公筷雙筷制”,世界中餐業聯合會亦向海內外中餐企業和廣大消費者發出《“培養健康飲食習慣、共創中華餐桌文明”倡議書》,讓“分餐制”“公筷制”成為餐飲企業的服務模式。面向千家萬戶,亦不妨訴請政府及相關公益組織,以電視、網路媒體、宣傳單等途徑不斷加以宣導和宣傳,潛移默化影響每一個人,讓分餐或使用公筷公勺成為風氣。

猜你喜欢

公勺分餐制分餐
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分餐不分爱,安全万家行——给爸爸的一封信
著名学者呼吁恢复中华“分餐制”
推广公筷公勺 告别饮食陋习
《餐饮分餐制服务指南》国家标准正式获批
合欢花(外一首)
也算分餐制